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2017 报名 讲座
楼主: 玉阶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07第二期]] [原创]梅曙平的特训笔记

[复制链接]

0

主题

293

帖子

193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934
711#
发表于 2010-7-15 09:44:00 | 只看该作者
艺术圣地,人间天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12

帖子

89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891
712#
发表于 2010-7-16 09:04:00 | 只看该作者
艺术仙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07

帖子

413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130
713#
发表于 2010-7-17 11:55: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玉阶梅在2010-7-6 19:41:00的发言:

好片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8330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906
714#
 楼主| 发表于 2010-7-17 12:28:00 | 只看该作者

当代的鲁滨逊漂流记——庐山艺术特训营学子荒岛求生存

(记者梅曙平 报道) 7月14日凌晨430分,庐山艺术特训营宁静的校园异常地热闹,来自全国600多所高校2000多名大学生,排着长长地队伍,唱着嘹亮的营歌,天没有亮就开始出发,他们冒着瓢泼的大雨,步行30多公里,向庐山西海荒岛行进,先行部队11点多到达巾口,后续人员陆陆续续14点多到达,在这里他们乘船驶向荒岛。雨中的庐山西海,一派空濛,众多的岛屿隐约分布在水泊中央。雨水打在湖面像一朵朵盛开的花,水鸟在天空自由的飞翔。远远近近几千个小岛,让学员们一下子就兴奋了起来。在保障人员的指挥下,学员们费了不少的力气,总算是在各自选择的领地搭起了露营用的帐篷。收拾好营地,学员们开始找食物、找水源、拣柴火,顷刻间,荒岛上到处是欢声笑语,很多学员已经在准备鱼竿,他们期盼着抓螃蟹和鱼,有的女生干脆在帐篷里换上了泳衣互相拍照玩。夜幕降临,大家燃起了篝火,轮流表演着节目。他们以班级为单位进行了对歌比赛,一时间,反复冒出了许多个刘三姐和阿牛。悠扬的歌声使荒岛不再寂寥,歌声笑声,在寂静的夜晚传得很远。篝火掩映的舞蹈和游戏有者一种神秘与欢快,这些大学生大多来自城市,向这样回归自然的机会并不多,一种另类的体验激发了他们前所未有激情。城市舒适的学习和生活条件与荒岛的体验形成鲜明的反差,让他们身心尽情释放。

荒岛规定自己是不准带食物的,因而寻找粮食就是荒岛上生存的重要事情,荒岛上植被很多,山坡上全是一人多高的茅草和巨石,由于是荒岛,山上也根本没有路,全靠队员们用砍刀劈开茅草和灌木丛攀爬而上,别看学员们都是来自城市,可找起食物来,一点也不逊色,他们很快找到了野生的橘子、毛栗、板栗,还有野菜,一大早在河边钓鱼的学员也不赖,他们居然大大小小弄到不少鲜鱼。昨天上岛已经是旁晚时分,大家没有感觉到热。现在走在茅草丛生的陡峭山坡上,在热带骄阳的照射下,每一个人都好象在洗桑拿裕一样,汗流夹背酷热难当。山上的茅草像刀子一样锋利,许多人的手臂和脸上都被割出一条条的血印,可是大家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累的精神,经过2个多小时的四下寻觅,找到了不少食物。

中午,他们找来干草沫和枯树叶,在自己挖出的土灶上,队员们围拢在一起开始准备自己的午餐。有限的米粥加上烧烤板栗和鱼汤,大家吃得也是有滋有味,只是人多食物少,吃了这顿就要为下一顿犯愁啦,学员们还得努力,还得想办法寻找生存。

在城市里过惯了饥渴无虑、空调热水生活的男女学员们,经过野外拓展,荒岛写生,寻找食物等众多活动,两天生存下来,已经疲劳不堪了。可是看见荒岛有野兔与野猪,许多雄性学员又来了精神,他们找来柴刀和木棍要去狩猎野物,但结果是雷声大雨点小,无功而返。 到后来,乘兴而来的激情在荒岛慢慢耗尽, 许多学员早已在滩头遥望接送我们的机板船,已经是归心似箭了。

几天里,由于学员们捕获的鱼虾和配给的大米都很少,他们顿顿饭只能以野菜粥果腹,同时还要进行较大运动量的求生存事务,体力消耗都很大。等到活动结束,每一个人都已经是筋疲力尽了。虽然如此,他们还是完成了预定的活动计划,达到了磨炼自己意志和增强生存能力的目的。

活动结束了,收拾帐篷整理露营地,大家在烈日下把垃圾全部清理进垃圾袋里,没有给小岛留下污染。接下来是登船归航,上了船,好些人就开始给家里的亲人或同学打电话报平安,那言语里透着一股子自豪。

714号到16号,为期三天的荒岛野外拓展已经完满结束,当他们乘船回到庐山艺术特训营的时候,岸上留守人员早已准备好绿豆汤、西瓜和降暑的茶水,那情景像欢迎远征的英雄们凯旋归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8330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906
715#
 楼主| 发表于 2010-7-18 17:41:00 | 只看该作者


恰同学年少 只争朝夕

(梅曙平 报道)近日,荒岛刚刚归来,同学们又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每天听课、练习,在万人大教室里,充满了你追我赶的手绘氛围。

在60天暑假特训里,同学们要疯狂手绘草图1000张,疯狂艺术设计1000案例,疯狂擂台大赛。同学们学习的课程都是经过专家、学者充分论证的,切合学生实际的设置,经典课程,再加上由余工、杨建、陈红卫、沙沛等名家来讲解,真是一生难得的学习机会啊。余工说:如此高强度特训,学生想不进步都难。正因为如此,很多同学经过特训觉得进步非常大,下一期就接着来特训,他们的同学看见前来特训的同学进步很大,也跟着一同来特训啦。

再过些日子,庐山国际水彩艺术节就要开始啦,很多同学又要上庐山啦,届时,他们不仅能看见很多国内外知名画家的作品,还可以与画家一起在庐山写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67

帖子

114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143
716#
发表于 2010-7-19 10:00:00 | 只看该作者
恰同学少年 只争朝夕 顶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8330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906
717#
 楼主| 发表于 2010-7-19 13:40:00 | 只看该作者

青山隐隐水迢迢,白云深处是我家。欸乃一声炊烟起,渔歌互答唱斜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67

帖子

114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143
718#
发表于 2010-7-20 10:15:00 | 只看该作者
荒岛生活 别样的特训生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8330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906
719#
 楼主| 发表于 2010-7-20 11:02:00 | 只看该作者

诗文广角:报告文学

艺术教育的播种人——余静赣

源于幕阜山深处的修河,水行七百华里修远而绵长,一路上纳平水、溪口水、武宁水等众多的支流,浩浩荡荡地汇经宁洲至柘林镇地段,簇拥出一汪人工与天然浑成的湖泊,人称庐山西海。这是一块充满诗意的山水版图, 2003年余静赣先生怀着“艺术扶贫” 、“艺术互助”的心愿回家乡创办了庐山西海国际艺术学院,从此,这一方水土就与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一届又一届莘莘学子从这里出发走向广阔的世界,成为各行各业的行家里手,成为高素质的艺术人才。熟悉余静赣的人都亲切地称他为余工,说起余工的故事还得从他白手起家创办家装公司开始。

余静赣出生于武宁县横路乡花园村,30年前,余静赣就对他母亲说:我要给天下人盖房子。这句当年听起来像痴人说梦的话语,今生今世余静赣一直揣在怀里,成为他一生行迹的定盘星,成为他事业的座右铭。1982年,是余静赣人生中一个历程碑,那一年他参加了高考。在大学志愿表上,他把所有志愿都填上了建筑类专业,并如愿以偿地考取了重庆建筑学院建筑系。毕业后,余静赣以优异成绩分到了北京,在国家建设部机关工作。1989年底,在北京呆了4年后,余静赣为了帮助老乡特地调到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工作。这时候,打工浪潮风气云涌,大批江西老乡也来到了广东。到广东工作的第一个年头,余静赣接待老乡就达到700多人,也就是说平均每天都要接待2个老乡。每逢周末,他早晨起来就骑上自行车为老乡找工作,最远的到了珠海,你想象一下,骑单车从广州到珠海那该有多辛苦!有时候骑车到东莞,当天还要赶回来。几年期间,经余工接引到广东打工的老乡大约有四、五千人。这些人大部分在挣辛苦钱,生活缺少保障。这时候一个老乡的话让余静赣做出了一个决定。那老乡说:余工啊,你自己开一家公司吧,我们给你打工不就行啦。”余工当时想都没想就说:“可以啊!”他没有想到开公司的第一桶金从哪里来,没有想到到底干什么合适,就觉得自己必须该做了。开公司说说容易,启动资金怎么办?余工是一个敢想敢干的真男人。虽然他知道创业艰难,开公司更难,可还是用弟弟做油漆工积累的一笔钱,再加上同村老乡的东拼西凑的一些资金,亮出了“广州三星建筑艺术设计中心”的招牌。公司地址在当时广州郊区五山附近,租的是一间16平方米的店铺。余工一面上班,一面打点生意,公司第二年就亏跨掉啦。合伙人不愿意再来,连亲弟弟也不要股份啦。

艰难时节,余工这位大山的儿子体现出特有的那份坚韧与执着。余静赣决定从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辞职,正式下海经营公司。当时公司经营的主要项目是建筑设计。余工说:我想把公司做大规模时发现必须转入一个新的行业。因为靠自己做方案设计不能做到几百人、几千人甚至上万人,一个人单打独斗不是余工下海的初衷,必须扩大规模。为此,余工决定转变经营目标,给老乡们打造一个门槛比较低的行当,让乡亲们能够赚到钱。就这样余工把目光瞄准了当时还是标新立异的家装行业。1992年,余工开始了家庭装饰专业化经营。

90年代初,人们听都没听过什么叫“家庭装饰”。360行里压根就没有注册这个行当。余工决定从广告入手,让更多的人了解家装这个新鲜事物,让市民接受家装消费理念。余工的家庭装饰一路风生水起,三星建筑艺术设计中心注册为广东星艺装饰有限公司并成立艺邦集团管理旗下企业。目前星艺在全国有700多家分公司,员工有35000人,年产值近20个亿,是中国装饰业第一品牌。从1992年到2003年,时间跨度是11个年头,余工带领家乡子弟在广东这片土地上打造出中国一个全新行业——家庭装饰,并由此带动江西武宁十多万人致富。

2003年,正当装饰事业风生水起之时,余工做出了一个决定:淡出艺邦集团领导层。 这个决定源于余静赣创办星艺的初衷:为员工办企业。为了企业发展,作为一个企业家余工明白,一个家族企业要与世界接轨,要走向现代化企业,最大一个关键点就是民营企业社会化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余工在这个问题上站的比较高。

余工从管理层退下之后,足足花了六年时间,筚路蓝缕,拓垦荒原,投巨资在武宁县拓林湖畔创办了庐山西海国际艺术学院。学院第一期工程在2003年底建成并投入使用。20053月,学院又投巨资着手建设第二期中心校园,庐山西海艺术特训营,万岛湖上众多的岛屿与一片宁静详和的湖湾从此有了郎朗的读书声,有了一批接一批来自五湖西海的青年学子。

  余工办教育起点很高,看的很远。庐山西海国际艺术学院和广州分院开设了适应社会发展的三十余个专业,如土木工程、美术学、市场营销、工业与民用建筑、城市规划与园林设计、会计、形象设计、经济管理、商务英语、雕塑、油画、国画、室内设计等,与此同时,庐山西海国际艺术学院还与长江大学、九江学院、九江职业大学建筑学院联合开辟了适合学生就业、创业的热门专业,特别是与九江职业大学建筑学员联合办学,开辟了乡村建筑学和装饰设计学等专业,更是不拘一格育人才的全新探索,由此做到了教育资源的合力配置与优势互补。

  庐山西海国际艺术学院教育理念独树一帜,采取校企合作的方式,确保学生的就业率。学院与广东艺邦集团(星艺装饰、华浔装饰、名匠装饰、三星装饰余工设计师楼)紧密联合,艺邦集团是中国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装饰企业,在北京、天津、上海、深圳、杭州、重庆、成都等80多个大中城市开设了700多家分支机构,并在柏林、多伦多、巴黎、伦敦等地建立了工作室。全公司拥有员工40000多人,庞大的企业资源是西海教育坚强的后盾,“定单式培养、定单式就业”是庐山西海国际艺术学院学生就业的最大保障,优秀人才完全能依托学院和艺邦集团创业。

充满诗人和哲学家气质的余静赣,是一位善于将现实升华到理想境地的大师。他兢兢业业,创办庐山西海国际艺术学院,主旨是不仅拥有大师级师资力量,还要为社会培养未来的大师。所有这一切,缘于他的一个梦想,他要用教育让家乡脱胎换骨。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余静赣先生每天起早摸黑,亲自给学生上课,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面对莘莘学子一双双纯真的眼睛,余静赣的目光温煦而亲切,他的神情专注而肃穆。有人从大海里找到了一种精神的准则,也有人从浓郁密布的山麓和车水马龙的都市探寻内心的答案。走南闯北的余静赣在纷繁的世事中,找到自己人生的坐标系,那就是:追寻教书的意义。

2005年是余工教育事业的又一个里程碑。这一年余工在一期面向初中、高中学生招生的基础上,开始创办二期的庐山艺术特训营,面向全国600多所高校艺术设计类大学生展开博大手绘艺术特训。其目标宏大而广博:一定要做强中国艺术设计事业。

庐山艺术特训营依托庐山的地理、人文优势,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积极探索素质教育的新模式,立志打造艺术设计领域的西点军校。自2005年创办以来,现已成功举办十期,面向全国600多所高校的大学生,为国家培养了20000多名优秀设计人才。依据余工的办学设想,特训营秉承“大道行师,设计立德”的校训,汇聚了国内外近百位顶级设计师、手绘设计名家、建筑哲学家、企业家以及知名学者,手把手地传授,零距离接触,言传身教,名师点灯! 特训营的课程设置特色鲜明,集中、英、法、德、俄罗斯、孟加拉等十多个国家的专家学者的教育精髓而设置的精品课程,以“磨砺意志,树立信念”为育人标准,倡导艺术与哲学的结合,理想与专业的贯通。锐意创新的课程体系。

多年来,为了实现普及艺术教育提高全社会艺术审美的办学初衷,庐山西海国际艺术学院十分关注艺术的交流与联合,先后与各国家驻华大使馆共同举办“国际艺术和平展”,让世界和平成为艺术创作与交流的主旋律;开展远足巴黎——艺术新长征,回归自然,笔行天下艺术大采风活动。用二十年时间,打造世界级的艺术视点。开展“笔行天下,草图赢世界”手绘名师全国大型巡回讲座暨百所高校巡回画展,吹响做强中国艺术设计的集结号,掀起手绘设计艺术教育新浪潮;与《世界建筑》杂志社联合举办最具影响力的“WA总统家杯”建筑手绘高峰论坛暨手绘设计大赛,发现、培养手绘设计艺术优秀人才;与英国皇家水彩协会联合举办庐山国际水彩艺术节,加强水彩艺术的国际研讨与交流,推动水彩艺术的普及与发展。这一系列活动紧紧围绕的是艺术教育这个主题,余工和他领导的团队,就像艺术教育的播种人,通过点点滴滴的工作,通过一个个投入意气风发热情的活动,以心血和汗水,为艺术教育的发展壮大而勤勤恳恳地劳动着。

余工构架的教育模式大气而不断完善,为了宣传艺术教育,使艺术传播有自己的阵地,余工还着手建立了总统家网,这是中国手绘设计的门户网站。其中总统家外文网,是在大中华地区落地的第一家艺术行业外文网络媒体。水彩写生网、华人手绘网,同样为艺术人提供了精致艺术生活和设计平台。为了使特训学子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余工提出了“为国内外设计艺术人提供广阔学习交流机会,推动中国设计手绘艺术走向高端,迈向世界”的办学方向。为此,特训营每年按2%的比例选拨成绩优秀的学员出国留学深造,按5%的比例组织学生出国写生交流。 探寻的是“精品办学,英才教育”。余工办教育,特别注重厚德笃行。为了养育学生良好的品质,庐山艺术特训营秉承“艰苦、坚持、坚强”的特训精神,在特训中,提倡六十天疯狂艰苦1000小时,疯狂手绘1000张草图,疯狂设计1000张创意方案,疯狂几十场手绘设计快题竞赛,疯狂擂台论剑,高强度的短期特训也因此成就学子的一生!

余静赣说:学艺先做人。为了全方位打造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坚韧不拨的性格。余工经常身体力行地组织特训营学生进行野外拓展运动。他们陡步登山涉水,到大自然中写生实践,在酷暑严寒中,体验自己的生存能力。特训营通过远足、冬泳等一系列拓展运动,在艰苦的环境里,磨砺学生的意志。余工知道,这些人生经历,将会沉淀进学生的性格。余静赣还常常带领学生置身在湖心的荒岛之上,那儿是狐狸和野兔的世袭家园,是野生灌木和芭茅滋生领地。学生们在艰苦的环境里,直面生活的底线,他们在无助中自己支撑自己。事后,正如余静赣所期待的那样,经历过户外拓展运动的学生,都将那一次次经历,当作一笔人生的财富,从中领悟了许多以前从未体验过的东西。

为了扶持青年人创业,庐山艺术特训营特地开办了创业营。余工设立3000万元创业基金,帮助有志创业的艺术设计类大学生实现人生梦想,挖掘敢于创业、纵横市场的优秀人才,由此掀起中国设计类大学生创业的高潮。

多年来,余静赣正是以这样独特的教育方式,为家乡、为社会造就了一批又一批高层次的人才,他让许多年轻人走向了成功。在余静赣的学员花名册里,有的已经成为室内设计行业的大师,有的学生不仅在业界拿下多次全国性设计大赛金奖,而且有些学生的著作论文甚至成为高校的必修课目。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有泪水

是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

因为在梦想与现实之间找到了切入点,因为在理想与现实之间达成了默契与平衡,余静赣几十年如一日地圆着一个少年时代的梦,他以教育的方式表达对武宁故乡深沉的爱!他,使一个个山里的娃娃使到了良好的教;他,使数以万计的青年找到了人生的目标和方向;他,作为“江西省十大青年创业先锋”、“九江市十大感动人物”当之无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8330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906
720#
 楼主| 发表于 2010-7-20 23:09:00 | 只看该作者

专辑焦点:荒岛特训大学生访谈录

特训大学生荒岛求生存访谈录

山西海又称万岛湖,大大小小无人的荒岛是每期特训大学生必然留下脚印的地方。荒岛求生存很艰苦,但是风雨过后,它给予的记忆是那样地深刻。对于80后、90后来说,荒岛是挑战,也是考验,能够接受这样考验的学员是值得骄傲的,也许在今后的竞争、奋斗中,在人生遇上一道道坎儿时,荒岛的磨砺就会体现出它的价值,荒岛精神提倡的是:坚持到底,就是胜利。2010年第二期特训,远足荒岛已经是刚刚过去的历史,很多刚从荒岛回来的大学生依然记忆犹新,为此,笔者采访了一些大学生,让他们以谈谈荒岛拓展的感受,那滚烫的言语或许能够让你深思。

杨蓉:荒岛之行至今记忆犹新,带给我的感动是一生的。人生难得几回搏,荒岛应该算一回。远足近50公里,这是我人生第一次马拉松。庆幸的是一路有许多朋友陪伴,大家帮大家,在远足中体现得淋漓尽致。班级的力量,团队的力量,使我在极端困苦中坚持再坚持,让我从起点到达了终点。我琢磨着余工开展荒岛运动是要告诉我们:人性是坚韧的!

我从特训营出发,到达目的地,差不多用了14小时,其间一直下着大雨,之后又是没完没了的小雨,即便如此我们班没有一个掉队的,我惊讶的是,许多平日看起来娇滴滴的女生,在远足荒岛中竟然有些像当年参加长征的女红军,她们是很棒的。到达荒岛,我们面临露营、食物等诸多困难,最可怕的是荒岛蚊子与小虫真多啊,加上一些学生水土不服,很多人身上冒出了很多红斑,可是大家坚持了下来,荒岛之行抱怨的不少,但我认为那是一段别样的青春,它告诉我很多不曾思考过的东西,让我心存感激!

刘杰:很开心参加这次荒岛活动,它告诉我我们原来的生活是多么轻松与幸福,看来只有经历了荒岛艰苦的磨练,才知道幸福一直在我们身边,它让我们懂得感恩,懂得珍惜。荒岛我最先是好奇,接着是一片空白,面对远足和荒岛,我只想别人能行我也不能做孬种,其他什么大道理没有精力去想,可是回到特训营,我却对荒岛进行了反思,从中我明白了许多道理,也体会了余工的良苦用心。余工让温室里的花朵体验了野外草根的坚韧。是啊,城里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芰菜花啊!

朱彦忠:三两天的荒岛生活,没有温暖的被窝,没有温饱的食品,只有冷漠的雨水和四面埋伏的虫子。但慢慢长夜我们不惧,因为我自己给自己搭建了帐篷,我们开展了篝火晚会,这可是真正的荒野的晚会i,不是城市旅游的作秀啊。我们把歌声留在了荒岛,我们把信念带了回来,这也许就是荒岛的收获。经历荒岛,我明白了特训营提倡的:坚持到底,永不言弃!

贡磊: 夜近破晓胜黎明,‖暴雨雷电闪不停。‖回首春风得意日,‖潇洒庐山特训营。

吴月芳:长这么大还没吃过这样的苦,没想到我也进行了一回实实在在的长征。其实我也后悔抱怨过,但我坚持了下来,我没有掉队,是因为既然在路上,我没有选择。不过事后回忆起来,我内心还是充满了自豪,我没有想到自己有这样大的潜力,远足荒岛让我认识了自己。

远足8小时啊,这在家,爸妈给我1000元钱,我也不干啊,可是团队却能让我开弓没有回头箭,一直向前再向前,脚都磨起了泡,身心疲惫到了极点,有时候真想躺下去不再起来,但我看到意气风发的同学,我又来了精神,我不会服输,我希望这样的精神我能带到学习与将来的工作中去。

说实话,那天荒岛我内心是很恼火的,当时很茫然,在黑夜里数着时间等待天明,困苦无奈,还有抱怨,许多以前没有的感情与感觉一下涌上心头。第二天当大家一起捕鱼,找野果,挖灶做饭,我所有的委屈就一下子没有啦,我的心情像雨后的阳光一样明朗。这次荒岛我觉得余工是要培养我们的耐心,要知道做好任何事情,耐力耐心是必不可少的元素啊。

朱小丽:这是一个难忘的事件:时间2010714,地点庐山西海荒岛。过程远足近40多公里,荒岛求生存。

这是一种选择,荒岛是全身心回归大自然,这是特训营的特训科目,是为了锻炼我们毅力,培养我们的认知力。这是一种全新的生活,从中我知道什么事困苦与艰辛。这个苦我爸妈是无论如何不会让我吃的,可是狠心的余工让我们体验了严厉与坚持,我从抱怨道理解,也许将来还要感激,不管这样,我记住了余工和他的特训。

荒岛一个个帐篷就是家,我在荒岛忍受了蚊子叮咬,忍受了饥饿,但我体验了打水仗,游泳,围着篝火跳钢管舞的快乐,我认为困苦与快乐相抵,扯平啦,荒岛值!

王华:荒岛像一个大家庭,冒着大雨远足到荒岛探险,困难多多,新奇多多,我在极度疲倦中体会到前所未有的新鲜,再苦再累,我不后悔选择去荒岛,好在这不是生活常态,看来我坚决不去当特种兵,他们可是天天远足荒岛啊,我比他们幸福,因为我体验到了,然后我就用它作为参照物来提醒我现在多么幸福,这是余工送给我的礼物,那天发短信感谢他一下。我在短信里就这样说:余工,感谢你让我受一茬苦,遭一茬罪,感谢你让我脚起了泡,让我身上被蚊子咬了一个遍,感谢你让我明白,这样的罪我一生只有很小的一部分,大多的时候我是在幸福,感谢你让我比以前稍为坚强了点。我要回家报告我父母,你不要小看你的儿子,当困难来临时,你儿子一样有很大的潜力哦。

丁静:荒岛求生,简单4个字,却在我心里留下深深烙印。大雨、徒步、空腹、磕碰,我身边几个人在途中都想放弃,但都在哭诉中坚持。坚持再坚持,就到了,就荒岛求生存了一回,现在想想还好没放弃,不然我自己都看不起自己,别人走到头,我却放弃,这样会让我觉得失败。现在我可以面对自己的同学,因为都是长征老革命,我们资格一样老,我们是好样的。

程志强:2010年的夏天,我带着希望和梦想奔向庐山艺术特训营。迎接我的是手绘和荒岛,荒岛就像当年鲁滨一样,在一望无际的湖中间,做一回野人。那体验很棒,就是远足很难过,走9个小时啊,从小到大头一回走这么远的路,可这条路让我学会了坚持,让我觉得自己还是能够吃苦的,这次远足让我对自己比较满意,如果要给自己打分,我想打80分,因为我也后悔抱怨过,要扣掉20分,这样才客观。

吴显起:荒岛是我的一个留念,我相信会记得很久,就算忘记了,将来遇到困难我又会激起自己的努力。荒岛的收获是坚持,坚强,互相帮助友爱!

这次采访还有很多,在此就不一一列举,通过采访让我认识到8090后不是仅仅是玩电脑游戏,跳街舞,钢管舞的新生代,到了该冲锋陷阵的时候,他们同样是坚强的一代,他们不是温室效应的产物,他们是可以塑造的栋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792-8586998

总统家客服热线
周一至周日:08:00-22:00

总统家微信

©2014  九江总统家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 赣ICP备17005700号-1 )  Powered by Discuz! X3.2  技术支持:总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