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论:考察人类所有的心性结构和活动方式,我们可以得知对自由的追求是人类的终结追求。这种自由应该是绝对的自由和终极的状态。从心性结构层次来划分,首先欲和性将作为人类心性的最基本的结构成立,这是先天存在的。然后才是情感在性和欲的一系列活动升华出的结果。这时,人的感官特性也就基本形成。而这种特性也是人最直观的体验——感性体验。这种体验就是人的感性器官耳、鼻、口、眼对外界事物的属性和变化也包括时空范畴的身心感受。随着感性体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并结合人活动领域的扩展和变化,人于是就会运用人的大脑和心智进行对比、参照。这些心智结合行动的融合而构成知性的完成。由这知性得出的便是思考、推理、分析、演绎和归纳等。并最终形成的就是判断。因此,判断应该就是知性的审目的性。而判断本身又是在人认识不断上升过程中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就是促使人在知性的层次上进而上升为理性的层次。理性的层面上又必然会得到人身心的愉悦和目的的完成。这也就是人类的两个最高级别的判断,审美判断和审目的判断。而审美判断和审目的判断有机的融合最后形成的就是人的决定自由和终极目的。这也是人本身完善自己的层次模式。这种模式可以完全对应于人类认识模式和行动模式,在正式进行自由论的探讨我们可以先用感性——知性——理性的三层结构对应一系列的认识模式和行动模式,以此来建立认识论的发展趋势,但这种发展趋势不是直线式的,而是分化性的,螺旋式的。 心性结构发展:感性体验——知性把握——理性超越 历史文明对应:愚昧状态——野蛮进化——文明展现 空间层次对应:物理空间——知觉空间——文化空间 空间变化格局:顺势营造——局部改造——颠覆创造 时间层次对应:过去时间——现在时间——未来时间 时间变化格局:内在回忆——当下行动——希望动力 审美层次对应:环境审美——情境审美——意境审美 审美变化格局:目的追求——身心体验——自然无为 艺术层次对应:象征艺术——古典艺术——浪漫艺术 艺术变化格局:二维描述——三维透视——四维流逝 宗教层次对应:希腊神学——基督神学——佛教神学 宗教变化格局:盲目敬畏——虔诚朝拜——神由心定 哲学层次对应:自然哲学——人本哲学——存在哲学 哲学变化格局:宇宙本源——天赋人权——追问生命 设计层次对应:视觉设计——工业设计——景观设计 设计变化格局:传递信息——实用舒适——和谐统一 以上是站在宏观的角度来做尝试性的把人的心性结构和人的认识活动相对应。如果我们从哲学和设计的本身出发,以终极自由论为目的,可以得出自由之状态是两种不同的感受方式。那就是心灵上的感受自由和身体上的感觉自由。 自由作为人的一种追求,并不存在客观上的宇宙模式中。根据天文学的说法,宇宙有其诞生也有其灭亡的过程,因此宇宙是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是由本身之发展状态决定的。自由的概念对于宇宙本身来说并不构成任何意义。构成其意义的应该是对于人本身的反思和行动其最宏观的指导性。这种指导性就是人的自在,自如。自在和自如都是在人的自为中得到和呈现的。而人的自为方式却有很多种。抛开作为思的哲学,宗教以及有目的行动的设计来说,还有艺术。姑且不说艺术起源是何原由,这是艺术史家的事。同时我们也抛开形色各异的艺术流派和展现方式。就艺术的本质和艺术本身对人的意义做必要探讨。 不管艺术的出现是巫术和礼仪的进化结果,还是人对自然自觉不自觉的模仿,艺术究其本质那就是对人心性的愉悦。中国的《乐论》和西方的《诗学》都是对艺术本身的深层解读。站在艺术结构本身的角度出发,艺术的存在是人活动的必然性结果,艺术也一直是作为愉悦人的性情而万古长存。人的愉悦就是身心的全面放松和情景的和谐交融。艺术是借情写景,用景抒情的直接体现。不管是诗歌的吟唱还是绘画的写意,都是作为主观的人对物和景进行情感的移植和宣泄。移植和宣泄的结果就导致人的情感升华为意境的层次。意境的状态就是人可以忘却自己,忘却烦恼,忘却具体的事物,这是一种无意识的回归和超越,也是心灵达到的自由浑然的状态。应该说,艺术的存在使人的最后超越提供了途径和可能。但艺术的超越又必然带着普遍的时效性。也就是说艺术带给人的愉悦和欢乐是暂时的,瞬间的。这也从另个层面说明艺术只能是作为人本身发展的一个途径和过程,远达不到人对终极追求的状态的境界。但艺术是人最先验性的最好体现。人的先验在艺术中得以验证和依存。一部艺术发展史,就是人在先验的指导下对完善人本身的追求。以绘画为例:西方的实物描摹到对色彩光影的扑捉感应;中国的工笔花鸟到写意传神,都是由外到内,由表及里的身心认识过程。从忠实的对自然的描绘到随意的表达情感,都是人从自然的状态回归到人本身的生命高度。而这一切,都可以归结于人对自由的追求。不管是为时事而作的诗歌还是供人居住的建筑;还是供人视觉观看的绘画舞蹈还是于人听觉的音乐戏剧,都是人追求自我的放松和升华,都是人无意识的创造和有意识的塑造的结果。艺术是人必要的展示方式之一,它之所以不同于哲学和设计,在于它本身就是在先验性的指导下进行的。而哲学和设计则是人有目的的的行动和思考。特别是设计,需要建立在大量经验性的基础上进行和完善。从审目的的角度来看,艺术比哲学和设计都更接近人对终结自由的追求,但是光依靠艺术则必然达不到绝对自由的境界。因为这是自由本身的特征决定的。绝对的自由必然是包括了人的思考,人的行动和人的所有的活动在一起的最佳融合。在这里,这种担子必然不是艺术单独能支撑的。所以,作为思的哲学和行的设计来说,艺术更倾向于催化作用。通过艺术的催化人的思和行都必然实现更高的目的。又因为艺术是在先验性的指导下进行并发展的,所以艺术又是哲学和设计的发展方向和示范标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