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2017 报名 讲座
楼主: 玉阶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视点:余工手绘日记——世界城市建筑

[复制链接]

15

主题

8330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906
771#
 楼主| 发表于 2010-4-13 23:36:00 | 只看该作者



吊脚楼

——缅甸乡村建筑印象

我看见阳光饱满的从树梢落下

砸在芦苇编织的墙上

仿佛有一种炸裂般地叩问

陷落进牛车深深的澈印

门窗迎接南来北往的风

几代人的呼吸重重叠叠

像今天的灰尘覆盖祖母时代的灰尘

硬板床上辗转的目光

不经意地扫向墙头花花绿绿的明星照片

集体的无意识,在审美之外

饥渴的后面淡薄着饮食男女

农事之外的话语

没有欢喜,没有忧伤

犬齿交错的茅草屋檐与落日平行

光线自残缺的孔隙中狼奔豕突

明亮的下面是晦暗,这晦暗

像炊烟熏黑的油渍一样延伸

凝滞迟缓,投下铅一般的重量

当我们拿着相机,背着画夹

经过光明与阴影同在的一个个院落

衣襟上都会沾上这样的晦暗

它有我们江南苔藓一样的细微

秦砖汉瓦的灰白和街巷青石的冰凉

刹那间,我们中许多人正在认为

吊脚楼的夜晚,月亮总是顺着筛子一样的漏洞

潮汐似地蜂拥而入。最先打湿的是光滑油亮的凉席

然后将一个个赤裸裸的睡梦淹没

一些鲜为人知的秘密,次第曝光

窗外,穿堂而过的晚风,摇落森森细细的斑驳

像明清的铜钱。不知被谁无意间捡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8330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906
772#
 楼主| 发表于 2010-4-13 23:42:00 | 只看该作者



比阳光还要明媚的笑容,这是发自内心深处的微笑,没有一点杂质,没有我们习惯的客套,没有经过文明的包装。

这样的笑容照亮了我们内心深处柔软的角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8330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906
773#
 楼主| 发表于 2010-4-13 23:51:00 | 只看该作者



缅甸手记:丹青十日

十日,淹没在岌岌漫漫的时间里

就像一枚破碎的青瓷

一路小跑,在水面描摹一汪瘦嫩的酒窝

丹青,不会让这些日子水漂那样沉没

记忆会从一张张绘画里走出

唤醒异域他乡,一座面朝黄土的村庄

还有晨钟暮鼓中,古塔群落托举的一抹斜阳

我们用相机和画笔见证吊脚楼包装的空虚和贫乏

用十天的维度,认识了比阳光还要透明的微笑

认识了虔诚的背后,那深深地皱褶无知无觉的忧伤

我们用同情来慰藉沉积千年的孤苦

用泪水温润早已注定的炎热和干旱

我们,只能在别人的废墟上打磨艺术与美感

我们不能搬动一块石头,如同成百上千座佛塔

把石头和石头垒在一起,创造的却是静默

我们不能欺骗艺术的良知,在无边的荒芜里

用嫩绿和蔚蓝调出的金黄,给村庄描绘

桑麻、粮食、雨水和蔬菜,愿父老乡亲五谷丰登

不再饥饿与炎热。最后

我们只能收拾行囊,从来处来,到去处去

挥一挥手,道一声虚伪的珍重

在茫茫人海中,还有谁会温煦地注望这曾经的村庄

关注他们的子孙走过昨天的祈祷,今天的麻木

明天的痛苦与企盼。关注他们的名字

陌生地爬过识字课本,在喧哗与骚动中

在比我们画纸还要坚硬的履历上

脚印一样盖上比佛塔还要鲜红的图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8330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906
774#
 楼主| 发表于 2010-4-13 23:54:00 | 只看该作者

缅甸的国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8330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906
775#
 楼主| 发表于 2010-4-14 00:18:00 | 只看该作者

缅甸曼德勒经典建筑——柚木雕花宫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8330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906
776#
 楼主| 发表于 2010-4-14 00:19:00 | 只看该作者

缅甸曼德勒城市建筑——古老的皇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8330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906
777#
 楼主| 发表于 2010-4-14 00:24:00 | 只看该作者

缅甸十日:虔诚静谧的时光

这是一群艺术人,当春天的蔚蓝天空在花香中露出笑脸,他们便按捺不住自己的激情,他们渴望呼吸大地上飘洒的阳光的香味,渴望在驿动中扑捉那瞬息万变的色彩,渴望听见郁郁葱葱的植被里画眉和云雀流窜的鸣叫。

因为听见了远方的呼唤,他们以艺术为通行证,来到了异域他乡。在缅甸这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古老国度,他们敞开了被都市的喧哗与骚动压缩很久的胸怀,在硬朗的画纸上,留下属于自己的生命的刻度,以写生这把尺子,涂抹经过感悟的心灵轨迹。采风,也就成为推动他们穿越世俗纷繁,持续保持思考的动力。

在仰光,他们怀着对慈悲与艺术的双重虔诚,观摩了无数心灵集结地大金塔,看见了建筑在佛光的笼罩下,有着怎样无与伦比的威严与肃穆。沿着这一脉相承的土地作漫游般的艺术凝视,缅甸的佛教文化是那样地灿烂辉煌。伊洛瓦底江中游,有一座古老的城市,它的名字叫蒲甘。漫步在约25平方公里面积的蒲甘,处处可见大、小不一的佛塔矗立在街头巷尾。真正是出门见佛塔,步步遇菩萨。当地人说:自公元11世纪到13世纪,蒲甘先后建造的佛塔就达万余座,故蒲甘也被称为万塔之城。在现存的几千座著名的佛塔中,有的洁白素雅、朴素大方,有的金光闪闪、雍荣华贵。塔内的佛像或坐、或立,或躺、或卧,千姿百态,形象各异;他们有的顶天立地、高约数丈,有的精巧纤纤、高不盈余;这些佛像表情逼真细腻,惟妙惟肖。这些佛塔内的浮雕壁画,更是技艺精湛,独具匠心。

艺术人用一支笔一块画板,记录了缅甸的虔诚。当他们来到广阔的乡村,在金色的阳光下,直面佛祖保佑着的父老乡亲,直面一家家抱朴守素的原生态生活,画笔却有着一种莫名的凝重。他们如实地记录了光影瞬息万变的窝棚一样的建筑,见证了当地被许多文化人视为学问的衣食住行,在这鸡犬之声相闻,牛车留下深深澈印的乡村,怎么也焕发不起艺术人向往的田园牧歌情调,因为这里的贫穷与困苦,有着铅一样的重量。当着些重量化作吊脚楼的阴影投射在一幅幅写生的画稿上时,金灿灿的阳光让人觉得异常地炎热。

在这片土地上简陋到繁华相隔着六个小时的车程,穿过一个个乡村,他们来到了曼德勒。这是缅甸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商业经济中心。 这里有缅甸王朝最后的皇宫,本如同北京的故宫一样,埋藏着一个高度发达农业国家、被地理大发现后的西方工业文明碾碎的沧桑故事。只是,包含得太多,现在的沉默其实是最饱满的态度。
  曼德勒的柚木寺庙很是漂亮,建筑为方顶重檐结构。只是此建筑似乎又比一般的重檐建筑更繁复一些, 建筑形式的背后是生命的哲学,木质材料所代表的生命萌芽、成长、衰落、湮灭之过程,在建筑上表现出一种渗透历史的从容达观,有了这样的参照,艺术人往往对用水泥取代木材所重建的建筑,丧失了细观描摹的冲动。
在缅甸,在蒲甘,在曼德勒,在历史与现代交织的怀抱,艺术人放下平日沉积于心的琐碎与繁杂,摊开画纸,拿着画笔,凝神地瞩望寺庙佛塔打造的建筑人文,内心也许会闪念一丝归于虚空归于淡泊的愿望,在愿望像雨水一样蒸发之后,却掩饰不住想超然物外,又无力抵达的感伤。这是一种脆弱,也是一种柔软,是一种自我的放逐,也是真实的感染心灵的力量。

  置身在小国寡民的乡村,徜徉在晨钟暮鼓袅起的佛音世界,谁能感悟大象无形、大爱无欲、大德无言、大善无痕的辩证?想必一种饱满情感到了极致而无以表达的时候,只能是无欲无形无言无痕。这个时候,空,似乎成为包容一切具有生命终极意义的皈依。
艺术家禅定般打坐在这一方水土之中,写生再写生。脑子里却想起很多,想着那些必然想起的人和事。那些人和事,似乎在走近,所承载着感情力量,如同燥热阳光下的清风,闲闲淡淡地涤清各自的内心。缅甸虽穷,却是全世界最著名的红宝石、蓝宝石产地,最优质的红宝石几乎均出自缅甸,同时缅甸也是最优质的玉石产地,以及上等柚木的主要产地,当艺术人面对晶莹剔透的翡翠,面对精工细作的木雕,刚刚养成的浩然之气,立马有浩荡成购物占有的欲望,看来,由繁华入宁静难,由宁静进入世俗却有着一条条捷径可以通行。

缅甸十日,转瞬即逝。艺术人忘不了那些善良的笑容,那些美丽的身影,那些迎着朝阳而来的僧人以及迎着夕阳而去成剪影的车夫,他们虽然是生命里的过客,却用朴素生命的自然展开姿态,标记了艺术家们不曾失去感动的心。 记住心灵被淹没的那一刻,记住触动一个民族内心柔软的一刻,记住感知灵魂浸染灵性直至相知的一刻吧。

生命中,能被感动,本就是幸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8330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906
778#
 楼主| 发表于 2010-4-14 00:28:00 | 只看该作者

专辑焦点:远足巴黎缅甸站纪实

缅甸乡村可爱的孩子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8330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906
779#
 楼主| 发表于 2010-4-14 00:31:00 | 只看该作者

那村庄,那孩子,那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8330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906
780#
 楼主| 发表于 2010-4-14 00:33:00 | 只看该作者

缅甸古老乐器:凤首箜篌。远在千余年前就已传入我国,在敦煌千佛洞壁画中,绘有凤首一弦琴,一天女抱而坐弹,

似此种乐器。古乐相承,至今不断。 这件箜篌,是在优质的木胎上,涂上金漆,在闪耀着金色宝光的舟形琴盘上,

伸着一条孔雀细颈般的弯弯的琴首,优雅自然,上面像鼓满的风帆一样,张起14条琴弦,演奏者用指尖弹出梦乡一

般的幽雅琴曲。该乐器造型优美,色彩华丽,工艺精湛,作为高贵的礼品,展示了缅甸艺人的高超技艺。凤首箜篌  

长87厘米,高91.5厘米,1961年2月缅甸联邦政府总理吴努将凤首箜篌作为礼品赠毛泽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792-8586998

总统家客服热线
周一至周日:08:00-22:00

总统家微信

©2014  九江总统家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 赣ICP备17005700号-1 )  Powered by Discuz! X3.2  技术支持:总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