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2017 报名 讲座
楼主: 玉阶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07第二期]] [原创]梅曙平的特训笔记

[复制链接]

15

主题

8330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906
1061#
 楼主| 发表于 2011-9-3 21:47:00 | 只看该作者

搜尽奇峰打草稿

云雾袅绕的庐山,充满了朦胧的情绪。在飘渺倥偬之中,一种莫可名状的距离感使走进它的旅客,很难全心全意地属于一块石头或者一座山峰。苏轼因而发出“不识庐山真面目”的感慨,与苏轼有着同样感知的还有宋代学士彭汝砺,他在《舟中见庐山》中描述:“翠色苍茫杳霭间,舟人指点是庐山。浮云作意深遮护,未许行人次第看。”的确,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趣味无穷。雾来时,风起浪涌;雾去时,飘飘悠悠。雾浓时,像帷幕遮住了万般秀色;雾稀时,像轻纱给山川披上了一层飘逸的外衣。其中的玄妙,让人欢喜让人迷离。据说,清代有一位学者,为了探求庐山云雾的奥秘,曾在庐山大天池整整观看云海100天。他对“一起千百里,一盖千百峰”的庐山云雾爱如性命,自称云痴,恨不得餐云、眠云,可见庐山是多么令人心醉。与这位学者相比,出生在庐山的画家夏梅生,更是一个山痴。他把毕生的精力都用来看庐山、画庐山、品味庐山、宣传庐山。他是一位眼里含着热泪,对脚下这座大山爱的深沉的人。

夏梅生怀着绵延不绝的乡愁和寻找家园的冲动,三十年如一日,踏遍了庐山的峰峰岭岭,用带着指纹和体温的手,握一支坚硬的笔,与庐山进行了无数次对话。人们评价说:夏梅生创作的水彩画如诗如梦,浸满庐山灵秀,牵挂了家乡的山川胜景。他以独到的艺术眼界和特殊技法,把庐山的宏博大势或恬静悠雅,都表现得出神入化。他笔下的庐山风光淡雅高洁,风物宜人。那云雾的飘忽、冰雪的剔透、山水的宁馨,被描绘得活灵活现,仿佛让人伸手可触。在这样的画作前,人的心境会融入其中,有所静化,由此产生与大自然天人合一的渴望和愉悦。

面对人们的评说,夏梅生总是憨厚地笑笑,什么也不多说,只是默默地拿出几十年来日积月累的写生草图与人看,然后像一位守望稻田的老农在一旁静静地望着你,那神情似乎是等你提出中肯的意见。而你,立马就被一种横穿生命的坚持与执着感动。那一大叠写生素描,都是一笔笔细细地勾勒,认真而投入,使人一落眼就看到山峰的皱折,看到花草树木的在岁月里呈现的繁华,看到一个个人物的表里与神态……这时候,你会觉得夏梅生对你敞开了自己的心扉。他请你一起观看艰辛磨笔的过程,是一种心与心的贴近。当下,你就会对这个朴实的汉子产生好感。

一幢坐落在山间的普通宅子是夏梅生的家,看上去有些年头,满目的铅灰。宅院门前的菜园和零星点缀的花草,却让人呼吸到山野的气息,有一种久违了的亲切。窗外一株挺拔高大的松树,被青叶舒展的藤萝攀援缠绕,那份执着似乎有所象征。屋内的墙上挂满了画,一幅国画山水,绵延起伏。几幅方寸水彩,温润可人,它们闪耀着自然和喜乐的光彩,使居室充满了色彩与线条……一面看画,一面无拘无束地与主人交谈,哪怕是初次见面,但给人的感觉是曾经在牯岭那人来人往的街上多次见过面,长期分别之后,现在重又相逢了。与夏梅生在一起,不谈绘画、不谈庐山还会谈什么呢?夏梅生指着自己的《世界名山图录》与你说:我这幅画是为纪念“第二届中国庐山世界名山大会“创作的,那是201010月的事情,来自全球12个国家的24座名山参与了此次大会,我将所有会员山都画在一幅长卷上,就是为了宣传庐山,了解名山,我觉得其意义超出绘画之外。

三十年来是画痴,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大山的儿子夏梅生,站在庐山的脊梁之上,静看日月回环,山川秀美,看到云,就画云,看到水,就画水,他的思维,他的感情以及他待人接物的方式,都与庐山与绘画戚戚相关。年长日久,他自己也恍若一团痴迷的天籁。如果要寻找其中的渊源,从而走进夏梅生艺术的内核,还得叙述那一串串“从心里来,往心里去”的悠悠往事……

少小适山韵 心远地自偏

应该是一个久远的年代,夏梅生的父亲为躲避战祸举家来到了冬暖夏凉的庐山,一落根,就是八十多个春秋。在夏家人眼里,庐山就是第二个故乡。对这座大山,他们有很深的情感,有说不完的故事。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夏梅生诞生在庐山的怀抱。遥想童年时光,夏梅生是有福的。庐山的博大与丰富,足够安放一个个孩童的快乐幸福。春天的破晓真是美,天空渐渐放白,山的棱廓清晰起来,一抹紫红色的晓云横挂在天际。晨曦里的溪流依然透着一股嫩寒。一群孩子,赤着脚丫,半迈着脚步,在清澈见底的溪流里玩耍,水像水晶一样被顽童碎开。小手掀开的石块下面,惊恐的螃蟹四处逃跑,这时候,一串串银铃般的笑声,使大山显得更加空旷。夏天最美的是夜晚,月亮弯弯地挂在松树的林梢,不知名的虫声唧唧复唧唧。皎洁的月光下 ,夏梅生能分辨出哪些是灶蟋的叫声,哪些是油葫芦的歌喉。油葫芦,全身油光锃亮的,就像刚从油瓶中捞出来似的,摸样逗人喜爱。当它 “谷落铃,谷落铃”殷勤鸣唱的时候,就像油从葫芦里到出来的声音一样动听。还有一种全身苍绿、个体较小的蝉,那模样可以说是最为俊俏的一种,不是庐山土生土长的人很难一饱眼福。这时候,一点两点细雨落了下来,你就会嗅出泥土的气息,还有那不知来自何处的花香的味道,真是太有意思了。秋天是日暮时刻,夕阳闪着斑斓的光辉,一树树照眼的红叶与晚霞揉成了一片,鸟儿开始归巢,三只、四只、一群,夏梅生总是看得那么认真,越看越觉得可惜,那么多美好的画面,要是能够保留下来,那该多好!冬天的庐山到处是雪、雪、雪。冰挂树挂晶莹剔透,山峰和树木浑然一体,删繁就简后的庐山更加妙趣横生。只是在户外打过雪仗过后,冷汗被风一吹,越发觉得寒冷,赶紧回到屋内,生起红泥火炉,烹一壶今年清明的云雾香茶,说一些不着边际的闲话,或者下一盘输赢两不牵挂的棋,棋子敲出的节奏没有一点规律,汲汲漫漫的光阴却悄悄地从身边溜了过去。白天的阳光出来了,照在雪地上,耀得眼睛有些迷离。暗淡的是屋里的火炉,因为没有人经心,渐渐变成了灰白。所有这些都成为一幅幅画,清晰而又朦胧地印在夏梅生幼小的心灵。

过去很多庐山人是以种地打柴为生,父亲常对夏梅生说:“只要你愿意劳动,就能在庐山生存下去”。庐山给夏梅生的印象是深刻而难忘的:嵯峨的峰影、飞流的瀑布、飘逸的云海、摇曳的树木还有那满山的摩崖石刻、名人别墅,都是那样入心入骨。最是那出门就有的花花草草,随着季节的变换,变戏法一样会馈赠许多时令野果,让山里的娃娃总有干不完的事情,春来拔竹笋,采茶叶;盛夏去山涧摸鱼抓蟹;秋天采摘栗子与山珍;隆冬堆雪人,溜冰……夏梅生说:“其实,我们这辈人,对庐山的感情也不亚于父辈们”。打儿时起,夏梅生就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了。每天只要睁开眼,便有无尽的风光尽收眼底,让人乐在其中。

小时候,父亲是夏梅生的第一位启蒙老师。老人家没有教他画画,而是督促他练字。当时夏梅生只有五岁,便常常用发黄的纸印刷成的线装本子作为字帖,一个人一笔一画地描红。到读小学的时候,夏梅生出的黑板报已经成为学校的一道人文风景,赢得了老师的表扬和同学们由衷的赞赏。

有一天,夏梅生得到了一本陈旧的花鸟虫鱼画法范本,竟如获至宝,兴奋不已。由于使用的工具是毛笔,有多年练字基础的夏梅生很快就掌握了学习国画花鸟的窍门。大概就是从那时起,他树立了一个理想:我要成为一个画家!

或许是命运的安排,高三那年,夏梅生遇见了改变他人生历程的谢天锡老师。谢老师是从省城下放到庐山山脚下的美术老师,刚巧被借调到庐山上创作“轿工血泪”的雕塑。当谢老师出外写生的时候,夏梅生就帮他拿油画箱子,跑跑腿,做一名殷勤的小助手。当老师在作画时,夏梅生就瞪大眼睛瞧着,还不时地提出一些问题。每次的写生作品,夏梅生都要带回家临摹,基本上能临摹到八九不离十的程度。经过一年的努力,夏梅生掌握了素描、速写、油画创作的基本画法。

光阴荏苒,转眼到了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夏梅生有幸考入江西师范大学美术系,从此踏入了艺术的殿堂,少儿时代的梦想也逐步变成了现实。

踏遍奇峰打草稿

庐山既是文化名山、政治名山,也是自然的大山。雄奇险峻的庐山,飞瀑流泉,白云丹枫,尽秀其中;奇诡峰峦,长峡幽谷,浑厚雄阔,写意出一幅充满魅力的立体天然画卷。庐山的美是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历史造就了此山,文化孕育了此山。从司马迁南登庐山,到李白、白居易、苏轼、朱熹、康有为、陈三立等文坛巨匠登临庐山,留下四千余首诗词歌赋奠定文化名山基础;从慧远始建东林寺,开创净土法门,到集佛、道、释、天主、基督、伊斯兰教于一身的宗教圣地的形成;从朱熹重建白鹿洞书院,弘扬宋代理学,到百家汇集庐山的争鸣;从陶渊明等淡泊名士借得庐山避开喧嚣的隐居之庐,到上世纪初世界25个国家风格的庐山别墅的兴建;从胡先啸建造中国第一个亚热带山地植物园,到李四光第四纪冰川学说的求证;从上世纪中叶,庐山成为国民政府的夏都,到庐山政治名山地位的定型......庐山的人文景观,代表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先贤过化的庐山陶冶了夏梅生,以至于他的艺术取向总是在不经意中与庐山有着某种关联。一个机缘巧合,一片悠然入心的风景,都会勾起夏梅生描绘庐山的愿望。

大学毕业后,有一次遇上庐山白鹿洞书院要办展览,夏梅生被派去支援工作。在接下来五个月的日子里,夏梅生置身在书院优雅宁静的环境里,闲看和风徐徐地摇动着漫山的树木,撒下细碎的阳光;静听淙淙流淌的“贯道溪”轻咛浅唱。一时间,创作的愿望,在夏梅生心里生了根,发了芽。

晨曦初起时,林表漂浮着轻纱似的薄雾;晚霞映照下,树叶的颜色斑斓而富有层次。远山像一抹亮蓝的炊烟,近处的岩石仿佛都有眉目有造型,它们随意散落在哪里,任凭你观摩想象。白鹿书院的黛青色的檐瓦在历史的风雨里,在万绿丛中,静默地构思着一幅天然的画卷,在夏梅生看来,你只要信手拈来,就是一幅完整的作品,你只需要在大自然的博大中删繁就简,在洁白的纸张上做一笔一画的加法,就是在创作。当时,夏梅生用五个月的时间画了近百张写生作品,那时他刚刚走出学堂们,还没有达到创作的火候,因而笔下的东西水准不是很高,但是正是这些稚嫩的习作,引领夏梅生进入了水彩画的门道。

在接下来的不断写生过程中,夏梅生发现庐山的神韵,庐山的气候,天生就与水彩画有缘。庐山耸立在江西北部的鄱阳平原上,北面的长江像一条银色的带子飘动在山麓,烟波浩渺的鄱阳湖却把庐山环抱了起来,使庐山的地理形成了四面环水的格局。广阔的水面,源源不断地供应着丰富的水汽。海拔约一千五百米的庐山,接受着四面八方来的湿润空气,水汽遇到阻挡,被迫沿着山坡上升。湿空气上升以后遇到山上的低温寒流,饱和水汽便凝结成无数的小水滴,飘浮在低处成为雾,上升到高空就是云。滨江带湖的庐山,山光水色晃漾夺目,独善形胜的地理与湿润清新的气候,使得用水彩画表现那飞瀑流泉,丹枫白云和奇峰秀岭会产生独特的肌理效果。水彩是以水为媒介的一个画种,那渲染与透明性,是水彩的命脉与灵魂。所有这些得天独厚的因素,让夏梅生深深爱上了水彩这个画种,并且开始了用水彩来表现庐山的创作历程。

这一画就是三十多年啊!风风雨雨里,夏梅生的足迹踏遍了庐山的峰峰岭岭、峡谷幽壑,在密林里穿行,在溪流边彳亍,在人迹罕至的山旮旯里摸爬攀援,其中甘苦,难以用言语来形容。常常是这样,带着一壶水,几个馒头,有的地点还要带上绳子,几个人结伴去,要像采草药的中医一样下到半山腰,才能画出别人感到神奇的庐山风光。往往是从清晨到黄昏,一天十多个小时置身在庐山的云雾深处,身上到处是荆棘划破的血痕,脚上是岩石撩起的水泡,脸上布满了过山风刮刺的皱折,真个是百炼钢化为绕指柔啊。夏梅生说:山上虫子多,有时候为了防止叮咬,早上出门就要备好风油精或者万精油,有时候大热天都要穿长衣长裤,而且袖口得包扎的严实,十多个小时下来,汗水早已化作一层白花花的盐渍,将衣服渲染得像一块块不规则的伤疤,回到家里,整个人仿佛是从遥远的旅途归来,有种说不出的疲惫与欢喜。最为欢喜的还是冲一个热水澡,然后泡上一杯云雾茶,一张张欣赏自己今天画的画,如果遇上满意的作品,就会自我把玩欣赏,那份得意与满足,是难以形容的。

搜尽奇峰打草稿,这是清代大画家石涛的创作感受。夏梅生在先贤的指引下,同样用毕生的精力在身体力行。夏梅生说:庐山是我创作的源头,是我艺术作品的根。每一个景点,每一个自然风貌,给我的感受都不一样。多年来,夏梅生尝试着用水彩、国画笔墨、钢笔速写、铅笔素描等不同手法来表现庐山,来巩固自己的色彩、线条与造型能力,有时候,不同画种,不同表现手法,在不同的自然风光里,交互作用,相互触发,刹那间,也许就有灵光乍现,就会让创作者领悟到一些东西。千万不要认为夏梅生这么多年坚持写生是在耗费精力,写生不但对造型能力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为创作提供取之不尽的源泉。写生与创作的关系是:写生为创作做好了技巧上的准备,积累了大量素材以及审美经验,丰富艺术表现力。从写生到创作的步骤就是:确定创作的主题,带着问题进行写生,将写生中积淀的鲜活感受转换到绘画创作中来。人们一般认为,写生是一种训练基本功或收集素材的方法,往往容易忽略写生的另一面,写生也是创作。

特别是注重色彩与渲染的水彩画,写生的重要性只有常年从事水彩创作的人才能体会到。其实,早期的水彩作品主要以写生的形式完成的,其本身就是很好的创作。如李剑晨、潘思同等水彩艺术家的作品都带有鲜明的写生性。提到创作,人们往往会想到那些利用照片或素描稿复制放大精制而成的作品,而忽略了写生创作的作品。一般画家利用照相机收集素材,直接按照片放大绘制,这也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如水彩艺术家陶世虎就有过利用照片搜集素材进行创作的实践,但那并不是简单的对照片照搬照抄,作品中呈现的丰富性和厚重感及由此而产生的深邃意境,是仅仅凭借照片所无法达到的。画家的水彩作品细而不腻,凝重而透明,它不是油画,也不是照片,但它比照片更概括、更生动、更有生命力。就大多数人而言,如果长期使用照片,往往容易刻板枯燥,缺乏生动情趣,虽然照片提供了准确的造型、动态、色彩和构图,但却也约束了创作时第一现场的个人主观能动性。因而,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夏梅生,有条件,也有毅力,常年进行实地写生,其中的好处,夏梅生恐怕早已心知肚明。夏梅生记得大师凡高的训诫:“那种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最稳妥的办法,是不知疲倦地临摹大自然”。

在绘画上,看上去老实憨厚的夏梅生其实是有灵性的,有时候还有点狡黠。他在进行大量实景写生的同时,不是闷着头一个劲地画啊画,有时候,他也会退到一定的距离,来审视一下在那一段时期自己手里的东西。还是在山间那座老宅子里,在并不宽敞的画室内,夏梅生眯缝着双眼开始仔细打量写生的作品,每一座山峰的勾勒,每一笔色块的渲染,在夏梅生的目光里,都会经过仔细的权衡,他要的是一种整体的冲击力量,而不是游离的笔触,需要一种力量把它们组织在一起——那就是构造力。从某种意义上说,水彩是遗憾的艺术,它的创造是一个无限接近的历程。对于水彩画家来讲,创造也可以包括那多出的一个笔触,那不怎么协调的一块色调,但这些不是主要的,这是由于你的鼻子凑的太近的缘故。夏梅生说:你不妨往后退一步,站在远处看你手下的劳动,只要看到的是意气风发的创作热枕,出现的缺陷就不会让你停止不前。

为伊消得人憔悴

观看夏梅生的笔下庐山,某些东西会像新鲜湿润的空气一样把你拥抱,几乎没有那一笔线条,一抹色彩没有层层叠叠的关系,那山、那水、那人、那别墅云雾,也许不会是全部真相,但他们能够进入你的心灵,就像一缕阳光照进久违了的深林,当下,一切都有了生机。

夏梅生的庐山画有一种家园情结,我们不能把这种情结具体到五老峰、锦绣谷和含鄱口,而应该是一种爱在其中流动,这种对家园的爱就是在寻找和感受着意义的人的画魂。这意义在人和事物的关系之中,意义把人融入一个神奇的网络,使他比他自己更宽广,于是,绿树、别墅、山峰全都凝结着岁月、希望和信心。夏梅生的水彩,正是因为注入了自己的热情和爱,会让观看的人油然而生一种亲切感。

总体上来说,夏梅生的笔法是细腻的、纯熟的,象征的分量非常轻。夏梅生的水彩画渲染自然,画面简洁明快,画风清爽而灵动。他的国画作品,线条功夫很深,勾勒与铺展有心有法,自有一种繁华。难得的是夏梅生有一种本领,面对错综复杂的自然景观,把硬朗的线条和最恰当的色块揉合在一起,让它们服从内心的命令,服从情感和规则地排列组合,形成一种整体的效应。夏梅生不仅传统功夫深厚,而且素描、透视功夫了得,他有本事游刃在水彩与国画之间,将定点透视与散点透视打理得一清二楚,同时在水彩与国画,包括素描之间相互生发借鉴,由此,形成自己的风格与个性。你看夏梅生水彩时,远山与蔚蓝的天空相互渲染,水乳交融,近处树木的枝条与别墅的墙面线条峻朗而有秩序,整幅画面构图精美,线条生动流畅,色彩搭配合理,充分显示了画家所具有的独特的创作风格及深厚的艺术造诣。你再看夏梅生国画山水、人物、花鸟时,那线条绵密与疏朗,近景与远山,描绘与留白,都交代的清清楚楚,层次分明,构图在章法之中,又不拘泥不着相,看来,夏梅生三十年来日间挥写夜间思是有心得,有体会的。夏梅生认为中国画“把自己画进去”的意境,不仅仅把自然作为媒体,而在艺术表现中加深思想的内涵,发散作者的独特感受。长期自觉的借鉴与比较,逐步形成了夏梅生独特的艺术风格。即以清新、明朗、水色通明而富有重量的画面语言,真挚的情感直觉升华为感人的审美意境。

三十年坚持画庐山,描摹庐山,师法自然,夏梅生对自己手底下从事的活儿还是有冷彻的体悟的。他晓得,艺术创作的过程,不只是对真实自然的模拟,它既要突破自然的真实,同时还要结合我们的个性、 感受、抓住本质,并以虚构的手法“重构”艺术的真实,如此才能创造出美的艺术。换句话说,艺术并不是现实世界的摹本。

毕加索说:艺术重在发现。是啊,夏梅生对大师的教导是很用心去实践的,他几十年写生庐山也是在期盼有所发现,然后不断变化自己,但是他也清醒的认识到变化不是进化。如果画家改变自己的表现方式,这只是意味着他的思想形式有了变化,而这种变化可能朝好的方面发展,也可能朝坏的方面发展。不能把在自己的艺术中采用的不同手法看成是通往神妙莫测的绘画理想道路上的进化阶段。往往过去所做的一切,今天所做的一切,都是希望它们符合时代的精神,不过是为了使表现方法更适合于你想表现的思想。

是的,如果能用像病人温度曲线那样的图表来表现艺术史,我们便会看到起伏不平的波状线,它向我们显示,艺术中不存在不断上升的发展,只会出现不同时代的涨潮和落潮,每个个别画家的工作情况也是如此。艺术家要睁开眼睛看世界,没有任何成见。

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夏梅生还有一个愿景:那就是通过自己的画,宣传庐山,让更多的人知道庐山。因为他的画作,无论是色彩还是线条,源头都在庐山,画里遍行匡庐的灵气。夏梅生以稔熟于心的视角渲染庐山的云雾,勾勒庐山的风景,将宏博大势与恬静优雅糅合在咫尺素笺,那淋漓尽致的情感,直指人心。观看夏梅生的画,总有某种东西在撩拨你对庐山的向往,也许是一幢老别墅,也许是冬天的一场雪,也许是秋天的几片枫叶,都在夏梅生地笔下流露出大山恬静气息,让人们在其中四下里漫游,生活仿佛在迥然不同又似曾相识的基础上从头开始。因而每一次画展,每一回巡回交流,都是庐山情结的播种机。

早在1988年,夏梅生就在庐山博物馆举办了首次个人画展。画面均为斗方尺寸,当时展览的是40多张以山、树、云雾、溪流为题材的水彩作品,其中以白鹿洞写生的作品为主。大部分作品被庐山博物馆收藏,这算是夏梅生第一次比较成功地用画作表现庐山。

随后夏梅生的《庐山雪·雾水彩画展》在庐山、南京分别展出,引起强烈反响,博得了国内外专家同仁一致赞许。

次年冬天,受日本友人邀请,夏梅生只身东渡,进入日本国立歧阜大学学习“现代日本美术的研究”的研究生课程。潜心修研日本现代艺术。留学生活是夏梅生艺术生涯一次转折点,让他经历了一次艺术的洗礼,使他在绘画表现手法上又有一次突破:改变了以灰调子为主的传统习惯,大胆使用明快艳丽的颜色,更加注重细部刻画和画面的虚幻效果。此间创作的《中国庐山的世界》水彩作品,在日本《读卖新闻》、《中日新闻》等各大媒体纷纷报道,参观者从各地纷纷而来。歧阜县知事称赞夏梅生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为深受工业文明包围的日本观众,打开了一扇山水自然的艺术窗口。

身在异乡为异客,几回回思念是庐山。夏梅生身在异国他乡,离开了朝夕相处的庐山,总是感到自己像是没有了根。他忘不了庐山的那些最能入画的景致,忘不掉那一幢幢别致的西式别墅和爬满青藤的石头墙,忘不掉春夏秋冬四时风光一时新的庐山面目。为此,他婉拒了友人的盛情邀请,放弃了优厚的待遇,毅然回到了庐山。故乡的险峰幽谷,故乡的泉流瀑布,故乡的云涛雾海早已深入他的血液,他要用手中的画笔画一辈子庐山。

随着艺术视野的不断开阔,夏梅生的作品屡屡在全国各地比赛中获奖,夏梅生笔下的庐山也被越来越多的人喜爱。中央电视台、日本NHK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对他进行了专访。《中华民居》、《当代美术》、《江西日报》、《九江日报》等报刊竞相刊载他的作品。画作《五老峰》被选入全国政协举办的“走进世博会”政协委员书画展,《鄱阳湖水乡》、《如琴湖春雪》、《雪》等作品先后参加国家画展、在日本国举办《庐山的世界》九次个人画展、参加德国第五届国际森林艺术画廊和第十四届国际昆士得郡画展、在北京白孔雀艺术馆举办个人水彩画展、在深圳东莞长安图书馆举办个人水彩画展。夏梅生的名字先后被编入《中国美术家》、《中国青年艺术家人名录》、《当代名家作品集》等文献辞书。

当众多名誉蜂拥而至时,夏梅生依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保持一颗平常心。又是一个春日的清晨,晓雾还没有收敛,阳光隐隐有些暖暖的色调,群山一片寂静,似乎在等待什么。一只山雀忽闪闪地自茂密的林子里盘旋而上,那情形像是受到了惊扰,不一会儿,一位背着画夹的身影出现在满是绿色的山坡上,远处云雾缭绕,隐约之中,到处都有期待。熟悉的人知道,夏梅生又开始了一次新的写生。这一次,他带领了几个学生,一起来到汉阳峰的一个山坳,这里山花簇簇开放,远方一片葱茏,夏梅生眯缝着双眼开始仔细打量四周的情形。光和影的肌理折皱如同岁月的沧桑,在他的目光里,某种东西在不停地飞舞,不停地聚拢而又逃逸,对于夏梅生来说,这个普通的清晨所观察到的东西,又将是一幅新的画作的元素,这些元素组合在一起,是否能够形成庐山的真面目呢?没有人知道答案。对于夏梅生来说,永远在路上,在崎岖的攀登之中,因为前面总是会有新的发现,这种发现是必须的,他是一个画家艺术生命的组成部分。

要与名山作主人

夏梅生说:“只要用心去感受,就会发现庐山的每一部分都是有生命的,并且相互之间充满了神秘、幽深、凝重的张力。这种生命间的张力使欣赏庐山的人仿佛在品味一曲曼妙悠远的音乐,音乐奏响的不仅是自然的美,更是历史的沧桑。”

寒来暑往,三十多年的光阴就像庐山的溪流日夜不停的流呀流,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夏梅生长年累月地与灵山秀水厮守打磨,造化之功在潜移默化之中,渗透于每一根线条,每一个色块,每一抹笔触之中。他主张与大自然潜心地交流。所谓“交流”,就是对客观世界进行本质上的认识,掌握事物存在的原理及与其相关事物的联系,把握对象的“运动方式”并理解其存在的价值,递交和接受相互的情感符号与信息,完成最终的融会大同。“交流”是绘画创作的基础之一,是作品成功的必要保证。艺术创作离不开“交流”。“交流”有助于我们“渡过难关”、“化解矛盾”,“交流”可以让我们表达情感、达到我们的目的,同时完成艺术交付给我们的使命。夏梅生是用心与大山交流的,他通过水彩颜料透明性这一特点,表现山涧泉水的明净美,雾凇雪霁的晶莹美;通过水彩画善于诗化空漓的特长,借助中国画的空白营构,表现山中雨意的迷蒙,山涧烟霭的空灵,融雪的静谧;通过理念化、秩序化的鲜明色块,参照传统的笔墨渲染,表现燃烧的云霞,湖畔的绿洲,早春的清新,金秋的浓丽。以稔熟于心的视角渲染庐山的云雾,将宏博大势与恬静优雅糅合在咫尺素笺,那淋漓尽致的情感,直指人心。他以独到的艺术眼界和特殊技法,把庐山的美表现得出神入化,淋滴尽致。他笔下的庐山风光淡雅高洁,赏心悦目。那云雾的飘忽,冰雪的碧透,山水的宁馨,被描绘得活灵活现,仿佛让人伸手即可触到那水气的流动和冰晶的脆稚,嗅到那山野的气息。走进夏梅生的画,你对庐山会有一番经过心灵温润的了解。

夏梅生作为庐山画院院长不仅常年坚持创作,还要担负很多责任与义务。2010年10月14日上午,第二届中国庐山世界名山大会在庐山召开,夏梅生应邀创作《世界名山图》,《世界名山图》以中国传统水墨写意与工笔手法,绘制了中国庐山、美国胡德山、日本富士山、菲律宾巧克力山、坦桑尼亚乞力马扎罗山等24座世界名山,29个画面。该图卷首为庐山瀑布图,最后一幅为庐山含鄱口日出,整幅图以春色为主调,画面山脉相连、峰岩嵯峨、群山如黛、瀑泉湍泻,画风清刚俊逸,意象壮美,意境高远。作为世界名山协会独特的标志,这幅山水长卷还将不断更新,将每年入会的新成员画入其中。该图见证了世界名山协会的成长历程,今后将由庐山博物馆收藏保管。

  夏梅生还意气风发地主编了《历代名家画庐山》的画册。在整理画册过程中,夏梅生发现无论来过庐山的画家,还是没有来过庐山的画家,画庐山的作品还真不少,从古到今出现了不少名家名作,这是庐山的人文资料,应该很好地加以挖掘。在编纂过程中,夏梅生学到了不少东西,他发现这些画作都把握了庐山的精魂。明代沈周的《庐山高》极力刻画出庐山仰之弥高,大气氤氲的雄搏形象,但见山峦层叠,草木茂盛,深邃繁复,精工见气派。近代大师张大千的《庐山图》,成为张大千先生一生中最后的力作。这些画作洋洋洒洒,是庐山神韵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庐山的人文风范。夏梅生觉得这些工作非常有意义,是对庐山的一份献礼。

除了画庐山之外,夏梅生还有一个愿望,就是希望看到一批在庐山成长起来的“庐山画派”。夏梅生说:“我与庐山的情结与生俱来,与庐山相识相伴,用毕生的精力画庐山,塑造心目中的庐山,是我一辈子的追求,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我希望这一追求能够像接力一样传递下去。现在庐山还没有形成一个画庐山的群体,也没有谁提出明确的艺术主张,不过庐山是艺术之山,有形成自己画派的条件。因为庐山具有集全国历代名家以庐山为题材的作品魅力以及近现代名家的影响力,可以整合庐山内外的资源,研究、挖掘、传承,依托名山的优势,吸纳全国具有影响力的画家,常来描绘庐山,表现庐山,这样就会形成合力,产生集结效应,从而打造“庐山画派”,更好的发扬艺术,宣传庐山。

因为站在庐山的海拔之上,夏梅生的目光看得比较远。在人生的历程里,他是庐山的儿子;在艺术的追求上,他是庐山的知音;在打造文化名山的开拓者中,他是一位勤勤恳恳的园丁。

走近夏梅生,就会感受到那长年涵养而成的山野之气。在艺术的天地里守望,在自然的怀抱里诗意的栖居,夏梅生深深明白:激发艺术人创作灵感的也许是一座饱含故事的老房子,也许是湖面上悠然而近的一只木船,也许是微风里轻轻荡漾的一缕花香。也许这些在喧哗中会隐去它们的面目,但等你的心宁静下来,它们就会重新闪现出耀眼的光芒。在这样的光芒照耀下,艺术不再是沉默的石头,它就会通过你的眼睛、通过你千锤百炼修习有素的手感来表达,一张画的诞生过程就这么简单,不简单的是它背后的自然和人文,没有这两点在支撑,你笔底的线条和色块就没有根。因而,我们标榜的艺术理念很明确:自然、空间与人,此三者通融而异构,同谓之玄!从事艺术的人是孤独的,也是充实的,因为不断的创作,时间不再是消耗我们,而是完成我们。

是的,对于辛勤的艺术家来说,时间不再是磨蚀沙粒的沙漏,而是捆扎麦子的收割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106

帖子

4752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752
1062#
发表于 2011-9-9 22:59:00 | 只看该作者
梅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5705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4141
1063#
发表于 2011-9-14 15:40:00 | 只看该作者

我们紧握手里的梦 挥洒仅有的时空 我们畅饮阳光的温柔 甘甜爽口 紧紧相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2

帖子

63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636
1064#
发表于 2011-9-26 10:10:00 | 只看该作者
中小学是认知教育,大学的学习首先是一种能力的养育,要对学习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学习是一种品质,是一种方式,是一种手段,是走向成功过程中养成的生活习惯。接下来饶思汉县长就如何好好学习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提议:要有选择地学习,要将学与思有机地结合。大学生应该注重几项技能的学习:要学点哲学,学会从哲学高度思考问题,因为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决定前途;要学点外语,学会用世界的眼光来看中国;要学习历史,以此为镜子可以知道进退;最为要紧的是要学好专业,学好专业,强化自己的素质。但是仅仅有了这些还是不够,你知识再多,智商再高,没有很好的情商依然会功败垂成。因而我们强调的素质教育其实就是智商的开发和情商的提升。饶思汉进一步解析:提升情商一要善于做人,要讲究外圆内方,要与优秀的人交往,与人为善,有人情味,与竞争对手友好相处,与人交往要真诚;二要善于与人沟通,要善于表扬肯定别人;三要善于预谋,提升判断力,对问题的判断要与时俱进,不要从经验出发,要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四要善于行事,提升执行力;五要善于创新,提升竞争力,要善于总结当前,设计方案,谋划未来。只有这样你才能够称得上是善于学习的人,学习是一门艺术,是一个技巧,只有把握正确的方式、方法,才能事半功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5

帖子

82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823
1065#
发表于 2011-9-28 09:5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2

帖子

63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636
1066#
发表于 2011-9-30 16:1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6

帖子

56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69
1067#
发表于 2011-10-6 09:53:00 | 只看该作者
一个以世界为舞台的艺术家、企业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9

帖子

134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349
1068#
发表于 2011-10-7 10:3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43

帖子

1161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161
1069#
发表于 2011-10-8 13:25:00 | 只看该作者
有选择地学习,将学与思有机地结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7

帖子

246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467
1070#
发表于 2011-10-11 09:1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792-8586998

总统家客服热线
周一至周日:08:00-22:00

总统家微信

©2014  九江总统家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 赣ICP备17005700号-1 )  Powered by Discuz! X3.2  技术支持:总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