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2017 报名 讲座
楼主: 玉阶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视点:余工手绘日记——世界城市建筑

[复制链接]

15

主题

8330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906
331#
 楼主| 发表于 2010-1-24 00:32:00 | 只看该作者

专辑焦点:庐山——中国山水画的发源地

庐山 中国山水画的发源地

公元前126年,司马迁南登庐山,观大禹疏九江,将庐山载入了《史记》,从此,文化与庐山结下了不解之缘。千百年来,以儒、道、释三家杰出人物为代表的文化群体,在庐山演绎了一页页亮煌煌的历史篇章。三家人文碰撞交织,融汇贯通,演绎出气象大同的庐山文化根基与血脉。

庐山既是文化名山、政治名山,也是自然的大山。雄奇险峻的庐山,飞瀑流泉,绿树青山,白云丹枫,尽秀其中;奇诡峰峦,陡峻层岭,长峡幽谷,浑厚雄阔。恰如唐代诗人李白游历庐山时所述:“予行天下,所游览山水甚富,俊伟诡特,鲜有能过之者,真天下之壮观也。”

庐山的美是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历史造就了此山,文化孕有了此山。从司马迁南登庐山,到李白、白居易、苏轼、朱熹、康有为、陈三立等1500多位文坛巨匠登临庐山,留下4000余首诗词歌赋奠定文化名山基础;从慧远始建东林寺,开创净土法门,到集佛、道、释、天主、基督、伊斯兰教于一身的宗教圣地的形成;从朱熹重建白鹿洞书院,弘扬宋代理学,到百家汇集庐山的争鸣;从陶渊明等淡泊名士借得庐山避开喧嚣的隐居之庐,到上世纪初世界25个国家风格的庐山别墅的兴建;从胡先啸建造中国第一个亚热带山地植物园,到李四光第四纪冰川学说的求证;从上世纪中叶,庐山成为国民政府的夏都,到庐山政治名山地位的定型......庐山的人文风范可圈可点,因而大学者胡适说:庐山,代表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

天下名山无不被艺术所占领,苍润高逸,秀出东南的庐山,自古以来同样深受众多的文学家、艺术家的青睐,庐山的山水文化,是中国山水文化的历史缩影;庐山的自然,是诗化的自然,庐山的人文,是渗透山水灵秀的泱泱文化。约丽光灿、积淀丰厚的庐山是我国山水画、山水诗的发源地。山水诗在庐山大放光采,山水画亦在庐山一展风流,闪烁出耀人的辉光。历代丹青大师以庐山为载体,对庐山赋予境界高远的表述。令每一个艺术人入心入骨的是:庐山具有至今保留完好的英、美、德、法等25个国家风格各异的1000余栋别墅群落,使庐山成为大规模和高层次的世界建筑村。在庐山的长冲河两岸与牯岭街的周围,一栋栋别致的建筑掩映在小路深处,远远看过去,错落有致地浮沉在波峰浪谷中,给万碧如洗的大山平添了一份暖暖的情怀。形态各异,风格鲜明的别墅,那深红、青绿的屋顶,像一抹抹水彩画的笔触,随意散落在青苍的山谷里,静谧而空灵,在不经意间深深切合了美学的原理。每一幢别墅都有它的来历,都有它的故事,,静静地向每一位远方的客人人定格着一段段编年史,形成了德国著名建筑师贝歇尔所说的庐山的个性

滨江带湖的庐山,山光水色晃漾夺目,独善形胜的地理与湿润清新的气候,使那飞瀑流泉,丹枫白云和奇峰秀岭会产生独特的肌理效果,庐山因此与中国水墨与西方水彩结下了不解之缘。庐山的清澈、流动与明快,定然会让每一个走进他怀抱的艺术人心旷神怡,如坐春风。 正因为如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专家评说:“庐山的历史遗迹以其独特的方式,融汇在具有突出价值的自然美之中,形成了具有极高美学价值的,与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生活紧密相联的文化景观。”

得天独厚的条件使得庐山西海国际艺术学院充分利用庐山的山水和人文资源,在这世界级的名山举办中国庐山水彩画艺术节和“中国手绘艺术高峰论坛与手绘草图大赛”,由此更加彰显了庐山的艺术魅力。

庐山西海艺术特训营自创办至今就与庐山结下了不解之缘。一茬接一茬的莘莘学子回归自然,亲近庐山,在云雾飘渺的庐山采风写生,与大师一起在庐山零距离地探讨艺术的心法与技巧。他们将课堂学到的理论,在庐山真真切切地实践,他们通过观察庐山领悟了色彩的变化和表现,学会了用线条勾勒大自然的神韵和面目。他们在庐山与手绘艺术进行了一场意味深长的对话。

每年到庐山写生的大学生都获益匪浅,因为庐山的四季特色鲜明,人们形象地描述为“春如梦,夏如滴,秋如醉,冬如玉。”当所有这些与艺术面对着面,原来在纸上翻来覆去的线条与色块,从此就有了运用的机会。正因为如此,庐山西海艺术特训营要求到庐山写生的学生每天都要完成大量的作业,它们包括钢笔、马克笔、水彩和各种表现,每天的作品都要经过大师法眼,大师会不厌其烦地对每一个学子的作业进行详细点评,第二天你带着大师温和的提醒,再次去扑捉写生对象,再次去观察造型和阴影的时候,你的耳边定然会有那亲切的回声,所以,到庐山去来一次高山论剑,定然会让你站在海拔的高度上笑傲江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8330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906
332#
 楼主| 发表于 2010-1-24 00:37:00 | 只看该作者

瞧,我们的余工

专辑作者简介:余工(余静赣)

北大研究员、建筑硕士、清华大学MBA工商管理硕士、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博士

孟加拉达卡大学、江西师范大学、上海东华大学等十余所大学客座教授

国家高级室内建筑师、IFDA国际室内装饰设计协会中国区副会长、广东省建筑装饰行业协会副会长

星艺装饰集团创始人、名誉董事长、总设计师、九江十大创业先锋、江西省十大创业先锋、感动九江十大人物

庐山西海(国际)艺术学院创始人、董事长、总统家网、艺丰之旅文化传媒创办人

2008年5月12日起一直支援在灾区一线,十方建筑工程公司创始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8330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906
333#
 楼主| 发表于 2010-1-24 00:58:00 | 只看该作者

诗文广角:

余静赣的故事

(报告文学)

于幕阜山深处的修河,水行七百华里修远而绵长,一路上纳平水、溪口水、武宁水等众多的支流,浩浩荡荡地汇经宁洲至柘林镇地段,簇拥出一汪人工与天然浑成的湖泊,当地人称作万岛湖。山温水软的万岛湖现在被人们称作庐山西海,这是一块充满诗意的山水版图。版图上远远近近分布着大大小小的村落,在这些世代诗意栖居的村落中,有二个小小的山村与我们要讲述的故事戚戚相关:一个叫丰良,一个是武宁横路乡花园村。把这两个普普通通乡村相互关联起来的是一个叫余静赣的人,如果说花园村是余静赣的出生地,是他人生的起点,那么丰良则是余静赣创办庐山西海艺术学院,从事艺术教育事业的发轫之地。余静赣的故事都是围绕这一脉水土而展开。

故事一 我要给天下人盖房子

江西武宁县横路乡花园村有一座余静赣儿时住过的房子,至今依然还静静地立在阳光下。打出生起,余静赣一家九口就生活在这座不足18平方米的老屋里,日子寡淡而清贫。房间狭小昏暗,那门前的青石,黑色的檐瓦,烟熏火燎的老墙,无不烙下他童年深刻的印记。30年前,就是在这座余家老屋里,余静赣对他母亲说:我要给天下人盖房子。这句当年听起来像痴人说梦的话语,今生今世余静赣一直揣在怀里,成为他一生行迹的定盘星,成为他事业的座右铭。

1982年,是余静赣人生中一个历程碑,那一年他参加了高考。在大学志愿表上,他把所有志愿都填上了建筑类专业,并如愿以偿地考取了重庆建筑学院建筑系。毕业后,余静赣以优异成绩分到了北京,在国家建设部机关工作。稳定的生活并没有消磨余静赣心里的强烈愿望,那就是希望通过建筑这个行业帮家乡人致富,把父老乡亲带到全国去盖房子,这个念头质朴而坚定。1987年,余静赣将村里的几个乡亲包括弟弟余批生一起送到了广东打工。1989年底,在北京呆了4年后,余静赣自己也调到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工作。这时候,打工浪潮风气云涌,大批江西老乡也来到了广东。

到广东工作的第一个年头,余静赣接待老乡就达到700多人,也就是说平均每天都要接待2个老乡。那年月余静赣可真忙啊,他早晨起来就骑上自行车为老乡找工作,晚上又把老乡接到家里来住,第二天早上又接着送他们去找事做。每逢周末,天刚放亮,去为老乡联系事情,看望打工的乡亲。最远的到了珠海,你想象一下,骑单车从广州到珠海那该有多辛苦!那时大量老乡分布在江门、乐从、龙微、东莞一带,这些地方也就留下了余静赣单车那深深浅浅的胎印,有时候骑车到东莞,当天还要赶回来。每当余静赣到来,所有老乡都会汇聚到一起,余工就请大家一块吃餐饭,问问工作的怎样,拉拉家常。陆续南来的老乡依然将余静赣的家作为驿站,那是一房一厅,面积大约20.3平方米的小房子,来了人客厅就打上了地铺。几年期间,经余工接引到广东打工的老乡大约有四、五千人。这些人大部分在挣辛苦钱,生活缺少保障。有一次,记得是一个星期六的早上,余静赣去给老乡帮忙,来到他们的住处,这一看他的心揪紧啦,那人居的密度可以说是一平方米一个家庭,余静赣当时想万一发生火灾怎么办?乡亲们的日子再也不能这么过啊,可是出路又在哪里?这时候一个老乡的话让余静赣做出了一个决定。那老乡说:余工啊,你自己开一家公司吧,我们给你打工不就行啦。”余工当时想都没想就说:“可以啊!”他没有想到开公司的第一桶金从哪里来,没有想到到底干什么合适,就觉得自己必须该做了。

开公司说说容易,启动资金怎么办?余静赣用弟弟做油漆工积累的一笔钱,再加上同村老乡的东拼西凑的一些资金,亮出了“广州三星建筑艺术设计中心”这块招牌。公司地址在当时广州郊区五山附近,租的是一间16平方米的店铺。余工一面上班,一面打点生意,公司第二年就亏跨掉啦。合伙人不愿意再来,12个进份人都不要了,连弟弟也不要股份啦。1992年,余工没有帮到老乡,还欠了乡亲们的钱。

这时候大山的儿子那份坚韧与执着体现出来了。余静赣决定从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辞职,正式下海经营公司。当时公司经营的主要项目是建筑设计。余工说:我想把公司做大规模时发现必须转入一个新的行业。因为靠自己做方案设计不能做到几百人、几千人甚至上万人,而老乡越来越多,越来越艰难。一个人单打独斗不是自己下海的初衷,必须扩大规模。余工决定转变经营目标,给老乡们打造一个门槛比较低的行当,让乡亲们能够赚到钱。就这样余工把目光瞄准了当时还是标新立异的家装行业。1992年,余工在广州天河体育馆租了一个70平方米的店面,开始了家庭装饰专业化经营。

90年代初,人们听都没听过什么叫“家庭装饰”。360行里压根就没有注册这个行当。余工决定从广告入手,让更多的人了解家装这个新鲜事物,让市民接受家装消费理念。然而一个行业被人们认同,是需要时间来培养。市场并没有像余工预期的那样,直到第二年,余工企业开始有了转机,余工依然记得那年的5月1日,生意出乎意料地旺起来啦,公司4个设计师客户排成了四条长龙,有好几百人在排队。公司就这样起来了,找到了自己的出路。随着市民的经济条件改善,房地产业的深温,余工的家庭装饰一路风生水起,到1998年,三星建筑艺术设计中心注册为广东星艺装饰有限公司并成立艺邦集团管理旗下企业。目前星艺在全国有400多家分公司,员工有35000人,年产值近20个亿,是中国装饰业第一品牌。从1992年到2003余静赣带领家乡子弟在广东这片土地上打造出中国一个全新行业——家庭装饰,由此带动江西武宁几十万人致富。余工实行股份制目的是 每一个打工的乡亲都有机会成为老板,村子的农民走出去,回到村里盖起了楼房,行进在乡村道上的是小轿车,还有因家装富裕了地武宁人,因为群体效应,武宁也因为出了一个余静赣所以有了“装饰之乡”的美誉。2008年,四川发生特大地震天灾,余工又把自己捐给了灾区,为灾民义务盖房子。在地震的第二天,余工就赶到了都江堰抢险救人,之后7个多月一直扎在灾区。在绵竹、汶川等灾区大地上,人们常常看见一个穿着朴素服装,一双沾满泥巴旅游鞋的高大的汉子,有谁想到他就是名震全国的家庭装饰第一人余工。由此,余工发起成立了总统家峰域组,组织了赈灾义务设计团和爱心集结号,为灾区进行了3年的义务设计和建设。在此基础上,余工瞭望的目光又普及到做强中国农村建筑、帮新农村的农民建设美好的家园,并以公益加盟形式打造十方建筑,为老百姓建房屋,发掘农村宜居住别墅空间,实实在在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农村建设水平。 在成立之初,十方建筑广泛开展了九江民居调研,派员工深入九江市20多个乡镇进行走访、考察,对九江的建筑、民俗、地理特征等进行了全面调查,征集乡民意见,力求确定符合九江实际、具有文化含量与风格的乡村建筑设计。

故事二 百日特训 成就一生

2003年,余工做出了一个决定:淡出艺邦集团领导层。这个决定当时连他最亲近的人都不相信是真的。余工却淡然地说:我在开公司的时候,就明确地告诉他们,我最多给你们做十年,之后你们要自己去做。我对开公司没兴趣,这是根本原因。按道理我1992年开公司,到2003年左右该退休啦。我早就这样想好了。 这个决定源于余静赣创办星艺的初衷:为员工办企业。为了企业发展,作为一个企业家余工明白,一个家族企业要与世界接轨,要走向现代化企业,最大一个关键点就是民营企业社会化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余工在这个问题上站的比较高。

余工从管理层退下之后,足足花了六年时间,筚路蓝缕,拓垦荒原,投巨资在武宁县拓林湖畔开辟了一个融艺术建筑和自然风景为一体的庐山西海国际艺术学院。学院第一期工程在2003年底建成并投入使用,那一栋栋风格独特的教学楼学生宿舍,占地3000多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勾勒出庐山西海国际艺术学院的整体风貌。20053月,学院又投巨资着手建设第二期中心校园,庐山西海艺术特训营,届时,万岛湖上众多的岛屿与一片宁静详和的湖湾也将成为学院的一方净土。

余静赣先生深知教育对脚下这片古老的土地意味着什么?教育对一个出生贫困家庭的孩子带来的是什么?教育对每一个渴望改变自己命运的青年人有着怎样的承载与寄托。为此,余静赣先生开宗明义地立下规矩:丰良学院对每一个热爱学习,爱好艺术的青年敞开大门。有条件的学生实行“低收费”,对贫困学生实施学杂费全部减免,并全方位地提供助学贷款。与此同时,在星艺集团展开“一帮一”的助学工程,还为江西老区专门开设了“扶贫班”。

余静赣认为教育无小事,不能读了娃娃们的前程,在教学上,余静赣一丝不苟,如履薄冰。大师领衔,名师执教,使庐山国际艺术特训营翘然秀出群伦。来自各地的莘莘学子,纷纷来到这充满田园牧歌般的校园,构建自己的知识框架,他们学习手绘、学习设计营销,他们在学院的艺术特训营里,通过远足、冬泳、荒岛求生存等方式磨练意志,他们用今天的勤奋打造各自的未来。

充满诗人和哲学家气质的余静赣,是一位善于将现实升华到理想境地的大师。他兢兢业业,创办丰良学院,主旨是不仅拥有大师级师资力量,还要为社会培养未来的大师。所有这一切,缘于他的一个梦想,他要用教育让家乡脱胎换骨,成为江南的新加坡。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余静赣先生每天起早摸黑,亲自给学生上课,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面对特训营万人大教室里几千双纯真的眼睛,余静赣的目光温煦而亲切,他的神情专注而肃穆。有人从大海里找到了一种精神的准则,也有人从浓郁密布的山麓和车水马龙的都市的内心答案。走南闯北的余静赣在纷繁的世事中,追寻到教书的意义,在他看来,教育好比阳光和空气,很普通很平凡,然而却是那样地珍贵。余静赣太专注人生意义的追求,以致于对物质生活的欲望降到了很低的层面。他长年一身布衣打扮,与学生吃在一起,住在一起,初次见到余静赣,很多人简直无法相信,眼前这位没有一辆私家车,没有一件名牌衣装的教书先生竟然是资产过亿的艺帮集团的董事长。

余静赣说:学艺先做人。为了全方位打造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坚韧不拨的性格。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余静赣经常身体力行地组织特训营学生进行野外拓展运动。他们带着干粮和矿泉水,陡步登山涉水,到大自然中写生实践,在酷暑严寒中,在艰险的环境里,体验自己的生存能力。有几次野外拓展,听起来竟然像一个传奇故事,记得一个初春季节,余静赣带领学生考察庐山别墅的建筑风格,不幸遇上特大风暴,暴雨山洪,既然使身处山野的师生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练。狂风夹着冰雹,雨水像一道道鞭子,抽打着他们。置身在山野的学生,四处躲藏,他们在屋檐下,在大树下,在凉亭里,在山洞中,一面躲雨还一面坚持写生。有的女生浑身都湿透了,初春的寒意像刀子一样,让人发抖。有的学生被冰雹打伤,大家相互包扎,相互安慰。就是在这样险恶的环境里,余静赣带领学生度过了一道道平日里难以承受的坎儿。他知道,有了这次人生经历,对于一些娇生惯养的学生很有意义,他知道这一次经历将沉淀进学生的性格。余静赣还常常带领学生置身在湖心的荒岛之上,那儿是狐狸和野兔的世袭家园,是野生灌木和芭茅滋生领地。学生们在烈日下,在寒风中,在艰苦的环境里,直面生活的底线,他们在艰苦中磨励意志,在无助中自己支撑自己,余静赣知道人的生活道路都布满大大小小的坎儿,有时候,意志力稍微薄弱一点,就失去了机会,就得重新再来。性格决定人生,现在的孩子个个聪明活泼,但缺乏的是耐心,是坚韧的意志,户外拓展的意义也许会在他们人生的某个阶段,某个层面突现出来。事后,正如余静赣所期待的那样,经历过户外拓展运动的学生,都将那一次次经历,当作一笔人生的财富,从中领悟了许多以前从未体验过的东西。

多年来,余静赣正是以这样独特的教育方式,为家乡、为社会造就了一批又一批高层次的人才,他让许多年轻人走向了成功。在余静赣的学员花名册里,有的已经成为室内设计行业的大师,有的学生不仅在业界拿下多次全国性设计大赛金奖,而且有些学生的著作论文甚至成为高校的必修课目。

在形而上的层面上,余静赣是一位诗人,是一位哲学家,然而,余静赣并不是一位乌托邦式的空想主义大师,而是一位卓有远见的实干家。他发起地远足巴黎艺术新长征以及庐山水彩艺术节和建筑手绘草图高峰论坛活动,已经形成深远的影响,为艺术的普及和百姓审美的提什有着自身的功德。

故事后面的话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有泪水

是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

因为在梦想与现实之间找到了切入点,因为在理想与现实之间达成了默契与平衡,余静赣几十年如一日地圆着一个少年时代的梦,他要让家乡的未来不再承载已经没有重量的过去。他要让武宁县一个叫丰良的山村层层剥离贫穷与落后,脱胎换骨。他要让故乡成为中国的新加坡。

他,使一个个里的娃娃使到了良好的教育

他,使数以万计的青年找到了人生的目标和方向

他,影响了武宁三分之一人口的就业与前程

他,作为“江西省十大青年创业先锋”、“九江市十大感动人物”当之无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8330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906
334#
 楼主| 发表于 2010-1-24 11:08:00 | 只看该作者

诗文广角: 山水九江

蔚蓝的群山掠过平原
菊花和杏花次第开放
漫山的摩崖石刻在喑哑中诉说
:
从人文中来,必往人文中去

这是千古的融合,万里的碰撞

来自四面八方的目光
打量九江,揣摩浔阳
一首首扎根识字课本的诗
水汪汪地,在箫声和琵琶里
煽动普遍的情感

沿着青瓷照亮的水路
从吴城出发,淌过落霞与孤骛的湖泊
茶米飘香在九曲十八弯
门户早已为您打开
南来北往的都是客

京九的一声汽笛
荡起了南山的回声
这是时代的软着陆啊
物流和人流
从此,山高水长

你且歇一歇天涯行脚
把驿动的心留在浔阳
百里荷塘,千里人家
这儿小坐依然如画
有人感叹:家乡无此湖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8330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906
335#
 楼主| 发表于 2010-1-24 11:54:00 | 只看该作者

艺海拾贝:余工钢笔写生集萃

作品尺寸51&24,写生时间5分钟

这是一幅小品,它就像酒席中的拼盘,小巧,然而却能够调剂胃口,也许还是地方的特色。又仿佛

枝条上一两朵花儿,在偏静的之处亟亟得开放,却也招展着春天,招惹你的心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8330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906
336#
 楼主| 发表于 2010-1-24 11:57:00 | 只看该作者

作品尺寸51&37,写生时间5分钟

挥毫落纸墨痕新,几笔线条真可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8330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906
337#
 楼主| 发表于 2010-1-24 12:06:00 | 只看该作者

作品尺寸51&37,写生时间4分30秒

门楣是守望的眼睛,人事是它每天阅读的故事。就这样打坐在光阴的怀里,看东奔西走的脚步,卷起

缕缕红尘,看进进出出的背影渐远渐近。有人问:人啊人,每天忙忙碌碌为的什么?门楣谈谈地回答:

无非名利二个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8330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906
338#
 楼主| 发表于 2010-1-24 12:16:00 | 只看该作者

作品尺寸51&37,写生时间10分钟

地平线删去了许多稔熟的面孔,故乡的竹篱边,季节渐渐地深了,当年骑着竹马的妹妹

裹在瓦蓝色的炊烟里,人淡如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8330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906
339#
 楼主| 发表于 2010-1-24 12:27:00 | 只看该作者

作品尺寸51&37,写生时间8分钟

在空荡荡的日子里,东奔西走,我小跑的脚步,其实是在等待,等待希望变成熟透的果子,

等待某一个人进入我的生活。就像冬天来了,春天便遥迢在望,就像播下了种子,土地胎

珠暗结,就像攀援而走的风雨,追逐初晴的第一缕阳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8330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906
340#
 楼主| 发表于 2010-1-24 12:51:00 | 只看该作者

作品尺寸51&37,写生时间10分钟

左脚与右脚在道路上反复轮回,内心忽然就有了一种预感,这一步踩下,也许正踏在前人留下的脚印,

此时此刻 我不知道,自己是在前行还是在回溯,这寺庙前的许多事情,并不像孩童的眼睛,那么的

泾渭分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792-8586998

总统家客服热线
周一至周日:08:00-22:00

总统家微信

©2014  九江总统家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 赣ICP备17005700号-1 )  Powered by Discuz! X3.2  技术支持:总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