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余静赣,艺术教育的播种人
九十年代初,外出务工的浪潮风起云涌,大批江西武宁的老乡也加入了走西口、闯广东的阵营。武宁横路乡有个叫余静赣的汉子,毕业后以优异成绩分配到国家建设部工作。打从走出贫困山乡的那一刻,他就有一个强烈的愿望,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家乡人脱贫致富。为了帮助老乡找事做,1989年底,余静赣申请从北京调到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工作。从此,余静赣每年接待的老乡达到700多人,每逢假期和周末,他便骑上自行车为老乡四下里找事情做,几年下来,广州的周边地带几乎都留下了他那深深浅浅的轮胎印,经他接引到广东打工的老乡成千上万。这些人大部分文化水平不高,挣的都是辛苦钱,生活缺少保障。余静赣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乡亲们的日子再也不能这么苦啊,可是出路又在哪里?
在老乡的提议下,余静赣做出了一个决定:为了乡亲,摸着石头过河也要创办自己的企业。可是干什么行当呢?余静赣当时想:仅仅靠自己做方案设计不能将企业做到几百人、几千人甚至上万人,而老乡越来越多,越来越艰难。一个人单打独斗不是当初下海的初衷,必须转入一个新的行业,扩大规模,同时给文化不高的老乡们打造一个门槛比较低的行业,才能让乡亲们能够赚到钱。几经摸索,余工把目光瞄准了当时还是标新立异的家庭装饰行业。
90年代初,人们听都没听过什么叫“家庭装饰”,360行里压根就没有注册这个行当,被余工吸纳进来的乡亲同样不知道家庭装饰的是个什么门道。没有办法,为了培养首批设计师,余静赣自己每天起早摸黑地给他们上课,教他们怎样画图,怎样设计,手把手地打造他们的空间理念。并于1995年,在武宁职业高中开办了家庭装饰这一门全新的专业,为的是给企业储备人才,这是余静赣第一次与教育结缘。
随着市民的经济条件的不断改善,房地产业的持续什温,余静赣创办的家庭装饰居然一路风生水起,业务源源不断地来,工程越来越大,市民装饰观念也越来越成熟,余静赣的苦恼也就接踵而至,因为公司的员工大多是乡村农民、民办老师、下岗工人以及当年的泥水匠、木工,文化程度都不高,随着业务的发展,人才的缺乏已经成为制约企业进一步做强做大的瓶颈,公司经常开展的员工职业培训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对人才的需求,97年,具有教育情怀的余静赣做出了一项在业界影响深远的决定:建立企业内部人才培养机制,创办公司自己的培训学校——艺邦集团设计岛。设计岛与企业相铺相成,注重在实践中磨砺人才,让新老员工在市场和课堂上反复加钢淬火,几年下来,成果显著。设计岛为艺邦集团和中国装饰界培养了数万名优秀的设计师和工程项目管理人员,被喻为“中国装饰界的人才摇篮”。
教育就是力量,余静赣认为磨刀不误砍柴工。企业办教育看起来增加了成本,增加了投入,而且就像农民植树造林,效益来的慢,收获周期长,看不到实实在在,立竿见影的经济收益,但是,余静赣认为这样的投入值得,因为这是公司长远发展的人力资源库。事实胜于雄辩,正是因为余静赣不惜成本地创立人才培养独特的机制,广东星艺装饰有限公司才得以进入良性的发展,目前,在全国有800多家分公司,年产值近20个亿,成为中国装饰业第一品牌,并由此带动江西武宁十多万人致富,余静赣的家乡江西武宁也因此有了“装饰之乡”的美誉。
光阴荏苒,转眼到了2003年,正当装饰事业蒸蒸日上之时,余工做出了一个决定:淡出艺邦集团领导层。 这个决定源于余静赣创办星艺的初衷:为员工办企业。为了企业发展,作为一个企业家余静赣明白,一个家族企业要与世界接轨,要走向现代化企业,最大一个关键点就是民营企业社会化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他在这个问题上站的比较高。
余静赣从管理层退下之后,没有过闲云野鹤般的寓公生活,而是把目光投向了他一向热衷的教育事业。足足花了六年时间,筚路蓝缕,拓垦荒原,投巨资在武宁县拓林湖畔创办了九江庐山西海国际艺术学校。学校第一期工程在2003年底建成并投入使用。 2005年3月,学校又投巨资着手建设第二期中心校园,庐山西海艺术特训营,从此,武宁万岛湖一片宁静详和的湖湾有了郎朗的读书声,有了一批接一批来自五湖西海的青年学子。
余静赣先生深知教育对脚下这片古老的土地意味着什么?教育对一个出生贫困家庭的孩子带来的是什么?教育对每一个渴望改变自己命运的青年人有着怎样的承载与寄托。为此,余静赣办学之初就立下规矩:学校对每一个热爱学习,爱好艺术的青年敞开大门。有条件的学生实行“低收费”,对贫困学生实施学杂费全部减免,并全方位地提供助学贷款。与此同时,与星艺装饰集团展开“一帮一”的助学工程,还为江西老区专门开设了“扶贫班”。 学校现已成为江西省“阳光工程培训基地”、“扶贫就业培训基地”和“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 2005年被IFDA国际室内装饰设计协会评定为“中国区培训基地”;四十多位外国使节热情关注学校的发展并对学校的办学绩效给予了充分的肯定,由此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充满诗人和哲学家气质的余静赣,是一位善于将现实升华到理想境地的大师。他的教学方法也因此不拘一格,没有条条框框。自从江西省教育厅102号文件批复江西美术专修学院改址庐山西海风景区,并更名举办者为余静赣先生之后,江西美术专修学院教育史上就抒写了独特的一页篇章。江西美院是1992年经江西省教委(92)039号文件审批成立,是一所专门从事美术与艺术设计教育的学堂,也是江西省唯一的专业美术院校。由于专业性较强,所以2003年3月由中国商业美术设计师资格认证管理办公室审定认可为《中国商业美术设计师培养考试定点单位》之一。余静赣办学以“耕艺种德,师从天地”为理念,以一定做强中国艺术设计为己任,以培养和发现学以致用的人才为旨归,目标是打造艺术教育的全新品牌。学院现已形成了江西美术专修学院大专教育、九江庐山西海艺术学校中专教育以及庐山艺术特训营担任的大学生、设计师、经理人品牌特色培训为一体的、相辅相成的办学模式,全方位地为国家和业界培养具有基础理论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德艺双馨优秀人才。
余静赣怀着满腔的热情独树一帜地创新教学结构,全面整合优势互补的教育资源,目的是摸索建立一种契合中国职业教育实际的教育理念,目的是营造出有利于锐意出新、人文健康发展的宽松环境。就像优秀教育工作者朱立新的“新教育”实验,与全国各地许多中小学教师兢兢业业地探索,抛砖引玉地打造一项教育实验工程;就像学者甘阳受聘于中山大学,开创一个“博雅学院”实施“通识教育”的试验,等等诸如此类的教育改革的先行举动,在庐山西海同样是风生水起。余静赣认为大学教育最大的价值是为中国教育的明天保留了独立思考的种子,真正坚持大学的精神。
企业家余静赣办教育首先是从吸纳优秀人才展开的。诗人说:心远地自偏。这是心灵的错位。在山青水秀的大自然里办学,风景很美,但是对于习惯了都市繁华的教育工作者,谁愿为了艺术教育做苦行僧啊?为此,余静赣发起举办庐山水彩艺术节,举办手绘艺术高峰论坛暨大赛目的就是建立人脉的桥梁。为了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江西美院的远景规划中,学院长期编制教授,可以去开工作室,学院帮助开,教授们一年只要讲几个月的课程,其余时间是经营工作室,这样学生就有了更多的实习就业基地,学生设计要看实景啊,要投入实战环境,就必须有自己的公司、工作室,这样学院大二的学生就可以一边实践一边拿工资工作,到了大三再回归学校学习,这样就形成了从理论到实践再反馈到理论的良性循环,学生就对行业,对自己手底下的活计有信心、有全面认识和理解。由于江西美院对人才的特殊政策,特别的爱护与优待,一时间,学院汇聚了国内外近百位美术家、顶级设计师、手绘设计名家、企业家以及知名学者,前来担纲任教,集结和培养了二十世纪的众多杰出艺术设计人才,营造了电磁场一样覆盖普遍的学术氛围。
与此同时,江西美院在专业以及课程设计上也是精益求精。同时汇集了中、英、法、德等十多个国家专家学者的教育精髓,设置精品课程,以“磨砺意志,树立信念”为育人标准,倡导艺术与哲学的结合,理想与专业的贯通。互联网时代,学院的很多思考是超前的。余静赣怀抱本土雄心,努力要在15年后,有三门课程在全世界要唱的响:其中学院的手绘设计课一定要做的最强,要有头脑风暴,要给学生一个用力的方向;第二是在纯艺术课中,学院的水彩专业有心有法,自有一种繁华。学院年年举办庐山水彩节,聚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300多名水彩画家,而学院的大课堂教学模式保证每一个学生能接受300个水彩画家的心法;第三是雕刻课程,学院计划将它打造成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极富自己的个性,独树一帜的课目。以上三门课程江西美院极具影响力的特色品牌课程。
学院在教学上更是不拘一格,余静赣富有创意地采取大课堂颠覆小教室的教学传统的同时,又保留大讲堂与小教室相结合的讲课模式。之所以大刀阔斧地开展大教室讲课,是基于小班教学也许教师手把手,教学相对集中,但是却难以保证每一个小教室里都配有合格的名师,因而就会出现教学质量的不均衡。江西美院第一个大教室是4000人同时上课,第二个是上万人,第三个将是3万人的大讲堂。试想一下,在三面临水的岛屿上,三万人同时在大教室里上课,采取专家面对面与视频电子传媒相铺相成的方式,保证每个学子都能够听到专家的课程,这本身就是一幅画一首气势磅礴教育大诗啊。教室虽然大,但是可以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接受同等的名师教育。余静赣提倡三师教育理念:一是严师,严师出高徒,手绘需要严师。以保证最基础的教学质量,这是根本,不能含糊。第二是名师教育,立足点在理念的培养,养成专业的独特视野和认识,要有大的境界;第三是明师点灯,明明白白的明,也许你一辈子只能听这么一堂课,可就是这一堂课就要让你开窍,佛学上说是顿悟。比如总统、哲学家、巨匠级的艺术家、设计家,他们是真正的高人,可以点亮心灯的杰出人士,也许就是他的一句话改变了你的一生。这是灵魂层面的教育,也许将来名师、明师讲授一堂课要40到50万,甚至400到500万的经费,但是学院认为值得,因为这是人才工程的成本投入啊!
在教学方式上,结合艺术教育实践,学院提倡亲近自然,贴近实践;在教学模式上,学院追求创新培养;在教学体制上,学院大胆改革,极富创意地打造“千里马工程”。针对目前大学美术教育高考入门难,江西美院、绿十方基金、联合推出了“千里马工程”的全新教育构想。这是一项独特的公益事业,其目标就是为一些贫困学子,为那些因为文化课不好考不上大学,但是具有艺术天赋的学生提供援助,帮助他们实现大学深造的梦想。让真正具有艺术专长,有成为艺术大师潜力的学子,走出应试教育的雷区,打破填鸭式教育的沉闷,助他们一臂之力,使真正热爱艺术、愿意从事艺术设计的美术爱好者、优秀学子能够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抱负,能够寻找人生的用力方向,成为艺术领域的栋梁之才。
国际融合,全球贯通,是江西美院的“大教育战略”。 北大研究员、中国家装之父、艺邦集团董事长、庐山艺术特训营创始人余静赣(余工)先生提出的“为国内外设计艺术人提供广阔学习交流平台,推动中国设计手绘艺术走向高端,迈向世界”的办学方向。特训营每年按2%的比例选拨成绩优秀的学员出国留学深造,按5%的比例组织学生出国写生交流.要求学生以广阔的国际视野,吸纳高端的设计理念。
学院“定单式培养、定单式就业”,为莘莘学子找到称心职业提供最大的保障,能让毕业生和培训的学生一次就业率达100%,就业层次定位在艺术产业较高收入的平台上,优秀人才完全能依托学院与艺邦集团校企联合的关系而创业。广东艺邦集团旗下有星艺装饰、华浔装饰、名匠装饰、三星装饰,是中国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装饰企业,在80多个大中城市开设了800多家分支机构,并在柏林、多伦多、巴黎、伦敦建立了工作室。全公司拥有员工7万多人,其中专家、主笔设计师达7000多人,这不仅为您的孩子提供了社会实践平台,也为孩子的就业创业夯实了厚重的基础。
江西美术专修学院正是凭借这些独特的教育模式,汇聚了雄厚师资力量,设置了精粹课程,累积成优越的办学条件,致力于培养行业精英、艺术大师,筚路蓝缕,桃李天下。在教学上,不拘一格,自然而然;在学科构架上,改革创新,追求特色。在办学理念上,倡导多元互动、和而不同,积极探索现代美术和艺术设计教育的新思路,立志在艺术教育领域打造出一所具有世界知名度的品牌大学。自办学以来,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一代代的青年设计师、艺术家们从这里走出,在各自的领域独领风骚,博得了广泛的信誉。
学院特训部——庐山艺术特训营更是有口皆碑。大力提倡“艰苦 坚持 坚强”的专业与励志教育,学子六十天疯狂艰苦1000小时,疯狂手绘1000张草图,疯狂设计1000张创意方案,疯狂几十场手绘设计快题竞赛,疯狂擂台论剑,成就学子的一生!开展了别开生面的挑战极限的野外写生、远足拓展训练、冬泳以及荒岛生存,苦其心智,砥砺意志,树立学子“坚持到底,绝不放弃”的人生信念。庐山艺术特训营”由此被誉为中国手绘设计艺术人才培养的西点军校。吸引了来自全国600多所高校的大学生,不仅每年为国家培养了10000多名优秀设计人才,也为莘莘学子提供了宽广的学习深造平台,得到全社会的高度认可。2010年10月,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的2010亚太设计师高峰论坛,庐山西海艺术学校被中国建筑装饰协会授予“中国建筑装饰设计教育实践中心”的称号,具备了面向全国设计师考核办证的资格。特训师生在这次年会举办的“筑巢奖”评选中摘金夺银,体现过硬的艺术设计素质。
在2011年北京召开的全国高等学校教师艺术教育研究会上,不少高校老师就提出:庐山艺术特训营从某种程度上弥补了高校手绘训练能力的明显不足,是对大学教育非常有效的补充。有一位来自秦皇岛艺术学校的老师说:他们学校前来特训过的学生回校后自发地成立了手绘艺术协会,参加过手绘的学生吃苦好学能力,还有自信心明显提高,又一次一家用人单位前来学校招人,三个参加过特训的学生全部被录取。理由是他们手绘能力很强,善于思考,吃苦耐劳。
余静赣先生说:学艺先做人。为了全方位打造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坚韧不拨的性格。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余静赣身为广东艺邦集团创始人经常身体力行地组织特训营学生进行野外拓展运动。他们带着干粮和矿泉水,陡步登山涉水,到大自然中写生实践,在酷暑严寒中,在艰险的环境里,体验自己的生存能力,听起来竟然像一个个传奇故事。事后,正如余静赣所期待的那样,经历过户外拓展运动的学生,都将那一次次经历,当作一笔人生的财富,从中领悟了许多以前从未体验过的东西。
诚如王尔德所言:正是艺术,使田野上所有花朵充满尊贵。 江西美术专修学院的人文关怀。必将让莘莘学子进入艺术人生,在大自然里感受到一草一木皆有情,皆有鲜活的生命。并把通过对世间万物的感觉、感动,用感情倾注笔下,赋予其丰富动人的生命形态。由此延伸开去,带到建筑设计、家庭装修、城市规划、园林设计、服装设计等众多的领域,点缀大千世界的点点滴滴,让更多的人时刻带着生命的感恩与涌动,带着自然万物新鲜的气息。这也许就是江西美院对艺术人文诠释。这也许就是江西美术学院立足自然创办学校的全部意义所在!这也许就是北大人文研究员、广东星艺集团创始人余静赣办教育的美好愿景!
多少年啊,青草绿了又黄,花儿开了又谢。余静赣将自己毕生积蓄的财富投入教育事业,自己省吃减用,没有私家车,没有别墅洋房,他长年一身布衣打扮,与学生吃在一起,住在一起,初次见到余静赣,很多人简直无法相信,眼前这位没有一辆私家车,没有一件名牌衣装的教书先生竟然是艺邦集团的创始人。有人从大海里找到了一种精神的准则,也有人从浓郁密布的山麓和车水马龙的都市的内心答案。走南闯北的余静赣在纷繁的世事中,追寻到教书育人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