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统家

标题: 【艺术大师】Оo┈●男人●---梵高●●●●... [打印本页]

作者: kintalir    时间: 2006-4-28 23:35
标题: 【艺术大师】Оo┈●男人●---梵高●●●●...

1853年,梵高生于荷兰的一个新教徒之家。少年时,他在伦敦、巴黎和海牙为画商工作,后来还在比利时的矿工中当过传教士。

  1881年左右,他开始绘画。1886年去巴黎投奔其弟,初次接触了印象派的作品,对他产生影响的还有著名画家鲁本斯、日本版画和著名画家高更。

  1888年,梵高开始以色彩为基础表达强烈的感情。他曾短暂与高更交往,后来神经失常,被送进精神病院。在经历多次感情上的崩溃之后,梵高于1890年在奥维尔自杀。他对野兽派及德国的表现主义有巨大影响。

  梵高一生为人敏感而易怒,聪敏过人,在生前他在许多事情上很少取得成功。其个人生活不幸而且艰辛,可他却随时都有献身给别人的爱、友谊和对艺术的热情。在比利时作传教士期间,他目睹穷人的艰难生活,决定以最大的热情帮助那些煤矿工人,他义务收容那些受重伤而垂死的矿工,希望以抚慰之词和自我牺牲精神帮助弱者博斗,不过,他只干了6个月就被解雇,原因是他对工作过分热情。

  在短短的37年人生中,梵高把生命的最重要时期贡献给了艺术。他早期画作爱用荷兰传画的褐色调,但他天性中火一般的热情使他抛弃荷兰画派的暗淡和沉寂,并迅速远离印象派———印象派对外部世界瞬间真实性的追求和他充满主体意识的精神状态相去甚远。他不是以线条而是以环境来抓住对象;他重新改变现实,以达到实实在在的真实,促成了表现主义的诞生。

梵高简历
1853年
3月30日出生于荷兰北部布拉班特省的格罗渥特-松特丹,是牧师的长子。

1857年
弟弟西奥出生。

1869年
在古庇画行海牙分店就职。(16岁)

1873年
转到伦敦分店,向旅馆的罗瓦伊埃家的女儿求婚,遭到拒绝(20岁)

1875年
转到巴黎分店。

1876年
遭古庇画行解雇,因而前往英国的拉拇斯卡托,在寄宿学校服务。

1877年
在德而特雷希特的画店当助理。(24岁)

1878年
回艾登。在布鲁塞尔的传教士培养学校学习三个月。以后在没有领到许可证的情况下,于波瑞纳吉的煤矿区开始传教活动。

1879年
由布鲁塞尔传教本部解除传教士职务。(26岁)

1880年
下决心当画家。

1881年
回到艾登向表姐凯求婚,遭到拒绝。

1882年
遇到妓女西嫣,在海牙同居(29岁)

1883年
离开西嫣去德伦特。

1885年
父亲去世,到安特卫普。(32岁)

1886年
进入美术学院学习,但与老师对立,一个月后退学,展转到巴黎,住在弟弟西奥的公寓,结识了罗特列克、贝纳、毕沙罗、高更等画家。

1888年
2月赴法国南部的阿而旅居。租赁<黄屋>,10月高更来访。12月发生<割耳事件>,高更离去,梵高被送进医院。(35岁)

1889年
4月西奥结婚。5月梵高住进圣雷米精神医院。

1890年
5月在奥维尔的迦赛医院生处就医。7月企图用手枪自杀。2日后去世。(37岁)


作者: kintalir    时间: 2006-4-28 23:38

梵高——一个火崇拜者

他象夸父一样地追逐着太阳,最后在阳光中燃烧,轰然倒下——每当我看见梵高的作品,总会想起古希腊智者赫拉克特关于这个世界说过的话:“它过去、现在和未来都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一切转化为火,火又转化为一切。”梵高正是艺术世界的火崇拜者,他的身世经历,他的精神状态,他的绘画创作都闪耀着生命燃烧的熠熠光华,他是艺术史上最伟大的自焚者,一个古老而单纯的信仰,已为现代人所接受。

  也许,梵高个人生活史是一部英雄史诗的最好题材,事实上欧文·斯通的纪实小说《渴望生活》正是在对其悲剧命运的描述中有力地证明了理想、道义和人格力量对于人生的价值。人们从梵高艰难惨烈的遭遇和对艺术执着以至狂热的追求中,树立了殉道者的榜样,这榜样一直在激励着那些处在社会底层,至今默默无闻的天才。

  但这些远不是最重要的。对于一个画家,我们更需要直接研究他的艺术创造。

  梵高30岁开始从事绘画。他有广博的文学知识,但并未成为一个文学性的画家。习画之初曾向荷兰绘画传统讨教,也曾对印象派有过一时冲动的兴趣,但他天性中那股地火一般的激情,使他必定要抛弃荷兰画派的暗淡和沉寂,并迅速远离印象派,因为印象派对外部世界瞬间真实性的追求和他充满主体意识的精神状态相去甚远。梵高在本质上属于浪漫主义,1888年他在书信中坦率承认自已深受德拉克瓦思想的陶冶:“因为我不是企图把我眼前的自然一丝不变地准确地描绘下来,而是通过更为强烈的色彩去表现自己。”

  浪漫主义是现代艺术的序曲,它的基本精神是对个性和情感的解放。德拉克洛瓦在历史性绘画中发展了一种充满动感、活力、光暗强烈、色彩炽热的个人风格在他的画面上还偶尔地出现过不加调合的色彩并置。浪漫主义作为社会冲突和精神冲突的直接表达,突出地代表了现代精神的指向。但这种表达还局限在未曾改变的表现体系之中,而这个成形于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体系出于群体规范和社会理想,对个人在自然面前的自决权是排斥的,德拉克洛瓦克服不了这一内在的矛盾。印象派尽管在光色研究中改变了传统绘画的面貌,但这还只是艺术体系的表层变化,因其真实观仍以人对自然的臣服为前提。这样,浪漫主义对个性的崇尚(也即是对社会规范的反叛)和对情感的尊重(也即是结理性主义的冲击),作为一种新的时代精神,必然要在19世纪末叶的欧洲世界寻找自己的继承人。从这个意义上看,梵高是幸运的,他在被环境抛弃的时候能够和历史相遇。

  梵高的时代是现代艺术诞生的时代,在塞尚以结构观念极为冷静地研究自然永恒性的时候,梵高更正以其对宗教和原始生活的热情与想象力在寻找超越绘画自身的精神性,而梵高则凭藉着沸腾的生命活力和对事物特征的敏感反应,孜孜不倦地创造属于心灵世界的艺术作品。正是他们各执一端的差异性和不相容性,开辟了现代艺术多向发展的可能。在他们中间,梵高是人道主义者,以全身心的激动和虔诚,护卫着个体生命的崇高和内在需要的价值。他是平民化的浪漫主义,这和他喜欢自然主义(左拉)不无关系。从他对普通事物——椅子、烟斗、旧皮鞋、简陋的小酒馆等等——的亲切关怀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人与人、人与物在上帝面前的平等。梵高是现代艺术“主观——表现”倾向的开创人,而这一倾向正是以对个体价值的全面认可为前提的。

  人们很容易把梵高视为西方艺术自我表现的始作俑者,其作品突出的个人风格和强烈的主观表现都会给人以这种印象。但应该指出,自我表现并不等同于内心世界的孤独发掘和个人情感的任意渲泄。梵高作品的主体意识并不排斥他对自然的研究:他经常以线条变化来抓住事物的特征,如在法国圣玛利斯村所作的风景画,墙用直线,烟用曲线,路面用点,叶簇用旋涡状的粗线……等等。但这种研究绝非臣服自然,梵高对特征的捕捉是主观化的和个性体的,因而题材和对象在他的绘画中只是一个起点。同样,梵高作品的情感表现也不排斥理性思考对创作的作用,他曾在一封信中写道:“不要认为我愿意故意拼命工作,使自己进入一个发狂的状态。相反,请记住,我被一个复杂的演算所吸引,演算导致了一幅幅快速挥就的画作的迅速产生,不过,这都是事先经过精心计算的。”梵高的创作是一种疏导、一种集结,由此产生的形式创造,显示出情感生成的激烈过程,而不仅仅是对情绪现状的静观和描写。
梵高永远处在矛盾的中心:尊重自然时与自然对抗;生活于激情但求助冷静的分析;表现自我的过程中追求着高于自身的东西;以至在精神崩溃的临界线上,保持最强悍的自制力——这种充满内在冲突的精神状态,曾是人类不容揭示的秘密,长期压抑于心理底层,是梵高第一次在绘画创作中把它们充分地暴露出来,梵高的艺术成就是真诚地展示人类心灵的艺术成就。精神矛盾和心理运动,每一个形象都充满戏剧冲突,人在画布和颜料面前颤抖,冥冥中寻找着心灵物化的方式,为的是向着现实背后那个超越自身的神秘世界,那个终极的世界飞升。梵高艺术语言——线条、笔触、色彩、空间的一切创造成果都源于此,并因此具有更深刻、更富有启示性的意义。

  梵高似乎对线条所能蕴含的情感有一种天生的敏感,这在他的素描作品中随处可见。他把印象派的色点扩展成色线,由此超越印象派而成为用心灵作画的大师。在发挥线条笔触的表现性方面,他和荷兰画派不无渊源,但伦勃朗慎密而阔达的笔触与创作主体精神状态的联系是隐晦的,也是相当有限的,而梵高则把伦勃朗绘画中只有元素的东西,作为方法析取出来,使之明确、纯粹,带着原始的表情,推向极端。他服从于心灵(更多是潜意识)的召唤,经常用波形、螺旋形的笔触来运载奔涌不息的情感之流,粗犷,豪放,充满动势、紧张和强烈的节奏感:大地在颤抖,天空如旋涡似火焰,树木绞扭,似乎要把自身连根拔起。这种饱含自发性激情的有力笔触,既非顺从于事物固有的肌理(伦勃朗),也不倾向对象本身的动态(柯罗),而是从大自然中抽取出来的心灵象征。梵高越画越厚重的笔触使他的精神日益专注理以物即道的直接性,也许,对于颜料本身(色泽、质地、浓淡厚簿)的敏感是使一个画家离距自然、超越自我的直正原因。在这里,梵高揭示了在绘画形式和人类情感之间、在物质材料和终极真理之间可能存在着的直接联系性。

  梵高对精神冲突和心理运动的本质把握突出地表现在他对色彩的运用上。在当时只有他完全使用纯的光谱色作画,他善于运用互补的色彩对比;或者相互交融,或者相互对立,以增强色彩的精神性,沟通悸动、紧张、动荡不安的心灵。这不只是一个如何使用色彩的技巧问题,而是色彩观念从物到人的一种深刻的改变。梵高以运动的色彩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创作,即眼睛能够把前一个感觉中的色彩印象移入后一个感觉,因此要表现心灵运动,就应该把前后两者同时绘入画面,在此过程中强烈的色彩对比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明显的例子是:晚上从室外进入开灯的房间,桔黄色的灯光显得更黄,而从房间走出到户外,蓝色的夜空显得更蓝,所以蓝色和黄色的并置和对立有可能揭示一种动态的心理反应。不管是古典主义对色彩的静态观念(固有色),还是印象派对色彩的动态观念(条件色),都只是把色彩作为观察结果来加以表现,因而无意中阻隔了心物的直接通联,而梵高则把动态的色彩观念引向观察过程本身的呈现,这样,他就在绘画领域真正引入了心灵世界的直接表达,使颜料(物)和深藏于心的真理——情感的原发性(道)有可能达到直接的重合。是梵高用咄咄逼人的色彩,用直接的原生的纯色代替了艺术家对色调的依赖,在永远暴露和永远掩盖、永远静止和永远运动的色彩和精神之间发现了一条神秘的通道。为照亮这条通道,他用阳光点燃了自己。

  服从于心灵表现的需要,梵高敢于改变对象世界的一切,也敢于改变固有的观察方式。他较早的作品经常以快速集中的线条,以强调的近景到无限的地平线,夸大空间的改变,从而赋予透视一种强制性和悲剧感,仿佛精神被忧虑不安所驱使,来接触面前的世界。而他晚期的作品如《麦田上的鸦群》,这种强有力的中心突然崩裂,分叉的小径使朝向地平线的集中运动成为不可能,纵深变成扩散,而从天边飞向近景的鸦群仿佛是由远及近、汇聚过来的不祥之兆。人对自然的注视变成了世界对人的压迫,凭籍笔触、色彩所传达的强悍的精神力量,人必须承受一个即将崩溃的世界。——梵高勇敢的承受过,现在轮到了我们。

  一切转化为火,火又转化为一切。赫克利特向我们追问到:“一个人怎能躲过那永远不变的东西?”梵高是用他承受的一切的伟力,树立了对于世界、对于艺术的宗教般的信仰,这信仰单纯、净洁、古老而永恒。记得梵高曾在他疯疯癫癫的时候,用纯黄色和紫罗兰色在墙上写画,他写下了这样的诗句:“我神志健全,我就是圣灵。”

  在一个充满危机了充满生机的世界上,我们——每一个现存者,敢不敢也这样回答:“我就是圣灵”?


作者: kintalir    时间: 2006-4-28 23:39

梵高的耳朵

梵高在精神接近崩溃的时候,曾经用剃须刀片割下了自己的一只耳朵。他是试图用这个举动唤醒自己,制止内心愈演愈烈的疯狂?

  抑或,这本身就是一个疯狂的举动?我记得他有一幅自画像,描绘着用纱布包裹住耳部伤口的自己——他的眼神中没有疼痛,只有恐惧,仿佛能倒映出那刚刚消失的风暴的影子。如果允许我给这幅画另起一个标题的话,我会把它命名为《自己的伤兵》。在自己的战场上,梵高伤害了自己,又包扎着自己。——并且还以一幅自画像留作纪念。

  是一念之差吗,还是蓄谋已久?他把仇恨的锋芒指向自身,指向一只无辜的耳朵——也许在那一瞬间,他与世界达成了和解,却加倍地憎厌自己,憎厌镜中的那个丑陋且变形的男人。于是,他的手势就像一列失去控制的火车冲出轨道,伴随着一阵疼痛般的快感抑或快感般的疼痛,那只鲜血淋漓的耳朵,成为他自己的牺牲品。莫非在梵高心目中,耳朵已是今生的一团赘肉——它只能听见世界的喧嚣,却对内心的狂潮置若罔闻?抑或,他太害怕日夜倾听自己的呻吟——那简直比外界的雷鸣闪电还要刺目,还要刻骨铭心?否则,他的刀锋不会随便选择发泄的对象——哪怕是针对一只微不足道的耳朵,也是有目的的。在冰流的铁器与滚烫的肉体的最初接触中,梵高对自己以及整个世界充满了破坏欲,必须通过打碎点什么才能获得平衡。这就叫做可怕:

  心理的疯狂已演变为生理的反应,甚至表现为某种嗜血的倾向。在一声陌生的惨叫中,梵高本人获得了双重身份:既是刽子手,又是受害者。理智的天平倾斜了:他对自己的残忍超过了对自己的体恤。第一滴血,意味着他对自身犯下的第一桩罪行。
  
  对于梵高割掉的耳朵来说,海水的声音也就是血液的声音、鲜红的声音。他仿佛要被世界的血、被大海的黄昏给淹没了。耳朵是他肩头的落日,遭受了沉重一击。女作家陈染的小说中有如下一段话:“我不爱长着这只耳朵的怪人,我只爱这只纯粹的追求死亡和燃烧的怪耳朵,我愿做这一只耳朵的永远的遗孀。”那只坠地有声的耳朵,是这个世界上最温柔的弹片,是一次无声的战争的纪念品——在我们想像中,它一直代替大师那枯萎的心脏跳动着,如同一架永不停摆的挂钟。在世界眼中,梵高疯了。但在这只耳朵的听觉中,世界疯了。

  世界把自己的癫狂最先传染给人类的画师——就像曾经给他的笔端注入魔力。我们惊讶地注视着梵高扭曲的面孔、恐怖的眼神和颤抖的手势:他仿佛在代替整个人类受刑,成为痛苦的化身。想到这里,也就能理解梵高作品中挣扎的线条与狂舞的色块:倾泄的颜料里调和着他的血,而画布,不过是他包扎伤口的绷带。这是一位生活在伤口里的大师,他习惯用伤口对世界发言。这是一个疼痛的收割者,他的镰刀最终收获了自己的耳朵。
  
  世界没能挽救这个垂危的病人。梵高放下滴血的剃须刀片——不久,又拾起一把左轮手枪。他似乎越来越把自己当作假想的敌人,不断挑选着攻击的武器。最终的结果自然是毁灭性的:在法国阿尔的一块麦田里,他用那只拿惯了画笔的手,对自己扣动了扳机。每当欣赏着一个多世纪前梵高的遗作(哪怕是印刷品),不知为什么,我总能隐约闻见一股硝烟的气息——或者说,死亡的气息。但是跟他的死亡相比,他的疯狂似乎更为恐怖。一只被阉割的耳朵,要比一具中弹的尸体更令人触目惊心。梵高死了,却留下了一只著名的耳朵——这最后的遗物似乎并没有失去听觉,收集着后人的议论。这只在故事中存在的失血的耳朵,至今仍像埋设在我们生活中的听诊器,刺探着我们的良心。梵高死了,耳朵还活着,还拥有记忆。为什么不在他呻吟与崩溃的时候,扶持他一把——世界,你听见了吗?你的耳朵长在何处?
  
  总是忘不掉一部外国小说的书名:《更多的人死于心碎》。那些心碎的死者,有着怎样的特征?我估计他们面部笼罩着比常人更安详的表情。由此,就能理解梵高在受伤后的那幅自画像里,为什么保持着岩石般的平静与呆滞——仿佛疼痛降临在另一个人身上,或者已远离了他的肉体。可以说,在他无法自控地割掉耳朵之时,他的心已经碎了——如同坠地的瓷器。在他审视着镜中残缺的自我之时,他本人已经提前死亡。心的死期要早于生命的死期。心碎的人即使活着,业已是行尸走肉。梵高在死前就已是不完整的。他用刀锋给自己制造了一个缺口。


作者: kintalir    时间: 2006-4-28 23:41

日前,美国纽黑文大学的瑟顿美术馆(Seton Gallery)展出了一帧照片(见左幅)。有关专家相信照片中的中年男子就是凡·高。这张照片摄于1886年,照片中的人有着修剪整齐的胡须和狭长的鼻子,穿着式样简单的衣服,系着小小的蝴蝶领结。他的头发向后梳得很整齐,形成独特的V字型发际线。这一切都与凡·高自画像十分相像。
  艺术家汤姆.斯坦福在一家古董商店发现了这帧照片,并以1美元的价格买下了它。他说:“一看到它,我就觉得那里面的人是凡·高。我看得越仔细,就越是肯定这一点。”美国的一些研究者用计算机将照片与自画像进行了对比,发现其中人物在前额大小、眼睛形状乃至头发细节等方面都完全一致。他们相信,这张照片就是凡·高自画像的蓝本,因为凡·高大多数自画像的创作时间都与照片拍摄的时间相吻合。研究者们也找到了与这张照片的摄影师维克多.莫林(Victor Morin)有关的一些资料。莫林在布鲁塞尔有一间摄影工作室,而凡·高曾在布鲁塞尔呆过很长时间。此外,他们认为被人们普遍认可的那两张凡·高照片并非真品,而是凡·高弟弟提奥的照片,因为像中人与自画像并不相像。
  不过,阿姆斯特丹的凡·高博物馆并不同意他们的结论。为此,他们在瑟顿美术馆举办了这次名为“发现文森特.凡·高:一次识别身份的鉴证学研究”的展览。展览中,这张照片就和凡·高的自画像放在一起。是真是假,参观者可以自行判断。


作者: kintalir    时间: 2006-4-28 23:41

他是伟大的,他是艺术的灵魂!

文森特·梵高
 Vincent (Willem) Van Gogh

  文森特·梵高(1853 - 1890)是继伦勃朗之后被认为是荷兰最伟大的画家。他和高更、塞尚并称为后印象派。他们吸收了印象派的精髓,却反对印象派纯客观理性的描绘,提倡事物的实质和象征意念,是现代艺术最重要的先驱。梵高27岁时才开始绘画,在短短十年间, 绘画了800多幅油画及同等数目的素描, 却几乎从未能觅得买家, 只能长期依赖弟弟Theo 在经济上和精神上的支持。他的一生,就正如毕加索所说: 『这人如不是一位疯子, 就是我们当中最出色的。』

  1873年,梵高在伦敦其伯父经营的画廊中工作,并热烈追求房东的女儿。后来,因为失恋,梵高尝透了爱情的苦楚,他辞去画廊的工作,一心投身传道,以安抚人类痛苦的心灵。1876年,梵高在学校任义务教师,帮助低下层的小孩学习。1878年,梵高到比利时Borinage矿区任传道员的工作。就在这年冬天, 矿洞发生坍塌的悲剧,伤亡惨重,上帝的神迹并没有出现,令梵高对宗教开始失望。1879年,教会撤除了梵高的职务。被撤职后的梵高仍然留在矿区,开始对绘画发生兴趣。
  1886年,梵高跟随弟弟,去到艺术之都巴黎,认识了高更、塞尚、秀拉及罗特列克等同道中人,并深受印象派及日本板画的影响,开始形成了日后强烈的个人风格。
  1888年,梵高受塞尚的影响,到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省,寻找创作的灵感。他在阿尔定居,并在此绘画了二佰多幅油画,当中却只能卖出一幅 (注:红葡萄园),得到一则画评。在贫困的生活中,赤热的阳光下,不竭的创作令梵高变得神经衰弱。为了加强自己的信念,梵高喜孜孜地邀请高更到阿尔共同居住,并大肆粉饰了他的黄屋。但两个固执的艺术家共同生活的结果,却是不断的争吵。在一场剧烈争执后,高更大怒而去,梵高无法阻止,亦无法抑制自己的激动,竟割下自己的左耳。从此,他不但失去高更这个好朋友,还给所有人笑作疯子。1889年,梵高入住St. Remy的精神疗养院。1890年5月,梵高搬到Auvers-sur-Oise, 靠近弟弟居住,并在短短两个月内,绘画了七十多幅油画。狂热而不可抑制的创作激情,有如烈火焚烧着他的内心,使他心力交瘁,精神濒临崩溃。1890年7月27日早上,文森特·梵高在麦田中开枪自杀,延至7月29日伤重不治,享年37岁。
  梵高不描绘任何事物,他就是他画中的主题和目的。而这个世界给他的感觉太过强烈,他只得消失。


作者: kintalir    时间: 2006-4-28 23:42

梵高——这个名字让你想起什么?金色的向日葵、燃烧般的丝柏、风吹过的麦田、夜幕中的咖啡厅,灿烂迷人的星光……,每一个细节都散发出温暖和动荡的激情,一幅幅狂嚣般的画面,都是梵高孤独内心底层最深的呐喊。正如他所说:“生活对我来说就是一次艰难的航行,但是我又怎么会知道潮水会不会上涨,及至淹没嘴唇,甚至会涨得更高呢?但我将奋斗,我将生活得有价值,我将努力战胜,并赢得生活”。

生活在低处,灵魂在高处。
——这就是梵高”


作者: kintalir    时间: 2006-4-28 23:43


作者: kintalir    时间: 2006-4-28 23:45


作者: kintalir    时间: 2006-4-28 23:49

凡·高为自己画的自画像中也曾反复出现这种专注的目光或者说目光犀利的表情。在这幅自画像中就出现了这种神态,画面上红红的面孔和胡子醍目地衬托出黑色的眼睛,人物的神态坚毅而果断,下巴微翘,上衣翻领和中产阶级衬衫白硬领的开口上方是人物的头。

割掉耳朵后的自画像

1886年的自画像

凡.高是继勃伦朗后自画像最多的画家,他的自画像有各种形式的,各式各样。

这是一张素描画像:(巴黎,1886年秋)

他的自画像中,很少向右侧着身子的,这就是一张:
(巴黎,1887年夏)

他的自画像中,也很少有正着身子的,这是难得的一张:
(巴黎,1887年夏)

凡·高在圣-雷米病院中所画的最初的油画中, 画满了这里的花或植物。其中最出色的显然是在花园里画的一幅大油画, 画中的鸢尾花好像是由花和叶子精致编成的纺织品, 上面几乎既看不见地, 也看不见天。整个画面构图以相同形状的花、相同形状的叶子、相同的颜色反复出现来表现百花盛开的令人眼花缭乱的情景


作者: kintalir    时间: 2006-4-28 23:50

文森特·凡·高(Vincent van Gogh, 1853.3.30-1890.7.29)出生在荷兰一个乡村牧师家庭。他是后期印象派的三大巨匠之一。
  凡·高年轻时在画店里当店员, 这算是他最早受的"艺术教育"。后来到巴黎, 和印象派画家相交, 在色彩方面受到启发和熏陶。以此, 人们称他为"后期印象派"。但比印象派画家更彻底地学习了东方艺术中线条的表现力, 他很欣赏日本葛饰北斋的"浮世绘"。而在西方画家中, 从精神上给他更大的影响的则是伦勃郎、杜米埃和米勒。
  凡·高生性善良, 同情穷人, 早年为了"抚慰世上一切不幸的人", 他曾自费到一个矿区里去当过教士, 跟矿工一样吃最差的伙食, 一起睡在地板上。矿坑爆炸时, 他曾冒死救出一个重伤的矿工。他的这种过分认真的牺牲精神引起了教会的不安, 终于把他撤了职。这样, 他才又回到绘画事业上来, 受到他的表兄以及当时荷兰一些画家短时间的指导, 并与巴黎新起的画家(包括印象派画家)建立了友谊。
  凡·高全部杰出的、富有独创性的作品, 都是在他生命最后的一六年中完成的。他最初的作品, 情调常是低沉的, 可是后来, 他大量的作品即一变低沉而为响亮和明朗, 好象要用欢快的歌声来慰藉人世的苦难, 以表达他强烈的理想和希望。一位英国评论家说:"他用全部精力追求了一件世界上最简单、最普通的东西, 这就是太阳。"他的画面上不单充满了阳光下的鲜艳色彩, 而且不止一次地下面去描绘令人逼视的太阳本身, 并且多次描绘向日葵。为了纪念他去世的表兄莫夫, 他画了一幅阳光下《盛开的桃花》, 并题写诗句说: "只要活人还活着, 死去的人总还是活着。"
  人们如果确能真诚相爱, 生命则将是永存的。这就是凡·高的愿望和信念。可是冷酷和污浊的现实终于使这个敏感而热情的艺术家患了间歇性精神错乱, 病发之时陷于狂乱, 病过之后则更加痛苦。他不愿增加别人(尤其是弟弟提奥)的负担, 于1890年7月23日自杀, 几天后身亡。享年只有37岁。几个月后, 曾经把自己全部热爱和物力献给他的提奥也死去了。人们说: 提奥是为了凡·高而生的……


作者: kintalir    时间: 2006-4-28 23:51

这些简单地插在花瓶里的向日葵,呈现出令人心弦震荡的灿烂辉煌。凡·高以重涂的笔触施色,好似雕塑般在浮雕上拍上一块黏土。黄色和棕色调的色彩以及技法都表现出充满希望和阳光的美丽世界。然而在画此作的同时,画家死命想抓住的这个世界还是缓慢却无情地溜走了。或许这画的表面反映了他悲剧性的短促一生接近终结时期的心理状态。他是个热爱自然并能从简单的事物看到纯粹之美的画家,他说他宁可画从窗户向外看到的树影而不想像中的幻像。
  "作为一个因不平等和社会罪恶而发疯的失败的'传教士',凡·高是19世纪写实主义的替罪羊之一;而他称为'可怕的清醒'的心境的调子是那么高,直到现在,所有人都能听到它,这说明了为什么1888年画的《向日葵》今天仍是美术史上最受欢迎的一幅静物画,一幅以植物为题的《蒙娜丽沙》"(休斯)


作者: kintalir    时间: 2006-4-28 23:52

文森特·凡·高开始描绘向日葵。在保罗·高更到达阿尔之前,凡·高开始构思向日葵系列作品。在给埃米尔·伯纳德的信中他写到"我在用半打向日葵装饰我的工作室时想到,这未经粉饰的铬黄燃烧在蓝色的背景之上,从孔雀绿到品蓝。
  文森特最终于计划在他和高更作为工作室的黄房子里开始画12朵向日葵的工作。"我想为墙壁搞点装饰,只用向日葵……好,如果我完成了计划,那将做为墙的表面。所有的东西将因此成为蓝与黄的交响乐。我每天从日出开始工作,因为那些花会很快凋零,哪怕中间有一朵打蔫都很麻烦。不巧,文森特竞争不过多变的季节,在1888年的8月,他仅完成了四朵向日葵,包括这幅作品。
  毫无疑问地,研究凡·高这项工作的最有价值的资源就是他给提奥的信。用他典型的详尽和精确的描述习惯,凡·高描述了这次创作的开始三幅画:"我画了三次,第一次,三朵大向日葵在一只绿花瓶里,明亮的背景;第二次,三朵,一朵枯萎并掉了叶子,另一朵是蓓蕾,背景是品蓝;最后一幅是明亮的,我希望,开始创作第四幅。这第四幅有14朵花,黄色背景。
  这幅有五朵向日葵的静物画是值得注意的作品。它的遗失是个悲剧 .


作者: kintalir    时间: 2006-4-28 23:52

乍看起来,花似乎有一种糕点的色彩效果,一点没有花的娇嫩。明白艺术并非是对现实的简单模仿,我们会立刻感到被背景托出来的片片叶子的厚实形式与扭曲线条,一个精神柔弱无力的人是绝对画不出来的。(布雷默)


作者: kintalir    时间: 2006-4-28 23:53

凡·高用简练的笔法表现出植物形貌,充满了律动感及生命力。整幅画仍维持一贯的黄色调,只是较为轻亮。这幅画被认为是凡·高在黄色小屋里面的最后一幅大型《向日葵》。


作者: kintalir    时间: 2006-4-28 23:53

在这幅画中对光线的敏感,由水平及垂直的动态与明暗的强烈对比,强调了光线的象征作用。像念着经文般自门口走出来的一排黑色人群,因此增加了前景的黑色调;细长直立的树,构成了强烈 的律动;配合最前面的土质,使人感到暗澹的震动与冬天空气的严寒。』(世界名画与巨匠)


作者: kintalir    时间: 2006-4-28 23:54

身为牧师的父亲家里,其住宅后有一个大花园,对花园的浓厚兴趣是凡·高绘画作品的一个经常性主题。而此处特别点明的牧师角色,给花园增添了许多神秘色彩


作者: kintalir    时间: 2006-4-28 23:54

"我画了一幅秋天的景色,画中树叶都是黄色的。当我设想它是一部黄色的交响乐时,作为基调的黄色与树叶的黄并不一致,有没有关系呢?没有关系。一切取决于我对颜色色调的无限丰富的知觉程度。"(凡·高)


作者: kintalir    时间: 2006-4-28 23:55

现在已经是秋天了。在森林里,在落叶上,在温和的阳光下,在朦胧的事物中,在优雅、苗条的树枝头,往往有一种轻微的忧郁。可是我也喜欢刚烈与粗野的一面——那种强烈的光的效果,例如,在中午阳光下挥汗刨地的男人身上的阳光。每年这个时候,海滩上的风景更加美丽。在海滩上有一种轻快、柔和的风格;在树林里是一种忧郁、严峻的调子。这两种现象并存于生活中,我感到高兴。(凡·高)


作者: kintalir    时间: 2006-4-28 23:55

凡·高作唐居伊老爹所画的三幅肖像完全可以被认为是代表了理想化的画商形象。本幅作品把他画成了一个系着围裙的工人。另外两幅则把他画成了具有东方特征的圣人和活菩萨。陪衬在唐居伊身后的是挤在一起的许多日本版画。唐居伊的头顶上的神圣的富士山,山两侧分别是冬天和春天的景色;接下来的左右两边又分别是夏景和秋景;然后是男女人物像;最后像日本版画中常出现的条状图案那样,是两排彩色带状装饰。于是,唐居伊老爹就成了处于男女、大自然和色彩的和谐中的圣人。


作者: kintalir    时间: 2006-4-28 23:56

这种色调是来自于日本的版画。在巴黎时期, 他想捉住艺术上的轻快感, 便以轻快为主题画了数幅同类的风景画。


作者: kintalir    时间: 2006-4-28 23:56

阿涅尔的Sirène餐馆

餐厅内部


作者: kintalir    时间: 2006-4-28 23:58

丁香、矢车菊和罂粟花

穿阿涅尔塞纳河的桥


作者: kintalir    时间: 2006-4-28 23:58

凡·高既喜欢画树梢枝头的树叶,也喜欢画树根近处的灌木,光与影、色彩的深浅浓淡变化,对凡·高的绘画技巧提出了挑战,磨练了他对色彩的深刻感受和表达,使其绘画技艺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作者: kintalir    时间: 2006-4-28 23:59

唐居伊老爹的这幅肖像是凡·高一生中最幸福的一个时期创作的
这个幅作品的人物造型简洁有力,保留了画家早期风格的许多特点。所不同的是,色彩比以前明快、丰富,溶入了绿、红、青三种原色。画家以坚实的笔触,细致勾勒人物的眼睛、上衣及脸部轮廓

从某些方面看,凡·高是个自学成才者。如果说他对自己的某些技巧始终感到没有把握(比如画人物的技巧) ,他对自己超然不群、走自己的路的态度还是感到自豪的。在这幅自画像中,蓝色上衣不管是工人装也好,是农民装也罢,都清楚地表明了这位画家没有受过学院的正规训练,是画坛主流之外的独行者


作者: kintalir    时间: 2006-4-29 00:00

凡·高的艺术中一个反复出现的主题是"桥"——人们联系和友谊的象征。(皮亚洛夫斯基)

在阿尔, 凡·高开始用芦杆笔写生, 然后据此创作油画。他描绘朗卢桥的作品有五幅(包括素描、油画和水彩画)。凡·高这时的许多作品反映了他对"母题"的鉴赏力——他经常在不同的光线下, 从同一个角度反复观察同一个对象, 直到真正把握了形式和色彩, 然后以精湛的技艺加以综合表现。令人遗憾的是, 朗卢桥于1935年拆毁, 1962年, 人们按原样在同一条河上重建了一座.



作者: kintalir    时间: 2006-4-29 00:01

这幅作品再次显示了色彩的和谐——前景呈赭石和橘黄色, 中景穿插着几簇绿色矮树丛和一片金黄色的田野, 远处露出青山蓝天。黄色田野中, 蓝色的手推车和红色的铧犁格外醍目。
  凡·高为创作这幅油画, 共画了四张习作, 它们的构图大致相似, 手推车始终位于画面中央。

印象派中, 凡·高的厚涂法相当有气势, 力度十足, 这恐怕是受到莫提切里(Adolph Moticelli, 1842~1886)的影响。1886年凡·高初次看到他的作品"法斯特、玛尔加雷、梅菲丝特菲雷斯", 便对这位画家赞赏不已。
  莫提切里的作品色彩鲜艳, 颜料涂得非常厚, 有些人认为这简直就是精神异常状态下的产物。但是凡·高和弟弟提奥却积极拥护他, 在他们的拥护之下, 关于莫提切里的第一本书于1890年出版。


作者: kintalir    时间: 2006-4-29 00:03

1888年6月, 凡·高来到离阿尔50公里的圣玛利, 这是地中海边的渔村, 他在此完成了几幅以渔船为画题的作品。他在499信中告诉提奥, 地中海的色彩千变万化, 有如鲸鲁一般, 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变成绿色、变成紫色, 或变成青色……。然而, 变化万千的海面虽然美丽而奇幻, 却不如形状变化多端、红绿色对比强烈的渔船更能深深打动他的心。他把眼睛所捕获的色彩鲜丽的渔船, 清晰地画在前景, 省略其他部分来暗示远方, 让人感到这是采用了日本版画中扩大空间的手法。在细部的省略与夸张的变形中, 则突出了空间上的深度.


作者: kintalir    时间: 2006-4-29 00:04

阿尔夜间的露天咖啡座

我想尽力表现咖啡馆是一个使人毁掉自己、发狂或者犯罪的地方。我要尽力以红色与绿色表现人的可怕激情。我要尽力表现下等酒店的黑暗的势力, 所有这些都是处于一种魔鬼似的淡硫磺色与火炉似的气氛中"(凡·高)


作者: kintalir    时间: 2006-4-29 00:05
我望着天上的星星时, 常常产生好像地图上代表城镇的黑点的幻觉。我问自己, 为什么天空中闪亮的点, 不像法国地图上的黑点那样容易接近呢?我们可以搭火车到塔拉斯康或者卢昂, 我们却不能到星星上去。……所以我想, 霍乱、肾结石、肺结核、癌症可能是去天国的旅行工具, 一如船、汽车和火车是地上的旅行工具一样。寿终正寝者, 就是慢慢步行到天国去的。"(凡·高)

人物是一个变暗的剪影, 被后面日轮的色彩压力压得萎缩了, 他让那谷粒的黄色线条(像一片片阳光)洒落到地上。这样的画充满了象征意义, 太阳的统治一切的存在表达了这样一个想法:生活是在一个巨大外界意志的影响下度过的, 像播种、收获这些工作不是单纯的工作, 而是一个生与死的寓言。(休斯)


作者: kintalir    时间: 2006-4-29 00:06

凡·高到阿尔后不久, 在520信上曾说过:"我在巴黎所学的似乎已逐渐消失, 相反地, 不断想起昔日乡居时, 印象派之前的画法。"早年的他想成为一位农民画家, 曾数度以"播种者"为主题作画, 而对米莱的敬仰也终身未改。此画的主题即是由米莱处得来的, 可以说是他的得意作品之一。他将画面构成斜向, 树与人物突出地面在前面, 把太阳画成柠檬色的大圆盘。这种构图法, 得益于日本版画。黄绿色的天空飘着粉红色的云, 地面是淡紫色, 而树与人物则使用鲜丽的蓝黑色与褐色。这幅画对色彩的象征性用法及大胆的构图法, 与主题浑然一体, 诚属佳作。』(世界名画与巨匠)

凡·高在圣-雷米病院中所画的最初的油画中, 画满了这里的花或植物。其中最出色的显然是在花园里画的一幅大油画, 画中的鸢尾花好像是由花和叶子精致编成的纺织品, 上面几乎既看不见地, 也看不见天。整个画面构图以相同形状的花、相同形状的叶子、相同的颜色反复出现来表现百花盛开的令人眼花缭乱的情景。



作者: kintalir    时间: 2006-4-29 00:08

这是一个轮廓人物, 他好像一个为要在大热天把他的工作做完而拼命干活的魔鬼; 我在这个人物身上看到了死神的影子, 他收割的也许是人类。因此这可以说是与我以前所画的播种者相反的题材。但是在这个死神身上, 却没有一点悲哀的味道; 他在明朗的日光下干活, 太阳以一种纯金般的光普照大地。(凡·高)

凡·高在这里, 并没有消极、被动地沉溺于他那感情激流的图象中。他能将自己作为一个艺术家而从作品中抽离出来, 并且, 寻找某种方式, 用对比的因素与画面大的趋势相冲突, 从而强化情感的刺激。我们在画中看见, 前景的小镇是以短促、清晰的水平线笔触来描绘的, 与上部呈主导趋势的曲线笔触, 产生强烈对比; 那点点黄色灯光, 均画成小块方形, 恰与星光的圆形造型形成鲜明对比。教堂的细长尖顶与地平线交叉, 而柏树的顶端则恰好拦腰穿过那旋转横飞的星云.


作者: kintalir    时间: 2006-4-29 00:12

先到这里吧``好累```

有时间再继续``

得找首好歌来才对``

我自己会找到的`` 《星空》```


作者: kintalir    时间: 2006-4-29 19:49

1890年5月17日, 凡·高留下了这幅画, 只身前往巴黎。对于这幅画, 他曾做这样的说明:"紫色(由紫色到深红色、纯藏青色)的花束, 在鲜丽的柠檬黄背景下浮现, 而花束本身另有黄色的色调。放置花瓶的台面, 表现出不配衬的补色效果, 但这种强烈的对比, 格外鲜明。"凡·高给妹妹威尔和弟弟提奥的信上, 都曾提及此画, 凡·高本人好像很欣赏这幅画。

凡·高自创的短碎笔法在这幅画中展露无遗。凡·高在阿尔时期的色块运用,在此全转成了线条。中置的柏树主控整个画面,道路、稻田、野草相互辉映。马车和人物的位置则有平衡画面的效果。
  “这是一次最新的尝试。一颗星星发出了被夸张的光,在群青色的天空中,呈现出玫瑰色与绿色的柔和的光辉,一些云朵匆匆掠过天际,天空下面有一条边上插着一些黄色长棍的道路,黄棍子后面是画面上显得较低的阿尔卑斯山;一家古老的客栈,它的窗户透出黄光;一株很高的、笔直的黑色丝柏;路上有一辆由一头带着挽具的白马拉着的黄色二轮马车和两个走夜路的人。如果你愿意,你可以说这是非常浪漫的,但是我认为,普罗旺斯本来就是很浪漫的。”(凡·高)


作者: kintalir    时间: 2006-4-29 19:51

树林中的白衣女孩

阿涅尔Voyer d'Argenson公园里的情侣

沙丘上补渔网的女子

暴风雨中的施维宁根海岸



作者: kintalir    时间: 2006-4-29 19:52

水彩

著名的\《食土豆者\》



作者: kintalir    时间: 2006-4-29 19:59

路旁有柏树的道路

花开满园

春天的河岸

草垛

鲜花盛开的玛罗尼埃

加歇医生家的庭院

维斯诺景色



作者: kintalir    时间: 2006-4-29 20:00

凡高的恋爱史
一.伦敦的初恋.
20岁的凡高由于在海牙分公司的杰出表现(当时他在那里做职员),被提拔到古比尔公司伦敦分公司任职。
这期间,他一直住在私租的房子里。一次,因房租而与房东发生了一场小纠纷,凡高调换了寓所。新房东是一个寡妇,法国人,有一个叫乌苏拉的19岁的女儿。乌苏拉有着细嫩的鹅蛋脸,柔和的肤色,娇小苗条的身材,她那大大的眼睛总是含着笑意。通过几次接触,凡高意识到自己爱上了这个房东的女儿。但乌苏拉一直把凡高当作朋友看待。而且乌苏拉已名花有主,并与未婚夫约定不久后举行婚礼,而这一切,凡高并不知情。
受单相思折磨的凡高终于在搬到这里一年后鼓起勇气向乌苏拉求爱,结果可想而知。
乌苏拉的拒绝使凡高备受打击。几乎一个星期后,他才得以使她肯站住听他讲话。星期日的正餐后,他尾随乌苏拉来到花园,他向她道了歉,随后,他压制不住自己又向她表达了爱意,乌苏拉用冷冷的口气告诉他,她的未婚夫要在7月来到这里,而他要占用凡高现在住的房子。所以凡高只能另寻住处。
7月,凡高长达两个星期的假期也来到了。他回家后不久,又来到伦敦,找了另一所房子。在这期间,他还是想着乌苏拉,甚至在夜里一次次走到她家所在的街区。圣诞节到了,凡高匆匆刮了胡子,换了新衬衫和领带,来到乌苏拉家门前,可是被她拒之门外。
第二天,凡高就乘船去了荷兰。由于他这样随便休假,公司写信给他的叔叔告诉了他凡高擅离职守的事,凡高的叔叔决定把他安插在巴黎的陈列馆。但凡高声称与这种美术商业的缘分就此了结,叔叔对他很失望,但还是帮他在书店谋了个店员差事。
他还是想着乌苏拉,没法把心头的情思斩断。他知道伦敦的乌苏拉还没有结婚,他想马上见到她。于是他答复了英国报纸上的数则招聘广告后,终于找到了一个在拉姆斯盖特当教师的工作,那是个离伦敦只有六个半小时火车行程的港口城市。
几乎每个周末,他都徒步去伦敦一趟。不久,他被调去当乡村副牧师了。在做礼拜的时候,他竟第一次完成了一次讲道,而且非常成功。人们越来越喜欢这位质朴激昂的牧师了。
他冒着风雨,来到伦敦,可乌苏拉正在举行婚礼。凡高很是伤心,他感觉到心中有一根很细很细的东西断了,断得干净利索。出乎他的意料,竟如此简单。凡高冒着风雨回到村子,收拾行装,永远地离开了英国。
二.对表姐的爱恋:
凡高有一个住在阿姆斯特丹的舅舅,他有一个女儿,也就是凡高的表姐凯 沃斯。她比凡高大几岁,不幸的是她深爱的丈夫在两年前离开了她。而凯一直沉浸在悲伤之中。为了让女儿散散心,凡高的舅舅让女儿带着不大点的儿子来到凡高父母的家——埃顿来度假。凡高被表姐忧郁的气质深深吸引,他经常关怀凯,希望减轻她的痛苦,凯也喜欢和这位看起来笨拙可笑的表弟谈心,来排解心中的伤痛。在凡高外出画画时,她也经常带着儿子一同前往。和第一次单恋一样,凡高又一相情愿处在个人想象的状态里,这次他没有认为凯也喜欢他。他一直暗暗发展着这份感情,并没有做出明确的表示。他这次不敢表白是因为他缺乏勇气。
凡高对凯的感情越来越深,以至于他感到对乌苏拉的爱情是那样浅薄。
这一天终于来了。当他用粗鲁坚定的语气向表姐表白时,她给他的答复竟是宿命般的巧合:“不,永远永远不!”(因为此事过后,凡高再没有见过表姐。)
但凡高仍然不甘心,他一次一次向表姐求爱,弄得众人皆知。凯一直把凡高当弟弟看待,而一直爱着她的丈夫。她实在不能接受这种状况,就带着儿子返回阿姆斯特丹。凡高的做法在家人看来极度不解,包括提奥,他们一致站到凯这边。但这一切都无法阻止凡高强烈的爱,于是他向父母要去阿姆斯特丹的路费,当然遭到拒绝。凡高又给弟弟写信,希望可以从他那得到路费,弟弟提奥对哥哥的做法不赞成而没有回复。凡高再次给提奥写信,这一次提奥不忍心再拒绝哥哥了,于是凡高很快来到阿姆斯特丹。
他来到舅舅家中,坚持要与表姐面谈,舅舅不同意,两人争执不下。在苦苦哀求无效后,凡高做出了疯狂的举动,他把手放在油灯的火焰中,并告诉舅舅,如果他不答应,他就继续下去。这一举动震慑了凯的父母,他们认为凡高是个疯子,更不会让自己的女儿去见他。在把凡高安置在一个旅馆住下,尽了长辈的最后一点责任后,就离开了。从此以后,凡高再也没有见过表姐凯。
留在阿姆斯特丹已经毫无意义,他要离开。他想到了他的画家表姐夫莫夫应该已经回来了,于是,凡高离开阿姆斯特丹,来到海牙。
三.与茜恩同住:
当凡高见到莫夫后,就向他请教有关绘画的问题。但凡高心里的伤口还在剧烈作痛。后来,一个妓女走进凡高的生活,两年。这件事在形式上改变了曾信仰凡高的生活方式,是对他从前的一种挑战。
在海牙呆了几天后,凡高回到埃顿的家中。父母对他在阿姆斯特丹的行为大为恼火,但这对此时已十分反叛的凡高毫无作用。他似乎有意和父亲内作对,在圣诞节那天,当着毕生侍奉上帝的父亲把教会大骂一通。这种做法在后来引起了提奥的严重不满。凡高还是和父亲闹翻了,于是他再次踏上去海牙的路。那里有两个人在等他,一个只可以投靠和学习的表姐夫莫夫,另一个是此时尚不为人知的妓女茜恩,也叫克里斯丁。
到海牙不久,凡高就开始和茜恩同居了。茜恩是一个接头妓女,凡高在见到她的时候,她刚被一个男人抛弃。她比凡高年长3岁,没有结婚,却带着一个5岁的女儿,而且还怀着孕。当时,也许是她的处境影起凡高的同情。
最初,两个人生活得还算幸福。那时,茜恩还不厌其烦地为他当人体模特,并且在生活上给予了凡高一定的照顾。凡高认为他们很相爱,还打算娶茜恩为妻。而实际上,如果分析他对茜恩的爱,还不如说是一直能够农夫对麦田,对土地般的爱,这样才更符合凡生命的本源。
凡高和茜恩短暂的幸福后面却是提奥的苦苦支撑。慢慢地,凡高的“爱情生活”也度过了“蜜月期”,茜恩从前吸烟,酗酒等不良习惯又复苏了。而问题的倒火索是经济危机的出现:大概是受哥哥的影响,提奥在巴黎也有了和妓女来往的问题,因此,本来较为平衡的经济出现了重新分配,提奥给哥哥寄出的钱越来越少,还曾一度停寄。茜恩逐渐不能忍受这种生活,又在她母亲的怂恿下想回到过去的老路上去,甚至以死来威胁凡高不要用有限的资金去搞“无用”绘画。这样喧闹的日子持续近半年的时间。就在这时候,朋友拉帕得的到来给凡高带来了转机。他跟随拉帕得前往荷兰东北部的德伦特寻找新的艺术感觉,同时也能避开家庭烦恼。
在他离开之前,凡高和茜恩的家庭生活也终于走到尽头。这次,凡高冷静地做出正确的决定,两人像朋友一样分手了,这种方式并不令人感到意外。至此凡高的第三次爱情宣告结束。
随后,1883年9月11日,凡高登上了开往德伦特的火车。
四.与玛高特的关系:
这次凡高回的家不是埃顿,而是小镇纽恩南。1888年8月里,父亲经历了一次小小的人事调动,被调到纽恩南。借着凡高离开茜恩的机会,父亲和凡高恢复了关系。在父母的帮助下,凡高开始了在纽恩南的艺术创作。在这半年多的时间里,另一个女人走进了他的生活。
1884年1月,因依次意外,凡高的母亲不幸跌了一跤,致使股骨骨折。凡高不假思索地把绘画扔在一旁,主动承担起照顾母亲的任务。在这期间,他改变了许多人对他的看法。邻居来探病时,对凡高温和了许多。在这些人中,有一个女人对凡高越来越注意,她的名字叫做玛高特 贝格曼。
玛高特是一位41岁的“老女人”,和她的几个姐姐一样“待字闺中”。她在与凡高的频繁接触中,对其产生了爱情。对于凡高来说,这是第一次有人主动爱上他,他不忍拒绝。
两个人慢慢,愉快地相处着。经过一段时间,两人想到结婚,但遭到女方家庭拒绝,甚至不让玛高特与凡高见面。这是本来精神十分脆弱的玛高特陷入深深的痛苦中:一方面,她知道凡高不是真爱她,而自己是十分爱凡高;另一方面,家人的阻挠让她感到绝望。最后,她用自杀的极端方式解脱了自己。她的家人认为是凡高害了玛高特,凡高的家人也不公正地认为他该负主要责任。
绘画对他的吸引力把他的注意力重新转移到艺术上来。凡高在村子远处的天主教堂执事夏夫兰特那里租到了两间屋子住下,至此凡高的这次经历结束。后来的〈吃土豆的人〉正是以夏夫兰特这家人做模特的。



作者: kintalir    时间: 2006-4-29 20:29

五.结识妓女拉舍尔:
凡高辗转到了阿尔,结识了妓女拉舍尔。凡高后来割耳也与其有关。凡高喜欢她,可能是拉舍尔不嘲笑自己(当时在阿尔,人们都嘲笑凡高,把他当疯子看待。),挺关心他。
这段感情也随着凡高被送进精神病院而结束。


作者: kintalir    时间: 2006-4-29 20:37

[fly]星 夜[/fly]

[mp=500,70,1]http://www.thelastndr.org/musicMP3/vincent.mp3[/mp]

《星夜》—— 献给凡·高的歌曲。

歌曲创作的灵感来自梵高的这幅著名的画作《Starry Starry Night》(星夜)

Starry, starry night 星夜 繁星满天

Paint your palette blue and gray 调色板上 只画下你的忧郁和灰暗

Look out on a summer''s day 即使在夏日 举目四望

With eyes that know the darkness in my soul 那双眼只能在我的灵魂深处找到黑暗

Shadows on the hills 小山的阴影

Sketch the trees and the daffodils 显出树木和水仙花的形状

Catch the breeze and the winter chills 微风和冬天的寒意

In colors on the snowy linen land 是雪地斑驳中所有的颜色

Now I understand 现在我才懂得

What you tried to say to me 你极力想向我诉说的一切

How you suffered for your sanity 你为了保持清醒 忍受了多大的痛苦

How you tried to set them free 你为了解脱怎样挣扎

They would not listen they did not know how Perhaps they''ll listen now 但它们不愿听从 不知所终 也许现在它们愿听

Starry, starry night 星夜 繁星满天

Flaming flowers that brightly blaze 燃烧的花朵发出明亮的火焰

Reflect in Vincent''s eyes of china blue 映在你蓝色的瞳孔里

Colors changing hue 色彩不停地变换

Morning fields of amber grain 清晨琥珀色的田野

Weathered faces lined in pain 脸饱经苍桑 布满痛苦

Are soothed beneath the artist''s loving hand 只有艺术家充满爱意的手 才能使它得到平息

For they could not love you 他们不能爱你

But still your love was true 虽然你的爱真实无比

And when no hope was left inside 当内心只剩绝望

On that starry, starry night 星夜 繁星满天

You took your life as lovers often do 你让你的生命象情人般陷落

But I could have told you Vincent 但我能告诉你的只是

This world was never meant for one as 这个世界永远不会象你

beautiful as you 那么美好

Starry, starry night 星夜 繁星满天

Portraits hung in empty halls 你的肖象挂在空荡的大厅里

Frameless heads on nameless walls 边框全无 墙上也没有你的名字

With eyes that watch the world and can''t forget 那双眼还在看着这个世界 仿佛难于忘怀

Like the strangers that you''ve met 象你曾经遇到的一个陌生者

The ragged men in ragged clothes 他衣衫褴褛 粗旷无比

The silver thorn of bloody rose 象带血的玫瑰银刺

Lie crushed and broken on the virgin snow 在处女般的雪里的轰然破碎和断裂

Now I think I know 现在我想我已经知道

What you tried to say to me 你极力想向我诉说的一切

How you suffered for your sanity 你为了保持清醒 忍受了多大的痛苦

How you tried to set them free 你为了解脱怎样挣扎

They did not listen they''re not listening still 它们不会听从 依然不肯听从

Perhaps they never will 也许永远也不会听从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4-29 20:59:05编辑过]

作者: 残井    时间: 2006-4-30 13:11

好棒!


作者: 深海孤鱼    时间: 2006-4-30 13:30

好东西,给人有种对生命的冲劲了.


作者: 水风凉    时间: 2006-4-30 22:13

喜欢!喜欢他狂热极富生命力的线条和色彩,喜欢他到达颠峰的生命,执着!

多么可爱的两个字.你在哪里呢??我的朋友,我想你,你的狂热还在继续吗


作者: 井底的虫子    时间: 2006-5-1 19:01

转载:

那个不被爱的男人——文森特 梵高
  
  一直以来,我是一个不懂画的人。所以每次有人问我喜欢哪个画家,就总是说的同一个名字----文森特 梵高,这件事让我十分的不好意思。因为喜欢梵高的人太多了。他的向日葵,他的阿尔的星空,他的自画像等等,这成了一个稍微知道点绘画知识的人的基本常识。喜欢梵高,也实在不能算是可以证明自己在绘画方面有独特鉴赏力的选择。
  然而我的确打算承认了,我不是个纯粹的鉴赏者,我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女子,在看到一个人的生活后,又重新去看他的画。那份震动和感受不仅仅来源于他的画,更源自于某一种精神和某一种生活。
  那一年读梵高传时还没从学校毕业,朋友间还会相互谈论些什么样的生活才有意义这样的话题。几个女孩子曾经相约到偏僻的小乡村里教书。大家都向往过一种崇高的生活。也一起谈到梵高这个人。看完时那本书的确是每个人都被感动了,那是怎么样的一种信仰啊?涨得心满满的,有了它就不再怕灵魂无所依靠,不知所措的四处流浪。有了它就不会害怕生命一次次的陷入虚妄,空荡得无言以对。
  于是常常很久很久的翻看那本梵高画册,看那星空,看那麦田,看那太阳花,那群削土豆的农民,还有那个缺了一只耳朵的男人。然而,凝视最久的,还是破烂不堪的那双鞋,仿佛是文森特和提奥那两个孤独的灵魂紧紧相依在一起,相伴走过艰辛岁月,至死也没有分开。
  再后来,看好多人写文章说爱梵高,有人用了“仰望”这一个词,有人用了“热爱”。现在我已经尽量不去读那样的文字了,可能是每每听到那些对他赞美的词汇时。心却觉总是泛起一阵阵酸楚缘故。因为我知道,如果他是我的邻居,如果他每天出现在我的家门口,我看着他拿着画架,光着头走过阿尔的大街。看着他几乎疯狂的眼睛。看着他望着女人时的几乎贪婪的神情。看着他破烂的衣衫和他拖沓的总是脏兮兮的脸。看着他满脸没有一点男人的傲气只不过像只卑微的蚂蚁似的与邻人说话。
  我是不会爱他的。我甚至无法不鄙视他。
  那些把所有华丽的辞藻堆砌在他身上的人们,他们其实也是不会爱他的。如果他不在一百多年后重活一次,看到他曾经那样躁动不安的灵魂是怎样打动着每一个人的。如果他不知道那就是梵高,知道那就是身上有着我们这些人都没有的伟大的梵高,那就是虽然我们都不爱他,然而他却依旧执著爱着我们和我们所构造的这个所谓世界的梵高。他们会和我一样不会爱他的,我们都不会。
  没有人承认这一点,人们谈论着画中的梵高,书中的梵高。仿佛他们都是懂得他的人。然而,这个一生不曾被除了弟弟提奥以外第二个人爱的男人,如果再活一次,也依然将会是被抛弃和被鄙视的。这就是他生命的主题之一吧。当不被爱变成了一种永恒的时候。就只剩下默默的叹息了。
  总是想象不出那个阳光灿烂的下午,那个邻居们再也无法忍受的男人,是怎样在人们的注视下走进圣雷米精神病院派来的马车的。那个原谅了人们对他的恨,并一直坚信自己终究有一天会被理解。他的心里是什么样的一种信念。
  这也许就是他打动我们每一个人的地方。一个深刻的知道自己是不被爱的人,却依然渴望着沟通和理解。一个被朋友,亲人,爱人所抛弃和鄙视的人,却依然热爱着生活。
  所以他的画才有那样的光波流泻的星空,那样的撒满阳光的花朵。也才有那样的另人心酸的孤独,那样的震人心扉的苦难。它们就这样被搅碎了,揉进这个丑陋男人心灵中,他涨满的无法用语言来表述,才拿起画笔,终其一生的向人们倾诉。
  一百多年后,人们依然认为他是疯癫的。然而人们却爱了他的疯癫了。爱他所带给他们的感动了。给了他一生终其所有想得到的一点点承认和肯定,甚至比他想要的多的多的多的爱,这真是一个莫大的讽刺。
  原来疯癫竟然可以以这样的形式存在。
  也许他想要的只是一双温柔抚摸着他的头发,告诉他他是个很了不起的母亲的手而已。也许他想要的,只是一个可以听得懂他的心灵,并宽容他的过失的朋友而已。
  然而这就是命运吧。你无法去责备高更最后用那么恶毒的语言去伤害他。你无法责备女人们多对他躲避不及,你也无法去责备连他的父亲都对他忍无可忍。如果上天让他成为文森特 梵高,就不会赐与他被人爱的天份。
  那一年的麦田一定是十分的美丽。当一个人完成了他所有的倾诉,并且知道他在今生是永远不会被理解的了。当他最后的朋友离他而去。而他清醒的时刻越来越少的时候,那一刻,他在想什么呢?
  他无法选择做一个普通人了。无法像很多普通的却不被爱的人那样苟活下去,然后在年老的时候。蜷缩的躲在某一个角落里抱怨生活对他的不公平了。他无法眼睁睁的,看着他那么热爱的是生活一步步陷入一片混沌疯狂之中。
  于是他把左轮手枪压在自己的腹部,扣动了扳机。
  如果他的灵魂能作画,他应该和这个世界告别。完成他最后的倾诉。给那些不爱他的人们,和爱上他的人们一个完整的结局。
  然而,人是不能把告别画出来的。
  自杀者总是被叹息或者被指责为不负责任的。但是没有人指责他,文森特 樊高,他的生命是如此的苦,以至死是一种他解脱了。让他的灵魂得到安息吧。人们现在是那么的爱他了。但是,请别声响了,还是让他的灵魂安息吧。
  
  
  他生下来。
  他画画。
  他死去。
  麦田里一片金黄,
  一群乌鸦惊叫着飞过天空。
  
  ——波得莱尔
http://www.abbs.com.cn/bbs/post/view?bid=1&id=1980307&sty=1&tpg=1&ppg=2&age=0#1985159

梵高美术馆


作者: 小明:小辈    时间: 2006-5-1 19:36

恩,不错!


作者: 基督之子    时间: 2006-5-1 19:46

  他生下来。
  他画画。
  他死去。
  麦田里一片金黄,
  一群乌鸦惊叫着飞过天空。


作者: 基督之子    时间: 2006-5-1 19:48

木龙骨 防火板。。3X3 ....


作者: 基督之子    时间: 2006-5-1 19:49

我们公司...........

天空有鸟飞过。。。。。。。。。。。。。。。。。。。。。。。。。。。。。


作者: 水风凉    时间: 2006-5-5 01:38

作者: 水风凉    时间: 2006-5-5 01:44


作者: 可乐31009    时间: 2006-6-25 14:19

太帅了

可惜还有很多画这里没有找到哦


作者: 客人    时间: 2006-7-9 08:58
每次看凡高都会想起那个朋友,再也联系不到了
作者: 客人    时间: 2006-11-22 14:53
搞笑铃声大全下载请点击进入 http://www.cai4.com 联通炫铃 ebay易趣 易趣卖东西 搞笑铃声大全 三星x668铃声下载
作者: 客人    时间: 2007-1-24 01:29
在Word中巧改厘米标尺 手机短信铃声下载 D620问题求救:使用时会有滴的一声评论-dell电脑专门网 mmf手机铃声制作 戴尔 INSPIRON 700M-n (1.8GHz/512M/80GB) 湖北 飞利浦真唱铃声下载铃声下载 移动手机铃声下载
作者: 客人    时间: 2007-3-4 02:42
北京中化科城技术研究所今日与德国贝尔实验室正式建立合作.共同开发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新型防水产品--MN超强弹性防水材料.该类型防水材料在欧洲等发达国家已被普遍使用。在我国部分地区亦逐渐普及。产品不仅有优越防水性能,更有无毒环保、施工方便等优点,是传统防水材料的最佳替代产品,可广泛用于屋面防水:建筑物屋面防水;地下防水:地下室、地下管沟、隧道的防水;室内厕浴间防水:卫生间、浴室、开水间及管道等的防水;外墙面防水:外墙立面、板缝、窗边、窗台、柱边等的防水;特殊建筑防水:粮库、水塔、储水池等的防水. 建筑防水在我国是个难题,人们每隔几年就要花费大量的资金和劳动力进行返修。不仅扰乱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工作、生产秩序,而且直接影响整幢建筑的使用寿命。MN弹性防水材料的问世,我国的建筑防水水平即将迈进新的里程! 项目咨询电话:010-84885881 84885882
作者: 客人    时间: 2013-1-30 03:29
脪脭脧脗脢脟脪媒脫脙kintalir脭脷2006-4-29 0:01:00碌脛路垄脩脭拢潞

脮芒路霉脳梅脝路脭脵麓脦脧脭脢戮脕脣脡芦虏脢碌脛潞脥脨鲁隆陋隆陋脟掳戮掳鲁脢么梅脢炉潞脥茅脵禄脝脡芦, 脰脨戮掳麓漏虏氓脳脜录赂麓脴脗脤脡芦掳芦脢梅麓脭潞脥脪禄脝卢陆冒禄脝脡芦碌脛脤茂脪掳, 脭露麓娄脗露鲁枚脟脿脡陆脌露脤矛隆拢禄脝脡芦脤茂脪掳脰脨, 脌露脡芦碌脛脢脰脥脝鲁碌潞脥潞矛脡芦碌脛卯眉脌莽赂帽脥芒玫庐脛驴隆拢
隆隆隆隆路虏路赂脽脦陋麓麓脳梅脮芒路霉脫脥禄颅, 鹿虏禄颅脕脣脣脛脮脜脧掳脳梅, 脣眉脙脟碌脛鹿鹿脥录麓贸脰脗脧脿脣脝, 脢脰脥脝鲁碌脢录脰脮脦禄脫脷禄颅脙忙脰脨脩毛隆拢

脫隆脧贸脜脡脰脨, 路虏路赂脽碌脛潞帽脥驴路篓脧脿碌卤脫脨脝酶脢脝, 脕娄露脠脢庐脳茫, 脮芒驴脰脜脗脢脟脢脺碌陆脛陋脤谩脟脨脌茂(Adolph Moticelli, 1842~1886)碌脛脫掳脧矛隆拢1886脛锚路虏路赂脽鲁玫麓脦驴麓碌陆脣没碌脛脳梅脝路"路篓脣鹿脤脴隆垄脗锚露没录脫脌脳隆垄脙路路脝脣驴脤脴路脝脌脳脣鹿", 卤茫露脭脮芒脦禄禄颅录脪脭脼脡脥虏禄脪脩隆拢
隆隆隆隆脛陋脤谩脟脨脌茂碌脛脳梅脝路脡芦虏脢脧脢脩脼, 脩脮脕脧脥驴碌脙路脟鲁拢潞帽, 脫脨脨漏脠脣脠脧脦陋脮芒录貌脰卤戮脥脢脟戮芦脡帽脪矛鲁拢脳麓脤卢脧脗碌脛虏煤脦茂隆拢碌芦脢脟路虏路赂脽潞脥碌脺碌脺脤谩掳脗脠麓禄媒录芦脫碌禄陇脣没, 脭脷脣没脙脟碌脛脫碌禄陇脰庐脧脗, 鹿脴脫脷脛陋脤谩脟脨脌茂碌脛碌脷脪禄卤戮脢茅脫脷1890脛锚鲁枚掳忙隆拢


作者: 客人    时间: 2013-4-26 09:39
脪脭脧脗脢脟脪媒脫脙kintalir脭脷2006-4-29 0:01:00碌脛路垄脩脭拢潞

脮芒路霉脳梅脝路脭脵麓脦脧脭脢戮脕脣脡芦虏脢碌脛潞脥脨鲁隆陋隆陋脟掳戮掳鲁脢么梅脢炉潞脥茅脵禄脝脡芦, 脰脨戮掳麓漏虏氓脳脜录赂麓脴脗脤脡芦掳芦脢梅麓脭潞脥脪禄脝卢陆冒禄脝脡芦碌脛脤茂脪掳, 脭露麓娄脗露鲁枚脟脿脡陆脌露脤矛隆拢禄脝脡芦脤茂脪掳脰脨, 脌露脡芦碌脛脢脰脥脝鲁碌潞脥潞矛脡芦碌脛卯眉脌莽赂帽脥芒玫庐脛驴隆拢
隆隆隆隆路虏路赂脽脦陋麓麓脳梅脮芒路霉脫脥禄颅, 鹿虏禄颅脕脣脣脛脮脜脧掳脳梅, 脣眉脙脟碌脛鹿鹿脥录麓贸脰脗脧脿脣脝, 脢脰脥脝鲁碌脢录脰脮脦禄脫脷禄颅脙忙脰脨脩毛隆拢

脫隆脧贸脜脡脰脨, 路虏路赂脽碌脛潞帽脥驴路篓脧脿碌卤脫脨脝酶脢脝, 脕娄露脠脢庐脳茫, 脮芒驴脰脜脗脢脟脢脺碌陆脛陋脤谩脟脨脌茂(Adolph Moticelli, 1842~1886)碌脛脫掳脧矛隆拢1886脛锚路虏路赂脽鲁玫麓脦驴麓碌陆脣没碌脛脳梅脝路"路篓脣鹿脤脴隆垄脗锚露没录脫脌脳隆垄脙路路脝脣驴脤脴路脝脌脳脣鹿", 卤茫露脭脮芒脦禄禄颅录脪脭脼脡脥虏禄脪脩隆拢
隆隆隆隆脛陋脤谩脟脨脌茂碌脛脳梅脝路脡芦虏脢脧脢脩脼, 脩脮脕脧脥驴碌脙路脟鲁拢潞帽, 脫脨脨漏脠脣脠脧脦陋脮芒录貌脰卤戮脥脢脟戮芦脡帽脪矛鲁拢脳麓脤卢脧脗碌脛虏煤脦茂隆拢碌芦脢脟路虏路赂脽潞脥碌脺碌脺脤谩掳脗脠麓禄媒录芦脫碌禄陇脣没, 脭脷脣没脙脟碌脛脫碌禄陇脰庐脧脗, 鹿脴脫脷脛陋脤谩脟脨脌茂碌脛碌脷脪禄卤戮脢茅脫脷1890脛锚鲁枚掳忙隆拢






欢迎光临 总统家 (http://www.ztbs.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