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2017 报名 讲座
楼主: 玉阶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视点:余工手绘日记——世界城市建筑

[复制链接]

0

主题

170

帖子

126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269
1011#
发表于 2010-6-13 08:56:00 | 只看该作者
世界的建筑 我们的手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8330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906
1012#
 楼主| 发表于 2010-6-13 11:54:00 | 只看该作者

专辑花絮:鄱阳湖湖口青阳高腔

湖口青阳腔下乡演出

九江学院的大学生在学习青阳腔

九江市湖口县陈三镇观塘自然村,县文广局组织的戏曲下乡剧组正在这里搭台唱戏,一曲曲原生态的青阳腔让村民如痴如醉。曾经几近销声匿迹的青阳腔再次在鄱湖唱响。 青阳腔曾流传500年之久,被誉称为京剧“鼻祖”和戏曲“活化石”。如今,通过当地政府的抢救、挖掘和保护,青阳腔再度唱响,并入选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青阳腔成功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仅是九江实施文化旅游战略的冰山一角。几千年悠久历史的九江,有着浩瀚精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进行挖掘、保护和培育?绝响青阳腔的“复活”就是一个例子。 2007年6月,湖口县和九江学院“联姻”,签署联合保护传承湖口青阳腔合作协议并成立戏曲艺术课题研究公关小组。现在,青阳腔已成为九江学院大一、大二学生的必修课,300余名师生学习青阳腔,学校还成立青阳腔艺术剧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8330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906
1013#
 楼主| 发表于 2010-6-13 12:26:00 | 只看该作者

江西省文联“放歌鄱阳湖诗歌大赛”入选作品

鄱湖青阳腔

作者 梅曙平

情悲意绵的青阳高腔

勾兑八百里浩淼的波浪

我的父亲我的老娘

驾一叶轻舟 勾兑春花秋月

鄱湖水呀,青梅温热的一壶老酒

弋阳余韵笑谈几度夕阳




波浪拍打着波浪,攀援而走的波浪

追逐一路小跑的清风明月

追逐宋元的背影 一代又一代啊

祖祖辈辈 多少人在内心

疼痛湖泊的恩泽 黝黑的轻舟

起伏的音符 颂唱情爱、生殖和水乡的欲望




暮色苍茫 天籁抽丝般平静

跳荡的眩光将生旦净末的眼波

传送给沉默的村庄 顾盼流连的眼波

繁殖了伦理 繁殖了历史

繁殖了你帮我唱的青阳腔

它们穿着《诗经》的衣裳 清冽而绵长




鄱湖高腔 肆无忌惮

如风如浪如三春的野草

如鄱阳湖畔竞相开放的野花啊

花瓣紧紧包裹渔民的内心 又片片向外展开

一个鼓点一只小鹿 一句唱词一朵桃花

纵情犷野地冲击和平衡着父老乡亲的精神框架




情悲意绵的青阳高腔

勾兑八百里冗长的波浪

我的父亲我的老娘

戏里戏外 一网鱼虾一网粮

那光景,远方是嘹呖的候鸟

还有那满载青瓷与茶米的船舶

梅曙平散文《鄱湖青阳腔》入选《江西现当代散文选评》,

系江西省作家协会和省文化工程,全书2000页码,4大卷,

几乎包括了江西现当代所有名家。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秘

书长王震亚教授亲自为我作评论,评论中将《鄱湖青阳腔》

与贾平凹的《秦腔》相提并论。《鄱湖青阳腔》最初发表

《人民日报》海外版与《创作评谭》杂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072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4304
1014#
发表于 2010-6-13 16:52:00 | 只看该作者

提前祝大家端午节快乐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8330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906
1015#
 楼主| 发表于 2010-6-14 11:25:00 | 只看该作者

余工手绘日记:出门一笑无拘碍 云在西湖月在天

黄 昏

飞鸟进入斑驳的夕阳

天空,孤独的瞳仁游弋

胭脂覆盖着一颗朱砂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8330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906
1016#
 楼主| 发表于 2010-6-14 11:58:00 | 只看该作者

父 亲

在老宅子里守望的人

是我年迈的父亲

父亲是挤进建筑的一块砖

是田垄里弯着腰的稻穗

在我的眼里 父亲是沉默的远山

是最先翻越的一道梁

站在父亲的肩头

我的目光才能看见远在远方的地平线

我的行程有山坡、丘陵、盆地

我经历过繁华也经历过废墟

奔赴的道路前行无序,后退有家园

父亲不能告诉我怎样打拼

怎样规划和左右逢源

他只是在泥泞在我的记忆最柔软的角落

留下他行走的足迹

这是教科书上没有的语言啊

它说:孩子,只有经历过艰难

脚印才能踩的深

如今,父亲就像一滴举目无亲的泪

温润往事 温润老宅子曾经的闹腾与厮守

父亲啊,儿是千里之外的黄昏

是铺满星星的夜晚啊

你窗前晕黄的亮光

就是我不眠的路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8330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906
1017#
 楼主| 发表于 2010-6-14 12:23:00 | 只看该作者

意 义

梭罗在瓦尔登湖寻找生命的意义

经历过繁华再回归平淡

竟然是抽丝般地不容易

有时候遗忘比记忆更加深刻

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心灵像水银一样没有杂质

大多的时候,我们都是弥漫的水蒸气

欲望瞬间地把自我充满

经历了横无际涯的喧哗与骚动

来到一座老宅院

邀上三朋四友或者一个人

喝茶,让一壶茶暖暖地泡一泡自己

心里的那些事就像一枚茶叶

慢慢地舒展打开 没有动机没有目的

此时此刻,天地之间

一个人,一壶茶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8330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906
1018#
 楼主| 发表于 2010-6-14 12:38:00 | 只看该作者

长 廊

在这里相遇的人

熟悉或者陌生

天天见面或者永不相见

茶凉酒残之后

一切都是风入竹林雁过长空

但是,余工留下了一幅画

每当看见这幅画,就会想起那曾经的故事

这就是艺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8330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906
1019#
 楼主| 发表于 2010-6-14 12:54:00 | 只看该作者

小 吃

在异乡的晚风里

品尝经过千年烟熏火燎的小吃

快乐原来如此简单

当下,抛开琐碎与繁杂

我只专心慰劳自己的口腹

四周纳西古乐绵绵软软地安抚

建筑高雅,方言亲切

垂柳舞动漫天的风

一个人与我擦肩而过

一个人依傍我落座

我可以含笑问候

可以漫不经心

那自由自在的感觉

仿佛一个幸福的剩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8330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906
1020#
 楼主| 发表于 2010-6-14 13:04:00 | 只看该作者

《六韬》:识才

国传统兵法《六韬》,相传是太公望(吕尚)所著,但从其内容分析,应属魏晋南北朝时代的作品。或许是伪作的缘由,其知名度与《孙子兵法》不可同日而语。细细品读《六韬》,常常会发出会心的微笑,其军事思想更具东方式的哲学与智慧。
在一个秋日的夜晚,天气依然有些闷热。为了贪图夜凉,我打开了窗户,秋虫逐亮而入,在书房的墙壁上扑腾,发出沙沙的声响。此时,柔和的灯光下,我静静地捧着一本《六韬》,内心顿然有一股子士大夫般的文气。当我看到《六韬》中的《文韬》那一章节时,不禁时时把书桌拍得怦怦直响,那见识太玄妙了。
《文韬》中有一段谈“识才”的方法,相当精彩,我想它的启发性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这一段韬略是通过周文王和姜太公对话而展开的:有一天,周文王问太公道:“很多的君主都在努力罗致人才,却少有能真正发挥的,反而世局愈加混乱,甚至造成国家的危亡,这又是什么缘故呢?”
太公望回答说:“这是因为虽想罗致人才,但所任用却非真正的人才,以致有名而无实。”
文王又问:“为什么所用的并非真正的人才呢?”
太公望答:“这个偏差由于君主太注重一般的声望,是以得不到真正的人才啊!”
文王:“那又是什么原因呢?”
太公望:“一般做君主的,喜欢听一般人的意见,大家所捧的,便会认为是人才,一般人所批评的,便认为是败类。所以善于结党营私的人朋友多,常容易被任用。真正有主见,不苟同的人,反而常被摒弃。这样便会使奸佞结党,相互榜标以求饶进,阻挡了真正人才进修之路。以致忠臣常无罪而遭杀害,奸臣以虚名而得爵位,所以虽努力罗致人才,但政治却愈加混乱,国家仍不免于危亡。”
读了这些文字,使我想到小时候在外婆所在的乡村念书时,节假日里,外婆常让我帮忙除稗草。秧苗长出来后,残存在秧田里的稗子也发了芽,混迹在秧苗之中,识别它同样需要一双慧眼。初生的稗苗与秧苗,只有细微的差别,没有经验,不细细辨认,几乎难以觉察。要说辨别的法子,有时候还真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打个比方吧,如果稗和秧都是女子,那么稗草长得妖媚一些。稗的叶子稍长稍细,稗的腰肢稍圆稍瘦,稗的绿也像是绸缎上的,高雅。而秧的绿则像土布染上的,俗气。这多么像真假人才呀,真名士不奉迎不拍马,大多都多少有一点傲骨,自然没有八面玲珑,附庸风雅的人来得可爱。
故而这世上“善善不能用,恶恶不能去”,多半是由于人都喜欢听好话,并且容易从众的天性使然。非具有高度智慧、冷彻的理性,是不能完全透视事物的本质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792-8586998

总统家客服热线
周一至周日:08:00-22:00

总统家微信

©2014  九江总统家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 赣ICP备17005700号-1 )  Powered by Discuz! X3.2  技术支持:总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