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们来玉树灾志愿者注意
【玉树救灾】志愿者工作注意事项
玉树地震发生后,一些民间志愿者和志愿者机构准备和已经进入到灾区参与救援。结合我们在当地的一些了解和汶川512大地震积累的经验,我们整理了一些工作注意事项与大家分享。
这里包含当地的基本知识、志愿者的工作定位,志愿者工作需要的态度,志愿者在藏族和高原地区工作的注意事项,自身需要准备的物品几个部分。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相应的段落阅读。
当地的基本知识
这里先介绍一些当地的基本知识,可能有助于志愿者在进入前了解这个地区,并做好相应的准备。
此次玉树地震的区域主要在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的玉树县,波及范围除了媒体集中关注的首府结古镇外,还有其周边的很多乡镇,以及金沙江对岸的四川甘孜石渠县真达乡。
这个区域西部和北部是典型的高原地貌,地形开阔平坦;东面和南面则是横断山脉,沟谷深切,地形复杂。地震区正好处在这个过渡地带上。这里平均海拔4000多米,城镇则往往处在相对低洼的河谷里。尽管如此,结古镇的海拔也有3600米。
玉树州还有一个更响亮的名字,三江源。它北部是昆仑山、巴颜喀拉山,南面是唐古拉山和他年他翁山,横断山脉形成了一个暖湿气流的孔道,大洋的水汽可以到达这里。因此,这里不仅比青海北部的干旱戈壁地区,甚至比唐古拉山南面的藏北地区都要湿润的多。四五月,内地早就春暖花开了,但这里气温仍然很低,加上降水相对丰富,这里的雨雪会比较多。这个区域主要是草原和牧场,东南沟谷地带有少量森林分布,城镇和农区也主要分布在东南地带。这里是藏族聚居区,只在城镇有一些回族和汉族居住。这里属于康巴藏区,历史上这里是汉族地区进入藏区的重要孔道,但现在整体来说相对比较封闭。城镇的规模都不大,结古镇是玉树州的首府,但其城市也就是一个丁字形的街区,规模不大,可能仅相当于四川内地的一个小县城。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相对都比较弱。 这里藏传佛教氛围浓厚,藏语是通用的语言,汉语(普通话、青海话、四川话)在结古镇可以通用,但在其他乡镇则相对困难,在边远一点的乡村和牧区,则几乎没有人能听懂。
进入
陆路进入结古镇一带灾区主要有三条线路。
西宁—日月山—共和—花石峡—玛多黄河大桥—巴颜喀拉山口—清水河—直门达通天河大桥—玉树结古镇
全长800 公里,西宁到日月山为高速公路;日月山到清水河都是相对平缓的高原地区,道路长,路况也不错。从清水河开始地形相对崎岖,空气变得湿润。巴颜喀拉山口高4800米,为黄河长江分水岭,常有雨雪,路况稍差,行车需要注意。
全程行车若无堵车路断等意外,需要12-18小时到达。
成都—甘孜—石渠—歇武—玉树结古镇
成都—甘孜—石渠,道路漫长,路况稍差。仅成都到石渠就需要两天。 石渠—洛须—真达—通天河大桥。在金沙江峡谷中,道路艰险,须耗时一天,若不是要去真达灾区,不建议选择。
格尔木—西大滩—昆仑山口—不冻泉—曲马河乡—曲麻莱县—治多县—玉树结古
道路漫长,昆仑山口到不冻泉有局部路段修路,不冻泉到曲麻莱县为土路,地形开阔平坦,但要穿越大片的荒原。曲麻莱到玉树结古镇为沥青路。全程约500公里,须行车16-20小时。
志愿者救助工作的阶段和定位
根据汶川地震的经验,灾区援助工作分为这样几个阶段—救援、灾民安置、灾后重建。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重点和任务。志愿者要参与到抗震救灾工作中,显然自身的也需要随着不同的过程设定和调整自己工作内容。
显然,在紧急救援阶段,需要很多专业性的人员、技术。这些是专业队伍擅长的。
由于玉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功能差,在紧急救援阶段需要把各种资源集中于救人,因此这个时间段也不适合志愿者大量进入灾区。 在灾民安置和后期的灾后重建中,需要大量的各种的社会服务,在这其中,显然志愿者可以发挥很多作用。在汶川地震救援中,志愿者所起的作用也主要体现在这些方面。
显然,在抗震救灾的各个阶段,主要力量都是政府,主要的资源也相对集中在政府的手上。志愿者工作的定位应该是作为政府救助的一种补充。因此,志愿者在定为自己的工作时,最好考虑与政府的救援有所差别,避免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做同样的事情,造成人力和资源的浪费,甚至带来一些混乱。这些工作通常可以考虑地理上相对偏远分散的区域,政府救助一时还难以顾及到的地方和人群,重点救助暂时还考虑不到会不容易解决的事情。此外,政府的体系有它非常突出的优点,就是可以迅速全面铺开,可以对灾区开展普遍的服务,比如每人10 元钱1斤粮等。但这样的体系也有它自身的弱点,就是很难对小群体的特殊需求做出灵活的回应,比如汶川地震中出现过的妇女长期不能洗澡,妇女用品缺乏等等。这些就是志愿者工作可以切入的地方。
因此,志愿者进入灾区工作,首先需要给自己有个清晰的定位,并且能够真正在实地发现灾区的需求,并且设法通过自己的工作去帮助满足这个需求。同时,也需要注意识别这些需求的时候,也要考虑这些需求是否合理,满足需求的方式是否恰当,这些跟社区工作的注意事项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志愿者进入之前,先端正我们的态度
志愿者带着爱心进入灾区,这种爱心和为爱心付出的实际行动都是非常可贵的。但在进入灾区前,还是有必要端正自己的态度,在过去的志愿者工作中曾经出现过的一些问题可以作为我们现在工作的借鉴。
首先,救助灾区是做社会服务,但不能以救世主的姿态做事,仿佛自己是去布施的;需要放下道德优越感,尤其是当自己手里还掌握资源的时候。不要期待着别人的感恩。
要正确对待志愿者工作与政府救助间的关系。自己的工作应该服从于救灾的大局,帮忙而不添乱。
正确看待救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在救灾的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出现一些问题是难免的,要看主流。同时,每种社会力量在救灾中都有自身的优点和弱点,不要随便评价政府和其他机构的救助工作。
做力所能及的事,甘心做默默无闻的小事。灾区需求是复杂多样的,有时候变化也是很快的,志愿者的力量不可能包揽什么,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就好。 正确看待不同民族、文化,尊重当地的宗教信仰。不要干涉和评论对当地人的不同的价值观或行为方式,不要触犯当地的风俗习惯。尤其不要做一个猎奇的旅行者,尤其一些特殊的宗教仪式、天葬等,都要避开,更不可以随便拍照摄影。
高原工作注意事项
防治高原反应
玉树地震灾区处在高原,对于高原反应大家不必太紧张,但也不能太忽视,尤其是如果离开结古镇城区到一些牧区或山区时,需要引起重视。
预防高原反应,首先要看自己的身体。如果自己本身有心血管疾病或者肺部有疾病的,则要谨慎选择到该地区。
其次,要掌握好自己行动的节奏,最好逐渐提高海拔,慢慢适应当地的海拔和气候,不要做过于猛烈的活动,尤其是刚刚上高原的时候。
第三,注意保暖,不要感冒。
第四,进入高海拔地区,很多人都会有轻微的反应,这个也不足为奇,不必太紧张。通常轻微的高原反应有些类似于感冒,有些头疼,有些人还会流鼻血,此时宜多休息并注意保持观察。可以适当吃一些感冒药或者喝些葡萄糖水。也可以吃一些抗高原反应的药物,比如红景天、肌苷片等。
第五,如果感觉胸闷气短,出现呕吐甚至意识不清则说明出现了严重的高原反应。这时候需要立刻去看医生。如果条件所限不能到医院看医生,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选择海拔低的地方,迅速下降高度,状况会很快好转。或者立刻服用抗肺水肿或脑水肿的药物。
一些便宜又实用的抗高原反应的药物:地塞米松,速尿(利尿药)。
防迷路
在高原工作如果需要进入野外,防止迷路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由于高原比较空旷,很容易让人的眼睛产生错觉,对距离的估计出现很大误差。其次,由于地表参照物不明显,也容易让人迷路,尤其是在阴雨天,很容易让人丧失方向感。在高原上,当地牧民的距离和时间概念也与内地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在问路的时候要谨慎,比如“还要走五公里”或者“走半小时就到了”这样的答案要慎重,只可以作为参考。
为防止迷路,需要做如下准备:
随身准备一张当地的地图,在出发或行动前把要去的目的地和线路在地图上先熟悉一下,并做好行动计划,把自己的行动计划要告诉队友或合作伙伴。
最好不要离开道路主干道,如果确实需要,则在行动过程中要不时留意沿途的地标物,养成走一段就回头看看的好习惯,防止同一地点由于视角不同景物截然不同的状况出现,为能原路返回做好预备。
最好事先写几个熟悉的当地地点的藏语名字或者学会说几个当地的地名,这样在向当地人问路的时候会帮助自己找到熟悉的地点。比如某个寺院的名称,某个乡镇的名字等。
避免走夜路。在下午五点过后就不宜再出发走远路。
在野外工作,不论什么时候出发都要做要应急准备,随身携带水壶、应急的食品、头灯或手电。
防天气突变
高原的天气多变,尤其是五月后逐渐进入雨季,一天之内会出现多次的风云雨雪,如果走在野外,要防止突变的天气。
出门的时候,不论天气多好,一定要随身携带御寒和防雨的衣服。不要穿拖鞋或者凉鞋到野外。夕阳西下的时候要注意,高原这时候的温度下降或特别快,尤其是在山区或者高地上的时候,会很快起风,要注意保持体温。
藏族地区社区工作注意事项
在藏区开展社区工作与通常的社区工作注意事项相似,这里不再一一叙述,只谈一些当地需要注意的特点。
1 在藏区工作一定要寻找当地的合作伙伴,大家共同工作,不要自己去单打独斗。这样的合作伙伴可以是当地的政府部门,也或者村委会、牧委会,或者某个学校,或者当地的NGO等等。最好是支持当地的这些机构去做工作,而不要直接介入当地社区的事务。
2 开展社区工作不可以简单套用通常的参与式方法和工具。参与式理念是正确的,但玉树藏区相对的宗教氛围更浓厚,家族、部族的内部联系也更紧密,对出家人、对社区头人会非常尊重。因此在征求意见的时候,分发物资的时候等,都要讲究先后顺序。其次,在藏区要召集社区的讨论或者会议,也需要很谨慎,需要按照当地的习惯和方式来开展工作。
3 藏区的狗有两种,一种是分散在野外或者寺院附近的,往往非常温和;但牧场上的狗或者当地人看家的狗则非常凶猛。进入当地人的家庭或者靠近牧场,要防止狗咬。最好先远远地打招呼,等主人出来接待以后再进入,不可贸然踏足。
4 对宗教场合或物品要保持敬重。进入寺院大殿要脱帽,不可用手指点佛像。地震后很多地方物品散乱,注意不要踩在巾幡、玛尼石或者唐卡画上面。更不要因为觉得有意思或好玩,捡走玛尼石等物品。
5 藏族人对生命很敬重,对周边的神山圣水很敬重。不能打野生动物,不可捕鱼。到当地工作,先要了解当地的神山圣水有哪些,不要擅自闯入。对挂有巾幡、飘着风马旗的地方,对有玛尼堆的地方,敬而远之。
6 推荐一些随身用品
药品:净水药片,地塞米松,速尿,维C银翘片(感冒药),诺氟沙星(腹泻药),创口贴。
便捷的应急食品:巧克力,牛肉干,奶糖。
当地的食品中蔬菜比较缺乏,可以自备一些榨菜之类。
随身衣服:防雨的冲锋衣裤或者雨衣,保暖的衣裤,帽子(遮阳和保暖)。
随身用品:头灯或手电,水壶,饭盒,轻便的睡袋和睡垫(便于灵活安排住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