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心 ---林东栋 诸葛孔明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清心平静,气定神闲的平常心不仅是一种修养和风度,更是做大事者应有的智慧。 有一个故事,讲寺院里有一位老住持想从两个同样都很有慧根的弟子中找一个做接班人,可又不知该挑哪一个,便命他们每人做一偈。其中一个叫神秀的弟子偈曰: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另一个叫作慧明的弟子却不以为然,他作偈道: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住持听了慧明的偈非常高兴。认为他已经达到了心外无物的境界,淡定一切的心态,便把住持的位置传给了他。 蜷居于瞬息万变的社会中,走在险恶环生的道路上,我们不可避免碰到各种各样的尘世锁事。记得前英国首相梅杰曾经说过:人生何其大,岂容锁事缠。的确,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在这有限的生命中,如果精力过多地花费在不必要的坏心情上,必然会阻碍我们自我身心的发展。保持一颗平常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平常心不是看破“红尘”,平常心不是消极通世,平常心是一种境界,平常心是积极人生。 在国时候,诸葛亮的侄子诸葛恪自幼聪明,被奉为神童。恪才华横溢,得到东吴孙权的器重。成为大将军,太子太傅。孙权死后,恪名重位高,但功劳不多,为建功扬名,频频伐魏。当时,魏国已统一北方,更有司马懿等文武老臣,吴自保一隅尚力不从心,兴师攻伐简直是利令智昏。恪或鞭或斩无所顾忌。东吴人心惶惶,另一位大臣孙峻设计刺杀了诸葛恪,并来其三族。 史家说,诸葛恪才气为人所称道,但只是个长于诗文的名士,且刚愎凌人,过于张扬,急于建立功名,治国带兵必败。 平步表云位高名重者,总担心自己被人看不起,总想折腾点大动静以掩饰内心的不安。弘一大师早年以才情名扬天下,日反依佛门后悟出了16字:“名关不破,毁誉动之;利关不破,得失惊之。” 孔子最喜欢的一个学生叫颜回,他曾经夸奖这个学生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飘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就是说,颜回家里很穷,缺衣少食,住在非常破烂的小巷子里,这么艰苦的生活对别人来说简直难以忍受,而颜回却能够自得其乐。 也许许多人会说,生活是这样,穷日子里富日子都得过,哪有什么办法? 颜回真正令人佩服的,除了他能够忍受这么艰苦的生活境遇,更是因为他的生活态度。在所有人都以这种生活为苦,哀叹抱怨的时候,颜回却不改他乐观的态度。 只有真正的贤者,才能不被物质,生活所累,才能始终保持那份恬淡和安宁。 那么亲爱的明友,就请您保持一颗平常心吧。我们虽然不能像佛家高僧那样进入一种无我,心外无物的高超境界,也不能像颜回那样忍受饥饿的煎熬和身体的痛苦,但是我们至少可以努力做到临危不惧,临辱不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吧。 成功时我们不要得意忘形,失败时也不要心灰意冷,保持乐观态度,以一颗平常心坦然处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