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2017 报名 讲座
楼主: 玉阶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07第二期]] [原创]梅曙平的特训笔记

[复制链接]

0

主题

19

帖子

35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50
421#
发表于 2010-1-18 14:33:00 | 只看该作者
梅老师,我也来帮你顶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2

帖子

39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97
422#
发表于 2010-1-19 15:18:00 | 只看该作者
梅老师,我也来帮你顶了!
走到路口时,我犹豫了,不知是往左走,还是往右走,我在思索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8330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906
423#
 楼主| 发表于 2010-1-19 20:56:00 | 只看该作者

读史杂记:三国时期的士大夫精神的皈依

话说三国时期,天下大乱,群雄割据,在众多诸侯中,许许多多的谋士都纷纷投到了曹操门下,不是他们看不出曹操的法家本质,也不是他们要拥护法家或者趋炎附势。法家是一种在秦朝就没落了的哲学,比汉家之儒更不得人心,当然不能又用它取代汉朝,这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道理。而从他们后来的结局看,攀附权贵的想法则可彻底排除(不入流的小谋士如蒋干、蔡和、蔡中除外)。笔者通过系统分析后发现,这些谋士在厌倦了纯粹的法与儒之后,都在冥冥中向往一种能将法和儒取长补短、有机结合的新哲学。他们不知道该混合体最终应是什么样的配合比例,什么样的实现形态,什么样的变化趋势,但他们依旧满怀信心要去寻找,去摸索。当发现曹操具有一些儒法糅合的特点时,他们眼前一亮。尽管不是很地道,却至少让人看到了儒法混的先进性和可行性。

另一位政治家刘备之所以能让郭嘉等人刮目相看,并吸引到徐庶、诸葛亮,也是因为他不是纯粹的儒家,他虽不反刘汉,但反东汉,属于新儒家。而新儒家比新法家又稍稍进步了一些。不过刘备的法芯也仅是用来缝合内部伤口的丝线,一旦得到天下还是会抽去,继续效仿高祖的“约法三章”、“宽刑省法”等仁政,刑法略严于东汉末。第六十五回刘备在占据益州后便通过好友法正阐述了自己的这一政论,但随即被诸葛亮驳回。只有诸葛亮才是将儒与法血肉相融的第一人:“秦用法暴虐,万民皆怨……刘璋暗弱,德政不举,威刑不肃……所以致弊,实由于此。吾今威之以法,法行则知恩;限之以爵,爵加则知荣。恩荣并济,上下有节。为治之道,于斯著矣。”

随着曹操的法形渐露,当初乘兴而来的谋士一天天失望,有的人不能忍耐就提前造反了,如祢衡、孔融。然而他们拼将一死的斗争是徒劳的,丝毫不能遏制曹操的扩张势头,何况利用曹操消灭袁术、袁绍,统一北方亦不失为国之幸事。但接下来曹操准备攻打刘备就完全跨入民心向背的另一面了。俗话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他身边的谋士便一齐行动,采取了比祢衡、孔融更有效的手段,他们不但内部分工协作,还适时与对方的谋士外通内联。

假如说官渡之战是新法家与旧法家的较量,那么赤壁之战就是所有谋士众志成城阻截新法家继续前进的大决战。此时,三方谋士虽然思想创新的程度各有不同,但反曹反法的立场却达到了惊人的一致。在他们看来新法家只能作为天下统一道路上的阶段性哲学,现已完成了历史使命,须当立即止步于赤壁,等待新人、新思潮的成长。于是,三方谋士便围绕曹操这一邪恶轴心共同构筑了三角同盟。该同盟结构松散隐秘,没有协议,没有章程,只有扑朔迷离的智慧和机巧,犹如一个绕来绕去的数学拓扑。

这里需要稍作说明,孙权的思想是一种苟全于乱世的儒法混,准确地说是有善有恶的“儒法换”,即根据本地域的形势需要随时作纯儒、纯法的两极“变脸”。比如他既可以比关羽更“义”地夺取荆州,又可以比曹操更“法”地杀害关羽;既可以向汉室或曹操投降,也可以联刘反曹。这种没有稳定信仰的“新有善有恶”注定只需要也只能够聚集一帮惜命保家的二流谋士,所以也就安不了天下(庞统寄寓江东是为了避诸葛亮之锋曲线救刘)。中国民族从来都崇尚顶天立地、不卑不亢的大国风范。

在孙权王心偶炽、刘备求贤若渴请来了两位“可安天下”的谋士的同时,曹操却以为随着主要对手的消灭,已不需要大谋士或者说战略军事家了,只要用人海战术和几个奴才、爪牙就可以完成余下的统一大业。他决定从高到低依次裁减智囊和功臣。先借黄祖之刀杀祢衡,之后又千方百计找理由屠孔融和许攸。他们纵然有一些缺点,但也都犯不着死罪。其中许攸是曹操的功臣、故友,许褚在没有授权的情况下是决不敢随意斩杀的。之后,曹操也没有追究许褚的任何责任。典型的权谋手段!

曹操清除卧榻之侧一方面是想在将来称帝之日抢得无与相争的全功,另一方面也是要优化现在的资源配置,不想花大价钱白养人。然而,他没有想到未来的天下已非“秦时明月汉时关”,不但需要战略思维,还需要比祢衡、孔融更高层次的战略思维。看重眼前既得利益的法家确实已经过时了。

曹操的险恶用心当然逃不过其他几位谋士的眼睛,谁还敢为他立功卖命呢?许攸死后,首先唇亡齿寒的就是郭嘉。

郭嘉的死亡比许攸更加神秘。在袁尚、袁熙投奔乌桓之后,曹操原是不必劳师远征的,连曹洪都知道:“袁熙、袁尚兵败将亡,势穷力尽,远投沙漠;我今引兵西击,倘刘备、刘表乘虚袭许都,我救应不及,为祸不浅矣。请回师勿进为上。”事实上所有辽西、辽东的首领都打定了一个主意:只要曹操不主动进犯就不支持二袁,都知道二袁已沦为丧家之犬,不值一保。然而,向来善于判断形势的郭嘉这回却出人意料劝说曹操不惜一切代价追杀,为什么?郭嘉很清楚在消灭袁绍之后,曹操下一个攻击目标就是刘备。但郭嘉心目中的这位贤明主公还刚刚投靠刘表,立足未稳,所以他决定以二袁牵制曹操。表面上他向曹操解释说:刘表“自知才不足以御刘备”,必不会重用刘备。实际上郭嘉相信,只要给刘备足够的时间,谁也不能阻挡他们三兄弟的短传渗透,郭嘉在曹操许都放刘备之后就说:“一日纵敌,万世之患。”

另外, 郭嘉意识到许攸死后曹操也必不会久留自己这个首席顾问。所谓谋士,是既谋生也谋死,与其将来在曹、刘之间无所适从,与其将来被曹操窝囊整死,不如主动赴死。此时郭嘉便选择了死在北伐征途中。其用意在于:一、以漫长的作战时间给刘备留出积蓄力量、厉兵秣马的契机。二、以艰苦的作战环境消耗曹操与曹军的战斗力。三、以北伐的小胜利冲昏曹操的头脑,令其意得志满。四、以战死疆场的行动成全自己的忠义之名,同时让曹操不疑。如他说:“某感丞相大恩,虽死不能报万一。”

曹操在郭嘉死后曾大哭:“奉孝死,乃天丧吾也”。这并不是真话。不必说在放走刘备的事情上与郭嘉已有过嫌隙,就是当郭嘉病中说出不祥之言——“虽死不能报万一”时,也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只顾问计,既不送回许都,也不请名医疗救,只留他在易州等死。最重要的是,这句话曹操哭在接到郭嘉的遗书之前,一时也确实有些无助,但当他看到遗计之后,尤其是二袁的脑袋被辽东人送来之后,曹操笑了。

华容道之后曹操又哭道:“若奉孝在,决不使吾有此大失也”,实际上所有应当防范的问题,他身边的谋士都提醒了,曹操的失败完全是咎由自取。显然,曹操哭郭嘉是假,推卸责任是真,当时就让“众谋士皆默然自惭。”

由于郭嘉不愿意伐刘,性情又较为耿直,所以即便北伐时不死,他的头颅也会成为曹操南下的祭物。原来郭嘉只不过就——早死了那么一点点。《三国演义》告诉人们,政治家是不会有眼泪的,他们的哭泣和顿足全都是权术的表演,刘备、诸葛亮亦然。赤壁之败也让人们看到,失去谋士之后的曹操的智识其实是多么浅陋,徒剩八十三万匹夫之勇而已,并不比他心目中另一位“英雄”刘备高明多少(刘备在东征时亦因刚愎自用被烧了个精光)。

郭嘉算得上是第一流的谋士,从他最后的遗计更是可以看出这一点。他没有让曹操继续冒生命危险进攻辽东公孙康。他和诸葛亮一样都深知曹操还有继续存在的意义,只可控制,不可铲除(诸葛亮在华容道放走了曹操)。留下一个强弩之末、惊魂不定的曹操,才是刚刚好。也正是这个原因让众谋士费尽了脑筋,殊不知拖垮一个人要比弄死一个人难得多。

由此可见,郭嘉才是帮助孙、刘在赤壁击败曹操的急先锋,他以悲壮的凤凰涅槃换来了刘备和诸葛亮等后来者的新生。郭嘉之后又有几个人如法炮制,例如后来在曹操决定南征以报赤壁之仇时,荀攸就献计要他去捅西凉的马蜂窝,结果又借马超之力给刘备留下了取西川的间隙;马谡也是唆使孔明七擒孟获而失去了进攻曹魏和司马懿的最佳时机。当然,郭嘉、荀攸是心怀天下,马谡仅出于一己之私。

至此,或许我们都能明白了,杨修为什么明知惑乱军心是杀头之罪,还要不加掩饰去以身试法呢?我们知道,“鸡肋”只是寓意曹操的犹豫不决,但杨修却故意解释成退兵,其目的就是利用曹操素来嫉恨自己的情绪,反激他非理性进兵。此时曹操的实力明摆着不如刘备,进攻必然是自取其败。尽管杨修只用一条命换了曹操的两粒门牙(被魏延所射),但却让刘备提前得到了汉中。另外,杨修当初怠慢张松也是不想让曹操得到第二个许攸,轻易取得西川(张松后来转助了刘备)。还有,他多次以拙劣的方式支持曹植,也是为了反向影响曹操,使“操大怒,因此亦不喜植。”让无能的曹丕继位则曹家必早败。客观上,杨修死后还给司马懿等能人让出了继续反曹的官位。

谁说杨修是恃才放旷的贫嘴书生?他能在曹操和刘备之间选择刘备,在曹植和曹丕之间选择曹丕,需要何等的眼界和勇气啊!杨修啊杨修,你死时比郭嘉小四岁,比苟活的笔者也小两岁,但你却如此地少年老成,如此地敢于担当,不计身后评论。今天的我除了尽绵薄之力为你正名,还能做什么呢?无奈不是女儿身,否则一定会想办法早早嫁给你,然后笃定为你守一辈子寡,为你养一群大智若贫的优秀子孙。

郭嘉亡于易州之后,曹操追魂的哭声必然让荀彧、荀攸、程昱毛骨悚然,这使他们不得不团结一致、加紧行动。不过与郭嘉飞蛾扑火拖垮曹操筋骨不同的是,他们采取了用糖衣炮弹腐蚀、消磨其意志的方法。乘着辽东凯旋之兴致,他们一块儿怂恿曹操劳民伤财修筑铜雀台。而曹操果然也没有了“天丧吾也”的危机感,很快就玩物丧志,产生了“他日台成,足可娱吾老矣”的衰老和颓堕之态,直到赤壁前线还在意淫说:“如得江南,当娶二乔,置之台上,以娱暮年”。(《铜雀台赋》还为诸葛亮智激周瑜、促成孙刘联合提供了“二乔”的文本依据:“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

这其间三谋士的配合关系是,程昱先劝曹操说:“北方既定,今还许都,可早建下江南之策。”趁曹操迟疑之际,荀攸马上带他仰观天文,只听见曹操装模作样地说:“南方旺气灿然,恐未可图也(表明刘表的身体还不太坏)。”荀攸的目的就是让曹操混淆对手,忘记刘备。刘备此时还没有地盘和名位,天上当然也就没有对应的气象,而且这个观察时点也是由荀攸先期选定。接下来荀攸便顺势制造了地下宝光和铜雀的帝王吉兆。(《三国演义》中没有宿命思想,神鬼要么出自人造的假象,要么出自主观的想象……

一切铺垫就绪,荀彧才出来说:“大军方北征而回,未可复动。且待半年,养精蓄锐,刘表、孙权可一鼓而下也。”这一有悖军事常理的提议显然又是与郭嘉、程昱、荀攸一气呵成的连续组合拳,决不可能是出自久经沙场的荀彧的本意。第一,谁都知道刘表不是曹操的对手,真正的对手是刘备。而坐等“不久于人世”的刘表死去就相当于坐看刘备兴起。第二,敌人应当各个击破,不可同时对付两个,这会逼迫二者联手,徒增变数。事实上如果曹操不是屯兵赤壁,对孙刘两方都构成了威胁,他们就不会联合。第三,当时曹操刚刚取得了北方大捷,刘表又是不中用的“坐谈之客”,所以宜将剩勇追穷寇,这才算得上是“一鼓而下”。

然而,荀彧又在郭嘉有意拖延的基础上一拖再拖。看得出,这里三位谋士又是正反唱和的关系,只是此刻荀彧顶替郭嘉成了主角。荀彧当配角时是信誓旦旦要杀刘备,当主角时又小心翼翼护着刘备。他的演技丝毫不逊于曹操,不过演的是智谋。此后他便不再滥用自己的权威,变得寡言少语了。

短短几个月的声色犬马和皇帝春梦,曹操就从一名勇往无前的战士变成了外强中干的懦夫。赤壁之战开局即不利,水战败给甘宁,雾战又被诸葛亮草船借箭,但曹操却不敢表露自己的胆怯和心虚,还沉浸在取荆襄兵不血刃以及破新野、樊城零伤亡的快感中,认为东吴只是在不识时务地局部挣扎,只要随便派个人去做形势教育工作即可和平演变。所以他一会儿派腐儒雕虫蒋干去说降周瑜(且二过江东,先致蔡瑁、张允被冤杀,后致庞统登门入室),一会儿寄望庞统去说降周瑜身边的谋臣。曹操在偷鸡不着反蚀几把米之后,非但没有警觉,还继续听取荀攸的恶意谏言,派两只菜鸟蔡和、蔡中去诱降。曹操的想法越来越直白:你们东吴连刘表都打不过,就更不是我的对手了,还是赶快配合我改变以往残暴好战的形象,成为你们的“仁慈之君”吧!终于,在曹操望眼欲穿之际,阚泽和黄盖翩然而至。

谁都知道,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理想境界,一般只作为战争前期的辅助手段,所谓“用武则先威”,一旦无效就当果断攻城。试看孙皓垂手站立在司马炎面前还敢说:“臣于南方,亦设此座以待陛下。”人之不肯屈膝的本性可见一斑。首选攻城本来也是法家的家训,但曹操由于雄性荷尔蒙下降、帝王激素窜升,所以失去自我,将攻城与攻心本末倒置了。成日陶醉在“……灭袁术、收袁绍,深入寨北,直抵辽东,纵横天下,颇不负大丈夫之志也。”从他这些下意识的念叨也可以看出,他的“煮酒论英雄”不过是通过抬举以试探刘备而已,从那以后他再就没把刘备当回事了。

曹操一方面想做仁君,另一方面却又连小臣刘馥都容忍不了,在横槊赋诗时倚酒将他刺死。(仅因直言诗句不吉:“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如此类推,曹操还能听得进程昱、二荀的逆耳忠言吗?幸好三位谋士先知先觉,提前疏远了曹操,不然早已死无葬身之地。再类推,曹操一旦当了皇帝会怎么样呢?所以他的劝降战略不过是“王莽谦恭未篡时”。

既然三位幕官决计要抱团反曹,但为什么程昱又要在庞统献连环计之后,以及东南风刮起之后提醒曹操预防火攻呢?这中间可是大有深意,堪称倒戈反主的经典:

程昱利用曹操听不进谏言的逆反心理稳住他,让他更加坚定自己的错误决策。由于程昱不是第一谋臣,加之曹操现已高高在上,所以程昱料定他必然心存逆反(与前文提到的杨修一样)。比如曹操在听到火攻的警示之后说:“凡用火攻,必藉风力。方今隆冬之际,但有西风北风,安有东风南风耶?”“若彼用火,是烧自己之兵也,吾何惧哉?”曹操在做了这番主观思考之后,当然就不会怀疑庞统了,甚至认为只有他才能解悟大隐士庞统的奇谋。庞统也确实夸奖过他:“丞相用兵如此,名不虚传!”曹操心说,庞统是比伏龙诸葛亮还要强得多凤雏,有了他相助,你们就不必多虑了。谋士们便旋即拜伏曰:“丞相高见,众人不及。”意思是——军中无戏言,您可别反悔哟!正因为前面程昱反向强化了曹操的思维定势,所以当东南风真刮起时,他仍死要面子说:“冬至一阳生,来复之时,安得无东南风?何足为怪?”心说,这种小概率的风是捉摸不定的,并无实战应用价值,风头会随时转向。然而,他也不想想,对这一“不足为怪”的天气常识为什么当初谋士们都不提及呢?都只夸“丞相高见”呢?可见此曹丞相已不是彼曹阿瞒了,已不再拒绝任何形式的奉迎。

顺便要解释的是,曹操在冷落身边谋士的同时,还玩出了一个人力资源新花招,那就是临时聘用外来的谋士。他以为只要给足面子或金钱,任何人都能收买。并且这种雇佣兵不会与自己抢功,还可以随时解雇。他此前也确实屡试不爽,比如关羽出于感恩就为他解了白马之围,斩颜良诛文丑;许攸就为他献了偷袭乌巢之计。但曹操没有料到世上还有用声色货利、虚情假义不能收买的人,哪怕是一瞬间,比如徐庶、庞统。权术给曹操带来了一时的成功,更给他带来了不可挽回的失败。赤壁之后的曹操是既不敢相信身边的人,也不敢相信外来的和尚,赶尽杀绝之后,司马懿夹缝而生。

程昱是谋士兼政治家的复合体。在司马徽的四个主要学生(或朋友)中,智谋从高到低的排名是庞统、诸葛亮、徐庶、程昱。相互之间的差异理论上是“十倍”,实际是西川级、荆州级、樊城级、东阿县级。其中庞统和徐庶是纯粹的儒家谋士,既孝又忠,诸葛亮和程昱(包括司马徽)则是胸存王霸之志的儒法混的谋士,也就是说郭嘉、二荀反曹是为了拥刘备,程昱、诸葛亮则是为了拥自己的家族(具体说诸葛亮是想扶诸葛均称帝)。诸葛亮是“众问孔明之志若何,孔明但笑而不答”。在当时的社会只有想当皇帝才是不能外露的“异志”,其它自比管仲、乐毅、吕望、张良都无大碍。小说对程昱虽然没有这方面的描述,但从他的行为可以判断,比如他利用徐庶的至孝陷害其母子,就是非常阴损的权谋,能干出这种事的人对主子也必定不忠(这是古代的人性逻辑,如能孝必忠、有机巧者存机心)。与之对应,孔明则是利用庞统对刘备的至忠加以谋害。由于“三国”时期的人心和战争形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复杂,所以忠谋士大都职业生涯不长,他们不是被主子清除,就是被兼通智谋和权术的同类算计。近似于现在的高分低能儿。

程昱之所以要在不想让曹操成功的情况下继续进谏,另一个目的就是希望曹操失败后能重用自己,成为他的宠臣。之后再做新的打算。他的这一做法与后来的司马懿如出一辙。司马懿也是不管曹操采不采纳,先轻描淡写献几条计谋,曹操在前后比较之后便逐步接受了他。但程昱由于计划实施得太早,没有取得预想的成功,曹操在华容道之后依旧很轻狂,未落入程昱的圈套,抢天呼地还是只念郭嘉。可见程昱比刘备、诸葛亮更“不得其时”。不过凭一县令之才爬到振威将军的位置并善终,还是很不错了。他的宦友荀彧、荀攸后来为抵制曹操晋位就惨死在了曹操的手里。说起来曹操本人也不是很顺,先是接连被程昱、杨修逆向绊倒,当老来“耳顺”不再倔犟时,又被司马懿逮了个正着。

同样,程昱也认识到曹操只能败,不能死,所以他最后及时揭破了黄盖的粮船之伪,让曹操得以逃逸。而且这一次程昱非常详尽地给他讲解了常识:“粮在船中,船必稳重;今观来船,轻而且浮。”看来,曹操不是听不懂道理,都是因为前面程昱光说论点,不予强调或论证的缘故。程昱很明白:许多时候,表达方式比表达内容更重要。尤其是对于官儿。

赤壁之战表明:社会发展的方向既不是掌握在大权在握的强霸手里,也不是掌握在极易知足的底层民众的手里,而是由生死无畏、个性自由、思想前瞻的谋士集体决定,他们才是国家从乱入治的中流砥柱。正所谓:失贤哲者失未来;得士心者得天下。司马氏就是因为深谙此道,所以司马徽终生做的第一件事也是唯一的一件事就是开办谋士沙龙,掌握天下智库,并依次派发他们出去反助自己。当然,司马氏之所以能从卑微隐士蜕变成至尊帝王,还在于司马懿三父子在司马徽哲学/理论创新之后,及时抓住了政治权力和民众意愿,保持了一代强于一代的控制力,直到司马炎掌控全中国。他们最终也不负众望在三国末、晋朝初开创了相对最均衡最完善的儒法混新政。(诸葛亮在蜀国做过初级阶段的尝试,晋以后的历朝历代又陆续有所改进。)不曾想,赤壁之战中所有叱咤风云、酬躇满志的谋士到头来都只是为司马家族的国家级谋士做了磨刀石……

通过为数不多的几个链接,如二荀(借蒋干、二蔡)与周瑜、庞统的链接,程昱与徐庶的链接,诸葛亮原来,表面上孙、刘联军以少胜多、一战成功,实际是曹操战前就遭到了三方谋士的团团围攻,层层掏空,最后的火烧只不过是量变之后摧枯拉朽的质变而已。从这一点上说它演绎了官渡之战同样的胜负法则,官渡如果不是主参田丰被关、许攸叛逃,曹操就不可能在“粮已尽矣”之时取得胜利,同样赤壁若不是谋士集体策反,曹操也不会输得这样凄惨。不同之处是赤壁之战三方谋士搭建了更为复杂的攻守同盟,活像一个复合式的多米诺骨牌阵,或明或暗,或正或反,或串或并,并且一块都不能少。比如只有在三江口打败曹操,才会让胆寒而又高傲的曹操想着派出蒋干游说周瑜;只有让蒋干盗书,才能灭掉富于水战经验的蔡瑁、张允;只有在毛、于两个外行都督的眼皮底下才能实施借箭;只有受到借箭之辱,曹操才会让蒋干再度过江。而借箭不但意味着刘备在硬件装备上给联军提供了支援,还让周瑜迷信了诸葛亮有呼风唤雾的法术,准许他一个人神神秘秘去祭风,诸葛亮也因此才有了虎口脱险的机会……要完成这些程序,还离不开曹操谋士的内应,比如荀攸利用蔡瑁被杀之机派出蔡中、蔡和诱降与诸葛瑾的链接,三方谋士便整体围合出了一张捕猎曹操的疏而不漏的网。

赤壁之战表明:社会发展的方向既不是掌握在大权在握的强霸手里,也不是掌握在极易知足的底层民众的手里,而是由生死无畏、个性自由、思想前瞻的谋士集体决定,他们才是国家从乱入治的中流砥柱。正所谓:失贤哲者失未来;得士心者得天下。司马氏就是因为深谙此道,所以司马徽终生做的第一件事也是唯一的一件事就是开办谋士沙龙,掌握天下智库,并依次派发他们出去反助自己。当然,司马氏之所以能从卑微隐士蜕变成至尊帝王,还在于司马懿三父子在司马徽哲学/理论创新之后,及时抓住了政治权力和民众意愿,保持了一代强于一代的控制力,直到司马炎掌控全中国。他们最终也不负众望在“三国”末、晋朝初开创了相对最均衡最完善的“儒法混”新政。(诸葛亮在蜀国做过初级阶段的尝试,晋以后的历朝历代又陆续有所改进。)不曾想,赤壁之战中所有叱咤风云、酬躇满志的谋士到头来都只是为司马家族的国家级谋士做了磨刀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8330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906
424#
 楼主| 发表于 2010-1-20 01:25:00 | 只看该作者
庐山西海艺术特训营千名大学生远足荒岛求生存

(梅曙平报道)116日凌晨4点半,庐山西海艺术特训营的黎明不再静悄悄,脚步声、口号声、歌声交织成一曲青春交响曲,来自全国上百所高校的特训大学生从这里出发,远足50公里去荒岛磨练意志。他们将在荒岛呆上3天,体验一种全所未有的生活方式。

1400多名大学生沿着国道,穿乡过镇,马不停蹄,7小时走了100多华里,中午1130分左右到达武宁巾口镇,他们从这里乘船去荒岛。一路上,有的女生脚都磨起了泡,有的体质弱的几乎晕倒,但没有一个人掉队,没有一个人畏难退宿,大家相互帮助,相互鼓励,全都走完了全程。然而这还是“荒岛求生存”的第一道关口,更大的考验还在后面。

依照规定,上荒岛不准私自带食品和饮料,每人仅凭分配到自己名下的2两米,要在荒岛生存3天。条件异常艰苦,可是大家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在荒无人烟的湖心小岛上,寻找到各自的生存方式。大家一到荒岛就开始搭帐篷,挖土灶,架铁锅,熬稀饭,各小组男女同学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俨然是一个个原始的部落。米不够,同学们就烤红薯充饥,还有几个同学在岛上围猎到一只野兔,放在大铁锅里一煮,那味道简直形同山珍海味。

夜幕降临,大家燃起了篝火,举办起篝火晚会,一时间,歌声、喝彩声此起彼伏,划破层层夜幕,传的很远。今夜,荒岛不再寂寞。接下来的日子,大家还举行了冬泳比赛,一个个勇敢地人们,在刺骨的湖水里,争先恐后,力争上游。最有意思的是“荒岛泥巴争霸赛”,男女分组进行,有场地有裁判,那场面既激烈有热闹,不一会儿,一个个都成立大花脸,活泥人,可是那脸上的笑容却透着发自内心的快乐与放松。

特训营总督学余工也与同学们一道来到荒岛,一样地睡帐篷,还参加了篝火晚会,观摩了“泥巴争霸赛”,并在荒岛进行了大量的写生,余工不仅严格要求自己,也给同学们布置了荒岛磨笔的作业。

荒岛求生存是特训营必修的功课,这是专业课之外的磨练,目的是让特训学员在亲近自然中感受艰苦环境下自己的忍耐力,测试每一个人战胜自己战胜环境的信心。因为特训营不仅要提高学员手绘专业技能,更要使学员明白意志力同样是对80后青年的宝贵财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8330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906
425#
 楼主| 发表于 2010-1-20 02:24:00 | 只看该作者
《美术报》拟与特训营强强联手,合力推广水彩艺术

(梅曙平 美媛 报道)117日上午,水彩画家骆献跃、蒋跃与《美术报》副主编王平、蔡景富等一行十人经长途跋涉来到江西九江庐山西海的湖心荒岛,与特训营总督学余工商讨合作事宜。大家进行了为期一个多小时的会谈,初步达成《美术报》与特训营通力合作,将具有中国特色的水彩画推广全世界去的约定。

余工在谈话中谈到当今时代电脑对艺术的杀伤力,强调艺术需要有人不断地去普及弘扬,需要有特训营这样一个学习艺术的平台。特训营办学的目的是做强中国艺术设计,让艺术渗透到家庭,走向大众的生活,成为人民精神生活的必需品。

余工说:举办中国庐山水彩艺术节的概念是20084月形成的,7月份我们便在庐山举办了第一届水彩节,高效率地将想法化作了行动的力量,虽然由于规模小、传播方式的局限,活动的影响力度还不够,使得我们举办的第一届水彩节并没有广为人知,也没有吸纳更多的水彩老师的参与和支持。但下一届的水彩节,我们希望搭建这样一个平台,让热爱水彩艺术的人踊跃来参加这样的艺术盛典,同时也希望《美术报》提供一个宣传平台,进一步扩大水彩节的影响,将水彩节办成国际水彩节,把中国艺术传播到世界各地去。

余工告诉客人:我们正在努力做着这样几件事:一是远足巴黎,我们集结了一批水彩家边走边画,在创作中领略各国风土人情,计划用二十年时间远足到巴黎、画至巴黎。二是送留学生出国深造,将中国的艺术人才送到国外,将中国艺术带出国门,传播到世界各地。使艺术以放射状的形式映射到世界各地,弘扬中国艺术的魅力,吸纳更多的国外艺术到中国来交流,由此相互促进。三是把总统家网络,做成世界的品牌,目前已经翻译成6国语言,目的是促进网络间的世界艺术交流。高起点、高标准地做好总统家的艺术,比如考究各国总统欣赏什么样的艺术,以及他们的生活起居、办公室存放什么样的艺术作品等等,都是我们关注的对象。三是打造十方建筑,做世界的建筑红十字会。在中国,农村人口数占总人口数的63.7%,乡村作为人类居住环境的母体,为城市化不堪重负提供了极大的发展空间,乡村建筑的发展前景是长远的,也是责任重大的。绿十方就是致力于乡村住宅的发展,探讨不同的地域文化需要怎样的居住环境,呵护建筑空间。我们的心愿是世界上那里有建筑受到灾难,那里就有绿十方建筑。

在谈话中,余工还特别提到了特训营的发展历史。余工说:自2005年开办以来,从花钱请学生过来学习到逐渐发展壮大,走的是一路艰辛的路,但我们的目标是明确的,信心是坚定的。现在办学规模日益壮大,虽然目前并不盈利,但从长远来看特训营日后是能盈利的,但我认为,培养艺术人才和成就一批致力于艺术事业的老师的双赢才是我们最大的收获。我相信,将来艺术培训会成为一个产业链,由此生发开去,让特训营形成的品牌效应波及到全国去乃至全世界去,目前我们正在开展的手绘体验馆,走出了这一步。

余工强调:特训营提供人脉,《美术报》打开一个宣传渠道,无疑是人与枪的关系,有了这样一套组装武器,就不怕艺术做不出影响力,走不出国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8330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906
426#
 楼主| 发表于 2010-1-20 18:04:00 | 只看该作者

所谓舞蹈,用身子表达想要说的话。

歌声袅袅,在背后响起

那是内心的命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8330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906
427#
 楼主| 发表于 2010-1-20 18:08:00 | 只看该作者

玉阶梅的现代汉诗

一朵花进入了心灵

因为一朵花的和寂

春天进入了你的心灵

你抒情的诗句

应该是野蜂的翅膀

忽悠而起的一缕微风

五月没有学会等待

明年再来寻觅

已是花非花 叶非叶

如果在嫩瘦的阡陌上

或是在窈窕的山涧里

遇见了,你们就有缘

你要学会珍惜

你要知道她的好

其实花开不是为了你

花落也不是为了你

花开花落

像白云出岫

不带一丁点儿牵挂

如果赚得你的微笑

你的忧伤

那朵花是有福的

这世间

有太多的盛开与凋谢

沦为一种按步就班的秩序

只有那一朵花

在某年某月的某一天

落入了你的眼睛

那朵花是有福的

发表于2007年7月《诗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8330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906
428#
 楼主| 发表于 2010-1-20 18:10:00 | 只看该作者

昨天晚上

时间对我的生活圈圈点点

涂鸦的线条

勾勒出心灵的留白

残存的呓语

一涡三啭

像揉碎的花瓣

散落在日子的边缘地带

从来没有一出戏

客串过这样一个角色

你既参与演出

又是彻头彻尾的旁观人

发表于2006年8月《诗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8330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906
429#
 楼主| 发表于 2010-1-20 18:11:00 | 只看该作者

叶子落地之前

风对它说了什么

这是一个秘密

如同此时此刻
你心里藏着的念头
在零点几秒的缝隙里
风一样穿过
回头再打量

己经见山不是山

种子发芽之前
泥土对它说了什么

这是一个秘密
就像一个孤独的眼神

瞄准空中的那一点
仿佛什么也设有

一些东西却进入了心灵


发表于2007年7月《诗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8330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906
430#
 楼主| 发表于 2010-1-20 18:12:00 | 只看该作者

黄昏的清明

黄昏的山坡坡
浅琥珀色的天空
流窜着知更鸟和山雀的啾呢
一种美妙柔和的天籁 因为我

糅合一丝淡若微风的忧郁


从遥远的过去缱绻而来的记忆
与许多鲜活的形状和音声交织在一起
晚霞在榛树篱上即将栖宿
小风徐徐地吹
我的衣襟宛如纸币点燃的火焰
有生无生的风景:执着而奇异

我渐渐觉得
那些来源于姓氏的人
依然神秘而孤独地活着
跪下去,分开轮回的细细芳草
以一个游子的手势
拂开乡土孩童额前的乱发
一行行眉清目秀的文字
暮色苍茫地叙述:某个人的一生


素面朝天的春秋笔墨

起承转合,铁划银钩
凸现出捺印在坚硬青石上的影像
默默无闻的时间逗留在
一八九三年十月,时节应是小阳春

发表于2007年《乡土诗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792-8586998

总统家客服热线
周一至周日:08:00-22:00

总统家微信

©2014  九江总统家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 赣ICP备17005700号-1 )  Powered by Discuz! X3.2  技术支持:总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