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2017 报名 讲座
楼主: 玉阶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09第二期]] [原创]庐山西海国际艺术学院大漆房工作室

[复制链接]

15

主题

8330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906
81#
 楼主| 发表于 2009-11-4 10: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众多知名水彩画家和庐山西海国际艺术学院特训学子进行庐山秋季大写生

(记者梅曙平 报道)秋天的庐山红枫摇曳,丹桂飘香,万类霜天竟自由,是水彩写生和摄影的好季节。自1118日,一批全国知名的水彩画家带领庐山西海国际艺术学院手绘特训营的历届优秀班主任和助教共计30多人,一同赴庐山进行“秋季写生”。中国水彩画学会会长张英洪、湖南建筑学院博士生导师陈飞虎、东华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教授冯信群、上海水彩画艺委会副主任平龙、河南省水彩画家艺术委员会副主任李义淳、著名水彩画家谢尘、谢燮、饶国安、陈伟中、殷光华、庐山水彩节倡导者、北京大学文化研究员、江西庐山西海国际艺术学院创始人余工等艺术家相约在庐山的秋天,从不同的视野,描绘庐山,感悟庐山。

庐山是中国田园诗和山水画的发源地,那俊秀的自然风光和厚重的人文积淀,使历届艺术家对这飞峙在长江边的大山情有独钟,他们接力般为庐山的人文注入新鲜的活力。这次水彩写生活动是庐山艺术学会发起的2010年第三届庐山艺术水彩节的组成部分,其中的优秀作品届时将在水彩节上展出。庐山禁江带湖,云雾飘渺,湿润的空气非常适合以渲染和渗透为特色的水彩表现,因而水彩画家都非常喜欢画庐山。参加这次写生活动的水彩画家带领庐山西海国际艺术学院特训营历届优秀班主任和助教,在8天地写生活动中,每天都一大早就置身在庐山的丹枫流泉和峰岭瀑布之中,他们用手中的色彩再现了庐山的雄奇险峻,再现了融贯中西的老别墅群落。这次写生让大家进一步认识了庐山的真面目,在大自然面前,他们都有一颗虔诚的心。搜尽奇峰打草稿是艺术家必纳的功课,通过对不同季节大自然的观察和琢磨,画家笔下的世界才有鲜活的生命力,因而每一次写生活动都会涌现出一批高质量的水彩画作品。

在写生期间大家还集体商讨了明年举办庐山水彩艺术节的一些议程和细节,为把水彩节办出特色办出成效,大家提出了很多可行性建议。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次庐山秋季大写生活动是2010年第三届庐山水彩艺术节的一次前期热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8330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906
82#
 楼主| 发表于 2009-11-4 10: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每次写生活动中,庐山西海特训营都要积累摄影和视频素材,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让学员有一个来源于大自然的摹本,能够更好的掌握不同季节大自然呈现的色彩,以及各地富有特色的建筑。

下面就是这次采风活动中拍摄的素材:(图/玉阶梅)

主题一:老别墅的故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8330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906
83#
 楼主| 发表于 2009-11-4 10: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8330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906
84#
 楼主| 发表于 2009-11-4 10: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雄奇险峻的庐山,飞瀑流泉,碧水深潭,绿树青山,白云丹枫,尽秀其中;奇诡峰峦,陡峻层岭,长峡幽谷,浑厚雄阔。置身在人文大山的峰峰岭岭之间,置身在飞瀑流泉的天籁之中,你一定会油然而生“久在樊笼里。始得返自然”的皈依情怀。 其中最为可圈可点的是庐山的建筑。一栋栋别致的建筑掩映在小路深处,历经沧桑后,它们静静地向每一位到来的人定格着一段段编年史。具有18个国家建筑的近1000栋别墅,使西式的别墅群和谐地分布在大山的怀抱,形成了德国著名建筑师贝歇尔所说的“庐山的个性”。远远看过去,那错落有致的庐山别墅群浮沉在波峰浪谷中,给万碧如洗的大山平添了一份暖暖的情怀。一幢幢别墅形态各异,风格鲜明。那深红、青绿的屋顶,像一抹抹水彩画的笔触,随意散落在青苍的山谷里,静谧而空灵。在大面积庐山植被烘托出的冷色之中凸现出的一簇簇暖色,在不经意间深深切合了美学的原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8330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906
85#
 楼主| 发表于 2009-11-4 10: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8330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906
86#
 楼主| 发表于 2009-11-4 10: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匡山秋语


在你蔚蓝的内心
季节渐渐地深了
采菊时辰,昔人杳如黄鹤
竹楼汤沸,虎溪畔笑语岑寂
峰峦与山谷之间
片片红叶,风铃般哗哗作响

柔和的落叶松
软软地覆盖在青苔上
脚印里掩埋的故事
山泉捎着它
漫山地喧哗

如琴湖一涡三啭的秋水
漾着远山和情侣的倒影
点点波光簇拥追逐着
犹如女人眸子深处漆黑的热情
桨声轻轻拍打咿呀的呢喃

仲秋已过,一弯新月
浸泡自远而近飘来的桂花芬芳
轻风徐吹,好像伊人的鼻息
撩拨鬓角的薄寒
静谷中遗落的桂子
被谁拾去?趁着皎洁的月光

夜色依旧在山道上彳亍
西天浮动暗红的光焰
点燃的轻云
舞动晨钟暮鼓的经幡
偶尔传来脚步的叩问
空荡荡的回声
击穿静静的暮霭

青色的五老峰
晚照里静坐如禅
时间的日晷
在饱经沧桑的岩石上
刻着年轮的皱褶
相看两不厌
云起时,静与动是那样难解难分

绯红的秋天
糅合成西天的一缕残霞
花径里朵朵含羞的山花
敛去了白昼的微笑
寂寂地怀念蜂围蝶绕的辰光
茂密的灌木丛中
唧唧的秋虫一次接一次
唱起晚秋之歌
天籁于无声处喃喃自语
怀旧的心灵依然跳动阳雀的音蕾

在你蔚蓝的内心
季节渐渐地深了
含鄱口的红日
贯穿了所有的岁月
山谷收留了她
山峰又托起了她
此刻,这分娩的婴儿
正着意涂抹匡庐的秋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8330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906
87#
 楼主| 发表于 2009-11-5 19: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庐山画家国画作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8330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906
88#
 楼主| 发表于 2009-11-7 16: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庐山西海国际艺术学院大器房总设计师、画家谢斐的庐山写生作品



画家谢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8330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906
89#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4 10: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十方建筑是国内首家从事亲情、生态建筑设计的联盟企业,他将以建筑师的力量为你规划修养生息的人居环境。安居讲究藏风纳气,乐业源于美好家园,实现生活美好愿景,家居是根基。我们的承诺是:海纳百川,让众多国内外建筑名师为你描画生活蓝图。十方建筑汇聚的是十方力量,众人划桨开大船,加盟将给创业者以机遇,加盟将给百姓添万福。十方加盟,强强联手,它必将造就更多的一流设计人才,必将建设更广袤的诗意栖居。十方建筑的集结号已经吹响,让我们以乡村建筑为己任,打造中国“未来之传统”民居别墅建筑空间,全面设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个全新的乡村中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8330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906
90#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9 09: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地有大美 杂然赋流形

——水彩画家平龙访谈录

梅曙平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不是不说,只是这亿万万年的演变起源,有谁说的清道的明呢?时序金秋,眼前的庐山便静坐如禅,丹枫流云,峰岭鎏金,桂花在山谷里自开自落。王阳明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你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鲜明起来。”在莽莽苍苍的大山里,有多少生生灭灭与四时同归于寂啊,佛说不可说,是有道理的。玄机贯注,大道存焉,发现的眼睛势必难以企及真面目。在自然大美的外表之下,自有一种凄凉,自有一种欢喜。如果你有心,或许在寂寂的天籁中,能够读懂寒鸦与晚钟呤哦的唐诗神韵。如果你是丹青妙手,也许能够定格那芥子般的一刹那。得大美于万一,便令人油然生出造物般的创造感,由此渲染开去,也就成为人文泱泱的大千世界。但是,依然没有人敢于宣言:我得大美真谛!大美虽然如同空气和阳光普通而又平常,充盈天地之间,鼓鼓荡荡,普照众生,就像真僧口里的家常话。可是最平常的东西,往往是最深奥的东西。比如宇宙有边吗?宇宙里有那么多比太阳大万万倍的恒星,而地球却有黑夜;比如亚马逊河一只蝴蝶扇动一下翅膀,也许会在美国西部刮起一股龙卷风,如此等等,就因为包罗万象,海纳百川,没有一种文字,没有一笔丹青能够直通大美的法门。大美千变万化,随物赋形,飘渺无踪;大美羚羊挂角,无迹可循。一部美学史从新旧石器时代演绎过来,从河姆渡泅渡过来,从汨罗江漂流至今,从金字塔、长城等宇宙般艺术伫立到现在,依然是无答之问,无果之因。不信,你扪心自问:什么是美,什么是诗,可否答应得实实在在?好在一叶知秋,一粒沙米一世界,人们可以像夸父逐日一样不断地追问,直至融入到太阳中去,涅槃一样皈依成大美的一颗浪花。因而,这世间就充满了悖论,明知大美不可说,而人们却偏偏要说,因为大美的经幡下,从来不乏一步一叩的朝拜者,他们是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苦行僧,他们在具体艺术创作上,被称为画家、建筑家、雕塑家、诗人的那么一个群体,他们外师造化,内法心源,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的时候,他或她看见了什么?这便是今天访谈话题的冰山一角。

今天访谈的对象是平龙。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美术家协会理事、上海市美术家协会水彩、水粉艺术委员会委员、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作品多次获奖。

笔者:大美无疆,不可说。今天我们只从你的艺术处境和历史,从你的发想来感知大美,就当是渔樵闲话吧。

平龙:我对大美的理解分为二个部分:一部分来自庄子。那是一个精鹜八级,心游万仞的哲人,他描述的大美界域十分宽广,就像鲲鹏展翅,扶摇万里。在他的眼里大美是一个完整的规律,它涵盖天地四时更替、万物成理。另一部分比较微观,就是从艺术创作的视野透视大美的精神。屈指算来,我从事绘画创作已经有20多个年头啦,这20多年是一条艺术的苦旅,苦就苦在对艺术审美的无限接近。大家都知道,艺术是一门遗憾的东西,而美无边无际没有止境,以有限的生命,追求无限的美,就像你方才所说的那样,艺术生涯是夸父与太阳竞走,历史上许多大艺术家进入了太阳,并且留下一大片浓荫的桃林。他们是领跑者,而我也加入了这个前仆后继的马拉松。正因为在路上,就难免有许多感慨,许多心得。我觉得一部文明史就是大美发展史。旧石器时代的洞穴就有壁画,那只是外界自然物的模仿,颜色也没有光,多是灰色似的,其中有用浓烈颜色的,也是惊恐刺激混浊,是人类沉重的存在。到了新石器,音乐带着一股喜气产生。新石器因为正式出现了产业,并且有了好性情,劳动不再只是手段,器物不再是工具,人从应用与需要小范围里解放出来,才会喜笑,故能有音乐,旧石器人脸相都是凶恶的。数学也是始生于新石器时代,数学也是大美,它通向天人之际。文明人不仅要使生产成为美,而且使产品在使用时成为美。

美无处不在,缺少的只是发现。在一个大风景里,牵手同行的人给人一种亲爱,不同地域的服饰与民宅也是一种喜欢。遇上春天,郊外踏青,遍地桃花,姑娘摘一朵插在发髻,那份感情是非常的好。以美的眼光关照世界,惟见日月静好,山川回环。正因为如此,画家、作家采风时,就能营造一种境界,建立一个物质之外的大美精神。中国文人就创造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审美境界。诗歌、书法都有大美的精神,形成了一个审美标准体系。并且接力般融合外来文化,整合不同时代的特色。就拿美术来说,宋以后,石涛、八大、董其昌、吴昌碩等大家画面背后的东西是超越笔墨的,那无疑是一种大美的精神力量。我们这代人在一脉相承的同时,也应该为民族的大美内涵尽心尽力,像举办中国庐山艺术水彩节这样的自发地普及大美的活动,是有功德的。可贵的是像星艺建筑艺术人余静赣先生已经在自觉地将新的艺术元素融进建筑家装的设计中,由此推广开去,养成一种普及的审美情怀。

笔者:天地大美是一种无是非,无差异的齐一醇和之美。而人类却要分出真善美、假丑恶。特别是艺术家,有人说,学艺先做人,艺品即人品,这在大美精神领域是怎样的对立统一?

平龙:天地万物生生不息的消长与嬗替,开始和终结宛若一环,无见其规律,却达到一种真正的大和之境。自然界的丛林法则,弱肉强食,适者生存,这在人类社会是要不得的。但森林里有鹿还必须有狼,如果没有狼的淘汰,鹿的种族就会在一代不如一代的繁殖中自然消亡,这是一个悖论。再回到艺术的角度看,学艺先做人,一点也没有错,你不用怀疑。但很多东西都要辩证地看,也许一个大艺术家在某些领域是非常失败,甚至人品也有缺陷,但他对艺术的坚持与热衷这一点应该是肯定的。荀子说:人之初,性本恶。就是说人性与生存环境是戚戚相关的,也许在某人某一阶段是有闪光点的,后来环境变化了,他就近朱近墨地蜕变,比如宋书法四大家里既有苏东坡也有蔡京,宋徽宗不是好皇帝却是一个大画家。但这也许是例外,总的来看,个人小我得到最大利益化的人,他的作品就会有局限。杜埔说:文章憎命达。他指的是:艺术人应该经历切身的磨难,才能代言磨难。

笔者:对于艺术来说,大美是润物细无声的,无论音乐、绘画、雕塑、建筑、文学,大美的追求是潜移默化的,它是一种博大的底蕴,这种底蕴在艺术创作过程中是怎样得到体现的?

平龙:我想首先要养成很好的接受教育,自省的习惯。人与人不同的教育,会使你对美的理解有很大的不同,这没有一个统一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但却在法度之中。超越自我的局限,才能有容乃大。要自觉不自觉的用大美精神贯穿自己是一种很深的修养,孔子说:四十不惑,五十耳顺,六十而不逾矩。你看圣人都这样修身艰难,艺术人要成大器,契合大美有多难,也许要花费你毕生的精力,至于有多大程度的成就,还要看你造化。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艺术家是情感的代言人,要学会感恩,要学会博爱,要尽量走出小我。历史上一些有着生命力的伟大作品,其大美的精神就是一盏灯,照亮了历史与后来人。任何媚俗与欺世都是对大美精神的背离。理解了这个大方向,大美底蕴才可能有所体现。

在具体创作上,大美精神就像酒吧里的背景音乐,灯红酒绿中它似乎不存在,其实它一直都在哪,云谈风轻地调济着整体的氛围。艺术创作好比是大家同吃一桌菜肴,南甜北咸,东辣西酸,口味不一样。建筑师库哈斯宣称:“建筑是需要争议的,只有令人厌烦的建筑,才只有一种声音。”美术也是如此。但有一点是相通的,不新鲜的东西烹饪再好,不如原生态的东西。那激情喷发的瞬间感觉,准确到位的捕捉,是新鲜的,但抓住它需要内心的性灵。罗丹说:“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毕加索说过:“在我看来,在绘画中,寻找是无聊的,发现才是根本。”创新不是依赖于新的事物,而是立足于新的眼光,新的眼光就是所谓的发现。在简单中发现丰富,在繁复中发现单纯,在杂乱中发现秩序。在一些看似简单的景物中,其实蕴藏很丰富的元素,我们的任务是找到它,并表现出来。但表现是有技巧的,你必须找到合适的文本去传达艺术,如果说你笔下的画像照片,你可千万别沾沾自喜,因为这不是夸奖你,很可能是客气的批评。如果说某人拍的照片像画儿,那一定是褒义的,你可以发出会心的微笑,但别得意,因为在美的历程中,你也许刚刚起步。总之,接近心灵的东西,就接近美的底蕴。从事美术的人,还要清晰地知道自己的历史从哪里来,自己要往哪里去,这也许是一个漫长的历程,但事虽难,做则有成。真正聪明的画家,学习每一位大师,但不做任何一位大师的弟子。脚下的路能走多远,取决于内心的底蕴有多充盈。大气大气,气就是底蕴。

笔者:审美有时还真像武打小说里描述的乾坤大挪移,生活里许多丑恶的东西,进入艺术领域却焕发出审美的功用,这是否又是一个二律背反?

平龙:这是一个有趣的现象,好比维纳斯的手臂在残缺中体现直指人心的美。其中距离是关键,在现实与艺术作品之间应该是有一个距离,它使你能够在远离利害关系地从容思考。在这个虚拟与现实的错位中,很丑陋的东西也有审美的价值,比如《被摧残的妓女》,从创作的角度看,悲剧就是把不幸再撒把盐,让你揪心裂肺地观看。艺术有赏心悦目的东西,也有悲伤凄婉的内容,它们承载着心灵启迪、社会呐喊等诸多功效。它在代言情感中,承担教化责任或审美愉悦。《白毛女》在野战军区演出时,黄世仁的演员差点被战士开枪打死,是因为黄世仁在现实中确实该死,然而,在舞台上他只是一个典型,一个审美对象,这个对象据说现实中没有确切原形,但他来源于生活,他是一个综合体,他高于生活,却是实实在在的真。比若《巴黎圣母院》的敲钟人,外表和心灵是一个很奇妙的对照。你说什么是美,还是道貌岸然的教士还是敲钟人?尺度全在人心。《刘三姐》里面的李秀才与阿牛谁美?有位诗人却呼吁:刘三姐应该嫁给李秀才,她的后代才不会是小牛。这是一个偏差,有时候伦理标准很难一棍子打到底。

美,就是性格和表现。有时候不必过于较真,吴冠中说的好:错觉是艺术之母。这话是对的,你一点也不用怀疑。要点是感动,是爱,是希望、战栗、生活。梦与欲望永远不灭。

在艺术中,有“性格”的作品,才算是美的。所谓“性格”,就是不管是美的还是丑的,某种景象要高度的真实。对于当得起艺术家的人来说,自然中的一切都是美的,都有它存在的理由。艺术家的眼睛要大胆地接受一切外部的实在,而又毫不困难地,像打开的书一样,懂得其中的真实。并有义务把它转化为能够冲击心灵的艺术形象,用它来张扬一种浩然之气。从这个角度看,美和丑具有老子般的辩证,大勇若怯,大音稀声。

笔者:艺术是高贵的,它是那把自由和沉默还给人类的东西。你觉得艺术家应该怎样去完成他们所相信的大美的庆典?

平龙:艺术的高贵在于它不是法律条文,它不能搬动一块石头,但它却能提升一个民族的品味与精气神,它是宝贵的财富,集中了一个民族的智慧。

艺术家是孤独的,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应该是独一无二的。惠特曼是孤独的,但在孤独中他保持了一种博大的胸襟,为民主与自由歌唱了一生;狄金森也是孤独的,但她与大自然为伍,写出了对生活和自然的热爱与哲理;弗罗斯特一度也是孤独的,自称是“一个与忧伤打惯交道的人”,临死前却希望在自己的墓碑上写下这样的话“他和世界发生过情人般的争吵”,充满了乐观向上的精神与笑对苦难的顽强意志;梵高是孤独的,在孤独中他顽强地抓住了太阳独特的光色;米开朗其罗是孤独的,他却让冰冷的石头具有了生命。从这个意义上讲,在追求大美的路上,没有人可以为你扶上马,再送一程,一切都得靠你自己,但一个真生热爱美的人,从来就不会放弃,他们自我加压,为的是使脚印踩得更深。他们不以到达源头为终止,而是要进入到石头里去,传达和保持“血肉俱全的真理”。艺术家应该是以一个采玉者的手段,剖开表象之石,获取核心的美玉——元素。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792-8586998

总统家客服热线
周一至周日:08:00-22:00

总统家微信

©2014  九江总统家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 赣ICP备17005700号-1 )  Powered by Discuz! X3.2  技术支持:总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