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非常感谢张总,在这炎热的夏天来到现场,给我们作指导性的指示。其实刚刚不论是明主任,还是朱明总监,张总对我们的会议都有一个非常大的期待!其实这个会议在筹办过程中我和赞助商ici走访了全国的一些家装公司。包括今天到会的陈国宏总经理,钱俊雄总裁和今天下午到会的余静赣总裁等等,大家都希望这个会议能够象今天张总所说的敞开心声,畅所欲言,少说套话,说对家装行业有利益帮 助的话。现在有请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副会长,上海荣欣集团的总经理陈国宏先生讲话!
 中国装饰协会副会长、上海荣欣集团总经理陈国宏先生
陈国宏:其实我们这次主办方选择了一个非常好的主题,也选择了一个非常好的时间。确实中国家装行业已经到了一个新的关口。这个行业在这新的关口应当怎么走,今后的模式应该怎么选择,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那么之前谢总专门拜访了一下并和我探讨了一下,希望我能作发言。那么当时我说我就讲讲业态,我看我这个议程要讲的很多,我一挤压展望。其实我之前选择的是一个业态,可能这当中会有结合,我觉得这个议题非常好,说出了我们的心声,而且可以相互讨论。我想我讲的过程主要是抛砖引玉,说说我的认识。那么我今天发言的主题是家装业态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或者说这个改变已经势在必行。那么在这个会议之前,我曾经参加过中国家装业的几次讨论峰会,在那些会上我讲过几个观点,第一个是企业文化,当时我觉得这个行业的形态文化搞得比较好。所有装修公司的环境、广告做的很凸出,因此我有一个感觉,打开国内无论哪个省市的报纸,家装业的广告都是最多的。那么在当时的背景下,提出我们要注意制度形态的文化。也就是要注重企业的标准、工艺、规范、制度和建设。那么我当时认为作为一个企业,作为一个行业,你这个企业需要有自己的核心竞争。而核心竞争非常重要的一块,是你的制度文化建设,当然当时我们也期望要有一个理念形态文化的建设。那就是希望我们这个行业在企业价值观和企业文化的经营理念上象国外企业拷贝,当然我后来想的更多的是一体化的问题。这个行业遇到纵向一体化还是横向一体化进攻的问题,最近全国各地比较热的全装修和精装修的问题。当时我们有一种感觉,行业如果注重自身发展的话,总有可能被边缘化。事实上我们当时已经看到很多企业发展公司继续装修,我们有些材料商,在买材料的同时也加入我们的装修中来。我们一些零售商在买材料装修,当然这是百花齐放,这是市场发展的变化。但是作为我们家装行业本身是如何全面的我们如何发展和建设自己的行业,这在当时的背景下我觉得非常重要的应变措施。
我觉得今天这个主题就是在当时这个边缘背景下我谈一些自己的体会。我之所以提业态的问题,主要有两个观点。第一我认为这是一个经济规律发展的必然趋势,可能我们都很清楚20年前的衣服都是手工做的,或者是马路上的小摊裁缝店做的,当时买一件衣服都是过年条件比较好的人家做的事情。同样是20年前,当时我们结婚时候,家具第一是很难买到,第二几乎所有的家具都是请木工回到家里做的。当时背景下,材料还有配置通过户口簿和结婚证才能买到的。就是要做也不一定能买到。家具要买也只能一件两件不能买全,但从业,态上来看,当时的业态主要还是手工制作。但是20年后的今天,这些行业都基本消失了,我们现在思考,这些行业这次业态为什么会消失?原有的行业的科技含量低。产业化成本低。他所带来的结果是机会高。手工制作和产业化的成本高,周期长,质量还不好。当年之所以有市场是在当时的背景下。随着产业化的发展后,家具业取代我们的手工制作,服装业取代了小裁缝,电器厂取代了个人的手工安装。我觉得业态的发展随着历史的推延,他会有个更期,我觉得我们家装行业的业态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现在的家装行业虽然经过了十多年的发展,目前他同样存在着施工成本高,产品质量差,施工周期长,特别是从现在发展的观点来看,这个行业的科技含量低。我觉得随着市场的进化,他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如果不改我个人觉得这个行业很有可能被边缘化,很有可能会消失。第一房产商会取代,第二材料上会取代,所以我们要想把这个行业发展下去,我个人觉得目前最最重要的是要改变这个行业的业态。提高这个行业的科学含量,要建立我们这个行业的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我们只有有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是我提的第一个观点。第二个观点,业态变革是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我想家装目前受到很多的挑战,从纵向来看,前面是精装修房,从横向来看,材料商、零售业向我们竞争。
其实,从外向来看,我们的民工也占领半个江山,关于这点我们业内议论很多,参加很多会议都会讨论都有很多感受。政府对游击队的打击不够,总希望政府能出面来干扰这个问题,至少我觉得今天来讨论这个业态,我个人觉得游击队之所以能占领半个江山,是有其存在的道理。实际上,游击队的诞生是与生俱来的,某种意义上是我们抢了它们的饭碗,是家装公司在革它们的命,现在它们之所以还能存在,关键是我们的业态和它们相比没有太大的差异。我们的组织业态、我们的施工业态,没有太大的变化。我们现在比较注重的是前沿的一块,如果家装过程以100%的话,我们前面的30%花在人工、预算、服务上,从这点与游击队想必我们确实比它们作的好。但实际上,从后面的70%想必,和它们没有太大的本质区别。所以人家现在也有半个江山,这是市场说了算的。我认为唯有进行业态变革,提高科技含量我们的生产力,降低我们的消耗,只有这样随着业态的变革,游击队的市场才会渐渐的退下去。当然,我们从内向来看,看我们本身,我讲的是宏观。我已经知道中国有不少企业正在进行业态的探索,有很多企业做很多的实践,非常好。从宏观上来从总体上来讲,我们今天的状况和多年前的状况没有区别,我们还是在现场制作,很多东西还是在现场做,周期还是很长,消耗还是很大,浪费非常严重。家装公司的投诉一直是全国各地前三位之一。以致中央主要领导也在关心我们家装。纵看,横向看,外向看,内向看,总体来说,我们这个行业总体受到的挑战很多,但是,业态不变革,行业有问题。
中国家装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通过突破口寻找解决方式。这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们觉得中国家装业都是一个工业,同样也可以走品牌化道路。总所周知,全世界5%的品牌它们达到75%的占有率。类似这种例子在我们行业中也很多,国内国美、苏宁和永乐几乎占70%的市场占有率。中国的超市也如同建材消费一样,在各地都只有几家占有这个市场。同样,上海的酒店业、出租业都基本都经过这样一个过程。比较明显,大众的出租比较有名,原有3000多家,大众带头进行业态改造,提高服务水平。已致3000多家的出租公司已经便得只有7家。这点上,我们家装业也同样有着重大的发展机遇,在所有的行业都是的如此。在他发展的过程中,你很难进行整合。这个行业供大于求,出现危机的时候,是出品牌出企业最好的时候。但问题是怎么出。非常重要的是超市行业也好,建材行业也罢,它们之所以走出,它们企业有很多核心竞争力,而不仅仅是我们看到的表象。他们有自己的文化,有自己的结算方式,有自己的供货系统。这是其他企业在短期内难以超越和模仿的,这是我提的第一个题目,为什么我们提出业态讨论。
第二个是如何进行业态变革?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想结合我的实践谈谈体会。业态改革的探讨和实践,现在主要是走的几步路。设计一个组织体系的改革,第二是施工体制的改革,第三是经营方式的改革。所谓组织化的改革,我实际上也是逼出来的。曾经我接触过大连的装饰公司,还不错但做的很累,感受很深。挤在一起,当时很多业主一堆一排,然后我们拉上百个人过去,机器又出很多洋相,每个队长每个门市只管自己。门市是一批批来的,大家都拼命的上。以队为单位的包工制,到最后地板你铺一半,他铺一半,门锁你铺一半他铺一半,最后无法整体完工。小打小闹,当时我们好称人员很多,都是拿出来讲一个连一个团。这样应对装修很难。这是要改变的一个重要问题。第二个是随着规模扩大以后,客户投诉在 增长,还是以包工头的方式来包。每个包工头的素质不同经验不同,他们不可能做的一样。我们觉得企业如果要长期发展还要扩大的话,必须改革这种组织体。打破班组制撤销施工队长,实现专业分工。我们现在建立了工程部,吃住回公司,每个工程下面会分成各个工种。按照需求进行施工。这样就是我讲的第二个问题,我的施工工期缩短了不少。现在我的工程周期为30天,我的发展目标是20天、25天,甚至15天。组织体制的变革为专业化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机制,同样今天我去做全装修,我比任何公司特别是工程装潢公司更有利。工程公司是拿到工程后找人,我们完全是属于自己的,他一直是自己使用的。
第二个改革是实行产品工厂化的改革,我记得前年,在座的有些同仁参加了我的工业园区。实际我买了20亩土地,建立了2万平米的厂房,我搞了个工厂。这样作,应对变革。容欣公司在上海规模最大,品牌最响,这一直在想我和游击队的区别,我觉得除了广告比它们大以外,管理上优越以外,现场施工方面我们没有太大的区别。我们加强售后服务,游击队也在改变,如果我们能降低成本和他们斗价格的话,我们肯定是以己之短他们斗其之长。他没有品牌效应,没有长期跟踪服务的理念,所以斗价格的话肯定是走向死路。所以当时的背景上,我们唯有改变作业模式,提高科技含量。通过提高科技含量之后,通过产业化的方式来降低生产成本。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我们开始摸索。当然,工业化的道路走的很艰难,今天说来很容易,现在我是木门、门套、床套、线条,楼梯、铁艺、淋浴盆、厨房、衣柜、鞋箱等等这些,我们全部是走工厂化道路。但是这个过程也不容易,有很多误区,很多的不理解,参观我们的工厂的时候,我有的时候一定要作个说明。这就是现阶段的工厂化。我们现在有个偏见,个性化。这个有基础,我们中国有个很大的悲哀,这个门没有一樘是统一的,墙的厚度也没有统一,所以工厂化会带来很多问题。我有一位朋友,投资一家工厂有几千万的流水线,但后来结果是倒闭。导致原因是模式,你要和他统一。我们后来在工厂就动了很多脑,比如说门套,我可以做到线条可以任意变革。窗饰可以任意选择,但是我选择在工厂施工,虽然还没有达到流水线的效果,但是他的成本肯定比现场制作低,他的效益肯定比现场制作高,同时他的用料也比现场走的好。这是目前为止,我所应对的办法。所以我和很多同事说,很多产品家具公司做不了,因为每家每户的门套窗套都不同,所以我现在的工厂都是号码编的。我们企业的工人从当时抵制工厂化,到现在没有工厂化不行。他已经不太愿意做。原来他们喜欢在现场作橱柜壁柜,但现场不愿意做。因为他们觉得那样做不行。我认为推行刚开始的阻力就是工人,他们愿意走传统工艺,他们觉得比把橱柜壁柜都做了我干什么,他是这样理解的。他们没有想到,通过组装获得更多收益。所以刚开始他们会做客户工作,动员客户不做。
到现在为止,工厂化已成为我的核心竞争力。所以很多同仁对我上海的厂比较熟,这两年宏观调控,房产在走下坡路的过程中,我们企业没有下降反而上升。其中今年 4月份我们还增长了50%的销售率。在行业危机的情况下,做到这点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组织体制的改革,工人走回公司,按照我们的说法是确保客户的初夜居住权,我们的广告是39天,这样节省了客户很多时间,使客户减少很多麻烦。那么在这个改革的基础上,我们又进行了横向的竞争,就是大卖场进入家装。其实比设计他们比不过,论工艺不是对手。我通过十几本书,二十张光盘,几千套的样板房,论管理他们不是我们对手。现场能看到很多材料,这个坎我们需要迈过去,解除这种危机。这就是经营业态的变革原因。现在我已经建立了5个生活馆,平方都在4000-5000。我叫生活馆不是建材馆,是因为它一定具备行业的特征。我们没有建材,但我的建材一定要做的比他好,展示的漂亮。建材以外要体现设计,我就搞了好多软装饰。消费者觉得我们的生活馆和建材馆不同,第一我们里面的东西都有了,第二比建材馆都漂亮,第三是我们是一条龙。
施工、主材、管理是我们的强项,所以我们谁也不怕。今天是业态探讨,我不知卖场的朋友有没有来,我想只是探讨。最近国外的企业在上海开的,他来问我,另外一个国外的企业对你有什么威胁?我当时说,我认为他还没进入我的竞争视野,我的理由是他的施工仍是现场制作,是一种落后的业态。他和我的工厂化的商业化的施工现场想必,我认为他不行。同时他不具备组织业态,他走了我们5、6年前走的路,在现场施工现场睡。第三个,我是说他们有他们的强项,有敬业的态度。我认为他不是我们的主要竞争对手,另外在市场管理上我们有更大的强项。所以近3、4年来,我们一直在探讨,我现在感觉我们的脚步越来越轻松。前几年走的很沉重,这几年越走越宽,越走越轻主要是率先进行了业态的变革。比如我的成本优势,有两部分赚钱。第一是产业化,今年净利润至少是600万以上,我的产品都是自己的。第二是商业利润,我还在搞批发,我不打价格战。我考虑再三,我觉得我把提成不考虑或者牺牲销售的利润,这样发展下去从行业的角度来讲,打价格战的企业肯定不是出路。我还是一个产业,打服务战和品牌战。我的省时省力就是价格,不住在现场也是一种价格,那么成本的优势体现了。比如说现场不吃不住,一个月可省下2000-3000元,工厂化的配套本身就是现场的事情。
原来现场预算的价格比现在实际做下来的成本大大超过,东西弄坏了都得超过预算,这个成本肯定是分摊到客户那里。工业化的产品我卖得起成品,坏了我工厂可以赔,对客户来讲这就是我的优势,这是很多人很在乎的。装修烦就烦在很累时间很长,可是我现在的想法就是说保证30天的周期。其实今天在座的进行业态探讨,我有个想法,今后的装修如何把家具定下来。你点了这个产品,2、3天就可以来看。其实我现在已经可以做到一天安装完工,如门套、壁柜、橱柜、地板铺设都可以一天完工。你今天点了这个地板,你明天来看就已经铺好了。很时我觉得从业态的角度,如何提高我们行业的竞争力?如何把游击队赶出市场?现场施工是很重要的。游击队是很难赶上我们的。他的材料不可能好,周期不可能比我们段,我们可以综合利用。我们要想做大做强,把这个行业发展下去。只有在业态上做好。还是我最近在思考,最近设计业态的变革,我想搞模块法,可能和当年一样,又会有人说设计师都是多姿多彩的你还搞模块法。实际上,我觉得模块化和个性化同样,不矛盾。
从材料上讲,从形式上讲都到现场,但走模块化可以带动产业的发展。比如我最近已经开发了,今天广州圆方来到现场,我已经开发了一套。我的报价现在可以说,画地板画门套现场客户可以了解材料的价格,单层的双层的都可以。但我报的是个初步的价格,我无论单层的怎么变都是这个价格。这样的话客户感觉很很好。我不是说这样的一套软件,这样的概念,但基本上是按照这样的模式去做,大概是这样的款式和类型。今天是个探讨会,我是抛砖引玉,那么希望能够引发大家的发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