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茶
庐山的西麓是一片丘陵地带。清明、谷雨时节,随便站在那一座山头上放眼远望,落入眼帘的尽是黄灿灿的油菜花和远黛近绿的茶园。这黄绿相间的植被是春天为大山编织的新衣裳。
庐山的周遭,茶树四下里生长萌发。山因茶而亲切,茶倚山而茂盛。种茶,采茶,在庐山三百六十行里可是一门历史悠久的手艺活儿。山里人家几乎家家有茶园,户户炒茶香。如果追溯庐山云雾茶的历史渊源,还得从晋代算起。那时代,云雾茶就有了名头,起初人们把云雾茶称为“闻林茶”。闻林,真是一个有趣的字眼啊。庐山云雾最早是一种野生茶,后来东林寺名僧慧远将野生茶移植在寺庙的山坡坡上,慢慢地就演化成为家生茶啦。慧远大和尚可是品茶的大行家啊,他是一个亲切的和尚,喜欢与人交往,常常以自种自制的茶款待好友。遥想当年,大和尚与四面八方的云游高僧,或者道家仙长、大儒贤士一起品茶吟诗,谈经说法,通宵达旦,那是怎样一番清静。庐山云雾茶还真的经历过“静谷遗贤空对酒,谁人曾与叙经纶”的人文熏陶啊。
庐山与茶结缘,得赖于独树一帜的地理方位。庐山北临长江,东毗鄱阳湖,平地拔起,峡谷深幽。 由于江湖水汽蒸腾而成云雾,山中常见云海茫茫,每年大雾弥漫达一百九十多天。由于高升的温候有着“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迟缓,故而山中茶树萌发须在清明、谷雨前后。茶树萌芽期正值雾日最多之时,也便造就了云雾茶独特的品质。尤其是五老峰与汉阳峰之间,终日云雾不散,所产的茶为最佳。
时序总是按部就班的来临,每年春分过后,清明、谷雨接踵而至,此时正是一年一茬新茶发芽爆青的好季节。往往一阵如酥的春雨过后,茶林就爆出潮水般春芽;再经过一片阳光的抚摸,便又发出一层新翠,寂静的山窝窝里由此开始呈现勃勃生机。
采茶时节,茶园中采茶的姑娘和孩童灵巧的双手飞快地将一片片茶芽摘入背篓。那情景,让人想起“仰手接飞猿,俯身散马蹄”之类的诗句。那光景,万绿丛中到处点缀着采茶人五颜六色的衣裳,它们在茶园里点点滴滴地时隐时现,远远看过去,心情就有了阳光一样的温暖。这时节,空寂无边的大山里,到处唱起了采茶歌,那歌声在枝枝叶叶间跳荡,从这个山坡丢向另一个山坡,总有人一唱一答,因而此起彼伏,清新可人,端的是让人欢喜。在广袤的茶园,真的是“乱入茶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采茶歌在庐山的盛行,应该是与劳动的热情相濡以沫的。那场景,先是干唱,无伴奏,后来发展成为以竹击节,一唱众和的的联唱形式,这是属于春天的歌喉,这是大山和茶园联袂打造的人间风情。
往往是这样,先是男声的挑逗:天顶哪哩落雨仔呀,弹呀雷啰公伊呀 \溪仔底哪哩无水仔呀,鱼啰这个乱呀撞啰啊 \爱着哪哩阿娘仔呀,不呀敢啰讲伊呀\ 找仔无哪哩媒人仔呀,斗啰这哩牵呀空啰啊……
歌声丢出去之后,没有多久,就会有不知道那边的山洼洼里就传来众姐妹的应和: 三月鹧鸪满山游,四月江水到处流. \采茶姑娘茶山走,茶歌飞上白云头。\草中野兔窜过坡,树头画眉离了窝。\江心鲤鱼跳出水,要听姐妹采茶歌……
每年采茶时分,赛茶歌是山民生活中最为鲜活的场景,那些平日看上去有些木讷的汉子,有些羞怯的大姑娘和俊俏媳妇,一旦唱起茶歌来,你就会被感染,就会发现他们身上有着怎样的热情和鲜活的生命力。
黄昏时分,淡淡的晚霞勾勒出群山的轮廓,飞鸟在天空划着优美的弧线,寻找着各自的窠巢。忙绿了一天的采茶人袭一身新茶的清香,纷纷家常话短地回到了茶场。他们把背篓、布袋里的嫩叶变成了磅秤上的斤两,一时间,人声噪杂,算盘子打得噼啪、噼啪响,帐薄上歪歪扭扭的数码字,一溜溜地将把采茶人的辛苦,变成或多或少的收入。那一张张挂满汗珠的脸上,那被春天的阳光晒得有些红油油的面庞,都挂着淳朴憨厚的笑容。
刚采来的新叶当天就要在茶场里进行加工,茶场的姑娘们拨拨掂掂,仔细地筛簸,潜心地挑选。采茶可不简单啊,不是一门粗糙的劳动,那是有着许多讲究的。嫩绿的茶芽采摘以一芽一叶为标准,长约三厘米,采茶老手采出的叶芽像尺子量过一样有分寸。采摘时要用手掐下茶芽,不能使劲地撸。即便这样采来的叶芽,在茶场依然要分出等级。平日里安静的茶场,这关口有着节日一样的闹腾。茶场的屋子里到处弥漫着新茶的浓郁香味,嫩绿的芽叶要在这里经过杀青、揉捻、条索、烘干,再经过包装就成了成品茶。
庐山的五老峰、汉阳峰、大脑寺,还有庐山西麓的松柏茶场都是云雾茶的主要产地,全都属于高山茶。这里空气湿润,土质肥沃,鄱阳湖的水汽升腾而上,使得茶叶水汪汪的细嫩,每年的明前茶最受欢喜,制作出来的成品都是条索秀丽,青翠多毫,香气鲜爽而持久。再用庐山清冽的甘泉冲泡,但见茶汤清澈明亮,嫰匀成朵,一枪一旗,交错相映,婷婷玉立,有窈窕大姑娘的风韵,让人清新可喜。口渴的人咕噜咕噜喝进咽喉,那滋味醇厚甘甜,叫人回味。庐山云雾特点是叶底嫩绿匀齐爽目,外形光滑似一片兰花瓣,色彩油润如初春的柳芽儿。
茶叶是这一方水土的经济来源,它也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融进了当地的民风民俗。每当客人来访,村民们都是以茶待客。一杯清茶,经过松枝上漫起的火苗焙烤,再经过岩隙过滤后的山泉的洗礼,总能让人领受山的丰厚,山的盛意。常常是这样,在夏日的夜晚,户外纳凉时分,萤火虫到处飞着,或一点两点,微光掠过,别有情趣。屋子前的稻场上,却是几杯清茶,三两邻里,瓜棚架下说古今;亦或是冬日的红泥火炉傍,一家人烹茶煮酒,围炉夜话。黄梅时节,雨水淅淅沥沥,老宅子里,光线偏暗,但更清更柔,一宅之内,亦有光阴的徘徊。这时节,茶叶上市,年轻人早已四海叫卖。老者正好一面品茶一面摆上一副象棋,下到激动之处,狠敲的棋子震落了灯花。乡民的生活在茶水的滋润下,倒也过得云淡风轻,有着让人羡慕的逍遥。
也许只有这云雾滋润的嫩碧,才能存得这造化的精微;也许只有品味茶的苦涩与甘甜,最能了解人生的滋味。恰到好处的清茶,把丝丝缕缕的甘甜渗透到 你的身心,是那样地入心入骨。因而有人说:第一杯茶,苦如生活;第二杯茶,醇如美酒;第三杯茶,淡如微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