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2017 报名 讲座
楼主: 井底的虫子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推荐]^朗香教堂^

[复制链接]

17

主题

2744

帖子

308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081
41#
 楼主| 发表于 2006-6-26 13:32:00 | 只看该作者

我是井底的虫子,学习着,快乐着~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主题

2744

帖子

308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081
42#
 楼主| 发表于 2006-6-26 13:32:00 | 只看该作者

我是井底的虫子,学习着,快乐着~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主题

2744

帖子

308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081
43#
 楼主| 发表于 2006-6-26 13:33:00 | 只看该作者

我是井底的虫子,学习着,快乐着~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主题

2744

帖子

308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081
44#
 楼主| 发表于 2006-6-26 13:34:00 | 只看该作者

我是井底的虫子,学习着,快乐着~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主题

2744

帖子

308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081
45#
 楼主| 发表于 2006-6-26 13:35:00 | 只看该作者

我是井底的虫子,学习着,快乐着~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主题

2744

帖子

308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081
46#
 楼主| 发表于 2006-6-26 13:36:00 | 只看该作者

我是井底的虫子,学习着,快乐着~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主题

2744

帖子

308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081
47#
 楼主| 发表于 2006-6-26 13:39:00 | 只看该作者
朗香教堂是如何构思出来的  

  从事建筑设计的人对这个题目大概都有兴趣。如果勒氏还健在,当然最好是请他自己给我们解说清楚,可惜他死了。其实,勒氏生前也说了不少和写了不少关于朗香的事情。都是很重要的材料。可是还不够。应该承认,有时候创作者本人也不一定能把自己的创作过程讲得十分清楚。有一次,那是朗香建成好几年以后的事,勒柯布西耶自己又去到那里,他还很感叹地问自己:“可是,我是从哪儿想出这一切来的呢?”勒氏大概不是故弄虚玄,也不是卖关子。艺术创作至今仍是难以说清的问题。需要深入细致的科学研究。勒氏死后,留下大量的笔记本、速写本、草图、随意勾画和注写的纸片,他平素收集的剪报、来往信函,等等。这些东西由几个学术机构保管起来,勒柯布西耶基金会收藏最集中。一些学者在那些地方进行多年的整理、发掘和细致的研究,陆续提出了很有价值的报告。一些曾经为勒氏工作的人也写了不少回忆文章[注]。各种材料加在一起,使我们今天对于朗香教堂的构思过程有了稍为清楚一点的了解。
  勒柯布西耶关于自己的一般创作方法有下面一段叙述:
  一项任务定下来,我的习惯是把它存在脑子里,几个月一笔也不画。
  人的大脑有独立性,那是一个匣子,尽可往里面大量存入同问题有关的资料信息,让其在里面游动,煨煮、发酵。
  然后,到某一天,喀哒一下,内在的自然创造过程完成。你抓过一只铅笔,一根炭条,一些色笔(颜色很关键),在纸上画来画去,想法出来了。
  这段话讲的是动笔之前,要作许多准备工作,要在脑子中酝酿。
  在创作朗香时,在动笔之前勒氏同教会人员谈过话,深入了解天主教的仪式和活动,了解信徒到该地朝山进香的历史传统,探讨关于宗教艺术的方方面面。勒氏专门找来介绍朗香地方的书籍,仔细阅读,并且作了摘记。大量的信息输进脑海。
  过了一段时间,勒氏第一次去到布勒芒山(Hill of Bourlemont)现场时,他已经形成某种想法了。勒氏说他要把朗香教堂搞成一个“视觉领域的听觉器件”(acoustic component in the domain of form),它应该象(人的)听觉器官一样的柔软、微妙、精确和不容改变”(《勒柯布西耶全集1946—52》P.88)
  第一次到现场,勒氏在山头上画了些极简单的速写,记下他对那个场所的认识。他写下了这样的词句:“朗香?与场所连成一气,置身于场所之中。对场所的修辞,对场所说话。”在另一场合,他解释说:“在小山头上,我仔细画下四个方向的天际线,……用建筑激发音响效果——形式领域的声学”。
  把教堂建筑视作声学器件,使之与所在场所沟通。进一步说,信徒来教堂是为了与上帝沟通,声学器件也象征人与上帝声息相通的渠道。这可以说是勒氏设计朗香教堂的建筑立意,一个别开生面的巧妙的立意。
  从1950年5月到11月是形成具体方案的第一阶段。现在发现的最早的一张草图作于1950年6月6日,画有两条向外张开凹曲线,一条朝南象是接纳信徒,教堂大门即在这一面,另一条朝东,面对在空场上参加露天仪式的信众。北面和西面两条直线,与曲线围合成教堂的内部空间。
  另一幅画在速写本上的草图显示两样东西。一是东立面。上面有鼓鼓地挑出的屋檐,檐下是露天仪式中唱诗班的位置,右面有一根柱子,柱子上有神父的讲经台。这个东立面布置得如同露天剧场的台口。朗香教堂最重大的宗教活动是一年两次信徒进山朝拜圣母像的传统活动,人数过万,宗教仪式和中世纪传下来的宗教剧演出就在东面露天进行。草图只有寥寥数笔,但已给出了教堂东立面的基本形象。这一幅草图上另画着一个上圆下方的窗子形象,大概是想到教堂塔顶可能的窗形。
  此后,其他一些草图进一步明确教堂的平面形状,北、西两道直墙的端头分别向内卷进,形成三个半分隔的小祷告室,它们的上部突出屋顶,成为朗香教堂的三个高塔。有一张草图勾出教堂东、南两面的透视效果。整个教堂的体形渐渐周全了。然后把初步方案图送给天主教宗教艺术事务委员会审查。
  委员会只提了些有关细节的意见。1959年1月开始,进入推敲和确定方案的阶段,工作在勒氏事务所人员协助下进行。这时做了模型——为推敲设计而做的模型,一个是石膏模型,另一个用铁丝和纸札成。对教堂规模尺寸做了压缩调整。勒氏说要把建筑上的线条做得具有张力感,“像琴弦一样!”整个体形空间愈加紧凑有劲。把建成的实物同早先的草图相比,确实越改越好了。
  现在让我们回到勒氏自己提的问题:他是从哪儿想出这一切来的呢?这个问题也正是我们极为关心的问题之一。是天上掉下来的吗?是梦里所见的吗?是灵机一动,无中生有出现的吗?D·保利先生经过多年的研究,解开了朗香教堂形象来源之谜。保利说勒氏是有灵感的建筑师,但灵感不是凭空而来,它们也有来源,源泉就是勒氏毕生不懈、广泛收集、储存在脑海中的巨量资料信息。



我是井底的虫子,学习着,快乐着~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主题

2744

帖子

308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081
48#
 楼主| 发表于 2006-6-26 13:41:00 | 只看该作者
对于朗香教堂的形象,人们观感不一。概括起来,认为它优美、秀雅、高贵、典雅、崇高的人很少,说它怪诞的最多。晚近的美学家认为怪诞也是美学的范畴之一。朗香教堂可以归入怪诞这一范畴。
    怪诞就是反常,超越常规,超越常理,以至超越理性。对于朗香教堂,用建筑的常理常规,无论是结构学、构造学、功能需要、经济道理、建筑艺术的一般规律等等,都说不清楚。我们面对那造型,那模样,一种莫明其妙、匪夷所思的感想立即油然而生。为什么?就是面前那个建筑形象太怪诞了。
  朗香教堂的怪诞同它那原始风貌有关。它兴建于1950—55年间,正值20世纪的半中间,可是除了那个金属门扇外,几乎再没有什么现代文明的痕迹了。那粗粝敦实的体块,混沌的形象,岩石般稳重地屹立在群山间的一个小山包上。“水令人远,石令人古”,它不但超越现代建筑史,近代建筑史,而且超越文艺复兴和中世纪建筑史,似乎比古罗马和古希腊建筑还早,……它很象原始社会巨石建筑的一种,“白云千载空悠悠”。朗香教堂不仅是“凝固的音乐”,甚且是“凝固的时间”永恒的符号时间。时间都被它打乱了,这个怪诞的建筑物!
  由此又生出神秘性。朗香教堂那沉重的体块的复杂组合里面似乎蕴藏着一些奇怪的力。它们互相拉扯,互相顶撑,互相叫劲。力要进发,又没有迸发出来,正在挣扎,正在扭曲,正在痉挛。引而不发,让人揪心。
    这都是猜测、是揣摸、是冥想,无法确定。许多建筑物,也许是大多数建筑物,即使单从外观上看,也能大体上看出它们的性质和大致的用途,北京的毛主席纪念堂、华盛顿的美国国会大厦、各处的饭店、商场、车站、住宅……,都比较清楚。另外一些建筑物就不那么清楚了,如巴黎蓬皮杜中心,悉尼歌剧院等等,需要揣测,可以有多种联想。因为它们在我们心中引出的意象是不明确的,有多义性,不同的观看者可以有不同的联想。同一个观看者也会产生多个联想,觉得它既象这,又象那,有多义性、多义性带来不定性。

我是井底的虫子,学习着,快乐着~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主题

2744

帖子

308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081
49#
 楼主| 发表于 2006-6-26 13:43:00 | 只看该作者
有位先生曾用简图显示朗香教堂可能引起的五种联想,或者称作五种隐喻,它们是合拢的双手,浮水的鸭子,一艘航空母舰,一种修女的帽子,最后是攀肩并立的两个修士,V·斯卡里教授又说朗香教堂能让人联想起一只大钟,一架起飞中的飞机,意大利撤丁岛上某个圣所,一个飞机机翼覆盖的洞穴,它插在地里,指向天空,实体在崩裂,在飞升.
一座小教堂的形象能引出这么多(或更多)的联想,太妙了。而这些联想、意象、隐喻没有一个是清楚肯定的,它们在人的脑海中模模糊糊,闪烁不定,还会合并、叠加、转化。所以我们在审视朗香教堂时,会觉得它难于分析,无从追究,没法用清晰的语言表达我们心中的复杂体验。“剪不断、理还乱”,真的“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朗香教堂与别的一看就明白的建筑物的区别正如诗与陈述文的区别一样。写陈述文用逻辑性推理的语言,每个词都有确切的含义,语法结构严谨规范。而诗的语法结构是不严谨的,不规范的,语义是模糊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秋水清无力,寒山暮多思。”能用逻辑推理去分析吗,能在脑海中固定出一个确定的意象吗?相对于日常理性的模糊不定、多义含混更符合某些时候某些情景下人心理上的复杂体验,更能触动许多人的内心世界。诗无达诂,正因为这样反倒有更大的感染力.
朗香教堂属于建筑中的诗品,而且属于朦胧诗派.
我是井底的虫子,学习着,快乐着~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主题

2744

帖子

308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081
50#
 楼主| 发表于 2006-6-26 13:43:00 | 只看该作者
美丽神秘的郎香教堂:被现代主义者称为:“不可名状的空间”。这是一座坐落在一片起伏山丘之上的朝圣教堂,但它衬托于碧绿山脉之间的洁白外貌,在方圆数里内都可望见,仿佛冬的使者遗落在春的国度里的一块冰,寂静地祈祷,等待天堂之光能降下,以自身的消融折射对理想的渴慕。朗香教堂这座最叫人不安的建筑,在其令许多现代主义者捉摸不定其隐喻性时,那似船似帽的不可名状性背后是数,这一宇宙通用语。勒·柯布西耶像把玩一块印度树胶一样,用模矩比例,采用长方形格子,将其往不同方向变形扭曲。

这“不可名状的空间”不似莱特那些深匿树石、瀑布之间的含羞女子,也不同于密斯那些清透出世的禅师,它在占有空间,在振动、呼叫以及呐喊,塑形的屋檐高翘起直升向上,四面呈现的雕塑形态,时而外伸,时而内嵌,或包含或敞露,各种形态互相呼应,也互相争吵凸现,仿佛醉意被扰后的躁动。而各种不同的意向又似乎都在提示某些宗教方面的特征——修女的头巾、修士的帽子、祈祷的手势等等。但偏偏又都不能完满。为此许多现代主义者深为其非理性的形状和难以琢磨的隐喻而不安,并且开始广泛认定这是件极不合理的建筑物,是现代主义的退化,是用新材料做原始人的窝棚,缺乏力度的表现主义。其实在貌似随意的曲线外形背后,是依据理性加以确定的直线与直角的组合变化,是柯布西耶那惯用的长方形加模度作比例的不同方向上的变形。
我是井底的虫子,学习着,快乐着~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792-8586998

总统家客服热线
周一至周日:08:00-22:00

总统家微信

©2014  九江总统家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 赣ICP备17005700号-1 )  Powered by Discuz! X3.2  技术支持:总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