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2017 报名 讲座
楼主: 玉阶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09第二期]] [原创]庐山西海国际艺术学院大漆房工作室

[复制链接]

15

主题

8330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906
51#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8 19: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8330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906
52#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8 19: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庐山西海艺术学院**大器房**漆器

家有漆器,便少了一分树小墙新画不古的暴发气?你的家居由此有了人文底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8330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906
53#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8 19: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庐山西海艺术学院**大器房**漆器

漆器以其特有的生命力,与青铜,与青瓷,与丝绸,各领风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8330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906
54#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8 19: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庐山西海艺术学院**大器房**漆器

民间工艺,卧虎藏龙,谈笑间,穿越千年时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8330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906
55#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8 19: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庐山西海艺术学院**大器房**漆器

一工一器,表现的是一个名族的文明,彰显的是远古的智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8330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906
56#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8 19: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庐山西海艺术学院**大器房**漆器

与图腾起舞,舞出敦煌,舞出河姆渡,舞在广袤的时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8330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906
57#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8 19: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庐山西海艺术学院**大器房**漆器

大器为用,形而上者,高屋建瓴。不与瓢盘笑春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8330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906
58#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8 19: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浅论漆艺

(我们今天将从漆的审美、漆的历史、漆的现代、如何正确对待传统这四个方面来讲述)

1、中国的漆艺源远流长,它是受传统文化积淀最深,受外来文化影响最少的一种文化形态之一。中国的漆艺在世界文化史上独树一帜,楚汉之彩绘、六朝之夹苎、唐代之金银平脱、元明之雕漆、镶嵌……,都是中国漆艺史上光辉灿烂的篇章。

2、漆器是中华民族的发明创造, 这使我感到无比自豪的同时,心中不免掠过一种说不清的遗憾。现在人们习惯上把中国称为瓷国(China),把日本称为漆国(Japan),在当今的中国,有不少人不知道“漆”为何物,把天然漆与合成漆等同起来。我们国家不仅有着深厚的文化传统,也有着悠久的工艺传统,但在近现代的历程中,这种民族的传统在相当程度上被遗弃了。也许是我们太迫切地企盼现代化了吧,难道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就一定要把传统视为现代的对立面吗?漆艺这门古老的艺术在现代社会中的位置究竟又在哪里呢?
天然漆的魅力

漆字原来写作“桼”,古代有“漆”、“桼”两个同音字。《说文解字》:“漆”是地名“漆水”,在今陕西境内。“桼”是象形字,上木下水,中间左右各一撇,表示插入树干之竹片(或贝壳或树叶,如泰巴山区有的地方用金钢刺叶),将漆液如接水般接导而出。后来“漆”、“桼”通用,“漆“逐渐代替了“桼”。漆艺之漆,严格的说是专指从漆树上割取下来的天然生漆
简单说天然漆,又称为大漆、生漆、国漆、土漆等等。它是从漆树上割取下来的天然汁液,漆树生长在亚洲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地区,它是我国著名特产。天然漆的化学成分是由漆酚、漆酶、树胶质、水份和其它少量有机物质组成,这些物质构成了一个有机体,它们之间相互依赖并发生作用。新鲜的漆液呈乳白色,在空气中氧化后就变成透明的深红棕色,并逐渐坚硬起来。

漆的干燥条件要求十分苛刻,一般在温度20℃~30℃,相对湿度70%~80%的条件下,漆酶的活性好,漆结膜快。漆膜的性能非常优越:

(1)漆膜具有优良的物理机械性能。漆膜的硬度达0.65-0.89漆膜值/玻璃值)。而一般合成漆的漆膜硬度仅0.2-0.4。漆膜耐磨强度大,耐磨性优于任何合成树脂和其它涂料。漆膜光泽明亮,而且持久。漆膜密封性好,漆膜的针孔非常少。粘性好,与木质的附着力强。

(2)漆膜耐热性高,耐久性好。

(3)漆膜不溶于任何动植物油和矿物油,并能耐各种溶剂。

(4)漆膜具有良好的电绝缘性能和一定的防辐射性能。

(5) 耐酸耐碱防腐蚀。

天然漆除了其本身具有耐酸、耐热、防潮、防腐、漆膜坚硬且耐磨强度大、与其调配的色料的色彩经久不变等的物理性质外,它还具有独特的美学品格。

乘巫之风,向美而翔,感受漆艺设计文化中的细腻、洗练、纯净的美学意识;

含蓄、幽玄、空灵之美;纤秾、华丽、精美之外亦有雄浑、高古、豪放、疏野、奇堀、瑰诡、荒寒、瘦劲、枯澹……

宁静而简素、闲寂而纯净

郭沫若:漆从西蜀来,胎自福州脱。精巧叹加工,玲珑生万物。或细等毫芒,或巨逾丘壑。举之一羽轻,视之九鼎兀。天下独无双,人间疑独绝。

天时、地利、材美、工巧。(漆的澄静幽穆,先以美材传神。又知匠工之作器物,参与天地造化。)

漆器实物最早是河姆渡出土的七千年漆碗。1978年,在距今约7000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第三文化层中考古发掘出一件木碗,腹部瓜棱形,圈足,内外都有朱色涂料。 后经植物研究所采用微量容积进行热裂收集试验,确认木碗上的涂料为生漆,这是目前所知我国最早的漆器。

据考古所知,漆器的鼎盛期是战国到秦汉的五百年,可名状描述的漆器数以万计,当时的诸子百家、秦王汉武都生活在以漆器为家具主体的起居空间中。漆艺华饰了百家争鸣、思潮汹涌的时代。这之後,一直到二十世纪陡然衰退,漆器都属于生活中贵重精致的器物,而且每个时代皆有独特的风采。从韩非子“流漆墨其上”的食器到陶渊明的无弦琴,从成语的“买椟还珠”、“举案齐眉”到《兰亭序》的“曲水流觞”,漆器承载了民族的礼仪典故,养育了生命的质感。随着古典漆器在日用情境中消失,这悠远的物质记忆亦在不经意中流逝。漆艺曾是传统工艺中的最高代表。可是现在已被民间生活所放弃。漆器是一种造价昂贵,气质神秘的器物。在旧时,它是祭器,也被用作迎生送死的大器。接生婴孩用的是红漆盆,送终用的也是大漆涂封的棺材。除了均实的防酸防潮功能外,漆器是有精神境界的。《韩非子·十过篇》说“虞禅天下而传之禹,禹作为祭器,墨染其外,朱画其内。”到了西周,礼制中漆器用彩尚有定制。今天我们捧持一件精湛的漆器,也不禁缅怀庄周曾为漆园吏的美典。

天然漆的光泽柔和内敛、淳厚朴素,髹涂于器物上,口触手摸都给人一种亲切温和之感;漆艺之美得益于天然漆的半透明,天然漆只有半透明才最敏感,因打磨的轻重不一而出现明暗层次。如果天然漆完全透明,清澈见底,物在其中则一览无遗,索然无味。天然漆美就美在它深沉凝重、高雅华贵,含蓄蕴籍,富联想性,使人感受到东方式静穆崇高、神秘朦胧之美。天然漆稍一涂厚,即近黑色,因此漆便与黑联想在一起,有了“漆黑”一词,但我们又不能把其视为简单的黑色,天然漆的黑具有一种空间感和深度感,并给人一种能吸入和包容一切的自然颜色的感觉。日本人称漆是“亚洲人的血”,人们也常常形容它“红如血,黑如铁”。

天然漆的传统色彩是银朱(天然硫化汞HgS), 它的色相鲜亮饱和强烈。漆器中红、黑二色使用的历史久远,这两种色调的选择和利用,客观方面除了因为在当时制取比较容易,也是人类在色彩方面具有经验的领域等原因外,还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于红、黑二色的崇尚意识,因为在以后制取颜色的手段和方法都已相当进步的时代,仍以红黑二色为漆器的基本色彩,这无疑说明着其内在的选色用色的社会观念。红、黑二色的色彩特征展示了漆艺色彩语言的独特风格,是其他色彩很难取代的,这种红、黑二色组成的基本色调几乎从漆艺开始产生起就自然地确定了。也许它正契合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美学修养。
随着玉、贝、金、银等众多华美材料的介入,近代又有了蛋壳和钛白、酞青绿、酞青蓝、立索尔红、耐晒黄等颜料,于是漆艺才出现了多彩的世界。各种材质与颜色在与天然漆的融合中,使漆艺有了它与众不同的独特魅力。
也许有人会说,现代的化学工业已经很发达了,合成漆种类繁多,色彩鲜艳,用“合成漆”作出来的“漆器”和旅游品也不能说其不精美、不漂亮,而且化学漆的特性是固化快、周期短;天然漆则相反,周期长、费工费时。那么区别在哪里?

合成漆的种类包括聚胺脂树脂漆、硝基清漆和喷漆(其实,在大多数国家,比如日本,“合成漆”是不能称为“漆”的)。其优点是:购买容易、使用方便、不需要湿度条件、快干、透明、适宜调制各种浅色漆,尤其适用于金银罩明。其缺点是:日久变黄、退色、龟裂、不耐磨、光泽过于刺眼,不如天然漆柔美、含蓄、内敛,在审美上更有天壤之别,而且多含有害化学成分。

在到处充满合成物、代用品的工业社会,在工业污染日益严重、生态环境日益受到破坏的现代社会,人类出于保护自身和地球生存环境的美好愿望,天然的东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眯。同样,天然漆及天然漆艺术的价值也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例如:在日本,同样的两件漆器,天然漆的价格是合成漆的几十倍、几百倍,有的甚至上千倍不等。而人们宁愿多花钱买天然漆做的漆器,因为他们知道一件真正用天然漆做成的漆艺品是日本工艺中最具代表性的,它充分体现了日本艺术的民族特点和美。虽然日本现代材料的生产发达,但用自然材料创造出具有自然品味的工艺品,是日本人的工艺观。
泛谈中国漆艺的传统
中国历来讲究“器以载道”,传统漆艺作为中华民族哲学思想和民族心理的载体,具有强有力的凝聚力,几千年来为我们创造了具有东方意蕴的髹饰华章。从大量的古漆器可以看到,繁复的纹样与单纯的器物造型互补,表达着一种独特的内在秩序感和空间节奏感,从而衍生出时间与空间的广阔性。古人是用具有“上下与天地同流”的气魄和力量,在诉说着漆艺语言,展示着漆的灵魂、漆的精神和力量,并承载着他们的生活世界与精神世界。

纵观中国漆艺的历史,从浙江余姚河姆渡出土的朱漆木碗,揭开了屹今为止我们所知的使用天然漆的第一页,从事物的发展规律来看,从用本色天然漆到用调朱漆来髹器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其间肯定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过程。
(高古荒寒)新石器时代的木胎髹漆、陶胎漆绘;殷商的铜浮雕和浅刻上加以髹朱,骨、玉、石、蚌镶嵌,首开了镶嵌技法,是我国漆艺的起步。

(幽玄疏野)商代中期的黄陂盘龙城遗址发现有一面雕花、一面涂朱的木椁板印痕,河北出土的漆器残片中,有的雕花涂色加松石镶嵌。在安阳侯家庄商代王陵发现的漆绘雕花木器中,还有蚌壳、蚌泡、玉石等镶嵌。可见商代的漆工艺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自由浪漫)春秋战国时期,活跃的思想氛围洋溢着生命活力,漆艺也得以蓬勃发展。代表着楚文化的漆绘大鼓、镇墓兽、漆瑟、墓棺等堪称与屈原的《离骚》、《九歌》同样不朽。那飞扬腾卷的纹饰和舞蹈、狩猎、车马人物的描绘不仅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土,也充分显示出漆艺在器、塑、画三方面的无限潜力。楚漆器不仅代表了楚地器艺的最高水平,同时也代表了中国当时漆艺的最高水平。在弥漫着浓郁的楚韵与楚风的自由文化的国度里,楚漆器具有一种遗世独立的美学风格,在中华民族悠远漫长的造物史上,楚漆器巧夺天工的美感与浪漫飘渺的艺术质风格向人们展示着楚文化的灿烂和楚人非凡的智慧。
(雄浑博大)秦汉是中国漆艺发展的一个鼎盛时期,是一个漆的时代。轻巧华美的漆器进一步取代了青铜器的显赫地位,在豪门贵族生活用器中,占着重要的地位。漆艺并应用于建筑和室内装饰。从现已出土的大量的汉代漆艺物品中,小到杯、盘、奁、盒、勺、筷等日常用品,大到箱、案、祭器、墓棺等,尽管年代久远,但其稳重古朴的器形,沉着热烈的色调,变化多样的造型,苍劲有力的线条,用漆的自然随意恰到好处,无不令人叹为观止。你可从气势磅礴的流动云气,和那些形态怪异、飘逸灵动的神、怪、鸟、兽纹样中,感受到那个时代雄浑博大的气势和狂放不羁的浪漫的时代气息。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时期,在实用漆器设计方面首先注重了胎骨结构的设计与改进,广泛推广和完善新型制胎方法——夹苎工艺,使漆器更轻便更坚实。夹苎工艺成为漆胎成形的主要方法标志着漆器工艺的真正成熟,它依靠和充分发挥了天然漆这种材料的特征,使漆器从里到外,从工艺到材料都完全地展现了天然漆的品质与个性。使天然漆不仅作为装饰髹涂的材料,而且作为造型的基本材料,并由此发展为唐宋以后的剔犀、剔红工艺。
(飘逸洒脱)魏晋南北朝,一方面继承汉代的风格,漆器制品大量生产,广泛应用。另一方面佛教盛行,人们开始利用夹苎工艺塑佛像。同时,斑纹漆、绿沉漆和金银镶嵌等漆艺技法的相继出现,丰富了漆艺的语言,尤其是漆艺的装饰风格与当时的文学、书法、绘画同步,表现出神清气朗、多彩多姿的生活风俗和飘逸洒脱的魏晋风度。
(雍容辉煌)隋唐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代。漆器虽不像绘画、雕塑、陶瓷那样繁荣,但在漆艺品种和技法方面仍有发展,而且制作技巧更加细致精湛,显示出盛唐的雍容华贵和大国风范。金银细工与天然漆结合,在漆艺上大大发展了金银平脱。唐代还发明了洒金粉技法,后发展为日本的莳绘,日本正仓院所藏“金银细装唐大刀”其刀鞘上“末金缕”的装饰方法就是证明。夹苎造像水平更加提高,并东传日本。唐代还发明了雕漆,开创了宋、元、明、清时期盛行雕漆的先河。
(空灵高雅)及至宋元,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为满足中、小有产阶层的需要,民用髹漆工艺再度普遍发展,各种漆器制作的漆行与店铺应运而生。在当时崇尚自然,主张天人合一,追求无我境界的文化背景下,漆艺的制作一改随唐的金碧辉煌,更重崇尚漆器整体的单纯、朴素、大方,不少器物造型高雅、稳重,多为素漆(单色)髹涂,少纹饰。这种质朴无华的、只重造型不加文饰的作风,成为一个重要流派,至今对日本仍有影响。雕漆工艺在宋元时期达到了很高水平,在技法上采用了剔犀、剔彩的装饰手法,并因其瑰丽独特的风格闻名于世,并出现了永垂青史的雕漆名家。浙江嘉兴的张成和杨茂便是最突出的代表。与明清流行的漆器相比,主要的漆器品种在唐、宋、元时期已经齐备,髹漆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就是随之而来的多种髹漆技法的相互结合和多方变化了。
(纤秾华丽)明代的漆器是我国漆艺史上的又一次高峰,官营与民间手工艺品互相媲美,名工巧匠辈出。官办果园厂的出现,更加促进了雕漆的繁荣。更有杰出的艺人黄大成所著我国现存古代唯一的漆工专著《髹饰录》,总结出一套完整的技术经验和种类丰富、效果各异的漆艺修饰技法,为后人学习借鉴与继承发展提供了文字依据。由《髹饰录》可知,天然漆的可塑性竞如此地广阔,漆艺的技法已达到了“千文万华,纷然不可胜识”的境地。
(精美繁冗)清代至近代的漆艺,形成了各自的地方特色与各自的制作中心,制漆、原材料的加工非常讲究。清代由于受到皇家审美情趣的影响,技术上走向繁琐,艺术上走向萎靡,失去了生气。追述起清代的漆艺,一般资料都要提到雕漆、螺钿镶嵌和脱胎漆器。前两者较具体详尽,后都却笼统模糊。我认为清之雕漆和镶嵌不过是明代传统之余续,在艺术的总体上也不及明代之水平,而与金银彩髹(绘)技术(俗称薄料),相结合的脱胎漆器异常突起,作了划时代的贡献,最富创意,最能代表清代漆艺的新水平。这种薄料银色因其金属光辉与透明色料结合,产生出一种特殊的美,给人一种华美高贵、明快优雅之感。使传统的漆器在常见的朱、黑、金、银之外,又出现了千变万化的富丽典雅的明快色彩,从此形成了福州漆艺浓郁的地方特色。
几千年过去了,髹漆技艺在逐步的丰富完善中形成了极具民族特色的中国传统漆艺,为现代漆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而其中天然漆在漆艺中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漆艺的发展正是基于对天然漆性能的不断发现与利用。
进入近现代以后,漆艺与其他工艺比较起来似乎是保守的,传统的倾向比较浓厚。原因一是:从使用者与鉴赏者的反映看,漆艺保守感加强。例如与陶艺相比,漆艺“厚重”的材质感与近代的感性不相契合,加上近代生活方式的现代化随之使漆艺在用途上大受制约,作为日用食器的占有率逐年降低;从生产的角度看,漆艺受近代科学技术的恩惠很少,而且作为重要原料的天然漆的产出量减少。原因二是:工艺与其他美术比较起来技术所占的比例大,而漆艺在工艺里技术所占的比例似乎更大。在天然漆的特性制约下决定了漆艺的技术难度高,在作品里,技术的总和与其最终的表现效果直接联系在一起,所以漆艺在制作上比别的工艺更需要严格的技术磨炼。在新中国成立之后,50年代后漆艺与其他工艺一样从手工业走上了大工业生产的路子,产量上“突飞猛进”,而工艺质量不尽人意,能够留下来的经典之作不多。进入七八十年代,中国处于社会的转型期,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一系列的变革促使整个工艺领域发生结构性的重组,全国的漆器行业几乎都濒临倒闭,工厂企业的“工艺美术职工”,有的又重新成为“工匠”、“艺人”以作坊的生产形式自谋生路。许多人担心延续发展了几千年的漆艺会不会随着时代的进步而逐渐衰落乃至消失呢?
如何正确地对待传统
如何正确地对待传统?事物的发展是连贯性的,漆艺的衰落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内因是主要的。(近百年经济的落后;伦理礼仪的缺失;西式生活的冲击。。。?)我们说漆艺在近代具有保守性、传统性、技术性强的倾向和性格。但并不表示我们认同漆艺已不合时宜了,要被淘汰到现代生活之外,而是认识到这点是进入近代以后,我们一方面既要正视传统、保护传统,继承这种一贯的传统,又要在此基础上努力打开新局面的一个很重要的前提。目前令漆艺界感到危机的正是对漆艺的传统缺乏正确的认识以及工艺上普遍缺乏的精工精致的精神和态度。严格地说这种缺乏并不是天生欠缺,而是一种“失落”,是中国传统工艺精神和本质的淡化和失落。历史证明,一个民族的传统必然是一个民族智慧的结晶,是历史映照未来的镜子。传统是民族精神的一部分,而民族精神又是民族自立的基础,明智地对待传统,发扬传统的文化精神,这是一个民族成熟与理性、智慧的表现。任何工艺上的粗制滥造,只能导致本工艺的衰落和消亡。
传统所涵概的精神和物质范畴是非常广泛的,在漆艺中主要表现为对漆艺语言的探寻,归根到底就是对漆性的再认识。现如今的漆艺界,不能不令人担忧的是合成漆有渐渐取代天然漆的趋势。因为漆艺的制作过程繁复,应用技术博大精深,又有“漆疮”的阴影,使得有志于做漆艺的人不断减少。难道仅仅因为这些因素就轻率地寻找其它简便的原材料来代替天然漆?如果天然漆真已走到末路穷途,那么它的消亡是历史的必然。而恰恰相反,天然漆的许多特性依然还没有被我们所认识,其潜力还没有完全被掘出来。诚然,天然漆有许多的局限性,不可以这样,不可以那样,但你一旦能驾驭它的时候,常常是既可以这样,又可以那样。局限与自由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做过天然漆的人都会被其谜一样的性能所吸引,为其意外的效果而欣喜若狂。这正是天然漆的特性,是任何材料都替代不了的。如果仅为了图方便、求速度、求效益,而处处以合成漆代之,那就与自杀无异。
对中国现代漆艺有创造性贡献之一的老艺人李芝卿先生(1894 —1976),福州人,他对待漆艺严谨科学的态度给我们很大的启示。他是中国近代漆艺的革新家,60年代初,他运用积累的髹饰经验制成一百块样板,这是他一生心血的结晶,也是我国工艺美术的一份珍宝,成为后来发展我国漆画装饰技法的基础。他青少年时代,正是福州脱胎漆器创始人沈绍安流派的黄金时期,当时沈氏的脱胎漆器生意兴隆, 声震中外。福州的漆器店铺犹如雨后春笋,学习沈绍安、模仿沈绍安,蔚然成风。可是年轻的李芝卿却甘于寂莫,进了福州工艺传习所东洋漆科,随日本漆艺家原田学习“倭漆”,开始了很艰苦的漆艺生涯。他一方面借鉴日本的经验,一方面继承中国的传统,在传统的“金银平脱”的基础上首先创造了“嵌银刻花”(即嵌锡片刻花,俗称台花)的技法,取其成本低廉,而与沈氏抗衡。解放后,又在传统的“刷绛”、“彰髹”、“蓓蕾漆”、“犀皮”等技法的基础上,吸收了日本的变涂技法,创造了“赤宝砂”、“绿宝砂”、“彩漆流变”、“犀皮起皱”……许多新技法,并与其他匠师一道对推光浅色漆进行研究,吸收钛白等有机颜料入漆,从而大大丰富了漆器的色彩,于是逐渐形成了福州漆器的新流派,开创了一代新风。
李芝卿先生一生都和天然漆打交道,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漆艺,他尊重天然漆也驯服了天然漆,摸透了天然漆的脾性:快干与慢干、平滑与起皱、透明与不透明、光亮与不光亮、流动与不流动……他都了如指掌,运用自如。他掌握了规律,获得了自由,完成了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过渡。在经验不多的人眼里,天然漆往往是枷锁,是障碍,但在李老的手中却变成了心灵的翅膀,可以任其驾驭,自由飞翔。他对天然漆的运用达到了“随心所欲不逾距”的境地。李老的创新就是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之上的,他是沿着天然漆的科学规律而前进的,他千方百计地挖掘天然漆特有潜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天然漆的语言优势,而不是单靠创新的热情,更不是轻易地去找什么材料去取代天然漆。他创作的一百块漆装饰技法样板,可以说是现代的《髹漆录》,这些技法告诉我们,天然漆的性能是如此的广阔,它还启示我们天然漆尚有许多未开发的领域。但是如果不顾天然漆的可能,不尊重天然漆的特性,不去注意发挥天然漆的特有语言,缺乏科学的态度而盲目地去创新,是会走弯路的。掌握了全面而过硬的专业知识的人比其他人更能把握住天然漆的内在规律和技艺,才能使现代的漆艺成为真正的漆艺而不致于失去本性。没有传统漆艺内的性的限制,现代漆艺就有可能失去自立的参照系,变成使用现代材料的绘画、雕塑或其他别的什么门类而不是漆艺,强调技术的重要意在强化现代漆艺的自律、自立和不可替代性。
漆艺在现代
在现代艺术中,漆艺已作为一个独具品格的艺术品类,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现代漆艺以其特有的语言、艺术创造过程及其价值,开辟了现代艺术的新门类。漆艺一方面作为人们反抗工业化的倾向,回归自然和回味历史的手段,另一方面作为社会艺术的新形式而萌生出来。同时,作为漆艺基础的天然漆也不仅是作为髹涂装饰的材料,为被髹饰物服务,它同时也是造型的基本材料。漆艺发展屹今已经越来越超越了其实用功能,除了本身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外,还被赋予了新的表现形式。
目前现代中国漆艺已发展为不仅包括以实用为主的髹漆器皿、漆木家具,亦包括了以欣赏为主的美化公共环境生活空间为目的的各类漆艺装饰,甚至包括了纯艺术、个性化很强的现代漆画、漆雕塑等等,现代漆艺的触角正伸到更为广泛的生活、艺术领域。纵观中国漆艺的发展,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辉煌,传统漆艺有着极强的继承延续性,它的形成和发展带有某种集体创造的痕迹,个人创造被时代特点所淹没,现代漆艺除仍有这种继承延续关系外,与传统漆艺创作最明显的不同就是在于:更强调艺术家个性的发展、个人情感的流露、更注重艺术观念、作品设计的个人风格。反映到漆艺作品中就是要求更强烈地展现造型上的现代设计意识和内涵上的传统文化精神,注重作品的独特立体形态,器物的形体富有生命感,如同宇宙生命化身而成,表面的起伏与转折的曲线扩展了其实际的空间,创造了一种新的空间形态。作为观众你从中既可看到传统文化的积累与继承,更可以看到作为现代人的一种追求与探索。在那里漆艺可化身为生命的存在形式,无论从造型、色彩、肌理、质感等方面都留下了艺术家精神的痕迹。当然,要求所产生的作品能达到这个目的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更需要艺术家们坚持不懈的努力。那种仅用近代的图案代替旧式的图案,又或者视所谓的传统就是对“古典”的翻炒,单纯追求工艺技法的变幻,都是对继承和创新片面、生硬的理解,都是一种简单而极端的做法。
漆艺在现代必须要完全独立地从匠心、构思和技巧上创新,把古典的技巧提高到富有现代魅力的境地。一方面要提高创作者的审美品位,增强现代艺术意识,另一方面要强化漆艺的语言。漆艺的语言是异常丰富的,如:彩绘的细腻、典雅;刻漆的单纯、明快;泼漆的自然、流畅;变涂的潇洒、流动;堆漆的古朴、厚重;磨漆的神奇、陆离;嵌漆的闪烁、华贵;莳绘的斑驳、变幻等等。能否恰如其分地运用各种材料和表现技法这需要你的艺术修养、对材料的敏感度、长期的实践与经验的积累。有了一个好的构思,有了一张好的画稿,它不等于就能作出一个好的漆艺作品,因为漆艺受到“天然漆”这种工艺材料及工艺技法的规范。
从构思、画稿到真正的漆艺作品,这其间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这需要你的匠心,十足的匠心,才可以实现,同时也是你个人修养和才情的展现。不管是以任何目的为主的漆艺,漆艺家们都要将自身对美的理念通过工艺材料得到具体表现。漆艺讲究漆趣,这是与其它画种最大的区别。不懂传统漆艺语言,搞出来的漆艺作品没有漆味与光有漆艺技法,沦为漆的奴隶,都不能恰如其分地表现漆的特点。所以我们应该向传统学习的基础上,在严肃的创作中增加一些随意性与即兴,增加一些“玩”的因素,突出漆艺固有的特点。
漆艺术品的价值正在于它不同于规格化的工业产品。它们作为艺术家个性的产物,缩小了现代文明条件下人与自然的距离。漆艺的发展可能导致以现代小作坊为模式的生产方式和职业漆艺家的出现。大规模的漆器生产是不符合漆艺的发展规律的,因为大批量的生产就意味着必须走产业工艺的方向,而产业生产的条件是要求有低廉的原材料和快捷简便的生产方式,以及规范化的生产模式等等相关的要求。可是这些恰恰是漆艺最致命的弱点:作为原材料的天然漆,随着土地的开发,野生漆树的树木减少,价格日益昂贵;金、银、玉石……等贵重材料的大量应用,增加了漆艺的成本和价值;漆艺制作工序复杂、工期长,而且需要通过精工细作才具有独特的魅力。大批量的产业生产只能导致漆艺背离了自身特有的规律,生产出类似漆器的但从材料到制作都已完全不同的“李鬼”产品。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的提高,对手工制品新的美的观念的再认识,漆艺水平的总体提高,人们对漆艺的认识了解加深,漆艺走进市场是一定的。
还要提到一点就是在符合漆艺内的特点的基础上,在硬件方面是可以运用现代化的手段来充实的,例如:高品质的漆艺的制作需要防尘、绝尘的场所;可采用恒温、恒湿的设备,创造“人造小气候”条件,便于漆艺术品的制作;在与漆艺有关的材料的制作与加工方面亦大有可为。走进日本的漆艺店,你会吃惊地发现,这里漆艺用的材料与工具应有尽有,金粉、银粉乃至巨金粉都从5号被加工到20号左右, 而我国市场中只有金银铝箔片而没有金属粉; 在日本漆艺店, 打磨用石从120 号到3000号应有尽有,而我国市场上的水磨砂纸最细也不超过2000……。 漆艺的普及与它的材料使用方便是分不开的,我们应尽快地克服这方面的局限。
结束语
天然漆在漆艺中的传统是由来已久的,在现代漆艺中还将扮演重要的角色。漆艺在当今社会面临着重大的发展机遇,在国际上回归自然、回归乡土、回归传统的大气候下,随着我国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也逐渐有能力接受手工的、富有文化内涵的天然漆艺术。这给振兴漆艺带来新的契机。我们必须通过各种渠道宣传天然漆,宣传漆艺。中国的漆艺有着深厚的根基,又被赋予了新的表现形式,因而蕴含着无限的生机。

最后,让我以我以前写的一首小诗,作为今天的结尾。

东方灵器

在久远的岁月

技和艺曾经是不可分离的

信以守器

器以藏礼

每一件器物

都充满着创造的隐喻与温度

每一件器物

都凝聚着古人的情感和审美

路太长,一路走来

伴随工业化而膨胀的工具理性

人们曾一度迷惘、异化,甚至遗忘

——那亘古的神光

如今

对自身的生存状态的日益关注

以及对工业产品的浅薄粗陋的反思和批判

使得人们越来越关注历史,关注文化

关注人性

让我们

穿越千年

直叩古人的器与道的实践和论述

乘巫之风

向美而翔

重拾东方的制器之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8330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906
59#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8 20: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漆房创始人——余工

余静赣,人称余工,星艺装饰集团创始人、北京大学文化研究员,国家著名建筑师,国际国内装饰设计协会中国分会副会长。多年来,筚路蓝缕,拓垦荒原,创建了广东星艺装饰有限公司,星艺集团在全国65个大中城市拥有分公司370多家,员工达4万人,年产值近20个亿,是中国装饰业第一品牌,余工由此被《纵横》和《人民日报·海外版》誉为中国装饰业界奇才,中国家装之父。2003年,他投资近2亿元在家乡武宁创办了庐山西海国际艺术学院,每年培训几千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生和在职设计师,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为此报道了他的事迹,余静赣先生先后被评为“江西省十大创业先锋”和“感动九江十大人物”。 余工创办大器房旨在传承漆器这门有着7000多年文明的工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8330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906
60#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8 20: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漆器品种  

漆器大致可分为:

  ①一色漆器。不加任何纹饰的漆器。
  ②罩漆漆器。在一色漆器或有纹饰的漆器上罩一层透明漆的漆器。
  ③描漆漆器。以漆、油调色描绘纹饰的漆器。
  ④描金漆器。用金色作装饰花纹的漆器。
  ⑤堆漆漆器。用稠漆或漆灰堆出花纹的漆器。
  ⑥填漆漆器。在漆器表面刻出阴文花纹,再填陷色漆,干后磨平的漆器。 阳江皮胎雕漆鼻烟壶
  ⑦戗金漆器。在漆器表面勾划阴文花纹,并在花纹内填金的漆器。
  ⑧雕填漆器。采用填漆和戗金两种髹饰技法相结合的漆器。
  ⑨螺钿漆器。用经过研磨、裁切的贝壳薄片作为镶嵌纹饰的漆器。
  ⑩雕漆。在器物胎骨上多次涂漆,层层积累到相当厚度,再用刀在漆层上雕刻花纹的漆器,包括剔红、剔彩、剔犀等品种。
  犀皮漆器。在漆面做出高低不平的地子,上面逐层涂饰不同色漆,最后磨平,形成一圈圈的色漆层次的漆器。
  款彩漆器。在漆面上刻花纹,花纹内填色漆或色油,填后花纹低陷,通称刻灰的漆器。
  百宝嵌漆器。以象牙、珊瑚、翡翠、玉石等多种珍贵材料在器物表面镶嵌成各种浮雕花纹的漆器。

  脱胎漆器。用生漆将丝绸、麻布等织物糊贴在泥土、木或石膏制成的内胎上,裱贴若干层后形成外胎;然后脱去内胎 ,取得中心空虚的外胎。再将外胎作为器物胎骨而制成的漆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792-8586998

总统家客服热线
周一至周日:08:00-22:00

总统家微信

©2014  九江总统家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 赣ICP备17005700号-1 )  Powered by Discuz! X3.2  技术支持:总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