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2017 报名 讲座
楼主: 玉阶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07第二期]] [原创]梅曙平的特训笔记

[复制链接]

1

主题

23

帖子

32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24
61#
发表于 2009-10-7 16:1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8330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906
62#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1 22:55:00 | 只看该作者

文学与绘画

韦勒克的《文学理论》说:“文学与美术、音乐的关系各种各样的、复杂的,有时诗从绘画、雕塑或音乐中汲取灵感,正如自然界的事物和人是诗的主题一样,其他的艺术品也可以成为诗的主题,诗人们对绘画有各自的爱好,这可以或多或少同他们的文学理论与文学趣味联系起来研究。”艺术的各门类本来都是彼此相通的,一首诗歌如果创造出比较完美的意境时,就是在氤氲着一幅山水画,因此说诗歌与绘画是关系十分密切的姊妹艺术。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也是一片画的沃土。诗是语言艺术,善于抒情;画是空间艺术,长于显现。因此说,诗画之间存在着相互渗透与相互表现的关系。中国古代诗歌要求有形象,有意境,因而才能产生艺术魅力,吸引读者在想象的语言构图中,领略社会风云,窥视作者境界,开创主观想象或幻想的空间,给人以美的享受。中国绘画同样要求画中有意境,有形象,有诗意,因而同样具有反映时代、抒发作者感情,拓宽主观想象或进行再创造的审美机制。叶燮说:“画者形也,形依情则深;诗者情也,情附形则显。”在人类文化艺术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诗与画互相渗透,互相吸收,促进了诗画艺术的共同繁荣,使得他们各自的艺术表现手法不断得到丰富,审美范畴不断得到拓展。

一、诗歌中的构图。
韦勒克认为:“从夏多脖里昂到普鲁斯特的现代文学中的许多描写含有绘画的效果,能够看文字背后那些经常出现在同时代绘画中的场景。”绘画中的构图就是指对画家所关注的景物的布局与取舍。同样一处景物,诗人由于所处时代不同以及各自的审美观的差异,诗歌中的画面就会呈现出不同的风貌。正如别林斯基说:“思想消融在感情里,而感情也消融在思想里。”古典诗歌与绘画都是艺术家对一情一景有感而发,是客观景物与他们的主观感受相结合的产物。有的人细腻刻描,泼墨大方,画面详实;有的人善于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有选择地概括提炼,画面简洁,以少胜多。欣赏主体可以通过画面透视诗人的心境与情绪,给人以想象的空间去回味和理解。
王维是唐代著名的山水诗人,“诗中有画”对于他来说随手拈来,如他著名的诗篇《汉江远眺》中的“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上句描写广袤无际的画面,下句渲染出若隐若现的远山,尤其是“山色有无中”,自然流露出绘画的艺术手法。王维以艺术家的态度和灵感静观默察,他的诗融汇了许多绘画的技法精神,所以诗中渗透着画法、画意和画风,运用多种手段表现诗歌中景物的线条美、结构美和色彩美,在静止的瞬间表现空间的广延。王维的《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这首写景诗描绘了幽居山林,作者以陶潜比自己,超然物外之志趣。风光人物,交替出现,相映成趣,形成物我一体、情景交融的艺术意境,抒发了闲居之乐和与友人的至诚情谊。一、二句写景,着意刻画水色山光之可爱,虽时至深秋,山色依然青翠,溪水依旧潺潺流淌。三、四两句,转而抒情。倚杖柴门,临风听蝉,神驰邈远,自由自在。五、六句又间写景致。渡头落日,墟里孤烟,地道山村风物。最后两句再写人情。接舆、五柳、洁身自好,高风脱俗。风光无限,加之人物疏狂,让人情趣陶然?
一般情况下如果表现的画面空间阔大,不宜将所见的景物较多地布置在画面上。诗人笔下的景物描写,即使是浩渺无际的湖水,展现广袤无垠的空间,也不要描绘过多的景物,以给人一种空远的感觉。如苏轼的《夜泛西湖五绝》(其四):“菰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渐见灯明出远寺,更待月黑看湖光。”轻描几笔,一幅西湖月夜图跃然纸上,着墨不多,画面愈加显得空阔。诗人完全不采用通常的山水诗中突出山水泉石、丛林古木的描写手法,而是从全局着眼,从大处落墨,写西湖的全貌,突出其菰蒲无边,湖水茫茫,荷香扑鼻的韵味,充分体现了诗人是用画家的眼光,画家的笔法在取舍材料,精心安排,具有绘画的构图美。
有些古诗纯粹以静态的空间景物排列在一起,造成意象并置叠加的画面效果,好像随意的静物水粉画。诗中没有出现动词,或者很少出现动词,例如唐代王维的《田园乐。其五》:“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一瓢颜回陋巷,五柳先生对门。”这首诗没有一个动词,所以没有故事情节与动词序列,仅仅是空间意象的并列出现,同时又没有时态的变化,使意象带有一种永恒的、普遍的性质,景物之间关系互渗,似一幅幅蒙太奇的画面在读者面前闪过,留下许多空白让读者去想象和填补。

二、诗歌中的色彩。
韦勒克认为:“‘线条的’表示图形和艺术品的外部轮廓线条是清晰的,而‘绘画的’表示艺术品的外部轮廓在光线和色彩是构成艺术品的主要因素。”色彩是绘画艺术的一个重要内容,古典诗歌创作中突破了中国画“水墨一盏”的单一色调,通过描写色彩鲜明的景物,唤起读者的色彩感觉,给人以绘画色彩美的艺术享受。冯应榴说:“少陵翰墨无形画,韩斡丹青不语诗。”由此可见,丹青与翰墨在诗画艺术中的渗透与表现的关系,绘画离不了色彩,诗也同样具有色彩学。
从中国古典诗歌看,色彩入诗可分两种情况。其一,直接将色彩名词入诗。如范云的四色诗:“丹如桓公庙,青如夕郎门。黑如南岩啸,白如东门猿。”用丹、青奋黑、白,一句一色不重复。也有四句同写一种颜色,如范云另一首诗:“折柳青门外,握兰翠疏中。绿草骋春日,碧堵澹时风。”诗中青、翠、绿、碧,实际上皆言其“青”。又如杜甫《春夜喜雨》“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诗中用黑色描绘夜中野径和天上浮云,用红色描绘雨后鲜花,两种色彩对比强烈。又如他的绝句“江碧鸟愈白,山青花欲燃”,色彩清新绚丽,诗与画似乎很难分清。难怪前人赞杜甫的作品“总得画法经营之妙”。象这种将颜色直接入诗的例子枚不胜举。其二,色彩是从诗的意境中间表现出来,必须经过读者的想象才能看到。例如王维的“大漠弧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抓住了塞北自然景色的特点,构成了一幅意境开阔而又荒凉的画面。虽然读者不能直接看到色彩和线条,但在想象中却分明地看到了鲜明的色彩和粗犷的线条,看到了在广裹的空间,由鲜明的色彩和粗犷的条线所构成的边塞图景。
绘画反映生活是以色彩和线条为媒介,具有诉诸视觉的具体形象,可以被欣赏者直接感受到。而诗歌反映生活以语言为媒介,它不能够直接被人感受到形象。但是语言可以唤起读者的联想和想象,在读者的大脑中形成具有声音、色彩的具体形象。描摹自然景物的色相,使笔下的景物染上颜色,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有的诗歌在着色时使自然景物的色彩与自己心灵世界的感情色彩相契合,融情于色,在感情上打动人。如苏轼的《雨晴后步至四望亭下鱼池上遂自乾明寺前东冈上归二首》就是被贬黄州后不久所写。(其二)为:“高亭废已久,下有种鱼塘。暮色千山入,春风百草香。市桥人寂寂,古寺竹苍苍。鹳鹤来何处,号鸣满夕阳。”在这里,天气的“喜”色给人以清冷、惆怅之感,以此奠定基调,使晚春的野草、古寺的竹木均显得寂凉,还有那久废的高亭、罢市后的寥寥桥人更增添了冷落寂静的氛围,最后两句以鹤鹤号鸣,反衬市桥沉寂,正因为万物俱寂,突然出现的鹳鹤声似乎充满了灰色苍茫的整个天空,听起来更加凄厉。由青、苍、黑这些冷色调组合及勾画出的苍凉景象,恰恰映衬了诗人“羁孤”之意,确是哀号无告的苏轼贬官在这寂寞江城的生动写照。他初来黄州,惊魂未定,心灰意冷,杜门闭口,从不拜往迎来,也不谈论时事,往往独自一人钓鱼采药以自娱,所以,当时的苏轼是个郁郁寡欢、闷闷不乐、孑孑孤独的人,这首诗中所着之色,不但反映了自然之景,而且也道出了诗人的心境,浸透着他贬官黄州初期所特有的感伤色彩,因而做到了自然景物之色彩与主观世界之情调相契合,融情于色,打动读者。

三、诗歌中的远近。
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把山水画的意境分为三“远”:高远、深远、平远。把人的目光伸展向远方,并且引发人的想象,从有限把握到无限。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诗歌中的景物安排非常重要,近景能够保持画面的稳定感,给人一种从容不迫和平稳优雅的感受,而远景作为陪衬,更加突出画面的中心景物,这种远距离的感受,不仅使认识领域更加宽广,而且使得感知者不再与他探索的事件直接冲撞,诗人可以通过这种远距离感受事物的方式将感情寄托得更远。

例如 唐代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诗的开头两句交待了送别的时间、地点、目的地,近处黄鹤楼前的江边是陷入了愁思送行的诗人,远处是滚滚无语东流的江水和渐渐消失在天边的帆船,时间的流失似乎在这分别的忧郁中凝固了,只剩下诗人孤独远眺的身影,诗人的目光在随着“孤帆远影”探向远处的同时,诗歌的空间亦随之无限延伸。梦笔生花的天才李白因想象奇特赢得后人称此句为“千古丽句”。天空也被明丽的世界感觉所感动了,它变得一碧如洗的空明,在它底下顺流行进的“孤帆远影”,何尝有一丝孤独感和苍凉感?它牵引着的是海阔天空的生命向往。生命如流水,别情如流水,无限关注依恋的眼光追随着消失在视野之外的孤帆远影,也就化作水天与共,千古长存的长江巨流了。名楼送名士赴名城的一瞬而永恒的情景,便成了盛唐诗人的旅游豪兴的诗化象征。
绘画中的透视讲究近景语远景的搭配,艺术家面对一片风景,可以远望,可以近观,以流转的视线,欣赏自然元气,洞察整个空间画面。王维的《终南山》: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诗的前两句是作者所见的终南山的远景,诗人由山外向山中走来,在目光的尽头是绵延不断的伸向远方的山脉,所以采用提神太虚,整体呈现的方法,把终南山的远景摄入画面之中,诗人从不同的角度远看山峰,景色虽然不同,意境却是一样的,都是说终南山景致缥缈迷茫,恍如仙境一般。后面写在山上俯视远景,巍峨壮丽、白云青霭、万千气象的终南山尽收眼底,最后的诗句“隔水问樵夫”描写的是诗人询问店家要投宿的近景,特别具有动感,乃点睛之笔。整首诗由远及近,有静有动,令人游目骋怀,作者创造了一幅超象空灵的诗情画意。

四、诗歌中的虚实。
中国绘画艺术和中国古代诗歌艺术,有着虚与实两个美学范畴。二者关系表现为“实不窒虚,知虚之皆实”,“虚必成实,实中有虚”。这种关系在中国艺术绘画艺术中又有独特的表现方式和独特的艺术实践经验。宋代画家马远有水墨西湖十景,从来不画满幅,人称“马一角”。清代张云傲写诗称颂这种画法:“十景传来总不同,西湖烟水总难穷。怪他马远图中现,一角偏胜满幅工”,因为满幅显得雍塞,而“一角”则显得空灵。如唐代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山雪。”
这是一幅美妙的雪景图。画面中心只有一叶小舟,一老翁独自坐在舟中撑竿垂钓,其余皆为空白色,山山是雪,路路皆白。飞鸟绝迹,人踪湮没。遐景苍茫,迩景孤冷。意境幽僻,情调凄寂。孤单的披着蓑衣带着斗笠的渔翁形象,精雕细琢,清晰明朗,完整突出。再加上此诗采用入声韵,韵促味永,刚劲有力。历代诗人无不交口称绝。许多千古丹青妙手,也争相以此为题,绘出不少动人的江天雪景图。
这说明高超的画家,往往能从无墨处唤起读者想象,从虚境中看出实境,丁丁空灵中悟出真趣来。这种虚中见实的妙用,姑且称它为无墨之墨,无笔之笔.清代布姑且称它为无墨之墨,无笔之笔。清代布颜图说:“盖笔墨能绘有形,不能绘无形,能绘其实,不能绘其虚。山水间烟光云影,变幻无常,或隐或现,或虚或实,或有或无,冥冥有气,窈窈中有神,扩无定象,虽有笔墨莫能施其巧.故古人弹思竭虑,开无墨之墨,无笔之笔以取之。”(《画家新法问答》)
这种无形之笔,看似空白,实则是作者匠心独运的安境,虽笔未到,而意已到,故能形成无墨之墨,无笔之笔的境界。这里关键在于实处的画面或艺术形象要具有启发性和诱导性,能启发读者想象,按照画面或艺术形象本身的规定性去想象虚处之实。因此,虚处之实,是实处画面或艺术形象在艺术效果上的扩大与延长.黄宾虹说:“虚处非先从实处极力不可。否则无由入画门。”(《黄宾虹画语录》)这是很有道理的。成中见实,实中见虚,虚实相生,又矛盾又统一,这就是中国绘画艺术的艺术辩证法,由于虚与实这对美学范畴具有高度概括性,所以也影响到中国的古代诗歌.中国古典诗词中的“言有尽而意无穷”,便是这一美学范畴产生的艺术效果。

五、诗歌中的动静。
古代诗歌中作者非常注重静景与动景的结合,相映成趣。例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的艺术效果,就得力于成功地运用动静映衬技法。作者将许多相对独立的事物同时纳入一个画面之中,从而形成动与静、明与暗、背景与主体的相互映衬: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人家相映,更显出环境的幽静;西风古道相映,使道路更见苍凉;在作者勾勒的秋景图上,一面是枯藤、老树、昏鸦在秋风萧飒中一派灰暗,一面是落日的余晖给枯藤、老树、昏鸦涂上一抹金黄的颜色;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从整个构图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但人是主体,景物是人活动的背景,把背景写充分了,主体就被烘托出来了。这正是动静相互映衬的妙用。
杜甫的《绝句四首》(其三):“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首诗吸收了绘画艺术的表现手法,运用多幅的、动态的景物,象一幅幅的连环画构成一个完整的意境。将读者从听觉引向视觉,诗情画意互相映衬,使读者进入了一种新的艺术境界,得到了深刻的审美感受。诗的前两句,两个黄鹂在翠绿的柳枝上欢快地鸣叫,怡然自得,一行白鹭在湛蓝的天空中自由地飞翔,悠然自在,这是动态的近景,富有生命的活力,有声有色地传达出初春的蓬勃的朝气和诗人的洒脱的情趣。后面的两句描写作者凭窗远眺,西岭常年不化的冰雪山峰好像一幅图画始终挂在眼前,草堂门外的码头停泊着从东吴万里之外的船只。这首诗四句,一句一景,仿佛四幅独立的画面,一以贯之,紧密相连,相映生辉。面对着这美丽的生机勃勃的春色,触动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倍感惆怅,使诗和画的境界显得多彩多姿,含蕴深沉。
其次还有的诗歌变静为动,赋予静态的景物以运动情态。现实生活中静止不动的景物,或者通过比拟的手段,或者通过参照系的变化,反动为静,以静为动,把景物描写得急骤运动,变化多端。如苏轼的《新城道中》(其一)有这样的描写:“岭上晴云披紫帽,树头初旧挂铜征。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白色的雾霭笼罩着高高的山顶仿佛山峰戴了一顶白丝绵制的头巾;一轮朝阳正冉冉升起,远远望去,犹如树梢上挂着一面又圆又亮的铜镜子。此时春光明媚,春意盎然,野桃会“含笑”点头,“溪柳”会摇摆起舞,好不快活自在。拟人化的手法,把山峰变成有情会动的人儿,桃花、垂柳具有人的动作、情态,静止的景物被赋予了动态之美。又如《江上看山》写道:“船上看山如走马,倏忽过去数百群。前山搓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作者以行驶的船为参照系,为观察点,于是原来静止的山峦就反静为动,在诗人笔下的群山变化多端如惊奔走马,造成了强烈的运动感。

韦勒克在《文学和其他艺术》一章中说:“各种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进化历程,有自己不同的发展速度与包含各种因素的不同的内在结构。毫无疑问,它们相互之间是有着经常的关系的,应该被看成一种具有辩证关系的复杂结构,这种结构,这种结构通过一种艺术进入另一种艺术,反过来,又通过另一种艺术进入这种艺术,在进入某种艺术可能发生完全的形变。”中国古典诗歌中景物描写多融注了古代诗人的情才和画家之技艺,画面洒脱多样,色彩斑斓和谐,意味隽永,风格独特,有着极其丰厚的审美意味。众多的作品今日读来,依然能够感受到它所蕴藏的勃勃生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8330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906
63#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2 00:58:00 | 只看该作者
马来西亚的天空特别的兰

玉阶梅

天空的上面还是天空
道路的前面依然是道路
诗人说:鸟已经飞过
没有留下翅膀的痕迹

而我们要以大雁的姿势
要以艺术的笔触
把这一片蔚蓝
留在中秋的月光下
作为亲人喧寒的背景
作为繁星点燃篝火旁
红蜻蜓描摹的故事

故乡的香蕉已经成熟了
樱桃也紧跟着红了小脸
俯首苍穹:田野之间 ,稻香黍熟
让我们学会感恩,让我们打磨艺术的手
紧紧相握,掬一把温暖的阳光
作为千里万里的和煦的守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92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76742
64#
发表于 2009-10-12 15:49:00 | 只看该作者

马来西亚采风写生视频

制作:梅曙平

[MP=480,360,true]http://www.ztbs.com/view/320.wmv[/M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8330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906
65#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2 17:18:00 | 只看该作者

荒岛求生存活动策划方案

庐山艺术特训营的荒岛求生存活动自开展以来,影响深远,颇受学员的喜爱。它是特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其意义是让学生在亲近自然的同时,磨砺意志,锻炼精气神,增进了彼此间的了解与交流。鉴于参加特训的都是来自全国

各地的大学生,都是风华正茂的青年人,参与的热情高,积极性强,可以进行必要的策划,荒岛现在开展的活动很受喜爱,

但荒岛内容是否可以适当丰富,从而使得更多的学员踊跃前往。下面是我几点不成熟的思考,现提出来供参考。

荒岛求生存策划方案:

1,是否充分利用荒岛水面宽阔的资源,开展水球,沙滩排球比赛;

2,购置四只龙舟,每只坐12人(每只大约600800元钱一只),分红黄两队开展龙舟赛,龙舟上设锣鼓手各一名。平时

在特训营也可以经常性开展比赛,作为篮球与游泳之外又一竞技项目;

3,可以在两个距离比较近的小岛之间牵上滑索,让青年人在滑索中得到体力与胆量的锻炼;

4,在小岛上增加拔河比赛和竹竿舞等名族项目;

5,为了增强野外生存性,可以在出发前补上一堂生物课,教同学们识别岛上有的植物,比如野菜、各种果实、树木等,

鼓励学生自己烹饪,锻炼能力,如果获得好评,给予奖励,野菜不够,可以在菜场买些补充,带一名当地老乡把关预防采

到有毒植物;

6,同时进行植物标本和为植物命名挂牌比赛,看看野外植物谁认识最多;

7,可以开展男女群体对歌比赛,歌曲可以自选、自编,对歌时男女分别在两个岛屿,最后选出歌王和歌后,进行决赛;

8,可以进行游泳比赛和夜间游泳活动;

9,打泥巴仗比赛;

10,配置几十套野战保护服,和野战枪支,进行蓝,红两营野战生存对抗训练和射击比赛;

11,篝火晚会上,除去唱歌、跳舞等节目外,可以进行用手比画,让对方说出什么动物,或猜谜活动,每次篝火晚会

都要进行如何包扎伤口、如何预防毒蛇咬伤、如何进行人工呼吸等相关知识问答比赛,答错罚表演节目,答对可以指定别

人表演节目,以突出野外生存主题;

12,篝火晚会上还可以进行各地方言竟猜活动,还可以增加介绍各地风俗民情和当地名歌串唱节目;可以举行诗歌自选

朗诵会;可以玩西藏手拉手围着篝火转跳的拉手舞;

13,荒岛还可以在汽艇的参与下举办冲浪活动;

14,可以举行攀崖比赛,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系上保护索,分组进行攀崖;

15,荒岛上可以围一段内湖水域,放养鲫鱼,举行抓鱼比赛;然后进行野炊;

16,荒岛上可以进行户外拓展运动,请专业人士指导一到两次,然后自己操作,精选几个成为固定节目;

17,安排半天时间进行写生,但要保证质量,不可用墨泼在白纸上进行大量批发作业。

18,将来条件容许,还可以举行夏季直升机跳伞比赛,据了解,现在租用直升机每天大约几千元;

荒岛之行严禁自带食物,但各种竞赛需要体力,获胜队队员可以获得一小袋炒黄豆以及苹果火腿肠等奖励,参与人员

奖励苹果等食品,他们是凭本事和毅力在荒岛上赢得食物和生存权,所有食物都得凭成绩和竞技本领获得,这没有犯规,因为

拼搏、参与后取得成绩出了力气就应该有回报,既可以保持选手体力又可以激发队员斗志。

所有活动添置的工具总共控制在23万元以内,有些工具比如龙舟、野战服与枪支,可以长期使用。滑索、拔河、水球、沙滩

排球成本低参与性强,容易激发拉拉队,和场上球员激情,使荒岛活动具有多样性、竞技性,保持生动活泼,让青年人都愿意

踊跃参与,并广而告之,总统家网、大江网等媒体进行广泛宣传。

以上是我的一些构想,不知是否妥当,但我想荒岛是大型群体项目,需要群策群力,我的方案目的是抛砖引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8330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906
66#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2 17:48:00 | 只看该作者

黄铁山的水彩庐山

梅曙平

夏日的清晨是清澈的,时间无声地流淌着,群山一片寂静,似乎在等待什么。一只山雀忽闪闪地自茂密的林子里盘旋而上,那情形像是受到了惊扰,不一会儿,一位背着画夹的身影出现在满是绿色的山坡上,远处云雾缭绕,隐约之中,到处都有期待。

这是水彩画家黄铁山来到庐山的第一次写生。熟悉黄铁山的人可能有些好奇,搜尽奇峰打草稿的黄铁山被人们称作“自然的儿子”, 15岁起他便与水彩画结缘,与生俱来的对大自然的迷恋和崇敬,滋养着画家的诗情与灵性。他在画中真实地注视着大自然的醇美与宁静,也抒写着自己的精神历程与心灵幻像。许多人看过黄铁山笔下苍老的农舍,丰厚的田野,孤立的山峰和成群的林木,对黄铁山笔下的南方山岭的娇娆与北方山岗的伟岸是如此地熟悉,那些经典的意象,是一支苦涩而清新的歌,是一阙饱含诗意的长短句,是一个古典而优雅的梦,是心的呼唤与自然应和的天籁。黄铁山从大地汲取灵感和营养,以稚子般的好奇心与“生疏感”去追寻对自然新鲜感受,几十年来,他在险远的异地追寻奇妙的风景。在湘西山寨、青藏高原、沂蒙老区、非洲旷野……都留下了黄铁山采风的足迹。他随身携带自己设计制作的小型画箱,抓住一切时机观察写生,即兴创作了近千幅水彩小品。因为大师凡高的训诫对他是如此强烈而持久:“那种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最稳妥的办法,是不知疲倦地临摹大自然”。写生,不仅锻炼了手感的准确与娴熟,升华了眼力的锐敏与细腻,更重要的是自然的气息滋润了黄铁山的诗心,它使画家永葆对大地不倦的新鲜之感与崇敬之心,是画家笔下生生不息的创作源泉。此刻,人们想知道,经历过无数次写生的画家,初次面对庐山的雄奇险峻,面对被宋代大文豪苏东坡称为“不识真面目”的大山,他笔下的风景会是怎样一番摸样?

黄铁山眯缝着双眼开始仔细打量四周的情形。光和影的肌理折皱如同岁月的沧桑,在黄铁山的目光里,某种东西在不停地飞舞,不停地聚拢而又逃逸,时间在无声地滑行。对于画家来说,这个普通的清晨所观察到的东西,需要一种力量把它们组织在一起——那就是构造力,是建筑师的力量。

黄铁山的笔法是均衡的、匀速的,象征的分量非常轻。黄铁山有一种本领,面对错综复杂的自然景观,把硬朗的线条和最恰当的色块揉合在一起,让它们服从内心的命令,服从情感和规则地排列组合,形成一种整体的效应。黄铁山笔下点、线、面的层次并不复杂,往往是大面积的远山与蔚蓝的天空相互渲染,水乳交融,近处树木的枝条与别墅的墙面线条峻朗而有秩序,整幅画面构图精美,线条生动流畅,色彩搭配合理,充分显示了画家所具有的独特的创作风格及深厚的艺术造诣。黄铁山的水彩是中西合璧,强调以造型为核心的西洋技法作为基本根底,同时继承与吸取中国彩墨的传统,中为西用。黄铁山认为中国画“把自己画进去”的意境,不仅仅把自然作为媒体,而在艺术表现中加深思想的内涵,发散作者的独特感受。长期自觉的借鉴与比较,逐步形成了黄铁山独特的艺术风格。即:在现实主义的道路上致力于民族气派、湖湘特色和个人风格的探索,以清新、明朗、水色通明而富有重量的画面语言,真挚的情感直觉升华为感人的审美意境。

观看黄铁山的画,总有某种东西在撩拨你的回忆,也许是童年时代一棵苦楝树,也许是绿油油殃田里的一群鹅鸭,我们仿佛在慢跑着穿过一片活生生、朴素的园林,朋友三两人用方言俚语说些城南旧事,黄铁山笔下的庐山流露的恬静气息,让我们沿着熟悉的生活道路一路走下去,我们在其中四下里漫游,生活仿佛在迥然不同又似曾相识的基础上从头开始。这就是黄铁山的水彩庐山,每一棵树,每一片蓝天,每一幢房子,都有着亲切的回味,然而和现实相比,这里的一切更迅疾、更激烈、更有条理,这里飘荡着一种特别生动的东西,在浅移默化中表达你想表达而又没有表达的心绪。

作为水彩画家,黄铁山对庐山应该有着深刻的印象。理由很简单:滨江带湖的庐山,山光水色晃漾夺目,独善形胜的地理与湿润清新的气候,使得用水彩画表现那飞瀑流泉,丹枫白云和奇峰秀岭会产生独特的肌理效果。水彩是以水为媒介的一个画种,它的渲染与透明性,是水彩的命脉与灵魂。庐山湿润的气候更加使得黄铁山笔下的庐山清澈、流动、明快。

观看黄铁山的水彩庐山,某些东西会像河水一样不知不觉地把我们拥抱,而且随着记忆的延伸,几乎没有那一笔线条,一抹色彩没有层层叠叠的关系,那山、那水、那人、那别墅云雾,也许不会是全部真相,但他们能够进入你的心灵,就像一缕阳光照进久违了的深林,当下,一切都有了生机。

黄铁山的水彩庐山有一种家园清结,我们不能把这种清结具体到稻田、房屋和山岭,而应该是一种爱在其中流动,这种对家园的爱就是在寻找和感受着意义的人的灵魂。这意义在人和事物的关系之中,意义把人融入一个神奇的网络,使他比他自己更宽广,于是,绿树、房屋、山峰全都凝结着岁月、希望和信心。黄铁山的水彩,无论是画庐山还是画湘西山寨、青藏高原、沂蒙老区,正是因为注入了自己的热情和爱,会让观看的人油然而生“梅鹤为友,小坐依然如画,石鸡下酒,家乡无此湖山”的家园情怀。

郑板桥在题画诗里写到:“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其中甘苦,黄铁山同样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作为一个艺术家黄铁山晓得,当你把爱投入到一个对像上面,你就是在创造。对于黄铁山来说,画水彩只是完成自己的工作,同时体验工作中的艰辛和欢乐。有了这项能够全身心投入的工作,黄铁山的生活就有了一个核心,他的全部生活围绕这个核心组成了一个整体,没有这个核心的人,他的生活是碎片,会分裂成两个令人不快的部分:一部分是折磨人的劳作,另一部分是无所用心的休闲。

从某种意义上说,水彩是遗憾的艺术,它的创造是一个无限接近的历程。对于水彩画家来讲,创造也可以包括那多出的一个笔触,那不怎么协调的一块色调,但这些不是主要的,这是由于你的鼻子凑的太近的缘故。黄铁山说:你不妨往后退一步,站在远处看你手下的劳动,只要看到的是意气风发的劳动热枕,你就不会再专注那出现的缺陷而停止不前。
因而,一切成功的艺术都有一个核心的词根:创造的热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8330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906
67#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3 02:12:00 | 只看该作者

马来人的象棋。棋盘由144个黑白相间的方格组成,棋子有的是国际象棋的皇与皇后,有的则写有中文的车、马、炮,帅、卒、兵,这是怎样一种杂交棋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8330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906
68#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3 02:34:00 | 只看该作者







马来西亚是亚热带雨林气候,一年没有春夏秋冬,只有雨季和旱季,年平均气温在22到30度之间,非常适宜水果的生长。这次马来之行,我吃过很多当地水果。在海滨渔村喝过刚从树上摘下来的椰子,当地人开椰子的方法很有意思,他们在地上插一根很锋利的钢钎,将坚硬的椰子在上面敲击,挖出一个洞,就可以喝上甘冽的揶汁。师生们画了半天的画,听说可以吃到椰子,顿然个个笑容满面。那么新鲜的椰子,价格竟然很便宜,6角马币一个,合人民币1元2角。

早就听说榴莲是水果之王,这次我特意买了一个品尝。那东西特臭,浑身散发着一种很难描述的气味,打开后更是臭不可耐,我咬咬牙,狠命地吃了一口,特像吃芒果,泥泥的,内部有一个墨鱼骨头一样的核。入口很臭,可是过了一会,竟然感觉满口生香,这世上事情往往就是这么奇妙,物极必反,相互转化,有时两个对立的东西其实是一体的,吃榴莲使我更加理解了老子《道德经》中的辩证法:大音稀声,大象无形,大巧若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8330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906
69#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3 02:35:00 | 只看该作者

S.H.E的热带雨林

演唱:陈奕迅

明明并非夏季 但我竟会觉得热
呼吸到 南美的暑气
闲谈被关掉了 伴奏只有那烟味
听风扇 转得多诡秘
句句我爱你 布满青苔
别拥抱 懒得要死
摇摇欲倒是你 像客厅里这幅地
将驶进 数辆推土机
相恋的关系 犹像 热带雨林
逐分钟 消失 4.8哩
最 茂盛的恋爱 静静盖满地
是否 这样的韵律 也算自然定理
这 静默的灾劫 没法可退避
像相对没相对论 我闷还是你
连绵绿色万里 静悄得鸟兽走避
只得我 蛮荒中等你
当初的亲密 犹像 热带雨林
逐分钟 消失 4.8哩
太 热烈的恋爱 用去的储备
或者 以后的以后 永远亦难治理
这静默的灾劫 没法可退避
像相对没相对论 我有病还是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8330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906
70#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3 02:37:00 | 只看该作者



利用特殊的拍摄技巧,将教堂拉成射线状,表达光芒四射的庄严与神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792-8586998

总统家客服热线
周一至周日:08:00-22:00

总统家微信

©2014  九江总统家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 赣ICP备17005700号-1 )  Powered by Discuz! X3.2  技术支持:总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