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克梁简历:
现为中国美术学院艺术设计职业技术学院环艺系讲师、工艺美术师、系主任
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师分会杭州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庐山手绘艺术特训营特聘教授
夏克梁艺术工作室主持人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会员
中国建筑师学会室内设计师分会会员
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浙江省水彩画家协会会员
作品参展:
1994. 水彩作品《徽州古韵》入选“浙江省第二届青年美术作品展览” 浙江省文化厅、浙江省美术
家协会主办等 杭州
1995. 水粉作品《最后的座椅》入选“95杭州中国水彩画大展” 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委会主办
杭州 水彩作品《春风》入选“宁波风情画展” 浙江省美术家协会等主办 杭州
水彩作品《春风》获“95年度宁波市优秀文艺作品二等奖” 宁波市文联主办 宁波
1996.4 水彩作品《春风》入选“第三届全国水彩、粉画展览”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 北京
1996.12 水彩作品《潮》入选“中国首届水彩画艺术展” 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委会主办 石家庄
1997.6 水彩作品《伤碑》入选“第七届中国水彩画大展” 中国水彩画家学会主办 成都
1997.6 水彩作品《水乡》入选“浙江省美术作品展览” 浙江省文化厅主办 法国
1997.11 水彩作品《梦乡》入选“97中国青年水彩画展” 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委会主办 北京
1998.8 水彩作品《解放路》入选“第四届全国水彩、粉画展览”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 青岛
1999.1 水彩作品《残痕》入选“全国第八届群星奖” 文化部社会文化司主办 北京
1999.10 水彩作品《痕》入选“浙江省美术作品展览” 浙江省文化厅、浙江省文学艺术联合会主办 杭州
1999.12 水彩作品《痕》入选“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 文化部、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 南京
2000.8 水彩作品《瞬间》入选“浙江省水彩画展览” 浙江省美术家协会、浙江省水彩画家协会主办 嘉兴
2000.10 水彩作品《和声》入选“第五届全国水彩、粉画展览”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 广州
2001.7 水彩作品《和声》入选“浙江省美术作品展览” 浙江省宣传部、浙江省文学艺术联合会主办 广州
2002.12 水彩作品《水乡乌镇》入选“中国水彩画写生精品大展” 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委会主办 宁波
2003.1 水彩作品《都市生活系列之一》入选“浙江省第三届青年美术作品展览” 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主办 杭州
2003.9 麦克笔作品《老宅》入选“2003年首届全国小幅水彩画展” 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委会主办 福州
2004.8 水彩作品《融、容》入选“浙江省第十一届美术作品展览” 浙江省文化厅、浙江省美术家协会等主办 杭州
获奖情况:
1999.2 水彩作品《残痕》获“98浙江省群星推荐作品奖”美术铜奖 浙江省文化厅 杭州
2000.7 水彩作品《自然的冲击》获“2000年度浙江省水彩画展”铜奖 浙江省美术家协会、浙江水彩画家
协会主办 嘉兴
2001.11 水彩作品《都市生活系列之二》获“新世纪水彩画大展”铜奖 浙江省美术家协会、浙江水彩画家协会
主办 临海
2001.11 室内设计《钟宅设计》获“2001中国室内设计大奖赛”三等奖 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主办 福州
2002.10 室内设计《冰源酒吧》获“2002中国室内设计大奖赛”佳作奖 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主办 西安
2003.10 建筑画《中式餐厅》获“2003中国室内设计手绘表现图大赛”铜奖 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主办 南京
2004.11 室内设计《传统与现代》获“2004全国室内设计大奖赛”最具创意奖 中国建筑 装饰协会主办 北京
2004.10 建筑画《趣味餐厅》获“2004中国室内设计手绘表现图大赛”优秀奖 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主办 宁波
2005.1 水彩作品《融.容》获“2005年浙江省水彩画展”优秀奖 浙江省美术家协会、浙江水彩画家协会主办 宁波
2005.5 水彩作品《融.容》获“浙江省第四届职工美术、书法、摄影展览”三等奖 浙江省总工会、浙江省文学艺
术联合会主办 杭州
2005.9 室内设计《室内空间室外化》获“2005年第二届海峡两岸室内设计大奖赛” 优秀奖 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
会主办 厦门
2006.8 系列建筑画获“2006年中国建筑草图艺术大奖赛” 一等奖(唯一) 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主办 庐山
2006.9 《建筑画-麦克笔表现》获“第七届全国高校出版社优秀畅销书”一等奖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北京
2006.11 教学课件《麦克笔表现技法》获“2006年全国艺术设计院校多媒体教学课件比赛”三等奖 全国轻工职业教育工
艺美术建设指导委员会 昆明
2006.11 《民居组画》获“首届中国当代学院水彩艺术展”学术奖 全国当代学院水彩艺术展组委会 杭州
2007.8 系列建筑画获“2007年中国建筑草图艺术大奖赛” 一等奖 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主办 庐山
2007.12教学课件《建筑钢笔画》获“2007年全国艺术设计院校多媒体教学课件比赛”优秀奖 全国轻工职业教育工艺美
术建设指导委员会 常熟
出版著作:
2001.4 合编《建筑绘画表现技法》 天津大学出版社 天津
2001.9 编著《环境艺术表现》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天津
2003.1 编著(与向应新合作)《线形透视画法》 建筑工业出版社 北京
2003.9 作品集《夏克梁室内外设计作品集》 天津大学出版社 天津
2004.1 出版专著《建筑画-麦克笔表现》 东南大学出版社 南京
2005.6 出版专著《钢笔建筑画写生与创作》 东南大学出版社 南京
2005.10 编著《水粉静物》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天津
2006.10 合编《手绘名家作品集》 江西美术出版社 南昌
2006.11 主编《写生设计-2》 天津大学出版社 天津
2007.4 专著《印象建筑-夏克梁建筑写生创作》 东南大学出版社 南京
2007.12 作品集《今日手绘-夏克梁》 天津大学出版社 天津
交流办展:
1998.8 德国亚琛市举办联展,并考察写生法国、荷兰、卢森堡、比利时等国
1999.9 杭州举办个展
2005.1 应邀赴香港教育学院讲学并举办个展
2005.10 杭州举办个展
2006.3 应邀赴孟加拉国创意和技术大学交流并被聘为客座教授
2006.7 应邀赴厄瓜多尔举办联展,并考察写生古巴、哥仑比亚、荷兰等国
夏克梁民居物语宣传海报
民居物语-夏克梁
“老房子”大家都习惯于这样称呼祖辈留下的古老民居。
老房子总是给人以亲切感和沧桑感。或许是源于我儿时的美好记忆,每当见到老房子,总是压抑不住
内心深处的激动和兴奋。尽管现在住上了洋房,但每次回到家乡,总是要去“看望”曾经住过的、年
岁已久的老房子,穿过时空的隧道,寻找远去的记忆。
老房子已与我结下了不解之缘。
老房子真的老了,与现代生活的距离越来越远,逐渐被新房子淘汰并被人们遗忘。很多人将老房子拆
掉重新盖上新房子,也有的人搬离了老房子,住进了新房子。余下的老房子已经越来越少了,我总担
心有一天,老房子那种特有的时代氛围和文化、生活气息,都将一去不复返。老房子体现出的朴实之
美深深打动着我,刺激着我艺术的感官,唤起我灵魂深处的冲动。我尝试用我手中的画笔,来表达对
老房子的眷恋之情;也想以次来感动别人,呼吁人们对老房子的保护和对其价值的重新认识。
老房子是我艺术创作的灵感之源。
我信奉写生既是生活素材的积累,也是人生的历练。于是无论是在炎热的夏日,还是在寒冷的冬天,
我经常独自行走在朝拜老房子的写生之路上,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走不尽的是无数条幽深的石板
陋巷,看不完的是风韵犹存的青砖黛瓦,剪不断的是对老房子特有的情思依恋。我徜徉在依然存留着
生活气息的古老民居建筑之间,仿佛世界的喧嚣刹那间归于静寂,怿动的心绪得以片刻慰藉。此时只
有古老的房屋和我同在,而冲动的激情表达为一笔一画,一纸一卷。
我用画笔和心灵触摸着带有生命体征的老房子。
我在回味历史,品尝快乐,领悟艺术,感悟人生。
民居物语—夏克梁写生艺术作品展前言
怎没画展场景的照片呀?
民居记忆 人文情怀
民居物语——夏克梁写生艺术作品展在宁波美术馆隆重开幕
2008年5月13日下午,由宁波美术家协会和中国美术学院艺术设计职业技术学院共同主办,庐山手绘艺术特训营、
象山青蓝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协办的“民居物语——夏克梁写生艺术作品展”经过近三年
的筹备和酝酿,终于在宁波美术馆拉开了帷幕。原宁波市人大副主任,宁波市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著名画家陈继
武、宁波市美术家协会主席何业琦、副主席陈承豹、林绍灵、中国美术学院艺术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吴继新、副院
长王其全、葛加银、宁波美术馆副馆长张唯萍、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师分会特聘资深评论员满登、宁波职业技
术学院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孙宁等专家学者出席开幕式。宁波精锐设计师联盟知名设计师、象山青蓝装饰设计工程
有限公司的全体设计师、《宁波装饰》杂志社及在甬兄弟院校的相关专业师生等也参加了开幕式。开幕式由中国
美术学院艺术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王其全主持。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术委员会主任黄铁山先生亲自来电话祝
画展取得圆满成功,并为夏克梁先生在水彩画领域拓展了一条新的路子所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和祝贺。
展览共展出了夏克梁先生近三年来的新作。期间画家足迹行至国内浙江、新疆、江西、陕西、山西、四川、重庆、
安徽、贵州、云南、福建、江苏、香港等13个省市、地区以及孟加拉、古巴、厄瓜多尔、哥伦比亚等诸多国家,
创作了数百件作品,此次展出的是从中精选的105件传统民居的写生佳作。画家擅长麦克笔、钢笔水彩、彩色铅、
钢笔画笔等多种表现形式,尤其精于运用麦克笔进行绘画写生与创作,将麦克笔独有的艺术魅力加以淋漓尽致地
呈现,这在国内尤为少见。画家通过这些富有地域文化特点的民居,向社会展示了这些行将逝去、远离都市人群
的被誉为东方活化石的建筑,将艺术家对民居艺术的虔诚与执著赫然显现。本次展览从5月13日持续至5月28日。
夏克梁先生是长期活跃于国内的水彩、手绘艺术画家。现为中国美术学院艺术设计职业技术学院环艺系主任、夏
克梁艺术工作室主持人。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会员、中国建筑师学会室内设计师分会会员、
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水彩画家协会会员、中国建筑师学会室内设计师分会杭州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职
务。其水彩作品、麦克笔作品曾多次入选省及全国各类画展并多次获奖,成为国内探索麦克笔绘画表现艺术的先
行者,在相关领域具有深厚的学术造诣。夏克梁怀着对中国民族传统民居无限崇拜和眷恋之情,多年来坚持跋涉
奔波在全国各地,寻找尚存的传统民居,用他那虔诚的心、娴熟的绘画技巧,真实、生动、艺术地再现了中国民
居的丰富与伟大,用凝重的笔墨描绘了令人尴尬又百般无奈的民居生存状态。任何一个时代与地域出现并留存的
民居往往具备一种和谐之美,环境、材料、历史、生活在这些建筑中融会一体,形成了令人心生眷恋和敬仰的建
筑景观和建筑风格。画家通过这些唯美的作品,给人以美丽回忆与诸多启迪。不仅令长者以似曾相识的回忆、给
青年以民族建筑的素材,而且不断提醒人们珍惜自己的建筑文化历史、反思在城市化高速发展的进程中出现的种
种误区与迷茫,用精致的绘画语言进行着深邃的哲学思考。面对这些行将逝去、远离都市人群的被誉为东方活化
石的建筑,人们或许会顿时产生几分自豪、几分惋惜、几分责任、几分思绪!
展览期间,夏克梁应邀前往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作了题为“转换与创造 —写生的意义与表现”的讲座。此外,
“夏克梁手绘艺术展主题沙龙”在宁波钱湖北路四季瑞丽大酒店举行,面向宁波设计师做了主题为“再设计的表
现艺术 ——设计手绘表现”讲座。国内著名手绘大师夏克梁、上海知名室内设计师、资深评论员满登及来自
宁波设计界的精英共50余人参加了活动。论坛在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
在民居物语--夏克梁写生艺术作品展上的讲话
王其全教授
尊敬的陈继武名誉主席:
尊敬的何业琦主席:
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
在草绿花红的初夏季节,在天青云淡的吉祥日子,在东海之滨、甬江之畔,我们期待已久的“夏克梁写生艺术作品展”,在宁波
美术馆隆重开幕了。
在这里,请允许我代表中国美术学院艺术设计职业技术学院全体师生,向百忙之中,前来参加开幕式的领导、嘉宾和朋友们,表
示衷心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
向所有为本次艺术作品展的顺利举办付出辛勤劳动的同志们,表示诚挚的敬意!
夏克梁老师是我院环境艺术设计系主任、名人名师工作室“夏克梁艺术工作室”的主持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业设计
协会会员、中国建筑师学会室内设计师分会会员、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水彩画家协会会员、中国建筑师学会室内设计
师分会杭州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作品曾多次入选省级以及全国各类画展并获奖。多次到香港以及国外进行学术交流、举办展览
和讲学活动。有多部专著和教材出版。
夏克梁是一位年轻有为的画家、设计师和教育工作者。学院为有夏克梁这样的青年才俊而感到欣慰。夏克梁在艺术教育、艺术设
计和艺术创作多个方面,齐头并进,全面发展,并且都取得了可喜可贺的丰硕成果。追寻和考察夏克梁的成长历程,我们认为,
天时、地利、人和,促成了他的成才和成功。长期以来,夏克梁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勤于钻研,勇于创新,并且持之以恒。
夏克梁是温州人。经受着坚毅执着、刻苦耐劳,敢为人先的温州精神的熏陶,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走上工作岗位至今,他始
终一如既往的、孜孜不倦地追逐着他美好的人生理想和神圣的艺术事业。夏克梁也算是半个宁波人。在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他
尽情地挥洒着青春的梦想和奋斗的热情。宁波儒雅敦厚、含蓄蕴藉的海洋文化,滋养了夏克梁的艺术人文情怀。他一直视宁波为
自己的第二故乡。感恩于这片具有深厚文化积淀的热土,以及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热情的师长和朋友,能够在宁波办一次画展,
成为他的一个心愿。在各界热心朋友的大力关心支持下,今天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
杭州是夏克梁学习和工作的地方。杭州精致和谐、开放大气,以及浓郁的艺术氛围,浸润着夏克梁艺术品质和艺术风格的形成和
确立。但是,桃红柳绿、花好月圆,迷人的西湖风光并没有让夏克梁陶醉和沉迷其中。执着追求艺术的人们,注定了要成为“苦
行僧”和“行走者”。夏克梁也不例外。几年来,他不停地并且乐此不疲地行走在江浙的民居村落、祖国的名山大川,乃至异国
的名胜古迹。并且在行走中,感受人文历史、品读建筑艺术、汲取文化素养。直观的成果便是,数以千计的各种不同风格和表现
手法的、高质量高品位的作品,呈现在众人面前。本次展出的,只是从他近三年来创作的作品中挑选的105件写生作品。
夏克梁还是一位不懈努力的探索者。他不仅善于从生活中、从自然中去发现美的东西,并且用心、用手形之于图像,呈现于人们
的视野,给读者以美的享受。正如合肥工业大学 建筑与艺术学院硕士生导师陈新生教授所说:“在夏克梁的每一幅作品中,都饱
含着他对艺术、对自然的无比挚爱之情以及为之付出的辛勤的努力。执著的追求赋予他敏锐而洞彻的领悟力,而不懈的努力,更
使他在不断的探索和完善中,赋予了作品更高的鉴赏价值和审美价值。” 夏克梁对美的本质有着深刻的领悟和感受。他不仅重视
表现题材和内容的选择,还重视表现手法和表现技法的大胆而积极的探索和有益尝试。在手绘这一领域,取得的成绩,就足以令人
赞赏。让夏克梁自己也感到欣慰的是,多年来付出的辛勤劳动和心血有了收获。从阶段性的回顾和总结这一意义上来讲,夏克梁的
探索与实践,是富有价值和成功的。作为同事和朋友,我还要说的是,夏克梁,你还年轻,今后的道路还很漫长,将来还会更有作
为。本次的展览活动,就作为跟同行交流和向前辈行家学习的一个平台和一次机会。也希望朋友们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夏克梁的
艺术创作和我院的艺术教育事业。
衷心祝愿夏克梁老师在今后的艺术创作中,乘着文化艺术大繁荣、大发展的强劲东风,加倍努力,勇于探索,不断创新,以更为丰
硕的成果呈现在大家的面前。祝愿夏克梁老师在追求真善美的艺术创作道路上,走得更远、走得更好!
最后,祝艺术作品展圆满成功!
再次感谢朋友们的光临!谢谢大家。
开展剪彩……
孜孜不倦的追求者
克梁老师的建筑绘画独树一帜,尤其是民居写生功力深厚!他是一个对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者!
我与克梁老师相识不算久。在2004年天津大学出版社出版《写生设计》时,首次和克梁老师合作。
画作中线条和色彩的随性和洒脱,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只遗憾一直未能见面。直到2006年
夏,我作为评委出席庐山建筑草图艺术高峰论坛暨“总统家”杯草图艺术设计大赛,克梁老师荣
获第一名,此时才得以会面。庐山的相遇虽是我们第一次见面,却完全没有陌生人初见的那种生
疏感。我们一见如故,这不仅仅因为我俩是校友,更主要的是克梁老师谦虚温和的态度及他那既
有南方人的细腻,又具北方人的宽厚的性格,令我备感亲切和愉快。以后,我们每有新作品出版
都相互赠阅,评头论足、切磋技艺、交流体会。毫无疑问,我也从克梁老师的作品中吸取了很多
营养。
人们通常都说字如其人,而克梁老师更是画如其人。他的画用笔果断,挥洒自如,在色彩上追求
透明轻快的效果,色彩与线条完美融合,以线条来突出画面的节奏感,以色彩来突显画面的明暗
调子与体积感。在他的民居写生作品中,把握住每个描绘对象的结构与形体特征,并运用微妙变
化的色彩对物象细部的刻画,使得每一幅作品中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显现出独有情趣,大大
丰富了钢笔手绘所演绎的艺术效果。更为难得的是克梁老师的手绘,不仅把握住画面的整体节奏,
更能描绘出地域景色的意境,仿佛有道、气、心、悟之气韵。克梁老师的绘画,功力已是炉火纯
青,在运用各种绘画工具上得心应手,水墨画、马克笔、彩色铅笔都能展现出不同神韵的艺术美
感。有如行云流水般自然的气魄,也有心思缜密的细腻刻画;有水彩的渲染与柔和,也有马克笔
独到的运笔和收放。
在克梁老师的每一幅作品中,都饱涵着他对手绘、对自然的无比挚爱之情以及为之付出的辛勤的
努力。执著的追求赋予他敏锐而洞彻的领悟力,而不懈的努力,更使他在不断的探索和完善中给
予了手绘作品更高的艺术鉴赏和审美价值。祝愿在今后的艺术创作中,克梁老师能实现自我突破,
起到中国当今手绘领域领跑者的重要作用!
合肥工业大学 建筑与艺术学院
艺术设计系主任、硕士生导师、教授
陈新生 2008-2-1
空间艺术居于德
(书评夏老师“民居物语”)
认识夏克梁是从他周庄民居麦克笔写生画开始。该系列作品刊登在一专业刊物上。我偶然看到。哈,大开眼界。我当时
很惊讶:怎么就能把麦克笔运用得如此自由自在!
欣喜的是近几年常有机会同夏克梁等几位同道画画写生。我们已穿梭过孟加拉、古巴、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等国民居及
我国各山川古镇。几个人常坐一地,一画几个钟点甚至几天反复去同一场景猛画狂写。感悟空间,相恋自然,借助画笔,
与各式民居空间互相倾诉。看夏克梁画,我折服他的构图与理性用笔;对民居生活的理性认知与色彩解构,也是独树一
帜。他对民居空间光线把握及麦克笔的应用自如堪称一绝。从这集民居物语画作中,我们更能感觉到民居生活与艺术空
间的交织和相融。
因庐山手绘艺术设计训练营之缘,近年寒暑假夏克梁都应邀来庐山营讲学,并指导学生进行麦克笔钢笔等速写。
上世纪初,来自英美德俄等四十多个国家的商人文人政客上庐山避暑置业,建有近二千幢世界各式各样别墅,目前仍然
五六百幢别墅在供当代居民游客避暑使用。好一个世界民居艺术博物园!这让那些来自全国各地参加特训的艺术大学生、
设计师欣喜若狂。然而他们手头的笔却难令人欣喜,笔下的画更难令人欣喜。于是夏老师往往就成了大家的救星!那段
时间,他总与学生沉浸于庐山别墅艺术时空中而忘返。那份责任心,那份认真劲,那水性麦克笔天下无双的运用自如,
总是让大家心怀感激,这些都已成为训练营师生永远不能忘怀的美好记忆。
小成在智,艺术空间之大成在于艺术人的大德。大凡艺术创作上有成就的人似乎都在于德高。夏克梁的民居空间之艺德
及为人之师德,都表现在他这本民居物语作品集中。
真心感谢他!
余工写于(手绘之旅)荒岛
夏克梁肖像
--写在《民居物语》出版之际
我不是画家,但我还是愿意在此用文字为夏克梁勾勒一幅肖像。
对夏克梁,我是十分的熟悉。这除了先前的师生关系,以及现在的同事关系之外,更多的还是作为性情
中人之间的一种默契。
应试者
夏克梁是温州人。八十年代中期,学校组织招生考试,因报考人数多而进行了初试。他那届仅招收15名
新生,他是其中之一,因此说是百里挑一,一点也不过分。当时有个情景:当众多考生在家长簇拥下,
纷纷进饭店就餐时,一位个子瘦小的考生,在考场前坐着,一只冷面包就是他的中餐。尽管此事已经过
去多年,但至今仍然难以忘怀。而且一直是与夏克梁的形象重叠着,尽管那人的确不是夏克梁。追求着
艺术梦想的青年几乎都是相同的:坚毅执着、刻苦耐劳。我对夏克梁当初的学习经历了解不多,偶然在
一个政府网站上,见到过一篇长文,那是他的美术教师写的,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这位得意门生的欣赏和
自豪。可以想见今天的夏克梁在蒙师心目中的份量。
行走者
称夏克梁为行走者,有多层含意在里面。一是生活及学习的。由温州而杭州求学,由杭州而宁波就业,
由宁波而北京学习,由北京而杭州从教。年纪轻轻而阅历多多。一是其艺术历程。他始终是艺术创作与
设计并行着的,并且在不断的积累中成长成熟。还有就是,他不停地并且乐此不疲地行走在江浙的民居
村落、祖国的名山大川乃至异国的城市胜迹。并且在行走中,感受人文历史、品读建筑艺术、汲取文化
素养。直观的成果便是,数以千计的各种不同风格和表现手法的、高质量高品位的作品呈现在众人面前。
承蒙错爱,他每次写生回来,总要让我这个外行共享他的收获喜悦。我每每感慨他的勤奋他的持之以恒。
我视其为前行途中值得效仿的精神标杆。
探索者
大凡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和有所作为者,无不有赖于有所探索、有所钻研和有所坚持的。夏克梁正是这
样一位不懈努力的探索者。他不仅善于从生活中、从自然中去发现美的东西,并且用心、用手形之于图
像,呈现于人们的视野,给读者以美的享受。他对美的本质有着深刻的领悟和感受。他不仅重视表现题
材和内容的选择,还重视表现手法和表现技法的大胆而积极的探索和有益尝试。单单在手绘这一领域,
取得的骄人成绩,就足以令人由衷地叹服,同时也足以欣慰自己多年来付出的辛苦劳动和无数心血。探
索是件累人的活儿。好在他并不孤独,他有一群同道在,可以经常切磋技艺;还有一拨学生在,可以授
业和解惑。独乐而众乐,不亦乐乎。
成功者
说夏克梁是一位成功者,这有行家学者的公论为证;有他大量的高水平的作品以及各类大赛的获奖荣誉
为证;有他一系列的专著、教材和论文为证;有他那拨为数不算少的“高粱粉丝”为证。但在这里,我
还是就其阶段性意义而言的。因为以我对夏克梁的了解和期待,倚老卖老地说,夏克梁还年轻,今后的
路还很漫长,将来还会更有作为。在艺术的道路上,还会有许多的考试,需要你去应对;还有许多的天
地,需要你去行走;还有许多的玄机,需要你去探索;还有许多的成功,需要你去撷取。不知夏公以为
然否。
中国美术学院艺术设计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教授
《浙江工艺美术》副主编、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
王其全于静观轩
展览期间,夏克梁老师应邀赴宁波职业技术学院讲座
主题:转换与创造-写生的意义及表现
展览期间,夏克梁老师因宁波精锐设计师联盟之邀举办讲座
主题:“再设计的表现艺术-设计手绘表现”
克梁笔下的-民和居
中国的民居承载着中国民族文化延续的基因,56个民族的祖先为中华民族创造和积淀了世界上独特而丰富的民居建筑风格,
形成了举世无双的民居文化。这些民居历经岁月的变迁,如今已经成为中国建筑的活化石。同时,这些为数众多的、具有
重要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的活化石,也见证了现代建筑或者以“现代”名义粗制滥造的大量所谓的新建筑对传统中国建
筑文化的反叛。
今日,我们常常能看到或听到一个个新住宅楼盘,用诸如:“威尼斯水城”、“奥兰多小镇”、“西班牙风情”命名的广
告宣传。中国人现在开发的住宅为何变得这样没有底气?原因在于它们偏移中华民族文化这一精神支柱,失去了溶于这块
土地之上的血液,有的只是一些用钢筋和水泥堆砌起来的符号,并且还貌似不伦不类的外国的脸谱。
在城市化高速发展的进程中,走到哪里都是大量相似的建筑、相似的广场、相似的新住宅。再也看不到不同民族、不同地
域、不同文化和信仰而形成的与当地自然、人文相融合的、令人心生眷恋和敬仰的建筑景观和建筑风格。
有这么一个人,怀着对中国民族传统民居无限崇拜和眷恋之情,十余年来跋涉奔波在全国各地,寻找尚存的传统民居,用
他那虔诚的心、娴熟的绘画技巧,真实、生动、艺术地再现了中国民居的丰富与伟大。又用凝重的笔墨描绘了令人尴尬又
百般无奈的民居生存状态。这就是“民居物语”画展的作者夏克梁先生。
如“民居物语”所展示的作品那样,画家通过这些富有地域文化特点的民居,向社会展示这些行将逝去,远离都市人群的
被誉为东方活化石的建筑。祈盼得到各级政府,每个公民的关注、关爱和保护,而不仅仅是作为一个简单的美术画展,供
人欣赏和玩味!
作者对民居的感情,可追溯到孩童时的美好记忆,那生他、养他的乡村,蓝天白云、白墙黛瓦、清澈的小溪、精致的小桥、
田园诗意的景色至今仍历历在目。那纯朴的自然环境和温情的土地,也孕育和塑造了夏克梁先生质朴的秉性和纯真的性格。
画如其人。看他的民居写生,就如同你与画中的房子同处一个环境中,听它叙述童谣般的遥远故事,听完之后你会有所感
动,还会有一点点的忧伤和一缕缕的牵挂。
夏克梁先生对艺术的追求,如同他爱民居一样的执着和虔诚。勤奋、谦虚、敢于创新,善于用心去感悟艺术,是他从学生
时代到现在,这二十余年来不变的特质和追求。尤其是运用麦克笔来进行绘画写生与创作,使麦克笔原本作为设计师使用
的工具,变为画家得心应手的绘画工具。这一创造性的突破和娴熟的技艺掌握程度,目前或许还无人能与之匹敌。此外,
他对画面的组织和构图的安排、色调与氛围的营造,都显得非常得当,没有刻板的多余的雕琢,已经进入到心(脑)眼手
无碍的境界。
看夏克梁的画,能留住你的脚步,让你细细品味,恍如被带入桃花源般的境地。
吴继新
中国美术学院艺术设计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教授
教育部高职高专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展出时间:2007、12、19-21
展览地点:中国美术学院艺术设计职业技术学院
2007年12月19日,中国美院技术学院环艺系主任夏克梁老师的“民居物语——夏克梁写生艺术作品展”在学院大展厅隆重开幕。本次活动
共展出夏克梁老师个人写生作品近百幅,展出的所有作品均是2005年10月“夏克梁建筑写生艺术作品展”后的新作。
画展进行了隆重而简短的开幕仪式。开幕式由学院副院长王其全教授主持,学院教学督导、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朱锡林、孙晴
义亲临开幕式现场并致热情洋溢的开幕辞,教务处主任葛鸿雁教授、环艺系郭连训老师都发表了精彩讲话。嘉宾们对展览的顺利举办表示
衷心祝贺,对夏克梁老师的作品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给予很高的评价,盛赞作品表现形式丰富多样,极富艺术功底与内涵,作品数量很多,
技艺十分精湛。学院各系主任、书记和师生纷纷到场祝贺并参观展览。
开幕式上,夏克梁老师向所有到场的来宾表示了衷心的感谢,并讲述了自己多年绘画的经历与收获,欢迎广大师生给予指正与交流。
夏克梁老师是一名优秀的年轻画家,是学院年轻教师的楷模。他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尤其是勤奋创作,刻苦钻研的执着精神,给
参观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老房子的惆怅和惆怅的老房子
----我激赏夏克梁先生的建筑速写艺术
我是今年在庐山手绘艺术特训营结识夏老师的,并欣赏到了他的手绘艺术作品。
他对老屋的眷恋、醉心和忘我,以及他的艺术表现语言,都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灵!
我意识到,我们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对百年老屋的审美情趣让我们走到了一起。
这才是"以文会友".。
在这个世界上,我又多了一位心灵上的朋友.
赵鑫珊
2008年3月11日于上海
福州路新加坡主题餐厅咖啡座
于无声处见才情
设计以实际功用为目的,绘画以抒情娱人为指向,似乎背道而驰。然克梁兄从事设计的同时,亦勤耕于绘画,游刃有余于二者。
方便快捷的麦克笔,常被用来绘制设计效果图,是众多设计师的亲密伙伴。麦克笔色彩鲜艳,但不能像其它绘画颜料那样通过
混合而调配出层次丰富的色彩。另外,麦克笔还具有“落地生根”、“悔笔无望”的不能修改、一次成形的特性。因此,用麦
克笔进行绘画创作绝非易事。也正因为如此,以麦克笔为媒材进行绘画创作少有人问津,麦克笔的使用几乎是仅仅局限在设计
领域。然而,克梁却知难而进,尝试将其作为绘画的表现工具。“民居物语-夏克梁写生艺术作品展”,除了展现出作者熟悉
和眷爱的民居主题之外,大部分的绘画作品都是用麦克笔绘制而成的,不能不说这是作者的独到之处。这些作品几乎都是来自
于写生,虽说作品的尺寸不大(最大不超过A3大小),然而笔触生动且衔接自然,色彩和谐且变化丰富,造形坚实且错落有致。
轻松自如,浑然天成。真令人难以相信这是用麦克笔绘制出来的,这些作品无疑很好地解答了前面所说的诸般难题。由此,不
难想象作者经过了怎样的磨砺。透过画面仿佛看见,在酷热的炎夏、冰冷的严冬••••••里,作者走过的身影。把麦克笔作为一
种绘画工具,克梁做出了成功的实践。
艺术设计教育除了教授设计技术之外,更重要的是“创意”意识的培养。因为“创意”是一切设计的灵魂。与克梁的交往,获
悉作为中国美术学院艺术设计职业技术学院环艺系系主任,所授课程主要以设计表现为主。作为一名教育者,他强调设计表现
作品的实用价值的同时,还极力倡导提升设计作品的艺术价值。这使我想起伟大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的教育思想和著名的“包
豪斯”学院的设计教育思想。蔡元培先生重视美术和设计,强调美术和设计并重,提倡美术和设计的综合教育。“包豪斯”设
计教育思想是要打破艺术家和技师、“纯美术”与“实用美术”的界限,是要将艺术家从脱离社会实际的状态中拯救出来,要
造就既可以成为画家、又可以成为雕塑家、又能够从事艺术设计、创作和设计能力与工艺制作能力均佳的“全能造型艺术家”。
因此,“包豪斯”集中了一批优秀的艺术家和设计家,他们既能从事“纯美术”创作,又能从事现代设计活动。克梁身体力行,
在设计和绘画二者及二者之间,正是这些教育思想的具体实践。说到这,又使我想起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既是绘画巨
匠又是设计大师的——达芬奇。
一幅幅无声的作品,不正是克梁兄才华和性情的最好展现吗?
中国美术学院博士
林 大 梓
2008年3月5日
中国手绘领跑人夏克梁先生
在首届“总统家”杯建筑草图艺术设计大赛中,我有幸认识了“一等奖”获得者夏克梁先生。我曾研究
过中国手绘的历史,也观摩过国内外不少优秀手绘大师作品。第一次见到夏克梁的手绘原作,要比想象
中的更棒,他不仅精通手绘艺术的特性,深入手绘更深层次的艺术境界,而且难能可贵的是在通往手绘
艺术王国的桂冠上,他对手绘的白描、速写、彩铅、钢笔与马克笔、水粉、水彩以及混合工具的实验性
画法似乎都在努力地摸着石子过河,取得了令人仰慕的成就。当然,这也许出于他对教学的考虑,他一
直将手绘当成自己毕生的研究专业。我把他当成中国手绘艺术探索的领跑人一点也不为过……
与其说将学问做杂,什么都懂,什么都不精,还不如做某一领域的专家,夏克梁不仅是这样想的,还努
力勤奋地画着,他是中国手绘最勤奋的专家级画家。他的很多作品中我们发现他在有意识地探索,能不
能突破获手绘艺术领域里的老框框,能不能寻找到手绘艺术新概念和新创意?我们从他最近获奖的作品
中找到了答案……如果承认他是在麦克笔的手绘探索领域里一直是我国手绘的领跑人。那么,他对麦克
笔这种新画技倾泻了多少汗水?内行人都知道用麦克笔绘画必须胸有成竹,每一笔落下去是不能后悔的。
所谓“落地生灰”、“悔笔无望”就是对麦克笔的绝妙写照。而且麦克笔的颜色特显艳是其一大特点。
夏克梁能把麦克笔控制的像中国水墨画那样富有纯静的意境,确是中国绘画界的一个难得手绘奇才。至
少在目前国内外手绘文献史上我还未发现有这样手法来诠释麦克笔的“国际语言”。毕竟麦克笔是“泊
来品”, 用时尚的西洋的“泊来品”来演义民族的水墨画创作是夏克梁对中国手绘艺术的一个探索和贡
献。没有想到的是除了夏克梁在麦克笔手绘史上竖立了国内第一品牌外,他还在彩铅和水彩的混合实验
上也走出了一条路,他的彩铅手绘的语言据我观察是靠彩铅笔头的挫、逆、顿、扬等技法多次渲染完成
的,颇见他的心态是极为细腻的,其心境也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高度。
值得一说的是他用麦克笔画的写生作品居然斗胆将麦克笔当毛笔那样使唤的得心应手,可见其功力非一
日之寒。大家都知道:麦克笔的运用特点是比较硬的,用比较硬的工具创作出比较柔软的田园风光没有
10年磨一剑功底是不可想象的。当然,夏克梁的手绘艺术技巧是多方面的,他最大的特点是设计语言的
概括能力和空间的整合素养都是一流的。他笔下的写生作品构图很多都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比如
对构图的处理,对色调的控制,对绘画工具的混合形式的艺术的悟性,对运笔的走向和收放,对冷暖色
块的界面过渡,特别是补色的运用,恰到好处地点拨了画面的潜意识的美。看的出来他是沉在手绘海洋
的最底层,不断地勇于探索,不断地否定自己,不断地完善自己。真诚祝愿夏克梁先生巩固今天的成就
基础上,再创造一个奇迹……
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特聘资深评论员、著名设计师\满登
支持!
很 棒!!
今天由我来顶起!
夏老师的原作展
时间:2008年9月20—23日
地点:景德镇陶瓷学院
夏老师的原作展 时间:2008年10月29—11月3日 地点:金华市艺术中心 |
欢迎光临 总统家 (http://www.ztbs.cn/) | Powered by Discuz! X3.2 |