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之整合篇 (手法和思维)
设计的手法千差万别,设计的手法又有迹可寻。踏着前人的心迹之轨道上,沿着思维脉搏的跳动,细细的触摸着设计的本真将是每个设计者必要的必经之道和身心体验。 手法是技艺,手法也是求道。在任何的求道过程中,思想始终是一路先行。先行者或浅吟低唱、或高歌舒怀,为的只是手法的自如和随意。 在自如中,设计开始了尝试;在随意下,设计开始了建构。尝试就意味着选择,建构才是设计的灯塔。 选择就是舍与取,弃与从的不定模式。两种截然不同的心声原态,是设计者要真正跨越的沟。这里面,或许是大刀阔斧;或许是和平演变,都将是考验设计者的手法娴熟程度和思维的圆融状态。如果设计真的是把合理的东西放在恰当的位置、或者是把合适的东西给需要的人。那么,舍和取、弃和从都是从容的、自然的。所谓“随心所欲不逾矩”! 自然而然,就是避免刻意,就是要在人为的基础上看不到人为的痕迹。“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此大美也!情和景相互感应,“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此大雅也!大美大雅是情物景的统一。所以,就意味者设计者在设计作品中要消退或隐蔽。而这时的设计才是作为独立的存在来被大众所理解和接受。同时,也被解读。接受中肯定设计的价值,而解读必然再现设计者自身的意义! 再现的依据是思想,思想的再现是手法。在设计中,手法是是船也是帆,是桨也是杆。在微风吹来的瞬间,轻飘飘的沿着思维的河流在游弋。在划过平静的河面上荡漾着行走的波纹! 谁也不知道河流会流向哪里?也不知道帆船会飘向何方。但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任何流程都是有规律的,都是有层次的。设计也不例外。综观整体设计,可用三个字来概括:开、合、聚。 开:是前提,这要求设计者的思绪思维必须放开,眼界打开,用发散性的思考来上天入地,横穿古今,尽可能的把与设计相关联,直接的、间接的、清晰的、模糊的都放进思考的范围中去。思考的要素是博而广、泛而多,不可拘泥、不可执着。应行云流水,能进能出,于有限中去开拓无限之可能性! 合:在得到众多的信息及元素后,接着就是对所收集来的资料进行整理和清楚。如果说“开”是尽情的取,那“合”则是大胆的舍。这当中,综合是基础,组合是提炼,结合是关键,融合是法则,整合则是技艺。设计者应目光如炬,心思慎密,于细微出见工夫,于无限性中把握有限,又在有限中和谐于统一。天、地、人相生相调;情、景、物相映相衬。设计也尽在其中矣! 聚:聚者,专注也!画龙虽好,点睛更妙。作为思维产物的设计来说,无须刻意的大量铺张排设,而是在不经意间,在随意回首处能驻足旁观、能悠然品位、能顿然开悟、能身醉心迷。如此,设计又将进入了另一个轮回创造。设计者通过对物和环境运用体现价值,而解读者又通过对设计作品的鉴赏和验证来达到对设计品和设计者的共鸣!这里面,可以无须如史诗般的恢弘浩瀚,博大精深;也可以无须如传奇般的高潮迭起,惊喜不断。但必须让人有笔断意连,丝丝入扣的绵延不绝;必须有余味不尽,耐人寻思的情感延伸。可住、可观固然不错,可游、可玩岂不更美!这是种小中见大的思维,在局部中突出细节,在细节中点缀效果,在效果张营造氛围。如此,便可由功能完善其形式,由形式展现其意义,并由意义升华为意境。这是一种思想和审美的张力。人、物相生,情尽显现;人、情一体,物在其中! 有时,设计也很简单,仅仅是寥寥数语、浅浅数笔,便可勾勒出了其轮廓;有时,设计又何其之难,绞尽脑汁、费尽心血,到头来只落的个自我欣赏、自我陶醉!做设计的人在一般的情况下都不愿意谈设计。亲朋相聚、好友相会,设计便被甩的远远的。抛开设计,也就意味着卸下责任,放下包袱。因为设计毕竟是认真的事! 是的,正因为设计是认真的事,所以设计才会有分量。而这种分量最终则会上升到至虚至明的境界,呈现出的是天光云影,一片空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