水彩节专题片解说词
中国庐山水彩艺术节
【庐山画面,历届水彩节场景精彩回放等系列镜头】
师法自然,为中国水彩艺术隆重奠基;
集结力量,国内外水彩画家群贤毕至;
立足名山,千万学子跃上艺术的葱茏;
立足高端,普及水彩教育发掘新人才;
庐山水彩艺术节,艺术人自己的盛会!
【推出片名:中国庐山水彩艺术节】
滨江带湖的庐山,山光水色滉漾夺目,湿润清新的气候,渲染出的飞瀑流泉、丹枫白云和奇峰秀岭,恍如一幅幅笔墨淋漓的水彩画卷。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艺术人竟折腰! 2008年,江西美术专修学院依托这世界级名山举办了“首届中国•庐山水彩画艺术节”。从此,庐山与水彩画结下了不解之缘;从此,中国庐山水彩艺术节进入了泱泱史册;从此,万千学子汇聚名山,与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一起探讨水彩,写生自然;从此,中国水彩架起了雄踞海拔链接八方的桥梁。
举办中国庐山水彩艺术节为的是加强水彩画的学习和研究,为的是培养和发现水彩新人,为的是进一步促进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普及和推广水彩画教育,开宗明义,清风朗朗。
回溯中国庐山水彩艺术节的历程,每一届都有异彩纷呈的亮点,每一届都是可圈可点的艺术接力,每一届都有旗帜鲜明的主题与内涵。
2008年,是中国庐山水彩艺术节发轫之年,这一年,奥运会在拥有世界上五分之一人口的中国举办,奥林匹克理想和精神得到广泛的普及和发展。弘扬奥运精神,艺术家责无旁贷。2008年5月,四川汶川发生强烈地震,天灾无情人有情,情系灾区是艺术人的良知所在,由此,第一届水彩节的主题是“关注奥运、情系灾区”。第一届水彩节以其关注社会、关注民生而牵动万千人心,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中国庐山水彩艺术节作为一个崭新的名词,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开拓中国水彩事业,推进中国水彩蓬勃发展,是使命,是召唤!
2009年,第二届庐山水彩艺术节暨水彩写生作品展及名家作品展在庐山如期进行。本届活动主题是:艺术新长征。举办气势恢宏的“长征线路水彩写生作品展及名家作品展”。“艺术新长征“是北大人文研究员余静赣先生提出的主张。是一项水彩写生与艺术创作的大实践。邀请水彩艺术家与艺术学子走进自然、深入民间,用20年时间画遍全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的水彩画,让中国的水彩画走向世界。这是一项宏大的创举,这是水彩艺术的大接力。艺术新长征从四川绵竹启动,水彩艺术家们用10天的时间在灾区留下了艺术的心痕。历经陕西、云南、贵州、广西、四川等10多个红军长征走过的地方进行红色之旅写生创作。我国著名水彩画家黄铁山、刘亚平、冯信群、平龙、骆献跃、陈飞虎、徐明慧、高东方、龚玉、李杏、杨健等和水彩画艺术爱好者一起,用手中的画笔记录当地的人文、自然与风情,用心灵去感受中国历史上的那一幅幅壮丽的画卷,这些作品都在第二届庐山水彩艺术节上展现,这是水彩艺术的史诗,这是水彩艺术的万里跃进!
第三届中国庐山国际水彩艺术节暨水彩写生作品展及名家作品展是以“城市建筑”作为主题。城市的出现是人类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标志,也是人类群居生活的高级形式。而建筑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是一种见证,是城市的象征,是设计师的力量。2010年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世界博览会将在上海举办,这是一次被誉为世界经济、科技、文化的”奥林匹克“盛会。第三届水彩节“城市(空间)记忆”的主题与世博会有机地链接,用水彩艺术来记录和展现城市建筑的风采,与国际接轨,融合五湖四海的人脉,目的是更加广泛地普及水彩教育和发掘艺术新人,开阔中国水彩艺术的外延与内涵。
一路风雨一路歌,中国庐山水彩艺术节从庐山走来,从长征的道路走来,从九州大地世界各国走来,前面是一个又一个完整的世界。庐山水彩艺术节是宣传队,是播种机,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和艺术团体,在水彩节上,展开水彩艺术的大研讨,举办水彩艺术大论坛,水彩艺术爱好者们有了机会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大师面对面,有机会与大师们一起走进自然,走进城市,走进生态的村庄和原始的风光,大家用手中的画笔,用亮丽的色彩,尽情表达自我的艺术主张,增强中国水彩画与世界各国水彩画的艺术交流。有多少水彩艺术新人从此顿悟,找到水彩艺术的法门;有多少水彩精品,在山山水水中孕育,进入各种各样大型画展;有多少高校教师一起行动,在课堂推广水彩画教育新的元素,这就是中国庐山水彩艺术节凝聚的力量,这就是中国庐山水彩艺术节产生的核聚变一样的能量场。
背起你的行囊,刷新你的目光,关注中国庐山水彩艺术节,参与中国庐山水彩艺术节吧,在水彩节上,与世界级名师零距离庐山论道,吸收大师的力量;在水彩节上,与万千艺术同仁全身心地交流探讨,让水彩艺术的魅力成为心手相连的纽带。因为,我们坚信,大家一起来努力,中国的水彩艺术就会更加蓬勃,更加辉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