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长征,重走长征路 ——培养当代大学生强大的意志力 2006年6月,我无意中在总统家网站看到一个消息:江西创业先锋、艺邦集团、丰良国际艺术学院的创始人,余静赣先生(以下简称余工),为纪念红军长征75周年,举办用艺术方式重走长征路,徒步中国庐山——法国巴黎的活动。其宗旨是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画万张画。看完后,我为之一震,作为当代的一个普通教育工作者,看到这么一个举世无双的创意,我想,我能为他们做写什么呢?于是毅然报名应征,并且得到了江西省武宁县委政府的大力支持,教育局领导的热情帮助,也取得了余工的肯定,于2006年8月份领队出征。 出征后,一路上发生了许多的故事,触动颇深,让我对当代大学生的“毅力”有了新的思考。 曾记得,首次徒步上庐山,第一天,队员“便车”晕倒了八次,可他就是不下火线,怎么也“赶”不走他?上庐山时气温高达43℃,女队员袁沙沙连续休克三次,醒来后一直坚持,直到到达目的地。在首站庐山——井冈山中,翻越付寺岭时,女队员王胜男由于刹车失灵跳车跌伤了脚,在伤没有好的情况下,她仍然坚持用一只脚骑车18天,跟上了团队的步伐,有时一天骑82公里,令人感动! 更为精彩的是上黄山时,山高、路险、弯多,正常情况下,走路都要用拐杖才能爬上去,可我们却自带帐篷、被子、食用水、食品等重达80余斤的行李,上山下山走了70多公里,尤其是爬西海大峡谷,就是空着手爬上爬下,面对悬崖峭壁,都会心惊肉跳,人好象被悬在空中,有种失重的感觉,更何况我们负重呢? 上井冈山时,在黄洋界连续上坡18公里,没有谁叫一声苦,都是高歌前进,谁也没有想到,到了目的地都是汗流浃背,身上衣服没有一根干丝,此时正是寒冬呢! 第二站井冈山——遵义途中,沅陵——张家界230公里泥巴路,坑坑洼洼坡陡路滑,全部都是一步步推过来的,车上行李130多斤,走一步停三步,有时还在雨中赶路。 我们的队伍还一直在前行,还会继续发生很多的故事,等等这一切让我不断在思索着,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物质文明越来越丰腴,精神文明也在逐渐提高,红军长征的精神永不过时,对大学生的意志的锻炼是非常重要的。 面对当代大学生,集中精神进行意志的改善和强化是极其重要的。如果不这么做的话,心志就不会独立,也不会坚定,更不会具有个性品格。如果没有这种意志,我们就不能使真理发挥正确的力量,不能指出道德的正确方向,也不能把自己从毫无价值的机械生活中解脱出来,规划自己的人生。智力培育不会教给人果断的品格,哲学家们只会讨论如何下决心,果断的人却在行动。 洛克说:“年轻的时候,是培养意志力的最佳时期。”很自然的原因就是,那时是我们心胸开阔的时候,是我们接受大量简单有用的真理的时候,是我们心甘情愿服从管理的时候。在这个时期,每一次重要行为都会对我们的未来生活产生影响,正确意志在这时也会在我们心中确定下来。然而,形成这种正确意志的时期,不是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它既不是长长的一生,也不是相当长的时期,它仅仅只是有限的数年。假如我们在此期间彻底忽略了它的话,我们就继承了错误或无知,根据事物通常的发展规律来看,这种错误意志就会变成我们的行为准则,并将成为一种无法抵抗的力量。 并不像山峰是在早期地质时代同时形成的那样,人类是不可能得到群体道德品质的升华和整体提高的。就像余工并非生下来就能成为“余工”一样,他也是在长期经过不断的自我磨砺和提升,才能成长受万人尊重,众望所归的余工。人类精神道德的升华同样只能以个体方式来进行,因为惟有通过个体的升华,群体才能够得以有效地实现整体提高。教师能够从外部来影响人们,然而行为本身主要来自于人的内心精神力量。作为个体的人,必须通过自己努力来自我帮助,否则,别人是绝不可能给予什么有效帮助的。巴特勒博士说:“身体型习惯是由外部行为形成的,而心理型习惯是有确定目的的内部努力而产生的,它是通过运用服从原则和正确、公平、仁慈原则,来把他们的意志付诸实践或采取行动。”因此,在艺术长征中,学生们的意志力是可以培养出来的,他们将会不断的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最后超越自己。 作者:温浙才(远足巴黎团队领队) 2007年3月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