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2017 报名 讲座
楼主: 玉阶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07第二期]] [原创]梅曙平的特训笔记

[复制链接]

15

主题

8330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906
21#
 楼主| 发表于 2009-9-10 00:19:00 | 只看该作者

人文九江系列散文之五

庐山石门

石门涧是地质变化、生物进化、自然造化的综合大观园。大自然造化之手匠心独运的石门涧是值得人们去爱的。她以难以言说的维妙,直指人心,她以地老天荒的厚重,让过往的眼眸变得专注,她以真儒过化的历史,让走近她的心灵分外地虔诚。
云散雾收的石门涧,同样是无边光景一时新。那一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也许会令人三月不知肉味。透明如洗的阳光,不含一丁点杂质。随便站在哪一处海拨之上,放眼望过去,对面的山坡坡上定然会有一簇簇暗自盛开的山花,在郁郁葱葱的叫不出名字的植被丛中闲闲散散地点缀。清风徐来,淡淡的幽香无处不在,可你却找不到它的出处,它的着落。只好听凭它一年一度,自开自落,自来自去。这是天地间的大自在,没有丝毫的扭妮作态。
石门涧登山的古道有几条,如果从涧旁小道登山,则比较艰难。据史书记载:自古至今,由此登上天池峰的,除了徐霞客外,并无二人。自下往上走,沿途的景观又别有一番情趣,刚才还像巨门把关的石壁,转眼就变成了摩天巨兽,令人怦然心动。满峰松杉、翠竹一片连一片,一丛接一丛,阳光涂抹在上面,仿佛一层绿油油的水彩,轻风过后,波浪不兴,曼妙怡人。遥想徐霞客当年登上天池峰后,倚松卧云,回望石门,他的目光定格的是怎样的历史瞬间,他笔走龙蛇地记录下怎样萍踪屐痕?
大自然赋予石门涧得天独厚的禀赋,不仅在于它可圈可点、秀出群伦的自然风光,而在于它含蓄内敛的人文情怀。人们把石门涧称作庐山自古以来第一个景区,定然有它的道理。早在东晋时期这儿就有游人的足迹。那是一个寄情山水的年代,石门涧养心润目的茂林修竹,丹枫流云,想必与那魏晋风骨有着某种渊源与契合。自南朝谢灵运脚登谢公屐,来此建造"石门精舍"之后,陶渊明、李白、白居易、岳飞、王阳明、朱洪武等有史可据的上百位历史名人相继游览了石门涧。清代的九江知府近水楼台先得月,仿校谢灵运在此建起了"天池草堂",草堂、精舍早已在时间的长河里化作了断壁残垣,但文人墨客留下的诗文,留下的摩崖石刻,却历给风霜雨雪的洗礼,依然历历目。石门第一关、天阙、铁云朵、云海灵观、印心池、问月台等铁划银钩的刻石,在脚印驻扎的幽独峰峦,让游人漫无近际的遐想找到了皈依。历史与现代正是因为有了这不经意的邂逅,古老的典故,煽动了轻盈的翅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072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4304
22#
发表于 2009-9-10 12:36:00 | 只看该作者

梅老师好文采哈,给你来点音乐。。。。。。。。。。。。

[RM=500,1,true]http://blog.sznx.com.cn/SchOA/Files/31/liuziyan/files/cjzye.mp3[/R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601

帖子

282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824
23#
发表于 2009-9-16 09:43:00 | 只看该作者
梅老师。。 要好好向您学习呀
Little Lif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854

帖子

1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0424
24#
发表于 2009-9-19 19:33:00 | 只看该作者
梅老师,好文采啊!
越己者,恒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92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76742
25#
发表于 2009-9-25 16:21:00 | 只看该作者
梅老师,你以优美的散文、诗歌描述了庐山特训营的人文环境,真是好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4

帖子

31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10
26#
发表于 2009-9-25 16:42:00 | 只看该作者

梅老师,您用浑然大气的语言而又不失精辟绝伦的笔触,充分地描绘了一个充满艰辛,饱含人文,蕴育艺术葵花的庐山特训营,让我们深受鼓舞,同时也极其得感动.

谢谢您,梅老师!是用您精美的文章让庐山特训营的回忆永远得珍藏在我们心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8330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906
27#
 楼主| 发表于 2009-9-29 18:12:00 | 只看该作者

题记:艺术是一座桥梁,是地理的第四维,它以特有的方式使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有了一个共同的话语空间,它赋予生活以激情和意义。艺术没有国界,它需要广泛地交流与沟通。艺术同样需要播种人,需要一群为艺术倾注心血和汗水的身体力行者的呵护与推动。在艺术这条文化苦旅上,所有的脚印都是一枚枚图章,它们签盖着一段又一段艺术的新篇章。

(梅曙平 报道) 为加强水彩画和手绘艺术的交流与沟通,自9月13日至9月23日,庐山西海特训营师生采风写生团在余工的带领下赴马来西亚进行了为期10天的艺术写生活动,这是手绘之旅的再一次延伸,是艺术新长征的又一个新起点。参加这次艺术采风写生活动的师生有:建筑设计艺术家余静赣、东华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教授冯信群、庐山西海国际艺术学院院长杨建国、湖南大学建筑学院院长陈飞虎、庐山西海国际艺术学院副院长陈红卫、作家、记者梅曙平、知名设计师郑孝东、庐山西海国际艺术学院人事部主任易翩以及秦瑞虎等10名获得特训营黄帽的优秀大学生。

多年来,庐山西海国际艺术学院不遗余力地开展了一系列意义深远的艺术活动。09年8月,云雾缭绕,山光水色晃漾夺目的庐山以饱满的热情迎来了中国庐山水彩画艺术节和09年艺术新长征手绘大赛和水彩作品展颁奖典礼,这两个在世界级名山留下艺术烙印的大型活动,吸引了五湖四海的画家、学者,他们之中有的来自英国、法国、意大利,有的来自马来西亚、澳大利亚、新加坡,大家在大自然的环抱里一同写生,一同探讨水彩和手绘艺术的真面目,难能可贵的是,在艺术新长征手绘大赛和水彩作品展中,涌现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应马来西亚艺术届同仁的邀请,这些作品将随同庐山西海师生赴马来西亚采风写生团队一起在马来西亚第一美术馆展览。

马来西亚位于东南亚各国的中心点,领土包括两个部分,马来半岛南部习惯上称为西马,婆罗洲岛的沙巴及沙捞越两州则称为东马。从地图上看,马来半岛就像一大片树叶浮在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除一面和泰国接壤外,其他三面环海,西南海岸的马六甲海峡,是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问的通道,因此马来西亚正好位于两大洋之间交通的咽喉。由于本土文化、移民文化、殖民文化、宗教文化对马来西亚近现代建筑的影响,当地的乡土与地域性建筑非常有特色,每一幢建筑就是一个凝固的历史。马来西亚同样是食客的天堂。形形色色辛辣的马来食品、色香味俱全、种类繁多的中餐、南北印度风味美食以及越南与葡萄牙美食呈献你眼前。而人人喜爱的沙爹、加厘饭、干加厘牛肉、印度煎面包、叻沙、鸡饭、各式炒面吵饭及西方美食应有尽有。甚至,国际连锁快餐业在各大城镇设馆营与数以千计的路边熟食档与美食市集各显风味。因而这次庐山艺术特训营师生艺术采风写生活动既是艺术的交流与实践,又是师生们领略南洋风情开阔眼界的一次绝好机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8330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906
28#
 楼主| 发表于 2009-9-30 15:37:00 | 只看该作者

视点一:槟城

9月14日清晨,庐山艺术特训营的师生们在马来西亚第一美术馆戴馆长和画家邱先生的陪同下去槟城姓周桥写生。姓周桥是海滨的一个渔港,木板铺成的桥面在水泥柱桩的支撑下向海面延伸,桥的两边建有居住的房屋,桥四周停有蓝色的渔舟,远方是水天一碧的大海。前些日子,大马艺术届在姓周桥上举办了一个桥装艺术节,许多作品依然留在了桥上,从墙上的海报得知艺术节里有“槟城姓氏艺术计划”、“马来华人乡音采集计划”等内容,据当地人讲,艺术节期间桥上好热闹,人们载歌载舞,很多青年人泛舟海上,一边弹唱一边喝咖啡吃榴莲,而此时,19名来自庐山艺术特训营的师生在桥上写生同样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许多外国游客都兴致勃勃地观看师生们写生,有些还要求合影留念,有些则在一旁照相,就像卞之琳《断章》里描述的那样:“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户,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下午师生们吃过午饭又来到槟城老街写生,第二天上午接着画老街古老的建筑。

槟城的建筑: 现代风格与简约主义相结合, 配于和谐的反差色彩, 形成悦目的视觉效果。许多现代建筑以其庄严洁白的外表于大空间的开阔视觉, 与小印度街区的低矮窄小的店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渔民村木屋的简单结构又令有一番品味。槟城既有十九世纪殖民时期的欧式建筑,也有乡土与地域性建筑。中国式古庙宇建筑是由早期从福建移民到大马的中国华桥将中国风格的建筑带到了马来西亚这座海滨城市。最引人注目的是四处分布的伊斯兰建筑的穹顶和宽大的走廊,这些建筑与那些旗楼式的二层建筑又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各种不同风格的建筑在这海风吹拂的城市错落排列,相互映衬, 东西文化的融合并存使这里变得更加耐人寻味。

当天晚上,师生们一同参加了槟城市政府接见晚会,当地华文报纸派记者前来采访了来自中国的艺术使者。大家一面吃着当地特色糕点,一面交流艺术观念,充满了欢快祥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8330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906
29#
 楼主| 发表于 2009-9-30 15:42:00 | 只看该作者

视点二:吉打州的班茶

马来西亚是典型的热带雨林气候,一年之中分为雨季与旱季。常年温度保持在22到30度之间,师生们到达的日子里,每天都是明媚的阳光,瓦蓝瓦蓝的天,只是偶然下起一阵瓢泼大雨,那雨可真大啊,大的路面都来不及排掉积水,车辆行人只好趟过街道的河流。9月16日,又是一个艳阳天,师生们打点好行囊,驱车去吉打州。

吉打州位于马来西亚西北部的马、泰边境,盛产稻米,是马来西亚的“鱼米之乡”,故而称为“米都,主要居民为马来人。 车子一踏入吉打州,映入眼帘的是原野里那一望无际的“稻海”,和成片的棕榈林与香蕉林,那朴素的田园风光,苍翠繁茂的热带雨林及烟雾弥漫的远处山脉,在人们的心头勾兑出一种田园牧歌般的温煦情怀。
  
虽然自槟城到吉打州有几个小时的行程,但是一路的风情一路歌地走过来,大家都没有觉得累。师生们真可谓“春风得意马蹄急,一日看尽吉打州”啊。车入吉打,没有直接到宿营地,而是直奔吉打州的班茶渔村。

没有谁知道这个古老的渔村到底有多少个年头啦,它仿佛与时间同在,自刀耕火种的年代,自游牧的岁月里,一路走来。吉打河的乳汁就这样喂养着世世代代的班茶人。猛然之间,大家头一回闯进了这个纯生态的渔村,心头不禁油然生出许多的惊讶与活泼。

师生们按耐不住心头的撩拨,纷纷拉开架势,开始寻找各自的视点,他们要用手中的画笔与这个古老的渔村进行一次本真的对话。我不知道,师生们在描摹那停泊的渔船,那延伸的栈桥,那林立的木桩,那成片的红树林的时候,有没有发自内心的感受到班茶的悠远与沧桑。

渔家的生活是一网鱼虾一网粮啊。班茶,这个有着3000多人的渔村,华人与马来人居多,渔村紧依一条通往大海的河流,也许可以叫做港湾,因为这里可以躲避大海上的暴风雨,可以修生养息。每当打渔时节,通常是40多只渔船一同出海,有时还会有些从中国台湾来的渔船加入捕鱼的行列,大家一边唱着拉网小调,一边布网收网。打鱼人是靠天吃饭,所以收成时好时坏。每当渔夫在把鱼、虾、蟹抬上岸后,附近城镇的买家就会开始陆续来到渔村。有趣的是在一个叫哥打瓜拉姆拉渔村的渔民,他们是用耳语出价的方法来出售鱼获,每当买鱼时,鱼贩子就走近渔夫身旁,然后渔夫就会把耳朵凑过去,逐一聆听每名买家轻声所开的价钱,结果由价高者成交,最让人感到纳闷的就是在现场根本就听不到成交的价格,因而行情始终是个谜,没有人知道彼此的价格,这就是古老渔村独有的窃窃私语渔市了。海鲜价钱便宜得让人惊喜,渔村所出售的鱼、虾、蟹,肯定会比市场上卖出的价钱便宜几倍,所以有机会到渔村去的话,不妨先打听一下海鲜价钱。走进渔村到处弥漫着一股味道,那是因为家家都把没有卖完的雨晒成鱼干。

班茶河的两岸生长着成片的红树林,这些树是因为树皮可提练红色染料而得名。吉打州的马莫河红树林占地达4000公頃、拥有30种红树,品种多样,自成生态系统。红树的根系非常发达,相互交缠盘绕,能够有效地保护水土流失。据当地人介绍,红树林里有很多长鼻猴、螢火虫,还有让人生畏的鳄魚出没其中。

班茶的河岸线也会在每逢初一、15过后退潮时,出现大批的蚌类,这里还有很多小红蟹以及被当地人成为泥鳅的小鱼,红树林扎根的浅滩是它们的世袭领地,是他们悠然自得的家园。小红蟹在自己蜗居的洞穴周围恣意的横行,而泥鳅则相互嬉戏,甚至偶尔也会来一次短暂的打斗,那情景真是让人留连往返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8330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906
30#
 楼主| 发表于 2009-9-30 15:46:00 | 只看该作者

视点三:马来西亚第一美术馆

当日暮西垂,夕阳的余辉隐没后,城里的夜生活开始了脉动。在9月16日的夜晚,最引人注目的可能是在马来西亚第一美术馆里举办的中国水彩画及手绘作品展。第一美术馆位于吉打州,馆长叫戴毓赋,多年来十分热衷于跨国界的艺术交流。出席当晚画展开幕式的嘉宾都是当地的艺术名流和知名收藏家、企业家。他们的名字在当地耳熟能详:査打星、邱继达、张培业、邝金星、吕慧南、许谢辉等等。开幕式由戴毓赋先生主持,余工、杨建、冯信群、査打星在开幕式上作了讲话。

余工在讲话中说:感谢马来西亚艺术届的热心人士的邀请和帮助,使我们这次马来西亚画展得以顺利进行。这次在马来西亚举办庐山艺术特训营师生作品以及艺术新长征获奖作品展,意义十分深远,它让两国艺术人士进一步加强了交流与沟通,它加深了大家对水彩和手绘艺术的理解,从某种意义说,这次画展又是一次艺术的新长征。

开幕式后,大家一同参观了画展,合影留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792-8586998

总统家客服热线
周一至周日:08:00-22:00

总统家微信

©2014  九江总统家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 赣ICP备17005700号-1 )  Powered by Discuz! X3.2  技术支持:总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