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式设计的形式法则
1.单纯与秩序
单纯化的概念包含了基本形的简练和版式结构的简明。
前者是指进入版面的各种图形及文案元素,这些元素越是繁杂越是造成视觉传达上的障碍。元素的简练可以使版面获得完整、明了、秩序的视觉效果。后者是指版面编排方式,编排越是简明,版面的整体性就越强、视觉冲击力就越大,反之编排方式越复杂,版面秩序就越紊乱。
但在实际设计中往往条件是受限的,版面的图形及文案元素的多寡是不由设计者意志为转移的。因此,我们必须懂得前者繁,后者必简;前者简,后者必繁,从而达到版式设计中良好的视觉效应。
2.对比与调和
对比是人们对感知世界的认知方法,调和是人们在生理心理中的平衡需求。
在版式设计中,无论字与字、形与形、色与色等无处不存在对比关系。归纳起来有:主次对比、大小对比、强弱对比、疏密对比、动静对比、虚实对比、色彩对比等,它们彼此交融,相互并存于版面之中。对比关系越清晰鲜明,认知程度就越明朗显著。
调和是在视觉元素关系中寻求相互缓和谐因素。版式设计就是在制造对比的同时又追求调和,既对比又调和,对比是寻求差异,产生冲突;调和是寻求共通,缓和矛盾,二者互为因果,共同营造版式设计的形式美感。
3.对称与均衡
正如书籍本身的结构,对称均衡是指以版面为中心的左右两边及四角的形态相同而形成静宁状态。对称均衡是一对统一体,既对称又均衡。
对称均衡可分为两方面来分柝,即:绝对对称均衡和非绝对对称均衡。前者给人予庄重、严肃、古典之感,但处理不当易单调、呆板;后者是指版面左右两边等量不等形,以求取视觉心理上既均衡与又变化的状态。后者比前者更具生动灵活,富于变化,是较为流行的具有现代感的版式均衡设计手段。
4.节奏与韵律
节奏与韵律都来自音乐的概念。节奏是有规律的重复,是在不断重复中产生频率的变化(在视觉上可以理解为面积对比和明度对比的反差变化),这种变化小为弱节奏;变化大为强节奏。
韵律是通过节奏的重复而产生的。以版面来讲,图形、文字、色彩等元素在组织上合乎于某种规律时所予以视觉心理上的节奏感,即是韵律。若节奏变化太多或太强时,也就破坏了韵律的秩序美
5.虚实与强弱
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有“形得之于形外”之说。
版面中的虚是为实而衬托,虚可以视为空白,也可以视为细小脆弱的元素。为了强调主体,有意的将其它部分削弱为虚,甚至虚为空白,巧妙得当的虚,是为了更好地烘托实,这是版式设计中不可忽略的重要法则。
但具体的运用则应根据版式设计的对象而定,一般来说,报刊杂志类信息共用版面的读物,只能虚少实多;画册、广告类信息专用版面的读物,则可虚多实少。
版式设计的编排法则是在服务于主体内容之下的创造形式美感的主要手段。所有的形式原则,为了便于讲述,人为地进行了分门别类,但在实际应用中都是相互关联、相互共存的。
在上述法则中:单纯与秩序是求取有机的整体;对比与调和是求取强调的效应;对称与均衡是求取稳定的因素;节奏与韵律是求取情调的悦意;虚实与强弱是求取主次陈述。通过学习版式设计的形式法则,既帮助我们克服在设计中的盲目性,又为设计前的思考提供了丰富的内涵
。
Photoshop将阴天照片处理成蔚蓝晴空
春天雷雨季节比较多,所以照片拍出来的效果不好,往往都偏灰,此时心也会跟着灰暗了起来。不过不要紧,还有PS后天补救,现在看看怎样将灰暗天空变成蔚蓝晴空。
开启图层面板,新增“色阶调整图层",并将中间的控制横竿往左移。
新增“色彩平衡调整图层”,疯狂的加入蓝光与红光,再将图层混合模式更改為"颜色增值",将天空颜色增艳。
(其它不要的部分加蒙板)
新增“色彩平衡调整图层”,加入绿光进去,这边只要留意山的部分。(其它不要的部分加蒙板)
新增“色彩平衡调整图层”,加入红光与黄,这边只要留意沙滩的部分。(其它不要的部分加蒙板)
再用曲线整体的调整。
又学会一招,哈哈
沙发我就不客气咯 嘿嘿
所有的美丽都是由心而发
谢谢小舒的东西,小舒加油~~
世博会展现了各国的文化艺术与水土风情,艺术与设计在世博会上将精彩呈现,标志也如此。
现整理部分的2010上海世博会各国展馆精彩LOGO(标志)形象创意设计欣赏。
转载自 香港艺术设计网 SHANGHAI CHINA 中国·上海
Austria 奥地利
以人为本,中西结合。
Bosnia and Herzegovina 波黑
自然随意的感觉,人与自然统一的概念。
Brazil 巴西
场馆的外形,不过颜色应为绿色,找不到LOGO图片,从网页上截了一个。
Canada 加拿大
还是枫叶,没找到LOGO,用一张图片来代替。
Chile 智利 很现代,很未来,标志是动态的,可以看看网站上的效果,网站也设计的不错。 ![]() Czech 捷克 纯文字的标志,其应用也是以文字来演绎的,点击这里可以看到它的一些应用设计。 ![]() |
额,原来是阿舒的地盘儿啊!呵呵,以后常来看看
欢迎光临 总统家 (http://www.ztbs.cn/)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