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2017 报名 讲座
楼主: 玉阶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3年第八期] [原创]设计师艺术软装训练营专题报道

[复制链接]

15

主题

8330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906
211#
 楼主| 发表于 2012-2-8 00: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让空间充满故事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近几年来,无论家居行业,还是家装、设计领域,业内人士都在提出一个概念:软装、艺装必然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软装市场的前景非常广阔。长久以来国内都是“重装修、轻装饰”的理念已经被新的思潮叩问,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让满足了基本生活的人们,更加注重精神层面的追求。

余静赣先生被人们称为“中国家装之父”,对软装的风生水起有超前而独到的认识。他认为:一个空间除了六个面的装饰之外,全是陈设。由此可见软装对于室内装饰的重要性。无论家居还是娱乐、办公、商业空间,软装在营造氛围、凸显主题,表达空间设计风格上至关重要。因而,他旗帜鲜明地提出:软装带来品味,带给别人高品质生活,软装是家居美的包装体现。设计师要重新定位自己,给人们带去精神层面的东西,要让空间有故事。

有时候,一张周庄、同里和乌镇的写生画,经过装裱进入了寻常百姓家,那么,历史人文,小桥、流水、人家,就与人们生活戚戚相关,让家居有了岁月的积淀,让书房、卧室有了独特的内涵,让目光变得温润,让情感有所皈依。余工说:假如我千里万里到意大利,到荷兰描画各种教堂建筑,再通过在陶瓷、丝绸、铜板上找到工艺的载体,挂在家里,建筑美和外国的人文以及属于心灵的东西就会让足不出户的业主坐地日行千万里,蜗居的空间也因此宏博而广袤。软装改变空间,空间影响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命运,设计师们,你们的事业是值得自豪的,因为,你们通过自己的创造,让千万个家庭有了愉悦和幸福,让人们焕然了精神面貌。

一个好的设计师是一个杂家,除了要具备设计专业技能之外,还要具备高水准的美学鉴赏能力和美学表达能力,以及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艺术的理解,优秀设计师要具备元素转换能力,这样才能营造各种各样的空间感觉。

正因为如此,余静赣先生在充分认识到软装的重要性后,为了让众人划桨开动软装的大航船,发起成立了十方艺术商城。目的是让老百姓空间普遍有艺术润泽,帮艺术人作品走出储画柜作品阁楼进入市场流转,让艺术美进入平常百姓家,以增进社会和谐…十方艺术商城经营主方向定位在中外艺术品、签约艺术家作品研究与开发美术用品与材料、艺术设计与装饰。艺饰品加工场等…经营方式为店名自定,独立开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一步步走向网店与实体店结合及加盟运作,共同拓展,联合开发,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让我们共同期待:在中国家具饰品市场还处于“品种少、流通慢、价格高、无品牌、市场乱”的初级阶段,创造一个品牌化、专业化、规范化、产业化的经营天地,并且依托自己的集团公司,引领中国软装的新浪潮。时代在召唤,你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起来努力,而今迈步从头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8330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906
212#
 楼主| 发表于 2012-2-9 14: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民教育》杂志总编、《中国教师报》社长刘堂江莅临江西美院指导工作

(记者梅曙平 报道)201229日,教育部办公厅干部、中国教育记协副主席、《人民教育》杂志总编辑、《中国教师报》总编辑、社长刘堂江莅临江西美术专修学院指导工作。

刘堂江系中国教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期刊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人才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8年获全国百佳出版工作者称号。1973年开始发表作品, 著有散文集《醉人的蟹香》,报告文学集《杏坛红杏》、《热血师魂》等十余部。作品曾获国家图书奖、五个一工程奖、星光奖等部委奖六项,报刊、学会奖多项。

江西美术专修学院名誉校长张绪佑、常务副校长尚龙勇等一行陪同刘堂江社长参观了学校一期校区和二期校区,在庐山艺术特训营大讲堂里,刘堂江社长面对来自全国600多所高校的大学生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刘堂江在讲话中勉励从事艺术的学生要把专业当做爱好来学,因为兴趣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它会让你自觉的学习,自发地提升自我修养,只有这样才能坚持学好学精,不会产生应试而学得被动现象。刘堂江在讲话中谈到作为一名大学生不仅要多读书,还要多经历,在工作实践中吸收地域文化的涵养,他从自己出生和多年工作地出发,讲到了自己就受到质朴的赣文化、敏锐的海派文化以及大气的京派文化影响,无论创作还是工作中都受益匪浅,刘堂江说: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这些都会对自己的世界观和文化观产生很大的熏陶。

刘堂江还与江西美术专修学院董事长余静赣先生就民办艺术教育的话题进行了深入广泛的交流,刘堂江说在山青水秀的大自然中,依托庐山西海风景区办艺术教育,契合师法自然,耕艺种德的学校宗旨,只要与时俱进,不断吸收新的教育理念,学校一定会有更大的成就。最后,大家还一起合影留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8330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906
213#
 楼主| 发表于 2012-2-12 21: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优秀设计师要具备元素转换能力

—余工访谈录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近几年来,无论家居行业,还是家装、设计领域,业内人士都在提出一个概念:软装、艺装必然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软装市场的前景非常广阔。长久以来国内都是“重装修、轻装饰”的理念已经被新的思潮叩问,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让满足了基本生活的人们,更加注重精神层面的追求。

余静赣先生被人们称为“中国家装之父”,对软装的风生水起有超前而独到的认识。他认为:一个空间除了六个面的装饰之外,全是陈设。由此可见软装对于室内装饰的重要性。无论家居还是娱乐、办公、商业空间,软装在营造氛围、凸显主题,表达空间设计风格上至关重要。因而,他旗帜鲜明地提出:软装带来品味,带给别人高品质生活,软装是家居美的包装体现。设计师要重新定位自己,给人们带去精神层面的东西,要让空间有故事。为此,余工创办了设计师艺术软装训练营,并身体力行地坚持给学员上课,带领学员从事陶艺与木雕、沙雕等制作实践,为了了解余工深邃的构想,笔者采访了余工。

笔者:余工,对于软装的异军突起,你是具有前瞻性的,谈谈你对软装的认识好吗?

余工:有时候,一张周庄、同里和乌镇的写生画,经过装裱进入了寻常百姓家,那么,历史人文,小桥、流水、人家,就与人们生活戚戚相关,让家居有了岁月的积淀,让书房、卧室有了独特的内涵,让目光变得温润,让情感有所皈依。假如我千里万里到意大利,到荷兰描画各种教堂建筑,再通过在陶瓷、丝绸、铜板上找到工艺的载体,挂在家里,建筑美和外国的人文以及属于心灵的东西就会让足不出户的业主坐地日行千万里,蜗居的空间也因此宏博而广袤。软装改变空间,空间影响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命运,设计师们,你们的事业是值得自豪的,因为,你们通过自己的创造,让千万个家庭有了愉悦和幸福,让人们焕然了精神面貌。

笔者:余工,您在家装行业摸爬滚打了几十年,对家装有独到的理念,这次你又前瞻引、用心做、务实推设计师艺术软装训练营,谈谈您的构想好吗?

余工:我开设设计师艺术软装班是因为社会的需求,需求才是硬道理。这也是家装发展的必然逻辑,从原来简单地装灯、装水管、贴地面,粉刷墙体,能够住人实用就行到后来把水管和电线埋进墙体,地板也追求花纹和材质等等这是一个阶段性的跨越,因为在物质生活渐渐满足的时候,人们就开始注重美感,不仅要实用,还要整洁和看得舒服,随着生活水准的进一步提高,人们开始在精神层面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舒服,还要心情好,有满足感,因而墙纸、插花以及各种工艺品就纷纷进入寻常百姓家,软装摆饰也就成为家庭装饰的主要元素之一,而且渐渐有成为一种潮流的趋势,在下来,人们要求居室空间要有故事、有回味,让精神力量进入在家居里得到呈现。室有余香,芳草幽兰桂花树;家无长物,唐诗晋字汉文章。讲的就是人们要让花瓶、字画、工艺品登堂入室,让家里有品位,有典藏,有故事和艺术,这样一来对设计师就提出更高的要求,一个好的设计师是一个杂家,除了要具备设计专业技能之外,还要具备高水准的美学鉴赏能力和美学表达能力,以及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艺术的理解,优秀设计师要具备元素转换能力,这样才能营造各种各样的空间感觉。基于此,我开设了设计师艺术软装训练营,目的就是在硬装大家都在做,利润薄,很不容易的情形下,让大集团家装行业与时俱进,做更高级的装修,让集团麾下的设计师们能够在新的领域占有一席之地,能够做时代的弄潮儿,能够在软装领域独领风骚,趟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笔者:余工的眼光看得很远,拳拳之心让人感动,在打造设计师艺术软装班上你是身体力行,起早摸黑地为学员授课,经常与学员在一起做陶艺,画青瓷,吃苦受累是少不了的,您这样给力训练营的初衷是什么?

余工:我亲自讲课,是因为在众多老师讲解专业的同时,还要充实设计师的理念,因为设计师做好设计不仅要有广博的专业技能,还要有信念和品德。因此我着重在哲理人生、从业良知等方面下工夫,希望设计师能够充分认识到这个行业的素质要求,因而,虽然起早摸黑苦是苦一点,但是我心甘情愿。至于参与制陶和画青瓷,我认为自己不深入这个课程,一起在陶瓷、木雕行当中学习,就难得体会其中三味,就不知道学员学习的效果,再说,我自己也不是很熟,也需要跟景德镇和东阳的工艺师们多学点东西,艺多不压身,况且亲手从事工艺制作还真的能够静心静气,陶冶性情,何乐而不为?

通过采访余工,我们知道他打造设计师艺术软装训练营的一片苦心,因为软装的转换首先需要人才啊,在中国家具饰品市场还处于“品种少、流通慢、价格高、无品牌、市场乱”的初级阶段,创造一个品牌化、专业化、规范化、产业化的经营天地,并且依托自己的集团公司,引领中国软装的新浪潮。这也许就是余工的愿景吧。因而,而今迈步从头越,余工从培养大批优秀软装设计师做起。

<--EndFragment-->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8330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906
214#
 楼主| 发表于 2012-2-14 16: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8330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906
215#
 楼主| 发表于 2012-2-14 16: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8330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906
216#
 楼主| 发表于 2012-2-14 21: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驿动风》杂志记者采访余工

引言

孔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凡大智者,都有水一般灵动的智慧和大山一样夯实与恒久的大爱情怀。余静赣,就是这样一位大仁大智者,用拼搏和大爱去实现一个赤子兼济家乡的理想,成为这一脉水土上的传奇人物。人们都亲切地称余静赣为余工,这位从偏僻山乡走出去的大学生,打造出了一个遍布全国的商业王国——星艺装饰集团。他带动家乡十几万人发家致富,使山水环绕的武宁成为名闻遐迩的装饰之乡。在他众多的头衔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北大人文研究员,他是一位哲学博士。哲学早在18世纪就被德国著名诗人兼思想家诺瓦利斯定义为:怀着一种乡愁的冲动到处去寻找家园。是啊,从为老乡办企业到回家乡办大学,怀抱一定要做强中国艺术设计的宏博愿景,兢兢业业探寻艺术教育之路,余静赣脚下的每一步路都是围绕对家园的大爱而展开的,他的人生哲学就是一卷曲折丰富的精神还乡记……

心中有个桃源梦

——访九江首届“十大经济人物”之一余静赣

文 胡夏冰 摄影 梅曙平

采访前,在网上看了很多关于余工的事迹报道。有他在家装行业,打造航母资产过亿的励志故事;有关他要把故乡变为中国的“新加坡”;有关他2008年四川大地震要把三年生命捐给灾区;有关他使一个个山里的娃娃得到了良好教育,让数以万计的青年找到了人生目标;有关他影响了武宁三分之一人口的就业与前景……一路上,我在想,是怎样一种情怀让他把自己的一生精力放在为家乡做贡献上。

车子绕过了武宁当地人称之为“老鼠坳”的山路,驶向横路乡丰良时,一个小山村映入我们的眼帘,依山傍水,景色宜人。在经过余工的西海艺术学院一期继续前行一公里,才到了“藏在”山水间的大学——江西美术专修学院。

下车后,一阵清新泥土的气息扑鼻而来,整个学校依山面水,稍远的四周,群山逶迤,山水间田地遍布,农舍簇簇,加上当天下了雨,湖面升起了薄雾,放眼望去犹如仙境。这里的建筑风格混搭,有欧式、有中国古典,有蒙古包,更有农村乡土气息的鸡鸭鹅圈,没走几步便看到校园里养了几条土狗安详的趴在墙角睡觉,让人难以置信这是一座大学,但一切又都被这里的自然生态和谐统一起来,叫人过目不忘。我们在大课堂没有见到余工,在办公室没有找到他的身影,便问学生。孩子们有的在搬砖头,有的在砸瓷片做手工艺……我的脑中立刻浮现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一个干净无暇,别有洞天的世界,向我们敞开了大门。

在一个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在厂房式陶工艺室见到了余工。他正在白瓷坯上画画,装束随意,红色唐装外套了件黑色棉衣,运动裤,休闲鞋,浓密的黑发里夹杂了一半斑白。见我们来,他停下工作,没有过多的寒暄,一句“我们为什么把大学建在山旮旯里”开始了近三个小时的侃侃而谈。

返璞归真的艺术殿堂

“一个好的教育一定是有好的校园,要建一个养心的校园。学生一到这里来就感慨,我愿意来这里读书。”正如余工说的,这里有小鸟,有鸽子,偶尔还能看到几只白鹭站在树林中,试想我们在画画,这种感觉多么惬意。“如果你在城市里,老师叫你画鸽子,学生就开始翻书,那种画出来的鸽子没有感情,如塑料一般,而我们的学生亲眼所见,用心与鸽子接触,画出的东西是截然不一样的。”这便于余工对艺术的一种理解,他认为一个老是养眼的人搞艺术创作,与一个养心的人,同样的东西,创造力一定不一样。“早上起来,这里便雾气朦胧,日出的时候感觉人间仙境一样,这种感觉非常的好,所以我们非常重视校园建设。”

除了为学生们创造一个好环境,余工更有自己的教学方式。“我跟学生说,你们不要去崇拜什么大师,不要去崇拜我,因为艺术起点一样的,如果你崇拜我,把我当标杆来追,其实我也就比你多那么一点点,能追到哪里去呢。要去大自然,大自然比我要高一万丈,你去追那个,随便一追就比我高很多。”说着余工拿出一本关于艺术方面的书,翻出一幅图片给我们看,这是十万年前的一幅艺术作品,然而现在能超越古人的艺术家又能有几个,因此余工大力鼓励自己的学生用敏锐的眼去观察自然,与自己对话,创作自己的艺术。除了向大自然请教,为提高学生的眼界,他请世界各地的大师来讲课。“正所谓读大师的书,能听他的一席话,会有更大的收获。”

如果前两方面很多学校可以做到,那么余工还有绝招,他通过一种非常奇妙的方式,把他的学校和公司衔接一体,就是“培养大学生做工人,把房子当雕塑来做。”他要求,在艺院学习或特训的大学生,必须学熟一门建筑技艺,或是泥水工,或是木工,或是电工。“艺术其实是一种对心的需求,心要什么东西,大概就需要什么东西。它不是眼光需要什么东西。”这话说的很哲理。这就是余工的特色,他认为,中国设计界的学子可以适当学习哲学,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手绘,与自然融合,就是一种“野性”自然化的创意。在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等设计工作中,设计师往往需要在理性和感性的基础上,从哲学的角度去进行创意。除了对学生这方面培养,我们还要我们的学生能制作。“我们这边的陶艺,自己画,自己拉坯,都是设计师自己动手做,这种设计和只知道在电脑商画却不知道怎么做的,在起跑线上就不一样。”

充满诗人和哲学家气质的余静赣,是一位善于将现实升华到理想境地的大师。他兢兢业业,投身教育事业,主旨是不仅拥有大师级师资力量,还要为社会培养未来的大师。他倡导全体教师要“克其所短,扬已所长”地教育学生,使每个学生能学有所长,发挥最大的学习热情。多年来,从星艺的“设计岛”培训作坊到丰良国际艺术学院,余静赣可以说对教育情有独钟。所有这一切,缘于他的一个梦想,他要用教育让家乡脱胎换骨,成为江南的新加坡。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余静赣先生每天起早摸黑,亲自给学生上课,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面对教室里几百双纯真的眼睛,余静赣的目光温煦而亲切,他的神情专注而肃穆。有人从大海里找到了一种精神的准则,也有人从浓郁密布的山麓和车水马龙的都市的内心答案。走南闯北的余静赣在纷繁的世事中,追寻到教书的意义,在他看来,教育好比阳光和空气,很普通很平凡,然而却是那样地珍贵。余静赣太专注人生意义的追求,以致于对物质生活的欲望降到了很低的层面。他长年一身布衣打扮,与学生吃在一起,住在一起,初次见到余静赣,很多人简直无法相信,眼前这位没有一辆私家车,没有一件名牌衣装的教书先生竟然是资产过亿的艺帮集团的董事长。

余静赣的教育主张是以自然为师,他曾经用诗一样的语言描述艺术教育与自然的关系,余静赣说:在艺术的天地里彳亍,在自然的怀抱里诗意的栖居,每一个脚步都有意义。我们深邃的艺术细胞和微妙的情感绝大多数是通过各种具体事务的神秘组合传递给我们的,作为纠合在一起需要破解的结,激发我们灵感的也许是一座饱含故事的老房子,也许是湖面上悠然而近的一只木船,也许是微风里轻轻荡漾的一缕花香,也许这些在喧哗中会隐去它们的面目,但等你的心宁静下来,它们就会重新闪现出耀眼的光芒。在这样的光芒照耀下,艺术不再是沉默的石头,它就会通过你的眼睛、通过你千锤百炼修习有素的手感来表达,一张画的诞生过程就这么简单,不简单的是它背后的自然和人文,没有这两点在支撑,你笔底的线条和色块就没有根。因而,我们标榜的艺术理念很明确:自然、空间与人,此三者通融而异构,同谓之玄!余静赣认为,教育事业这是为湿作筏,为冥作光,为病作医,普照众生的大事业。从事这样的事业,时间不再是消耗我们,而是完成我们。是的,时间不再是磨蚀沙粒的沙漏,而是捆扎麦子的收割者。

通过余工的介绍,我们才知在这田园牧歌般的校园里,房子都是学生和老师们自己建造的,所以这里每个角落处处是艺术。在这里,余工构建着自己的知识框架,他让学生学习手绘、学习设计营销,他们在这里尽情的与自然对话,用心灵去寻找艺术的窗口,并通过特训里远足、冬泳等方式磨练意志,他们是在这里学习的大学生,又是在练习建筑技艺的工人,也就是余工说的“大学生工人”。余工说,受到高等艺术教育的大学生掌握了建筑技艺后直接建造房子,一定比普通工人建得更美观别致,孩子们真正是用今天的勤奋打造各自的未来。

纵观余静赣的事业,2003年应该是一个分水岭。那一年,正当余工一手打造的装饰事业风生水起之时,他做出了一个决定:淡出艺邦集团领导层。这个决定源于余静赣创办星艺的初衷:为员工为乡亲办企业。为了企业发展,作为一个企业家余工明白,一个家族企业要与世界接轨,要走向现代化企业,最大一个关键点就是民营企业社会化管理,这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余工在这个问题上站的比较高。

面对繁华,余静赣又一次将自己归零。在庐山西海一个宁静的湖湾,在一片朝南的山坡上,开始意气风发地打点自己的另一番事业:艺术教育。他的大乘气象,大爱之心,由此返璞为内心的本色,反哺为蛰伏已久的故园之恋。在教书之余,余静赣喜欢在山坡坡上开荒种地,这对于他是一种休闲,是于繁华的背后直面自己的内心,并在哲学的层面上把许多事情抽离出来,作一种精神上的开拓。常常是这样,在落霞与孤鹜齐飞的黄昏,在秋水共长天一色的黎明,余静赣一边在山坡坡上劳作,一边思索一些问题:他觉得干事业就像是掘井,刚开始面对茫茫大地,不知道从哪里开始挖掘,选择泉眼是充满风险的,假如你的眼光出现差错,那么接下来的挖掘再挖掘,都是无用功。即使选准了位置,也许你对自己的判断感到怀疑,感到信心不足,那么你挖的越深,心里就越没有底,可能半途而废,其实就在你停下来的地方,只要再往下挖半米,就是丰沛的源泉。就是本着这样的哲学理念,余工用八年多时间,在莽莽幕阜山下,泱泱修河水滨,建成一座世外桃源般宁静的校园。2003年,余工毅然作出决定淡出艺邦集团领导层,决定办大学。7月1日学校一期破土动工,年底竣工,包括6栋教学楼、3个电教室、2栋学生公寓、一座礼堂和一个占地3000多平米的文化广场,可容纳1000余名学生上课和食宿,年底招收了第一批学生;2005年启动学校二期建设;2009年二期竣工,三期现在也即将完工。如今学校每年有数百名家乡孩子在这里免费学习,每年有近三千大学生来这里特训,每年安排数十个学生到欧美采风进修,每年有四五十个国外艺术大家先后来这里讲学授艺;学者余秋雨来过这里讲学,十三个国家的驻华使节来过这里交流。他的学校正成为知识的殿堂、艺术的摇篮和文化交流的纽带。

从他得谈吐和充满智慧的眼神中,我眼前的不是一个资产过亿的企业家,而是一个充满诗人和哲学气质的,善于将现实升华到理想境地的大师。

为天下八一农民盖房

不知不觉已近下午6点,天色早已暗了下来,余工邀我们去他的办公室坐会。他的办公室很大,两面高大的书柜满是书和瓷器、漆器等工艺品,这些都是学生的出色作品。一座小摇臂摄影架擎着摄影机立在一面书柜前,办公桌上的电视大屏上显着一幅精美辉煌的建筑效果图。四面墙壁上贴满了建筑速写图和一些风景画。这里透出的知识、艺术和现代的味道,充满浓浓文化情怀。

在余静赣的童年回忆中,印象最深刻的竟然是一场*。时间应该是六十年代末,那年月看一场*,在乡村伢子的眼里如同一个盛大的节日。没有谁知道就是那*银幕上几十秒钟的一个画面,竟然影响了余静赣的一生。

那是在影片放映之前一个反映世界各地无产阶级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的纪录片,其中一个画面是几个法国巴黎工人在街上庆祝游行,巴黎的埃菲尔铁塔、漂亮的街道建筑让余静赣刻骨铭心,从此,这位乡村的孩子记住了巴黎,第一次认识了大山外面精彩的世界。建筑这个词,在余静赣心中再也不是乡村的土胚房,再也不是仅仅能够遮风挡雨的土木架构。“我要到巴黎去——”一个11岁的农村少年在内心发出了最初的誓言。就在那一年,余静赣还对他母亲说:我要给天下人盖房子。这句当年听起来像痴人说梦的话语,有谁晓得,今生今世余静赣却一直揣在怀里,成为他一生行迹的定盘星。余静赣后来创办十方建筑,为八亿农民盖房子,目标应该是在这里萌芽。

“我要为天下人盖房子”,余静赣说出这句话的生活背景是在一幢只有二十多平米破旧的土坯房里,当年这幢建筑里住着13口人,哥哥、嫂子、侄子隔去了一间,父母和其他兄弟五、六个人挤着一张床,母亲洗个澡要把他们都赶出去。夏天不敢开窗子,怕蚊子飞进来,母亲整夜整夜为他们扇蚊子……这间土坯房遮盖的是贫苦、困乏、无奈。正是这入心入骨的匮乏,让余静赣发出了压抑多年的呐喊,这呐喊的起因是看见了巴黎。从此,“我要为天下人盖房子”和“我要到巴黎去”成为余静赣内心的二元情结,成为他努力打拼的方向。从横路乡花园村到巴黎有多远?这几十年,余静赣一步步丈量过来,描画的却是事业的经经纬纬。

1982年,余工参加高考,所有志愿都填上了建筑类专业,并通过刻苦的努力考上了重庆建筑学院建筑系。“我那时高考由于年龄问题,所以只剩下最后一次机会,跟手枪只剩下最后一发子弹,必须成功。”大学毕业后,成绩优异的他被分到国家建设部机关工作,但稳定生活并没有消磨余工想通过建筑行业帮助家乡人致富,给天下人盖房子的梦想。于是他辞职,开始下海了。

经商的道路,如家乡的山路一样坎坷不平,余工从小小的一单起家,从一个小小的公司开始,后来公司发展成装饰集团,最后年产值超过20亿。事业走向高峰的时候,余工提前退休了。此后,他便又回到了他走出去的地方——武宁横路乡。这个已经造就了亿万财富、把艺术和美送进千家万户的山里娃,决定办大学,将选定这个山环水绕的小山乡,远离喧嚣,耐住寂寞,去实现他的艺术梦想和富裕家乡的远大理想。

在办学校的同时,余工成立了一个建筑公司,专做乡村建筑。由此可见,这是余工事业发展的第三阶段。第一阶段是自己富起来了不忘家乡父老,把他们也带着富裕起来,第二阶段是办学校,让家乡人口袋“鼓”起来的同时,把头脑也“鼓”起来,高等教育是使家乡人富裕起来的根本。同时,把艺术学院打造成基地,专门培养艺术人才,把整个武宁打造成艺术之乡。那么,现在的建筑公司,正是他培养艺术人才大显身手的时候了。通过建筑公司把艺术融进生活生产、百姓人家,为天下八一农民盖房子!

对于余工来说,乡村建筑不仅源于情感,更是一种使命。“我感觉自己有责任和义务去帮助农民去住上好的房子。同时我还认为,国民的综合素质与他们居住空间有很大的关系。村民的房子好不好、村落的规划好不好,会关联到村民的性格好不好,这个性格会影响到社会的发展。我们知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这就是说建筑与人文相互关联。我想我也有责任区帮助社会走入和谐环境中,等于也是帮助自己的家人、亲友。何况,我的专业和能力也决定了我可以做这个事,我一定要好好做这件事。”他说,农民富了,新农村建设改房改环境,农民建房这块市场大;高速公路到处通了,互联网到处通了,城乡差别小了,城里人很多想到乡村安家,这又是一块大市场。现在,他需要的是社会各界、更多的人支持他的“十方建筑”。余工说,受到高等艺术教育的大学生掌握了建筑技艺后直接建造房子,一定比普通工人建得更美观别致,而且他的公司从设计到建造一条龙,省去中间更多的转包费用,质量更好了,型样更美了,但价格不会比别人更高,客户包括农民完全可以放心接受。

详细的交谈中,我才真正觉得余工是一个智者。他的人生每一次选择,不管别人理解不理解,都是那么勇敢与坚定。有计划,有目标,一步一步的实现,不管走得有多远,最终不忘当初的起点。

桃源理想与现实

现在,余工除了把重心放在学校里,更重要的是乡村建筑。如何实现为天下八亿农民盖房,

余工有着自己的思考。他说,建筑发展与材料发展关系很大,新材料的出现让设计出现很多新特点。比如过去没有钢铁砖石结构发展为板石结构,这样在空间风格上又不一样;过去没有那么多的空调、电脑等电器,这样生活习惯也会改变,过去纳凉的地方也不会有了。科技的发展让农民的生活发生了变化,乡村建筑的设计也随着新事物的出现也出现新的特点,所以我们在设计上不能简单地把城市的两房一厅等方案搬到乡村就可以了,而是因地制宜,根据当地乡村的特点和农民的需求去进行设计。

正如余工说的,城市的建筑基本都是在平地上进行的,但乡村与城市不同,它依山傍水,有的在高原、有的在窑洞、还有的在丘陵里,地形比较复杂。而且农民各方面需求也丰富很多,比如要种菜、晒谷子、养鸡养牛等等,而且农村可以就地进行设计。“比如有山坡的地方,我们就通过错落等方式把房子建在山坡上,这样不占用平地。在山坡上建房种树,几乎不影响地貌。”

同时,余工认为人的居住环境会影响到人们的性格。“比较住的房子狭小,阴暗,那么长期在这样环境下人的心境也会变的很封闭,只有农民的房子住好了,他们才能生活幸福,才能创造一种和谐环境。比如,为农民建别墅屋,有的半隐于山林、或伫立于湖边、或傍依于溪流,在统一和谐的背景之下,每个建筑单体又又自己的个性魅力。”

顺着余工的思路去想,我想,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农村的建筑将出现由多种风格、不同面积和谐共筑的别墅群,那些建筑的外形、细节的式样、公共景观的风格会带有一种全面的异国情景,然而却有着中国传统村落里的典型场景,有成片的农作物轮季生长,有穿透冬日的硬质土块准备向春天伸展的竹笋,有邻里的欢乐在这里对应或触动……而城里的人在此居住将会寻求一种心得迷恋,一种由安逸、轻松、自由、尊重所营造的气氛,真正让人回归一个自然小天地自娱自乐、回归自我。

脑中又想起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回归质朴的阡陌良田、美池桑竹,让人类在喧嚣的城市之外以一种贴地的方式回归文明的本真,这无疑是另一种桃源梦,或者这就是余工的桃源梦。

采访结束后,给我们在学校的食堂安排好便餐后,余工没有陪我们用餐,他说他要备课,最近要准备动身去英国剑桥进修了,在那里他将把欧洲的校园建筑都画下来,然后写一本关于《空间伦理》的书。

“我是个地道山里农民出身,上大学做建筑设计,开公司、努力艺术空间、哲学研究都没能改变我那天然农民气息丝毫。城里生活压根就没引起过我的多少兴趣,名装、名服、名车、名吃,包括卡拉ok、茶楼酒肆、名店什么的都不曾多光顾一回。进程近三十年,心里牵挂的至今还是农家小院与地里庄稼收成。每当进入农田地界就总有热泪汹涌感……这大概就是命。从小生活在穷困的山村,生活虽然说不上什么好与不好……但乡村建筑那自由族落天然般合情合理,大屋天井间的风来雨去……农居厅屋檐下的燕子窝之祥气还有那大树水井相依互存都是诗都是画,我喜欢写画乡村……”

“从上海开始到如今行笔长江、黄河流域、尼罗河、亚马逊河流域、莱茵河、多瑙河流域的沿岸乡村古镇……画了不下万幅乡村建筑写生稿,自得其乐无穷……在乡村建筑写生过程中了解农家农事与农夫们的喜悦愁乐对我从事的乡村家居设计大为有用。我满足这笔行天下乡村建筑的写意生活……”

------ 摘自《余工随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8330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906
217#
 楼主| 发表于 2012-3-1 08: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8330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906
218#
 楼主| 发表于 2012-3-1 13: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散文集《浔阳往事》出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8330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906
219#
 楼主| 发表于 2012-3-1 13: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8330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906
220#
 楼主| 发表于 2012-3-6 13: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你是哪里的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792-8586998

总统家客服热线
周一至周日:08:00-22:00

总统家微信

©2014  九江总统家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 赣ICP备17005700号-1 )  Powered by Discuz! X3.2  技术支持:总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